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口腔颌面部厌氧菌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颌面部外科感染的厌氧菌病原学和应用替硝唑静脉输注抗感染的疗效,实验病例分替硝唑治疗组和甲硝唑对照组,45例颌面部外科手术和外伤,以及炎症病例培养有厌氧菌56株,治疗后细菌学检查转阴,治愈及好转率分别为96.4%和82.4%,提示替硝唑抗原厌氧菌感染的疗效甲硝唑为好。  相似文献   

2.
对203例口腔颌面部感染患者进行了厌氧菌分离培养,结果共分离出细菌1068株,需氧菌394株,厌氧菌9个属,49个种,共674株,细菌检出率100%,厌氧菌检出率98.03%,需、厌氧菌合感染占95.07%。检出率较镐的厌氧依次为拟杆菌属,消化链球菌属,放线菌属,真杆菌属,梭杆菌属等,以上菌属为口腔颌面部厌氧优势菌嫩中的优势菌,而且与口腔颌面部感当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奥硝唑氯化钠治疗口腔颌面部厌氧菌感染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来该院治疗的口腔颌面部厌氧菌感染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患者采用甲硝唑氯化钠治疗,实验组43例患者采用奥硝唑氯化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的临床疗效、细菌学疗效、综合治疗.结果:疗程结束时,实验组临床治愈率为93.02%,对照组临床治愈率为88.37%,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口腔颌面部厌氧菌感染患者采用奥硝唑氯化钠治疗疗效明显高于甲硝唑绿环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刘海湘 《大家健康》2016,(8):171-171
目的: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厌氧菌分布鉴定与药敏试验进行分析,根据临床的抗菌药体的选择进行分析。方法:以60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患者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部位的液体进行化验鉴定,并对药物敏感进行试验,诊断病因的类型以及厌氧菌的使用情况。结果:60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液体全部分离细菌、厌氧菌混合感染为35例,厌氧菌感染为10例,单纯的感染为5例,单纯的需氧菌感染10例。结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通常是需要压氧菌混合病原感染,其中厌氧菌的比例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5.
葛长艺 《中外医疗》2016,(2):131-132
目的 分析口腔颌面部厌氧菌感染应用奥硝唑氯化钠治疗的临床疗效果. 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到该院进行口腔颌面部厌氧菌感染治疗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5例,分别给予甲硝唑和奥硝唑氯化钠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 给予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 后,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7.1%)明显高于对照组(85.7%),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口腔颌面部厌氧菌感染患者采用奥硝唑氯化钠治疗方法 ,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并且使用.  相似文献   

6.
口腔和牙齿的微生物群,根据muore1982年的报告,口腔内约有264种或群在形态和生化反应上不相同的细菌。又有学者1980年报告,牙垢的含菌量约为108-9个/g,厌氧菌是需氧菌的10倍。口腔感染70~100%为厌氧菌[1]。D腔中常见的感染性疾患有:牙周炎、牙根尖周炎、牙龈脓肿等。在这些疾病中,主要是两种厌氧菌、厌氧菌和需氧菌的混合感染。一种厌氧菌的单独感染很少见。厌氧菌的种类繁多,有革兰氏阳性球菌和杆菌。有革兰氏阴性球菌和杆菌、放线菌属等。与口腔牙源性感染有关的常见的厌氧菌见”’表1和表2邓惠株对30例急性根尖周炎患者患牙根…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采用9各的对64株口腔颌面部感染常见的厌氧菌进行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并就拟杆菌属中产黑色素与不产黑色素拟杆菌进行药敏试验对比观察。结果提示对厌氧菌拟杆菌效果较好的药物分别为甲吸唑,利福平、氯霉素及头咆唑啉。产黑色素拟力有效药物敏感性与不产黑色素拟杆菌一致。  相似文献   

8.
9.
厌氧菌感染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厌氧菌感染ANAEROBICINFECTIONS蔡访勤,李广勋综述(河南省医学科学研究所肿瘤免疫研究室郑州450052)临床上有些感染症用常规的细菌分离培养阴性、抗生素治疗无效、但临床症状不能排除细菌感染,过去往往被诊断为“无菌感染”,而实际上这是厌...  相似文献   

