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脉络膜黑色素瘤是成年人较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在各种文献中儿童少见,有文献报道此病的发病率男女之比为39:26。2006年3月,我科收治1例儿童眼球巨大恶性黑色素瘤,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食管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PMME)非常罕见,约占食管恶性肿瘤的0.15%~0.2%,占全部消化道黑色素瘤的2%,目前仅有200多例文献报道,国内自刘复生1979年首次报告以来出现40余例文献报道。本文报告1例食管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  相似文献   

3.
刘霞  唐金萍 《上海护理》2020,20(9):66-68
正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高侵袭性恶性肿瘤,常见于皮肤,发生在消化系统及其他部位的恶性黑色素瘤大多为转移瘤。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极为罕见,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最早于1906年被报道[1],原发于胆囊[2]、胃[3]、胃食管结合部[4]的恶性黑色素瘤后续也有文献报道。原发性胃恶性黑色素瘤发病罕见,且转  相似文献   

4.
恶性黑色素瘤胃转移临床罕见,国内仅有少数个案报道,其胃肠道造影X线表现颇为典型。根据我院恶性黑色素瘤胃转移1例并结合1990~2003年国内文献报道的4例,总结恶性黑色素瘤胃转移的影像学表现,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肝脏成熟型囊性畸胎瘤极为罕见,发生恶性转化的仅见少数个例报道,合并恶性黑色素瘤未见文献报道。本文报道首例肝脏原发性成熟型囊性畸胎瘤合并恶性黑色素瘤的病例,并进行文献复习。方法通过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及影像学的方法进行诊断,查阅中外文献并进行复习。结果肉眼见为囊性肿物,显微镜下呈典型的成熟型囊性畸胎瘤病理改变,囊内局部区域见恶性黑色素瘤细胞呈浸润性生长。免疫组化黑色素瘤标记性抗原呈强阳性反应,影像学显示肝脏呈囊性畸胎瘤改变。结论本例肝脏成熟型囊性畸胎瘤合并恶性黑色素瘤,为首次报道的极罕见病例,其病理学特点和发生于卵巢的囊性畸胎瘤合并恶性黑色素瘤的病例相似,需和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加以鉴别。  相似文献   

6.
食管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病理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靳英  崔全才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6,13(3):217-219,i0016
目的探讨食管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及生物学行为.方法报道1例食管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对其进行临床及病理观察,并复习文献.结果食管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多见于中老年人,常发生于食管中、下段1/3处,大体呈息肉状;免疫组化染色HMB45和S-100(+).结论食管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罕见肿瘤,对发生于中老年人的食管中、下段息肉样肿物应考虑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之可能.  相似文献   

7.
Spitz痣与恶性黑色素瘤的鉴别要点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戴文森  冯强 《诊断病理学杂志》1999,6(4):245-245,I015
良性幼年性黑色素瘤(SpitZ恁),现被归入外周神经组织的黑色素细胞性良性肿瘤范畴,临床较少见,绝大多数发生于儿童,偶见于成人。虽然加讪痛为良性的实质性病变,但其形态学上往往与恶性黑色素瘤十分相似,鉴别相当困难,易误诊,因此有人称此为摹拟性黑色素瘤、m山山。m劝m见阳ndC。op。ally)c现结合文献复习,将遇到的3例Spin病的病理组织学结构特征及其与恶性黑色素瘤(恶黑)的鉴别总结报道如下。三材料与方法1.l;临床资料3例Sphe德均为我院外科和眼科送检病例,其中男性2例,女性1例,发病年龄为4岁、11岁和13岁。发生部位为…  相似文献   

8.
目的:恶性黑色素瘤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腮腺内原发灶不明的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非常少见。本文报道一例并进行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9.
正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MM)是一类起源于神经嵴的黑色素细胞肿瘤,多发生于皮肤,也可发生于眼、肛门和直肠等部位~([1])。近年来受到空气污染和电离辐射等因素的影响,发病率逐年增高,据文献报道,该病年增长率高达3%~5%~([2])。根据临床和组织病理分型,黑色素瘤可分为原位黑色素瘤和侵袭性黑色素瘤,其中原位黑素瘤又分为恶性雀斑样痣、浅表扩  相似文献   

