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肺痿病的中医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艳 《中医药信息》2003,20(6):10-11
从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辨证论治等方面论述了中医对肺痿病的研究近况 ,主张在辨治肺痿时中医辨证当与西医辨病相结合 ,传统的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相结合。  相似文献   

2.
中医病名诊断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荣翔 《新中医》1996,28(3):5-7
中医病名诊断刍议章荣翔主题词疾病,命名法,中医诊断学,中西医结合十余年前中医界对辨病与辨证问题作过一番讨论。讨论的焦点是辨病辨的是中医的病还是西医的病。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的观点,曾经一度占很大优势。但也有不少人认为中医自有中医的病名,这个“本”...  相似文献   

3.
对于糖尿病的论治,古今医家大多从"三消"进行论治,具有一定疗效。文章认为糖尿病的治疗需要传统辨证与现代辨病相结合,强调辨具有中医思维的中医的病。在中医辨病方面,认为血糖分为生理性血糖和病理性血糖,病理性血糖的中医内涵为:痰饮水湿;糖尿病的中医基本病机为:痰饮水湿输布失常;脏腑病位多在脾、肝、心、肺、肾,其中脾的运化作用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浅谈近代中医辨治模式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医传入我国之前,中医辨治模式已有辨病治疗、辨证治疗、辨症治疗三种,由于证候是中医独有的概念术语,因此,辨证治疗相对于西医而言是独特的。古代中医,也有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模式,如《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既要辨太阳病,同时还要辨桂枝汤证、麻黄汤证、葛根汤证。这种模式一直相传至今,可以说是中医辨治的主体模式。  相似文献   

5.
该文简要介绍了曹恩泽教授辨治肾脏疾病的学术思想:①慢性肾脏病病机上重视肺脾肾亏虚之本,强调脾运的重要性;②中西互参,寻求中西医结合点,包括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宏观辨证与微观辨病相结合,把握西医疾病分期、寻求中医证候的衍变规律;③创立"清补法",继承和发展了新安医学;④三焦辨证为纲论治慢性肾衰竭,注重解毒降浊治标法。  相似文献   

6.
论“辨证与辨病”狄玉敏,刘月林(河北中医学院050091)夏锦堂指导中医在临床上既重视辨证,也重视辩病,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如《伤寒论》和《金匾要略》都是既辨病又辨证的。病和证是两种不同的概念,中医的病也不同于西医的病,中医的病,是以突出症状或病灶、病...  相似文献   

7.
张霆 《辽宁中医杂志》2008,35(3):362-363
肺癌的临床实践中存在以辨病代替辨证、以西医理论指导中医临床的情况。强调西医辨病不能代替中医辨病,辨病应与辨证相结合,提出辨病是辨证的前提,辨证是辨病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浅谈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治疗胆系疾病曾德林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是近年来国内中西医结合治疗胆系疾病的基础。中医辨证多按气滞、湿(实)热、脓毒3型论治。但由于胆系疾病的病理改变较为复杂,临床上如何更全面地掌握胆系疾病的发病规律,充分发挥中医辨证及西医辨病之长,...  相似文献   

9.
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是中医诊断学的基本方法。但长期以来中医界一直是重辨证而轻辨病,导致了许多病名不明确甚至病名与症名相同,加之近年来随着西医诊断学的发展和中西结合研究的不断深入,许多专家提出了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的模式。此模式可以借鉴,但若过分追求在西医辨病的病名下硬划分几种证型来遣方用药,不但不会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反而还会影响中医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为了避免形面上学的思维误区,本文将从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的现状、特点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0.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古而有之,历年来是中医学论治疾病的有效途径。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古代眼科医家对外障眼病认识较多,侧重于辨病论治。随着现代诊疗技术的发展,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中医眼科辨病辨证相结合的思维模式。祁宝玉教授指出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主要体现在眼病的诊断、治疗、调摄等方面的优势互补和思维的互相启发中,应用时需根据实际病情有所侧重,方能提高临床疗效。本文主要阐述了眼科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思想的历史发展,并总结了名老中医祁宝玉教授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思想在眼科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前,儿科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中,多数人都以西医的辨病与中医的辨证相结合。小儿科临床对疾病的辨病比较容易统一,但在辨证方面,由于各人对主证(疾病的主要矛盾)的理解不一致,辨证也就常不易统一。根据我科近年来中医查房、中医教学查房与门诊的体会,提出以下一些看法,供儿科医生参考。一、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解放以来,广大医务工作人员根据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总结了不少经验。在西医  相似文献   

