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影像检查分析淋巴结转移情况,作为中晚期食管癌患者放射治疗照射范围的参考.方法:回顾分析117例经病理证实原发灶为食管癌的患者,通过体格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CT扫描颈部、纵隔、腹部等部位,以明确淋巴结转移情况,对各段食管癌淋巴结好发转移部位和淋巴结转移率进行统计分析,以应用于放射治疗范围的参考,并对其生存率进行统计.结果:食管癌各段在上述部位均可能出现转移,但各段食管癌在不同部位的淋巴结转移有一定差异,上中段食管癌颈部淋巴结、纵隔淋巴结转移率较高,下段食管癌纵隔和腹部淋巴结转移率较高.经照射淋巴引流区,1年生存率无明显变化,3年生存率有所提高.结论:中晚期食管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率高,中上段食管癌应照射颈部和纵隔,下段食管癌照射纵隔和胃左淋巴结.  相似文献   

2.
螺旋CT在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新官  邓东 《广西医学》2008,30(1):70-72
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预后较差.在影响肺癌预后的诸多因素中,纵隔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肺癌术后患者生存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有资料表明,肺癌无淋巴结转移者(N0)的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60%以上,而有淋巴结转移者仅为42%(N1)和15%(N2)[1].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64排螺旋CT灌注成像多参数联合用于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南昌市第一医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106例肺癌患者。在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前,进行CT平扫、增强扫描及灌注扫描检查,对CT扫描结果进行统计。以术后淋巴结病理诊断结果为诊断金标准,对CT检查相关参数诊断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价值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106例受试者,术后纵隔淋巴结病理诊断结果显示65例患者出现纵隔淋巴结转移,纵隔淋巴结转移率为61.32%。转移组与非转移组肺动脉血流量(PA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组支气管动脉血流量(BAF)高于非转移组,灌注指数(PI)低于非转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AF诊断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敏感度为63.40%、特异度为41.50%;BAF诊断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敏感度为75.38%、特异度为87.80%;PI诊断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敏感度为74.82%、特异度为58.54%。结论:针对肺癌患者,应用64排螺旋CT灌注成像诊断是否发生纵隔淋巴结转移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可为临床治疗肺癌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周洋  吴远林 《吉林医学》2012,33(28):6063-6064
目的:探讨肺癌预后的多因素相关性情况。方法:分析收治的肺癌患者35例临床资料,探讨肺癌预后相关因素。结果:T分期、肺癌站数、肺癌包膜、SKIP、手术性质、化疗均是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率的相关性因素,手术方式、纵隔淋巴结转移数目、顺序性纵隔淋巴结转移情况、跳跃性纵隔淋巴结转移情况、纵隔淋巴结受侵程度、转移的区域、术前化疗、术后化疗均是肺癌预后影响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影响肺癌预后因素进行重点评估和合理控制,可以为肺癌患者治疗方法的选择以及预后的判断提供更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残端癌的放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和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残端癌的放射治疗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对我院1998年3月-2001年5月40例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残端癌的患者入组分析。术后残端癌均经病理证实,其中伴有淋巴结转移者23例,全部在术后4周行外照射。结果全组总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0%,25%,10%。单纯残端癌患者中位生存时间26月;1,3,5年生存率均为88.2%,58.8%,23.5%;残端癌合并淋巴结转移患者中位生存时间9月,1年生存率74%,3,5年生存率为0%(P〈0.003);残端癌病理为鳞癌患者生存率高于腺癌患者,照射剂量〉60Gy疗效好于〈60Gy。结论放射治疗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残端癌的重要手段,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有淋巴结转移情况,照射剂量和病理类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食管癌根治术后是否需照射胃左淋巴引流区。方法按配对法分析2002年~2008年共106例食管癌根治术后行放射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106例中照射胃左淋巴引流区的共60例(胃左照射组),未照射胃左淋巴引流区的共46例(胃左未照组)。随访统计患者1、3、5年的生存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两组生存率并对组间差异进行Log-rank检验。对可能影响预后的性别、年龄、胃左淋巴结有无转移、区域淋巴结有无转移、T分期行单因素分析。结果胃左照射组1、3、5年总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1.3%、63.9%、55.1%;81.3%、53.7%、47%。胃左未照组1、3、5年总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3.8%、57.1%、45%;71.4%、38.6%、32.1%。胃左照射组中位生存时间为52.488月,胃左未照射组中位生存时间为50.875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值=0.222)。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胃左淋巴结有无转移、区域淋巴结有无转移及T分期对根治术后是否照射胃左淋巴引流区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食管癌根治术后胃左淋巴引流区照射与否对生存时间无影响,可不做该区域预防性照射。  相似文献   

7.
