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对浙江省建德市10年布鲁氏菌病(布病)疫情监测情况分析,为制定下一步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对牛、羊和从事家畜饲养、屠宰等重点职业人群进行血清学主动监测,结合医院被动监测结果,对前后5年人畜间疫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008-2017年建德市共监测牛、羊9 529头(只),阳性率为2.13%(203/9 529),监测人群414人,阳性率为3.14%(13/414),共确诊病例7例,隐性感染者6例。畜间阳性率2013-2017年明显高于2008-2012年(2=5.173,P=0.024)。人间血清学阳性率随畜间阳性率升高而升高(r=0.641,P=0.046)。后5年阳性羊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前5年(2=159.461,P0.001),前5年阳性牲畜中阳性牛占84.61%(33/39),后5年羊占99.39%(163/164),布病阳性的羊有外省调入南江黄羊、波尔山羊和浙江省的湖羊。结论 建德市人和羊的布病疫情近年呈明显上升趋势,疫羊是主要的传染源,建议加强动物检疫;卫生部门应加强对重点职业人群的监测和健康教育,加强对医务人员布病诊治能力培训。  相似文献   

2.
陈左霞 《疾病监测》2012,27(10):799-801
目的 了解浙江省金华市人间布鲁氏菌病(布病)发病情况及流行规律,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对从事牛、羊养殖、挤乳、屠宰、交易及兽医等布病重点职业人群进行血清学检测。 结果 2011年全市共检测重点人群1387人,阳性49例,阳性率3.53%(49/1387),阳性者中患者8例,感染者41例,患者发现数为历年之最。 结论 金华市布病疫情呈上升趋势,建议畜牧兽医部门采取有力措施严防病畜输入,对畜群进行整体免疫,卫生部门应加强布病监测、医务人员培训和健康教育等工作以有效控制疫情。  相似文献   

3.
2004-2007年金华市布鲁氏菌病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金华市2004-2007年人间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的发病情况及变化趋势。方法 采用琥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和试管凝集试验(STA)检测布病抗体,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金华市人间布病以感染者为主,2004-2007年感染者数量呈上升趋势,2007年出现2例布病患者。感染者主要集中在奶牛饲养场所,2例布病患者均发生在羊的屠宰场所。结论 对感染者和患者高发区域进一步开展传染源及高危暴露因素的调查分析,对高危人群加强健康宣教和采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北京市海淀区布鲁氏菌病(布病)重点职业人群监测的血清学结果进行分析,了解重点职业人群的感染状况,为疾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信息。方法2014 — 2018年以海淀区选定区域牛羊散养户和动物疫病所的工作人员为布病重点人群,采集全血,按照《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WS 269 — 2007)中标准试管凝集方法(SAT)对采集的血清中抗体进行检测,使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分析方法采用χ2检验。结果共检测血清样本243例,布病抗体阳性 7例,阳性率为2.88%,7例均未发现布病症状,不同年份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使用Fisher精确检验法,P>0.05)。 不同职业人群中,饲养员阳性率为3.03%;牛、羊均接触的人群血清阳性率为4.84%,只接触牛的人群阳性率为3.66%,只接触羊的人群阳性率为1.01%。结论北京市海淀区2014 — 2018年布病重点职业人群为兽医及饲养员,接触牲畜主要为牛、羊,应加强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做好动物的免疫,及早发现感染病例,掌握疫情趋势,做好布病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内蒙古自治区2010-2014年人间布鲁氏菌病(布病)监测开展情况,对布病疫情分布特点进行分析,为制定布病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以旗县为单位开展监测,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每个旗县抽取布病疫情轻、中、重3个乡镇,每年每个旗县不少于600人。抽样重点是从事畜牧业工作的高危人群。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被调查者有疑似布病症状者采血检测。用琥红平板试验法、试管凝集试验法或分离布病病原体进行确诊。结果 2010-2014年,累计在2181乡镇的17 145个嘎查村调查1 204 425人次,血检928 155份,阳性86 083份,阳性率9.27%,新发患者70 114例,其中主动监测发现病例为17 057例,高危人群发病率5.82%;全区12个盟市101个旗县均有布病流行;病例多为青壮年、男性和农牧民;在3个盟市患者标本共分离出羊3型布鲁氏菌98株,羊1型布鲁氏菌25株。结论 内蒙古布病流行强度大,波及范围广,有较高的疫情漏报率,对当地的人群身体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慈溪市职业人群布鲁氏菌病(布病)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虎红平板凝集和试管凝集试验对全市涉及牛羊养殖、屠宰、贩买、挤乳、兽医等职业人群进行血清学检测。结果 2005—2013年共监测职业人群4230人,检出血清学阳性56例,阳性率为1.32%,其中病例31例,感染者25例;患者和感染者主要分布在周巷镇和掌起镇;2013年发现布病感染者和病例最多,分别为11人和6人。患病与当地贩卖屠宰肉羊产业和奶牛饲养有关;高发与牛、羊输入来源地布病疫情高发有关;发病与确诊平均间隔时间为3.5个月。结论慈溪市职业人群布病疫情呈逐年上升,应对职业人群综合防控,提高医务人员布病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浙江省平湖市羊养殖职业人群对布鲁氏菌病(布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程度及日常工作行为习惯,查找本地布病防控的薄弱环节,为调整布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全国布鲁氏菌病监测方案》设计调查问卷,以入户方式对职业人群开展问卷调查。结果 共调查41人,职业人群布病基本知识总体知晓率为58.27%,其中人感染布病知晓率51.22%,人感染途径知晓率为68.29%,畜类感染布病知晓率为68.29%,病畜、流产物等畜类疫情处置规范知晓率为85.37%;卫生习惯正确率83.74%;存栏羊群抽检率为10.32%,未发现阳性;职业人群采样104人份,为发现新感染病例。结论 平湖市职业人群布病知晓率及正确行为习惯率均不高,防护不到位,建议加强布病健康宣教,提高职业人群布病防治知信行;畜类检疫抽检比例偏低,建议加强畜类检疫,严把病畜输入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青岛市人间布鲁氏菌病(布病)感染情况及漏报情况,指导布病防控工作。 方法 对2014年青岛各县(市、区)就诊的怀疑为布病的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患者血清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测布鲁氏菌抗体。 结果 共检测508例,血清阳性率为35.43%,不同性别检测血清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40~60岁人群阳性率最高(53.89%);职业分布以羊只饲养人员最高(61.11%);平度市阳性率最高(34.44%)。 结论 青岛市存在布病流行,应加强防控,提高职业人群防范意识。  相似文献   