12.
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是中医治疗学的核心。本文就两者在临床上的结合运用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即专病专方专药与辨证(症)用药相结合;专证专方专药与辨病(症)用药相结合,传统的中医辨病与辨证论治相结合。认为通过不断研究总结,有利于中医治疗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疗效。方法综述近5年中医药治疗肺纤维化的文献,从病名归属、病因病机、证候、临床治疗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几点建议。结果肺间质纤维化应归属中医的"肺萎""肺痹"范畴。其发病缓、病程长,预后不良,主张早期治疗,应以扶正为主,重视调补肺肾之本。结论中医理论与现在医学相结合,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治疗肺间质纤维化会取得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邵朝娣教授辨治慢性肾炎经验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晓珍  邵朝娣 《新中医》2001,33(4):9-10
邵朝娣教授认为慢性肾炎的临床分型与中医证侯关系密切,病机正虚邪实,在脏与肺、脾、肝、肾相关,治疗推崇谨守病机,辨证施治,临证中以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辨虚实,重祛邪,重祛邪,辨证侯,重调肝,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董国菊 《环球中医药》2014,(12):961-963
房定亚教授在临证中主张辨病与辨证论治相结合,对中医辨病论治有独到的观点和临证经验。本文主要介绍了房定亚教授提倡的辨病论治思想体系:包括首辨病名,治病求本,专病专方和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并剖析了房教授力主辨病论治的初衷,以及其为了推进中医临床科研工作的深层考虑。房教授辨病论治思想体系完整、独到,对临证有很大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金匮要略》所论肺痿与肺纤维化关系。方法:论述《金匮要略》对肺痿的记载,从病因病机、病理形态、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等方面指出肺间质纤维化与中医"肺痿"的相似之处。结果:肺间质纤维化应归属于中医的"肺痿"范畴。肺痿总属肺虚,其发病缓,病程长,预后不良,主张早期治疗,应以扶正为主,重视调补脾肾之本。张仲景关于肺痿的治疗对肺间质纤维化有指导意义。结论: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相结合,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治疗肺间质纤维化会取得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采用西医辨病和中医辨病相结合,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合生脉散为基本方,结合中医辨证,治疗窦性心动过缓取得了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是中医诊断学的基本方法.近年来随着中西医结合研究[1-4]的不断深入,许多研究者提出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模式[5-9],所谓辨证是指辨中医的证,辨病是指辨西医的病.中医辨病论治由于历史条件限制,缺乏统一的疾病命名标准,导致辨病论治的困难.但若过分追求在西医辨病的病名下硬划分几种证型来遣方用药,不但不会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反而还会影响中医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10].本文将从病、证、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入手,探讨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的关系,阐述必须以中医特色和中医自身发展规律为前提,适当参考西医病名,对中医病名规范化,使中医辨病论治趋向完善.  相似文献   

19.
《江西中医药》2001,32(4):10
(1)坚持辨病与辨证结合的原则性.此结合系指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能有效地发挥西医精确的临床诊断和中医辨证论治的优势,故成为当前临床常用的一种诊断模式和临床诊疗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20.
浅谈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琳  李明 《亚太传统医药》2007,(5):22-23,57
辨证论治和辨病论治一直都是指导中医临床诊治疾病的根本法则。中医在临床上既重视辨证,也重视辨病,历来都是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病、症、证是三种不同的概念,中医的病也不完全等同于西医的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