手术结合化疗治疗小细胞肺癌4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手术结合化疗在小细胞肺癌(SCLC)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对46例SCLC患者施行手术,其中14例为局限期无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27例为局限期有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5例为广泛期患者.11例术前予新辅助化疗,术后再给予化疗;另35例于术后予辅助化疗.结果 术前+术后化疗者1、3、5年术后生存率分别为72.7%、50.0%和28.6%,术后化疗者分别为62.9%、42.3%和17.4%,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限期无纵隔淋巴结转移者1、3、5年术后生存率分别为92.9%、81.8%和40.0%,局限期有纵隔淋巴结转移者分别为51.9%、26.3%和11.8%,两者间1、3年术后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对于局限期早期无纵隔淋巴结转移的SCLC患者,积极开展手术结合化疗的综合治疗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肺癌的诊断技术已有了许多进展,但早期诊断率仍很低,多数病例确诊时已丧失手术时机。文献报道经手术切除者的术后五年生存率仅25~30%。影响肺癌手术疗效和预后因素较多,例如肿瘤的大小、病理类型、肿瘤的部位,但最重要的是有无转移,特别是判断较困难的纵隔淋巴结,Mountain统计无淋巴结转移者术后五年存活率为46%,支气管旁或肺门淋巴结有转移者五年存活率为33%,纵隔淋巴结有转移者五年存活率仅8%。因  相似文献   

9.
李刚  肖凌  欧袁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7(12):1659-1660,1664
目的:探讨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1995年1月~2006年5月手术切除的Ⅰ~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136例,其中传统肺癌根治术68例,自2002年后所有肺癌行根治加系统纵隔淋巴结清扫术68例,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5年生存率。结果:传统肺癌根治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11.2%、21.0%,而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12.7%、44.4%。结论: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提高了患者的5年生存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未增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T4肺癌侵及心脏大血管的外科治疗适应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981年9月至2007年1月间T4肺癌侵及心脏大血管接受外科治疗的136例患者临床资料,全组男114例,女22例.年龄28~76岁,中位年龄58岁.根据肿瘤侵犯部位分为侵犯心房组,侵犯上腔静脉组和侵犯肺动脉组.根据手术性质分为完全性切除组和不完全性切除组.根据术后病理淋巴结转移分为N0、N1、N2组.结果 全组136例患者,均接受原发肿瘤切除术,其中83例同期实行肺动脉成形术,21例同期实行上腔静脉成形术,32例同期实行心房切除术.完全性切除120例,不完全性切除16例.全组5年生存率43.0%,肺动脉成形组5年生存率52.8%,上腔静脉成形组5年生存率18.2%,心房切除组5年生存率18.4%.术后病理N0组5年生存率74%,N1组5年生存率44.9%,N2组5年生存率15.1%.3组之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完全性切除组5年生存率37.5%,不完全性切除组5年生存率24.4%,两组之间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多因素分析发现,淋巴结转移是独立预后因素(P=0.01,RR=1.923,95%可信区间:1.172~3.157),而组织学类型(P=0.421)和切除性质(P=0.051)不是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淋巴结转移是影响T 4肺癌的独立预后因素.提高T4肺癌术后生存率的关键在于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即病理N0-1的病例.对于T4肺癌,手术前应该尽可能明确纵隔淋巴结的转移状况.肿瘤完全性切除可以明显改善T4肺癌的预后.肺癌侵犯心包外肺动脉应定义为T2.  相似文献   

11.
