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血栓前状态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年龄≥60岁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10例(高血压组)和老年健康体检者105例(对照组),以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2组24 h血压变化,检测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等血栓前状态指标的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高血压组昼间、夜间和24 h收缩压变异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高血压组和对照组24 h收缩压变异程度与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均呈显著正相关(r=0.685,0.603,P<0.05)。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增高,并伴有明显的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升高,提示其存在内皮功能损害的可能,血压波动增大可能是内皮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血压变异性和血栓前状态指标的情况,探讨血压波动与血栓前状态的关系。方法:入选对象分为心衰组(158例)和对照组(142例),分别对比2组24h、白天、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异性,以及血浆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和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等血栓前状态指标的差异,并对各组血压变异性与血栓前状态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心衰组白天、夜间和全天24h收缩压变异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②心衰组vWF、D-二聚体和PAI-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余血栓前状态指标2组无显著差异。③心衰组24h收缩压变异性与vWF和GMP-140有显著正相关(r=0.475,P0.05和r=0.416,P0.05);24h以及夜间的舒张压变异性与GMP-140均呈显著正相关(r=0.425,P0.05和r=0.423,P0.05)。心衰组其他各时段,以及对照组的血压变异性与各血栓前状态指标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慢性心衰患者的血压变异性显著增高,并伴有内皮损害、血小板和凝血纤溶系统的激活,而且血压变异性越大,则内皮损害和血小板激活越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压变异性与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60例EH患者作为EH组,按照24h平均动脉压均值高度又分为3个亚组,即EH1组(90.2~106.6mmHg)、EH2组(106.6~118.3mmHg)及EH3组(118.3~143.7mmHg),各亚组均20例,另选择15例健康正常人作为健康对照组。监测所有研究对象在日间、夜间及24h收缩压变异性和舒张压变异性,以晨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作为早期肾功能损害的指标,研究其相关性。结果:两组均存在血压变异性,与健康对照组比较,EH组日间、夜间及24h收缩压变异性[日间:(12.62±2.96)比(17.62±3.27),夜间:(8.32±2.14)比(11.63±2.35),24h:(11.23±2.25)比(18.35±2.94)]和舒张压变异性[日间:(10.32±2.41)比(12.48±2.85),夜间:(9.52±2.00)比(11.59±3.12),24h:(10.68±2.16)比(13.45±3.00)]均明显增大(P均〈0.01)。双变量相关分析显示EH组及EH各个亚组的日间、夜间及24h收缩压和舒张压的血压变异性均与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均呈正相关(r=0.217~0.485,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早期肾脏损伤密切相关,改善血压变异性对预防早期肾功能损害有益。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HP)患者血压变异性(BPV)是靶器官损害及心血管终点事件发生的高风险因素,大量研究表明,BPV的增加可能会导致认知障碍(CI)的发生,本文将就HP患者BPV与CI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便能通过动态血压监测(ABPM)早期识别及干预BPV,从而减少CI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5.
探讨年龄,高血压、平均动脉压和晨峰血压等因素对老年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325例老年患者根据血压水平分为:高血压组(225例)和非高血压组(100例),对两组患者行动态血压监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非高血压组相比,老年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变异[(10.82±2.72)mmHg比(14.18±2.98)mmHg]和舒张压变异[(8.12±1.83)mmHg比(9.05±1.94)mmHg]明显增加(P均<0.01);但其收缩压的变异性不随年龄增加而增加(t=1.277,P=0.215)。直线相关分析表明晨峰收缩压和收缩压变异呈明显正相关(r=0.342,P<0.05),平均舒张压和舒张压变异呈明显的正相关(r=0.323,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是增加的,晨峰血压和平均舒张压是老年收缩压变异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正>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指的是机体在一定时间段内的血压波动情况,是机体内环境动态调节的一种体现,也是人体最基本的生理特征[1]。BPV的概念最早在20世纪80年代被提出,随着近年来高血压发生机制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BPV与高血压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大量的文献研究证实,BPV可作为高血压的诊疗指标,目前,BPV已经成为高血压研究领域的热点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与左心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5例,根据心电图、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确定是否伴有左心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分为LVH组42例及无LVH组53例,另选择血压正常且无LVH的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收集3组一般临床资料,检测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比较3组24 h、夜间、昼间平均血压、收缩压标准差和舒张压标准差及LVMI。