10.
颅内黑色素瘤是一种少见的高度恶性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现将本科于2005年5月至7月收治两例报道如下,并结合文献对颅内黑色素瘤的诊断及治疗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1.
邵素君 《新医学》2005,36(8):490-490
原发性脑膜黑色素瘤是极少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国外文献报道近200例,国内多数为个案报道.本文就2例患者的临床特点、病理形态和诊断方法结合文献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儿童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4例儿童黑色素瘤的病理切片行苏木精-伊红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于镜下观察,结合文献复习,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结果:4例黑色素瘤的病理形态有明显多形性及多样性,镜下可见瘤细胞呈上皮样或梭形,部分瘤细胞胞浆内可见黑色素颗粒。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显示,S-100蛋白、HMB45和A103均为阳性,核增殖指数Ki-67为15%~40%。结论:儿童黑色素瘤极为罕见,容易误诊和漏诊,应与Spitz痣、蓝痣和先天性黑色素细胞痣中的增生性结节等鉴别。  相似文献   

13.
食管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计林 《临床荟萃》1991,6(9):394-398
原发性恶性食管黑色素瘤非常罕见,主要见于中老年,儿童也可发病.1906年Baur作了首次报道,后屡见零星报告,国外文献有137例国内7例,现就其诊疗特点综述如下.一、发病率1969~1971年,美国做了210000000人的癌症调查,发现发生在食管的非皮肤黑色素瘤占0.5%,其发病率为0.0036/10万,即美国每年大约要有8个这样的新病人出现.1926年以来,在美国纽约Memorial医院接受治疗的所有食管肿瘤中,食管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1973年的发生率为0.1%;1979年达0.2%.日本研究  相似文献   

14.
张帆  柏晏杰  龚艳  葛伟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3):F0003-F0003
高度恶性黑色素瘤主要发生于皮肤,也发生于不同部位的黏膜及部分实质器官,在眼部好发于脉络膜[1-4],发生于结膜者文献报道甚少。结膜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少见的潜在致命性肿瘤,多发生于40~60岁成年人,主要有三种来源:原发性交界痣或复合痣,原发性获得性黑色素沉着症等。本病大  相似文献   

15.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起源于黑色素细胞的高度恶性肿瘤,有关恶性黑色素瘤心脏转移的临床报道较少见。近几年来,我院收治了2例经临床及超声心动图诊断为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伴心脏转移的患者,现将其临床特点结合文献报道如下。1 病例简介例1 男性,6 8岁,胸闷1个月来院就诊。体检:左胸腋前2 0cm×10cm黑色素瘤,破溃,BP 135 /80mmHg ,脉搏80次/min ,呼吸18次/min ,体温37 0℃,两肺无殊,心界略左大,心率80次/min ,律齐,无杂音,肝肋下1 0cm ,颈静脉不充盈,肝颈回流弱阳性。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律,ST -T改变。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心腔内径正常范…  相似文献   

16.
<正>食管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PMME)非常罕见,约占食管恶性肿瘤的0.15%~0.2%,占全部消化道黑色素瘤的2%,目前仅有200多例文献报道,国内自刘复生1979年首次报告以来出  相似文献   

17.
作者报道1例29岁男性,患胆囊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合并急性胆囊炎,继发胆囊穿孔及胆汁性腹膜炎的病例,并进行了文献复习。肉眼见胆囊长9cm,直径3.5cm,在胆囊底部粘膜面有一直径2.5cm 乳头状肿物,组织学诊断恶性黑色素瘤,免疫组化测定S~100蛋白和波形蛋白均阳性,组织中的棕色色素经Masson Hamperl 染色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黑色素瘤的临床诊断方法。方法结合文献报道,分析1例脑膜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预后情况。结果该例黑色素瘤临床表现无特征性,病变侵及脑膜,MR I表现为脑室梗阻、脑积水。脑脊液外观呈黄色,压力升高,白细胞增高,蛋白增高,全片镜检可见细胞胞体较大,呈圆形,核染质较粗,核仁呈蓝色,胞浆染色为灰蓝色,胞浆内有褐色黑色素颗粒,胞浆膜周围有花边状小空泡环绕。结论脑脊液细胞学检查是确诊脑膜恶性黑色素瘤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蓝痣又称真皮良性黑色素瘤,多发生在四肢、手腕、背部、臀部和面部等处皮肤,皮肤蓝痣以外的部位可发生于口腔黏膜、子宫颈、前列腺、阴道、尿道及淋巴结等区域,子宫颈比较罕见,国内外文献仅见少数报道。现将我院诊治的1例报道如下,并复习文献,对其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处理方案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0.
淋巴母细胞淋巴瘤(LBL)和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均为儿童较为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但两者合并存在未见文献报道.现报道我们发现的1例儿童LBL合并AML患者,并进行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