缩小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放疗临床靶区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缩小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放疗的靶区照射体积,减少食管和肺的放射损伤.方法 53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放疗,随机分成A、B两组.A组按照传统原则给予淋巴引流区预防性照射;B组患者根据术后的淋巴结分期,病理未发现有淋巴结转移的区域不作预防性照射,临床靶体积明显小于A组患者.两组患者采用常规分割放疗,2Gy/次,5次/周,放射剂量相同.随访超过2年,分析两组患者的2年生存率、淋巴引流区局部控制率、肺和食管的放射性损伤.结果 全部患者的2年生存率为58.5%,A、B两组患者的生存曲线统计学差异不显著.A、B两组患者的淋巴引流区失败率和靶区外淋巴结复发率分别为13.8%、16.7%和3.4%、8.3%(P=1和P=0.571).急性放射性肺炎和晚期局限性放射性肺纤维化的发生率A、B两组患者分别为6.9%、0%和62.1%、58.3%(P=0.459和P=0.782);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和远期食管狭窄的发生率A、B两组患者分别为27.6%、12.5%和6.9%、4.2%(P=0.039和P=1).结论 缩小临床靶区后并未引起纵隔淋巴引流区的控制率下降,而急性放射食炎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手术结合化疗在小细胞肺癌(SCLC)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对46例SCLC患者施行手术,其中14例为局限期无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27例为局限期有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5例为广泛期患者。11例术前予新辅助化疗,术后再给予化疗;另35例于术后予辅助化疗。结果术前 术后化疗者1、3、5年术后生存率分别为72.7%、50.0%和28.6%,术后化疗者分别为62.9%、42.3%和17.4%,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限期无纵隔淋巴结转移者1、3、5年术后生存率分别为92.9%、81.8%和40.0%,局限期有纵隔淋巴结转移者分别为51.9%、26.3%和11.8%,两者间1、3年术后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对于局限期早期无纵隔淋巴结转移的SCLC患者,积极开展手术结合化疗的综合治疗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根治术后常规病理诊断无转移的区域淋巴结中的微小转移,研究微小转移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根治术后常规病理证实为T1-4N0-1M0的107例NSCLC的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蜡块,采用Envision二步法检测.结果:NSCLC中微小转移检出率为29.9%.非微小转移病例的1、3、5年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期较微小转移病例明显延长(均P<0.05).Cox回归显示KPS评分、CK、T分期及病理分级是影响生存期的独立因素(均P<0.05).术后放化疗与单纯手术比较术后放化疗组长期生存有优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SCLC淋巴结微小转移是影响长期生存的不利因素,放化疗干预有可能延长生存.  相似文献   

14.