结果3组年龄、体质量指数、吸烟、尿酸、血红蛋白、血脂、糖化血红蛋白及各时间段内平均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性别、糖尿病比例、Hcy、肌酐、LVMI及24 h、夜间、昼间收缩压标准差和舒张压标准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LVH组男性比例、Hcy、LVMI及24 h、夜间、昼间收缩压标准差和舒张压标准差明显高于无LVH组和对照组(P<0.05),LVH组和无LVH组糖尿病比例和肌酐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9.5%和56.6%vs 7.5%,(92.0±4.8)μmol/L和(81.3±15.9)μmol/L vs(65.4±13.2)μmol/L,P<0.05]。无LVH组与对照组LVMI及24 h、夜间、昼间收缩压标准差和舒张压标准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LVH组非杓型高血压比例明显高于无LVH组和对照组(85.7%vs 34.0%、5.0%,P=0.000)。结论BPV与高血压患者的LVH关系密切,其可能作为靶器官损伤最新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动脉顺应性的变化,及其与动态血压监测(ABPM)各指标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对262例高血压病患者和104例正常人进行动态血压监测(ABPM)和脉搏波速度(PWV)测定。结果:高血压组的颈动脉-桡动脉(G-R)PWV、颈动脉-股动脉(C-F)PWV,24 h、白昼及夜间平均血压,平均脉压,心率,血压负荷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0.01)。C-F PWV及C-R PWV与24 h、白昼及夜间平均血压,心率,血压负荷均呈显著正相关(r=0.108~0.406,P<0.05~<0.001)。C-F PWV比C-R PWV与平均收缩压和收缩压负荷的相关性更强。C-F PWV与动态脉压、年龄显著正相关(r=0.205~0.406,P<0.001)。结论:动脉顺应性减退是高血压的重要改变,大动脉顺应性与动态脉压、收缩压和年龄的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压变化性与心功能受损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CHF住院患者160例作为心衰组,按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标准将心衰组患者分为4组,Ⅰ组、Ⅱ组、Ⅲ组和Ⅳ组,并以同期30名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记录受检者24h动态血压监测获取白天(d)、夜间(n)和全天24h收缩压变异性(SSD)和舒张压变异性(DSD)。结果 (1)心衰组患者24hSSD、24hDSD、dSSD、dDSD、nSSD、nDSD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随着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血压变异性逐渐增高,各组间24hSSD、24hDSD、dSSD、dDSD、nSSD、nDS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HF患者血压变异性增高,其程度与心功能受损程度密切相关,临床可用来协助评估CHF患者心功能受损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血压节律变化。方法选择心衰患者104例(心衰组),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分别按基础心脏病病因和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NYHA)分级,心功能Ⅱ级34例,Ⅲ级35例,Ⅳ级35例。同期选择门诊及住院的有基础心脏病但无心衰患者82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心衰患者血压的昼夜节律变化。结果心衰组血压昼夜节律存在18例(17.3%),昼夜节律消失86例(82.7%),其中节律倒置38例(44.2%);对照组血压昼夜节律存在43例(52.4%),昼夜节律消失39例(47.6%),其中血压昼夜节律倒置10例(25.6%)。心衰组血压昼夜节律消失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心衰组心功能Ⅱ级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消失明显低于Ⅲ级、Ⅳ级患者(70.6%vs 85.7%vs 91.4%,P<0.05)。结论心衰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消失明显升高,且随着心功能分级增加而增加,但与心脏病病因无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使用动态血压联合家庭血压监测,观察其对血压变异性(BPV)和预后的指导意义。方法 入选192例CHF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监测组(n=97)和对照组(n=95)。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采用常规的门诊预约随访,随访间隔为1个月。联合监测组患者采用家庭血压监测模式进行CHF的监测随访,每日早晚测量的血压和脉率值通过手机传输给中央系统,由我院心血管内科专人负责中央系统维护和每位患者血压监测观察。当中央系统发现某位患者血压波动异常或脉率波动异常时,将电话通知该位患者增加血压、脉率测量次数或增加门诊随访次数,并及时调整CHF的治疗方案。所有患者在入组前、随访6月行动态血压监测,并收集记录所有数据。观察记录所有患者随访一年中的以下心血管事件:非计划性随访、心源性死亡、恶性心律失常、再次因心力衰竭住院。结果 入组前两组患者杓型血压患者所占比例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随访6个月后,联合监测组患者杓型血压比例明显高于入组前水平(36.08% VS. 13.40%, P=0.004),且高于随访6个月后对照组杓型血压患者比例(36.08% VS. 16.84%, P=0.012)。24h PR在入组前两组患者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随访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24h PR较入组前均明显降低(P<0.05)。6个月的随访后联合监测组患者24h PR明显低于对照组24h PR(70.14±13.42 VS. 77.02±16.15, P=0.002)。入组前两组患者24hSBPV和24hDBPV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6个月后联合监测组患者24hSBPV和24hDBPV均低于入组前水平,并低于随访6个月后对照组患者(P均<0.05)。联合监测组患者非计划性随访发生比例(11.34% VS. 24.21%, P=0.032)、再次住院发生比例(6.19% VS. 17.89%, P=0.023)和恶性心律失常发生比例(3.09% VS. 11.58%, P=0.047)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结论 动态血压联合家庭血压监测模式较传统的门诊随访进一步降低血压变异性,增加杓型血压比例,并能改善CHF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血压控制良好的老年及高龄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肾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413例,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196例(年龄<80岁)和高龄组217例(年龄≥80岁)。