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8 毫秒
1.
通过脉动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B—D试验监测,分析并找出影响B—D试验结果的不合格因素。采取有效方法,排除影响B—D监测结果因素,及时发现问题,对灭菌器进行检修。经常对预真空蒸汽灭菌器进行保养,严格管理,确保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按程序安全运行,保证灭菌质量合格,使临床使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李娟 《医疗卫生装备》2010,31(1):116-117
B—D试验是检测脉动真空压力灭菌器是否达到灭菌要求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高压灭菌前,必须对脉动真空压力蒸汽(预真空)灭菌器进行B—D试验。通过分析B—D试验失败的原因,避免因技术因素所致的试验失败而造成的人力、物力、时间等资源的浪费,保证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使用中的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隐蔽性的灭菌危害进行检测,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方法:采用改进后的热电耦动态温度检测与常规菌片、B-D试验等三种方法。结果:23台被检灭菌器中,有5台出现隐蔽性灭菌危害,其主要表现为灭菌结果的不确定性特征,对灭菌安全的威胁具有隐蔽性。  相似文献   

4.
对供应室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B—D试验过程出现设备B—D试验不合格,有冷空气残留。经过加装电磁阀,达到良好灭菌效果。  相似文献   

5.
B—D试验是检验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能否安全使用的主要方法,但其过程中影响因素多,其阳性检测结果并不都是因灭菌器故障而致。通过对B—D试验的阳性检测结果进行较系统的验证,分析其阳性检测结果产生的原因,避免因误判而影响灭菌器的正常使用。  相似文献   