非小细胞肺癌N_2淋巴结转移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坚  罗清泉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4):1854-1856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趋势,总结pN2肺癌术中淋巴结清扫范围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非小细胞肺癌(pN2)手术患者103例,观察其纵隔淋巴结转移与肿瘤部位、大小、病理类型及转移区域的关系。用四格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取P<0.05有显著性意义。结果:非小细胞肺癌的纵隔淋巴结转移与病理类型(P=0.035)、肿瘤部位有关,与肿瘤的大小无关(P=0.559)。纵隔淋巴结转移多见第3,4,7组淋巴结。结论:肺癌患者术中应系统清扫纵隔淋巴结,重点清扫第3,4,7组淋巴结,为降低局部肿瘤复发,术后准确判断临床分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系统性淋巴结清扫在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接治的38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非小细胞肺癌为主,其中采用传统肺癌根治术治疗的为16例,采用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进行肺癌根治的为22例,比较两组术后1年与3年生存率。结果:传统肺癌根除术3年后生存率为43.8%,但是系统淋巴结清扫术3年后的生存率为51.3%。结论:淋巴结转移作为影响肺癌预后的一种极其重要的因素,系统淋巴结清扫治疗肺癌后,可明显提高患者术后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史湖波 《医学综述》2012,18(13):2011-2013
肺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影像技术的进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T1期肺癌病例被发现。肺癌原发部位与病理类型都会影响淋巴结转移状况,CT及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对发现纵隔淋巴结转移有一定价值。根据术中切除前哨淋巴结病理活检进行的淋巴结清除方式,局部复发率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现对T1期肺癌中纵隔淋巴结转移规律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应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病人术后1~5a生存率,及生存预后因素。方法:回顾分析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胸心外科B区2006-01~2010-12间手术治疗391例NSCLC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门诊、电话、再次入院资料查阅等方法进行术后随访观察。选择性别、年龄、病理类型、肿瘤组织分化程度、病理分期、淋巴结清扫数、淋巴结是否转移、手术方式、术后转移、术后放疗和术后化疗等因素作为观察指标,将各观察指标量化赋值后采用,计算机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术后1~5 a生存率及生存预后因素,采用Kaplan-Meire法进行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和Cox多因素回归模型进行生存预后因素分析。结果:非小细胞肺癌病人术后1至5 a生存率(survival rate,SR)分别为65.7%、57.8%、46.7%、44.3%、44.3%。中位生存时间为43.88mo。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淋巴结转移、淋巴结清扫数、手术方式、病理分期是术后生存期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是术后生存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注重非小细胞肺癌早期手术切除、彻底的淋巴结清扫可延长非小细胞肺癌病人术后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8.
林海 《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07,21(6):724-724,726
目的:探讨系统性肺门和纵膈淋巴结清除在肺癌根治术中的意义。方法:对30例肺癌患者进行根治性肺叶或一侧全肺切除术,按Naruke肺淋巴结分布图对同侧肺门及纵隔淋巴结清除。结果:30例手术患者中心型肺癌19例,周围型11例;鳞状细胞癌12例,腺癌10例,腺鳞癌3例,小细胞癌4例,大细胞癌1例。清除淋巴结170组,阳性94组(55.3%)。其中病理证实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转移23例(76.6%)。结论:系统性肺门及纵隔淋巴结清除在肺癌根治手术中具有降低术后转移率,提高生存率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频度、分布范围及特点 ,为广泛廊清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Naruke肺癌淋巴结分布图对 62例肺癌患者纵隔淋巴结广泛廊清。结果 纵隔淋巴结 3 60组经病理证实转移 110组 ,转移率为3 0 .6%。结论 术中行纵隔淋巴结广泛廊清 ,才能准确进行TNM分期和减少癌残留 ,达到根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胸内淋巴结转移与肿瘤的T分期、病理类型、肿瘤原发部位的关系,探讨NSCLC术后放疗靶区的合理勾画.方法 回顾性分析335例Ⅲa(N2)NSCLC行肺切除加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335个病人共清扫5976个淋巴结,阳性为1970个,转移率为28.7%.原发肿瘤T1,T2,T3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9.2%,33.2%,41.8%;腺癌淋巴结转移率显著高于鳞癌.中央型与周围型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53.6%,22.4%;原发肿瘤部位不同,易出现淋巴结转移的区域不同:左上肺癌最易出现4L,5,6,7,10,11区,左下肺易出现5,7,9,10,11区;右上肺易出现1R,2R,3,4,10,11区;右中肺易出现2R,3,7,10,11区;右下肺易出现2R,3,7,9,10,11区.发生跳跃式N2转移107例(31.9%),其中上叶肺癌多出现上纵隔跳跃式淋巴结转移;下叶肺癌及右中叶肺癌则可出现上、下纵隔跳跃式淋巴结转移.结论 Ⅲa(N2)期NSCLC胸内淋巴结转移与肿瘤T分期、病理类型、原发部位有关,术后放疗临床靶区范围要根据肿瘤的原发部位选择高危淋巴结引流区进行预防照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