10.
口腔感染多为厌氧菌为主的混合感染,临床已证明抗厌氧菌药物甲硝娃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并成为口腔科常规用药。替硝隆是新型硝基咪晔类衍生物,作者作为H期临床用药试验者,对替硝隆和甲硝晔治疗口腔厌氧菌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了对比观察,现总结如下。l材料与方法1.l病人选择及分组选择to例口腔厌氧菌感染需进行全身抗菌药物治疗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叨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36.4iii.7岁,病程4.6t050天。对照组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龄35019.8岁;病程4.2。0.86天。两组病人的性别经X检验,年龄、病程经t检验,…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采用9种药物对64株口腔颌面部感染常见厌氧菌进行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并就拟杆菌属中产黑色素与不产黑色素拟杆菌进行药敏试验对比观察。结果提示对厌氧菌拟杆菌效果较好的药物分别为甲哨唑、利福平、氯霉素及头咆唑啉。产黑色素拟杆菌有效药物敏感性与不产黑色素拟杆菌一致。  相似文献   

12.
厌氧菌就是在其生长、繁殖过程中对氧敏感的 细菌,用常规有氧培养不能生长。临床上常出现这  相似文献   

13.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丽 《实用医技杂志》1998,5(5):349-349
<正>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是常见病、多发病。颌面部有独特的解剖特点,炎症发生后易于扩散,而引起其它部位的病变,或导致严重的并发症。我院于1989年5月——1993年间共收治口腔颌面部各类间隙感染住院病人257例,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 性别与年龄 男147例,女110例,年龄最小9个月,最大69岁,平均年龄25—30岁之间。1·2 感染来源 牙源性感染96例,占37.5%,腺源性感染161例,占62.5%。1·3 感染部位 颌下间隙感染174例,占67.7%,包括口底蜂窝织炎。其它多间隙感染以眶下、颊部、翼颌间隙感染83例,占32.3%。  相似文献   

14.
口腔感染厌氧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口腔颌面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 2000-2004年我科共诊治糖尿病合并口腔颌面部感染66例患者,对年龄、性别、感染类型及治疗方法等进行分析。结果 65例经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1例因水电解质平衡紊乱,酸中毒,血糖持续升高,感染扩散死亡。结论 糖尿病合并口腔颌面部感染远较单纯口腔颌面部感染复杂,妥善解决全身用药与局部治疗,降低血糖与控制感染,并把握时机清除病灶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科学实用的护理方法,提高治愈率。方法: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15例,在术前术后,均给予心理疏导、呼吸道护理、局部护理、饮食指导、健康教育等护理手段。结果:15例患者均治愈出院,并提高了自我保健意识。结论:良好的护理是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治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及时发现临床问题,有效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徐莉霞 《大家健康》2014,(7):278-279
目的:探究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科学实用的护理方法,提高治愈率。方法: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15例,在术前术后,均给予心理疏导、呼吸道护理、局部护理、饮食指导、健康教育等护理手段。结果:15例患者均治愈出院,并提高了自我保健意识。结论:良好的护理是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治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及时发现临床问题,有效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对400例疑有厌氧菌感染患者421份标本进行厌氧菌、需氧菌和真菌培养,结果厌氧菌阳性率为56.5%(238/421),厌氧菌阳性者中24.7%(104/421)与需氧菌组成的混合感染,厌氧菌单纯感染为30.9%(130/421),单纯需氧菌17.6%(74/421),真菌2.9%(12/421)含白色念株菌一株。其中的胆道感染,慢性上颌窦炎、阑尾炎、呼吸道感染、牙髓炎等厌氧菌感染阳性率颇高。同时做了厌氧菌感染者的血清抗体及内毒素测定。经统计学处理,(P<0.01),提示厌氧菌在临床感染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本文就不同感染部位病原学特点不同,以其厌氧菌药敏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9.
吕隆政 《重庆医学》1995,24(2):110-110,112
一、厌氧菌感染的概念 近年来尽管有越来越多强有力的新型抗生素问世,外科感染仍然是重大难题之一。新生儿外科也不例外,如新生儿皮下坏疽、腹腔感染、创伤或手术后感染也变得更为复杂。  相似文献   

20.
120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 探讨口腔颌面部感染的临床治疗方法 及疗效.②方法 对120例口腔颌面部感染患者,给予不同程度的抗感染、切开引流及营养支持等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实验室检查结果 并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③结果 口腔颌面部感染以牙源性最为常见,其次分别为腺源性、外伤性、医源性.感染部位以颌下间隙感染、眶下间隙感染最为多见.④结论 对重症多间隙口腔颌面部感染患者,应采取积极抗感染与手术切开引流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