6.
电加热锅炉因体积小,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单,方便快捷,无污染及噪音等优点,在一些中小城市逐渐取代大型燃煤型产气锅炉,直接产气供医院灭菌器灭菌。但是,自动加水型电加热锅炉不是以灭菌器灭菌程序周期为加水周期,而是随水位高低随时自动加水,这样在灭菌器灭菌程序周期中产生的蒸汽就可能为不饱和蒸汽,导致B-D试验不合格或灭菌失败,值得引起使用医疗机构和生产厂家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李淑真  韦敏 《现代保健》2013,(20):55-56
目的:探讨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器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方法:在消毒供应中心随机选取80个灭菌包,平均分为两组,每组40个灭菌包,标记为A组、B组。A组40个灭菌包给予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器消毒,B组40个灭菌包给予传统低温灭菌器处理,比较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器与传统低温灭菌器的灭菌效果。结果:A组采用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器灭菌效率为95.0%,B组采用环氧乙烷低温灭菌器灭菌效率为6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灭菌的物品可长期保持无菌,安全有效,多种精密、贵重且不耐高温的器械和物品顺利地应用于手术,对手术的安全性和预防院内感染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效能的评价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8  
目的:对16台使用中的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进行灭菌评价。方法:采用B-D试验,热电耦法和菌片法检测,灭菌时间分别为4-6.5min,8-10min不等,结果:被检测灭菌器的灭效能,根据其灭菌物品中心温度及其持续的时间和灭菌合格率,分别为优良,低下和不良,灭菌器灭菌效能降低的主要原因是柜室密封性能下降所致。结论:灭菌器灭菌效能降低后,其安全可靠性大大降低,灭菌的不确定性增加,对灭菌安全构成直接的威胁。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保证使用于微生物检测的试剂达到灭菌效果,监测和分析高压蒸汽灭菌器的灭菌效果及其影响因素,保证灭菌质量。方法用3种不同的监测方法,每月对实验室4个高压蒸汽灭菌器灭菌效果进行监测。结果一年共监测了48次,化学指示法监测合格48次,合格率为100.00%;生物指示法监测合格39次,合格率为81.25%;Prospore2生物指示法监测合格37次,合格率为77.08%;监测结果与实验室培养基灭菌效果要求温度和时间有关。结论正确使用监测方法是确保高压蒸汽灭菌器灭菌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闻军 《医疗装备》2012,25(12):19-20
目的:确保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设备正常运行,减少灭菌失败次数。材料:STERRAD100S灭菌系统。方法:对2011年1—12月使用STERRAD100S灭菌系统进行灭菌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采用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系统灭菌器械1199锅次,有32锅次灭菌运行中途非主动操作取消,采取相关处理后,重新灭茵,在完成灭菌的批次中,所有化学指示剂监测、物理参数监测和生物指示剂监测均合格。讨论:灭菌前物品清洗质量不合格,非兼容材质的装载,物品装载不规范不恰当,灭菌器自身故障均可造成灭菌运行中途非主动操作取消。对策:彻底清洁干燥需灭菌的物品,严格把关灭菌物品材质及包装材料,规范装载灭菌物品,合理混合放置待灭茵物品,正确管理及维护灭茵器,可提高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设备的正常运行次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手术室在低温等离子灭菌过程中的管理,对灭菌效果进行观察,找出影响因素及正确使用方法,指导今后更好地开展此项工作,确保物品的灭菌质量.方法 对2011年手术室低温等离子灭菌失败结果进行分析,严格按灭菌的操作程序、规范步骤进行管理控制.结果 监测低温等离子灭菌共计1507锅次,合格1385锅次,合格率为91.90%;122锅次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包括人为因素、技术操作因素及核查不仔细等.结论 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掌握灭菌器的使用方法,确保低温等离子灭菌合格,从而保证低温等离子灭菌器的安全使用,确保灭菌效果,提高低温消毒物品的灭菌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效果。方法 采用ME -型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生物指示剂经一个灭菌周期后观察灭菌效果。结果 市、县、乡三级医院 2 46台压力蒸汽灭菌器中 ,灭菌效果合格 196份 ,合格率 79.7%;2 3.1%不合格的压力蒸汽灭菌器集中于乡镇卫生院 ;不合格因素是多方面的。结论 加强乡镇卫生院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效果的监督管理 ,控制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模拟脉动真空蒸汽灭菌器升温阶段泄漏,研究手术器械的灭菌失败风险,为提高灭菌保障和加强手术器械感染控制提供参考。方法在脉动真空蒸汽灭菌器的空气过滤器进气管上安装球阀,在灭菌程序升温阶段分别人为打开球阀0、5、15和25 s。采用温度压力检测仪测试手术器械包内的灭菌参数,并结合标准测试包测试灭菌器性能参数,手术器械包和标准测试包内分别放置生物指示物和化学指示卡,灭菌器腔体放置不同类型的PCD,同时记录日常物理监测结果。各时间组分别重复实验三次。结果灭菌器升温阶段进入空气0 s时,器械包内部分探头升温延迟,但均可以达到灭菌温度,而其他各项测试均合格;5 s三组测试,器械包内2号探头均达不到灭菌温度,而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均合格;15 s三组测试中,2号探头均达不到灭菌温度,六类PCD、标准测试包内的无铅四类卡与无铅五类卡均不合格,标准测试包内生物监测不合格一次;25 s三组测试中,1号和2号探头均达不到灭菌温度,六类PCD、标准测试包内的无铅四类卡与无铅五类卡均不合格,管腔PCD和标准测试包内爬行卡各一次监测不合格。除了进入空气0 s组,灭菌器性能参数测试均不合格。但是各组测试中,物理监测、器械包中心的探头和指示物均合格。结论进入空气的占位效应会造成灭菌失败,但是温度探头和指示物放置在器械包中心无法有效揭示灭菌风险。温度压力检测仪灵敏度较高,可及时发现灭菌失败风险,其次为六类PCD、无铅五类卡与无铅四类卡,值得推广应用于压力蒸汽灭菌监测。  相似文献   