9.
施旭光  孙继民  凌锋 《疾病监测》2017,32(3):203-205
目的 了解浙江省人间布鲁氏菌病(布病)发病状况及流行规律,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疫情资料来自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疫情报告,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和统计学方法分析数据;布病重点职业人群血清学检测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结果 2015年浙江省共报告布鲁氏菌病病例98例,发病率为0.18/10万,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30~65岁年龄组,男女性发病数比例为2.63:1;2015年全省检测重点人群6 815人,阳性160例,阳性者中新发患者84例,感染者35例,41例既往患者和感染者。发病到确诊平均间隔时间30 d。结论 浙江省布病疫情呈稳定趋势,应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和健康教育等工作以有效控制疫情,防止发生慢性化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掌握浙江省人间布鲁氏菌病(布病)流行规律及分布状况,为今后制定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对全省涉及牛、羊畜交易、屠宰、养殖、挤乳、畜产品加工、海洋动物加工及兽医等重点职业人群进行血清学检测。 结果 全省12个地市2005 - 2009年共监测重点人群26 980人,检出血清学阳性者535例,阳性率为2.0%,其中确诊新发病例143例,新感染者392例,监测点由2005年涉及50个县(区)增加到2009年的59个;绍兴市和金华市分别为检出病例及感染者数最高地区,分别占总病例数的41.3%(59/143)和总感染者数的40.8%(160/392);随着年份的增加,亚急性、慢性布病病例所占比例逐年下降(2趋势=10.04,P=0.002);主动检出病例数所占比例呈逐年增加趋势(2趋势=3.93,P=0.048)。 结论 近5年来,新的布病疫点不断出现,确诊的患者数及感染者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而且上升的速度很快。与多部门密切配合,加强牲畜流通环节的检疫和管理,做好重点羊交易市场人群布病的主动监测、健康教育等工作是今后布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徐卫民  朱素娟  王衡  王佳  杨洋  金行一  汤益 《疾病监测》2012,27(11):881-883
目的 分析浙江省布鲁氏菌病(布病)疫情态势,提出防控对策,为今后南方地区开展布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布病血清学检测方法,对全省从事牲畜养殖、交易、屠宰、皮毛加工和海洋生物捕捞加工等重点人群进行监测。 结果 2011年浙江省共监测重点人群7565人,血清学阳性125例,阳性率平均为1.65%,确诊新发布病病例57例,年发病率为0.12/10万,检出布病感染者68例。与2010年相比病例数增加了90%,新感染者数增加了7.9%,发生暴发疫情1起,布病病例数为历年最高。发病主要与接触外省引进的病牛羊或羊肉制品有关,医院实验室人员有因接触患者血培养物感染布病,但仅接触本地湖羊的从业人员未发现有布病感染。 结论 应大力发展饲养本地牲畜,禁止调运高风险区域牲畜,加强牲畜流通环节的检疫和管理,实行定点交易、集中屠宰。做好职业人群的保护和疫情监测,开展对专业人员的诊治技术培训;做好对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以控制疫情蔓延。  相似文献   