14.
樱花NNS-0型高压灭菌器故障维修与保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樱花NNS-0型高压蒸汽灭菌器是用于对耐高温、高压的物品在高温高压蒸汽中进行灭菌的装置。可根据灭菌物品的种类及其包装方式,通过改变灭菌程序的设定,对物品进行灭菌消毒。灭菌器具有进行Bowei—Dick检测试验、金属器械、手术布包等不同种类物品消毒灭菌的运转程序,可在触摸屏上直接进行操作设定。显示屏可直观灭菌器内舱和外舱(夹层)的温度和压力,记录仪可记录相应的温度和压力变化曲线。灭菌器配有自动故障检测、报警、提示功能,能及时发现运转异常情况并能予以报警提示。我院2001年购置了两台,现列举几例灭菌器的故障及保养,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付敏  张红军 《医疗装备》2006,19(11):21-21
脉动预真空蒸汽灭菌器,因具有灭菌时间短、操作简单、灭菌物品干燥效果好等优点被许多医院采用。我院的灭菌器已使用近五年多时间,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零部件的不断老化,故障率也在增加。 故障一:在使用中常出现干燥效果差,特别是在夏季易发霉,影响临床使用。通过我们不断找原因,找出了影响脉动预真空蒸汽灭菌器干燥效果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为确保消毒灭菌的物品质量与安全,供应室的压力蒸汽灭菌必须按规范做好灭菌质量监测,合格后,方可发放到临床科室使用。1 B-D试验专用于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真空有效性的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17.
脉动真空式灭菌器隐性密封不良与灭菌检测符合率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比较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性密封不良条件下,对灭菌检测符合率和重复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菌片、热电耦、化学指示卡和B-D试验4种检测方法,对密封性能优良、一般、较差和极差4种条件下的灭菌器进行灭菌比较。结果 密封性能优良的灭菌器,各项灭菌检测结果的符合率和重复性都十分理想;而隐性密封不良条件下灭菌检测符合率显著降低,重复性变差。结论 灭菌检测符合率降低和重复性的变差,是灭菌器隐性密封不良的主要特征;其危害是造成灭菌检测结果的误判,从而对灭菌安全构成直接威胁。  相似文献   

18.
高压灭菌器是否合格,直接影响到医源性感染的发生。为此我们对所管辖的18所医院每年进行2~4次监测。现将监测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调查方法:按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采用生物法进行监测。即采用嗜热脂肪杆菌芽胞菌片,每锅放3片,按高压灭菌器正常操作,灭菌后取出菌片接种于溴甲酚紫蛋白胨水培养基内培养72h,观察培养基颜色的变化。2.判定标准:培养基不变色为无菌生长,说明高压灭菌器灭菌合格;1管以上的培养基由紫色变为黄色即判为有菌生长,说明此高压灭菌器灭菌不合格。二、结果:1995年监测40…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移位后脉动预真空灭菌器的运行状态是否正常。方法采用温度压力检测仪和化学、物理、生物监测方法检测灭菌器的运行状态,对检测不合格灭菌器进行维修,监测移装后灭菌器运行状态直至各项指标合格。结果移装的4台灭菌器中,2、3、4号灭菌器的运行状态良好,1号灭菌器存在问题。移装前1号灭菌器物理监测、生物监测和管腔PCD检测合格,6类PCD、B-D测试发现灭菌器故障,温度压力检测仪检测也不合格。灭菌器厂家和温度压力检测厂家工程师共同查找原因,经过3次报修后,最后通过提高灭菌器的灭菌温度和压力,灭菌器检测参数明显改善且合格,最终将1号灭菌器调整至最佳运行状态。结论除常规监测外,依据标准WS310.3—2016使用温度压力检测仪对灭菌器进行温度、压力和时间等参数进行检测是十分必要的,同时新装、移位、大修后同样应使用温度压力检测仪对灭菌器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在手术室的使用效果,通过灭菌记录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方法 研究该技术的原理,明确灭菌器械的适用范围,结合手术室440次低温等离子灭菌记录,找出因不符合低温等离子灭菌器使用操作规程造成的灭菌循环终止的原因.结果 440次灭菌监测中430次灭菌合格,化学指示卡和化学指示胶带均变色,合格率为97.72%;常见灭菌循环终止的原因主要是灭菌器械潮湿6次、装载灭菌物品过多、摆放不合适有4次.结论 在灭菌前保证物品的干燥及正确装载能够有效避免灭菌循环的取消,顺利完成灭菌程序,保证灭菌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