12.
胡永勤  唐爱奇  王来根 《疾病监测》2009,24(12):954-955
目的探讨布鲁氏菌病(布病)流行特征和规律。方法采用现况调查的方法,对2005-2008年布病疫情和人群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5-2008年共发生布病病例16例,共监测重点职业人群1143例,感染率为4.4%。16例患者发病均集中在1-5月,主要分布在仓前镇,占75.0%。接触不同宿主动物职业人群感染类型存在差异。接触不同类型地区的羊感染率也存在差异。结论感染与发病主要集中在职业暴露人群中,有地区和时间集中趋势,传染源主要为外省输入病畜,传播途径则主要为直接接触。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2017年一起奶牛场布鲁氏菌病(布病)暴发原因和感染危险因素进行调查。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该厂所有在职职工进行面对面方式询问,实验室进行试管凝集试验(SAT)。 对布病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调查99人,挤奶人员中布病感染率最高,为25.00%(5/20);12例SAT阳性,其中9例为确诊病例,年龄在23 ~ 55岁之间,以关节、肌肉痛和乏力为主,无发热病例;3例隐性感染者,抗体滴度均为1∶100++。 接触过流产物(RR=3.73,95%CI:1.07 ~ 7.27)、接触过病牛(RR=4.07,95%CI:1.07 ~ 7.33)、给牲畜免疫(RR=9.11,95%CI:1.37 ~ 21.22)、重复使用手套(RR=5.09,95%CI:1.16 ~ 14.63)是布病感染的可能危险因素。结论接触过流产物、给牲畜免疫、重复使用手套是影响从业人员感染布病的主要因素。 相关部门应该加强畜间疫情防控,对从事养殖行业的职业人群加强布病相关知识和防护相关培训,尤其是从业过程中的监管。  相似文献   

14.
2007年浙江省布鲁氏菌病疫情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浙江省布鲁氏菌病(布病)疫情态势和疫情发生的原因。方法 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和试管凝集试验(SAT)对全省涉及家畜交易、屠宰、养殖、挤乳和畜产品加工的职业人群进行检测。结果 全省12个地市56个县(市、区)共监测重点人群5713人,检出血清学阳性87例,阳性率为1.52%,其中新发病例13例,疫情涉及22个县区。发病季节以冬春季为主,发病年龄为30~59岁劳动力人群,发病与接触病牛羊或羊肉制品有关,医院误诊率为6/13。结论 传染源没有彻底清除,大量牲畜从外地引进未得到有效检疫,从业人员自我防护意识淡薄等是疫情上升的主要原因。应加强牲畜流通环节的检疫和管理,做好职业人群的监测和疫情通报工作,开展对专业人员的诊治技术培训,以控制疫情蔓延。  相似文献   

15.
塔娜  张文强  米景川  范蒙光 《疾病监测》2021,36(12):1261-1264
  目的   分析内蒙古自治区一起布鲁氏菌病(布病)暴发的原因,并提出防控措施。  方法   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验,于2020年4月对达拉特旗一自然村的一起布病暴发疫情进行传染源追踪调查和传染途径分析。  结果   2020年2月28日至3月5日张大圪堵自然村短期内报告3例布病病例,4月在该区开展布病流行病学调查时,又发现4例确诊和3例隐性感染病例,并检出羊1型和羊3型布鲁氏菌。 卫生部门对患者进行建档跟踪治疗,开展了重点人群监测,对人、畜居住环境进行了一次终末喷雾消毒,并对全村居民开展面对面的宣传教育,发放防护物品;畜牧部门严格执行检疫、淘汰病畜的防治措施,并进行动物疫情监测。  结论   疫情暴发的主要原因是未经检疫的羊随意贩卖流动,致使病畜流入,感染养殖人员造成疫情暴发。 应加强羊群疾病监测、管理和病畜淘汰机制,防止传染源的流动;加强医疗卫生和畜牧兽医部门的联防联控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