给予24h动态血压监测及血液指标检测。血压变异性指标用24h收缩压和舒张压血压标准差表示,肾功能指标由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表示。将研究人群按照eGFR≥90ml/(min.1.73m2)、60~89ml/(min.1.73m2)、<60ml/(min.1.73m2)分为eGFR 1组89例、eGFR 2组179例和eGFR 3组145例。结果与老年组比较,高龄组年龄、糖尿病和冠心病患病、尿酸、夜间收缩压、24h收缩压负荷水平明显增高,TC、LDL-C、eGFR、24h舒张压、夜间收缩压下降、夜间舒张压下降明显降低(P<0.05,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24h收缩压标准差是血压控制良好的老年及高龄老年患者肾功能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血压控制良好的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中,只有24h收缩压标准差是肾功能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改善血压变异性是延缓肾功能下降的重要治疗内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隐性高血压患者家庭自测血压变异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尿微量白蛋白(MAU)的关系。方法选择老年体检者197例,根据受试者诊室血压及7d家庭自测血压测定结果,将受试者分为血压正常组62例、隐性高血压组62例及高血压组73例。所有受试者均进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硬化系数β值及MAU检测。结果隐性高血压组和高血压组诊室收缩压、自测收缩压、自测舒张压、收缩压变异性、舒张压变异性、IMT、硬化系数β值、MAU明显高于血压正常组(P<0.05,P<0.01);隐性高血压组诊室收缩压、诊室舒张压、自测收缩压、硬化系数β值明显低于高血压组(P<0.05,P<0.01)。隐性高血压患者自测血压变异性与IMT、硬化系数β值及MAU呈正相关。收缩压变异性是IMT、硬化系数β值及MAU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老年隐性高血压患者家庭自测血压变异性升高,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MAU相关。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高敏C反应蛋白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变异性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运用24h动态血压监测并分析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h、白天及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异性,用酶标多克隆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hs-CRP,分析血压变异性与hs-CRP的关系。结果:在校正了平均血压及其他相关因素后,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夜间、白天及24h收缩压变异性与炎症因子hs-CRP呈正相关(r=0.265、0.359、0.386,P均0.05)。结论: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性与炎症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密切相关,推测炎症可能是增加血压变异性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h血压变异性与缺血性脑白质病变(white matter lesions,WML)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1~6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诊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6例,所有患者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和头颅MRI检查,根据Fazekas量表作为诊断WML程度的依据,分为无-轻度WML组42例和中-重度WML组84例。收集2组一般临床资料,对患者24h动态血压各时段(24h、昼间、夜间)收缩压、舒张压及收缩压、舒张压标准差和变异系数进行分析。结果中-重度WML组年龄明显高于无-轻度WML组[(66.02±11.11)岁vs(60.00±10.57)岁,P=0.000],HDL-C水平明显低于无-轻度WML组[(1.08±0.02)mmol/L vs (1.25±0.26)mmol/L,P=0.000]。中-重度WML组昼间收缩压、夜间收缩压、昼间收缩压标准差、昼间舒张压标准差、昼间收缩压变异系数和昼间舒张压变异系数明显高于无-轻度WM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昼间收缩压标准差与WML严重程度呈正相关(OR=1.077,95%CI:1.025~1.133,P=0.012;OR=1.251,95%CI:1.014~1.543,P=0.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WML严重程度与昼间收缩压标准差、年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参数与前列腺体积的相关性. 方法 选择2007年3月至2009年12月在我科就诊的老年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31例,其中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组102例,非BPH组(NBPH)29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及前列腺超声检查,计算前列腺体积;应用SSP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对两组前列腺体积进行均数检验,应用Spearman回归系数法对所有患者的动态血压参数与前列腺体积进行相关性检验. 结果 (1)BPH组的夜间最大平均动脉压(MAP)(104.7±12.0)mm Hg,高于NBPH组(99.6±10.1)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88,P=0.039);(2)动态血压参数中全天最大MAP(r=0.184,P=0.035)、白天最大MAP(r=0.183,P=0.037)、夜间最大MAP(r=0.181,P=0.040)与前列体积具有相关性.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参数中的最大MAP与前列腺体积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MBPS)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方法: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92例,据24h动态血压分晨峰组(MBPS组,128例)与非晨峰组(非MBPS组,164例),检查血脂、空腹血糖、肌酐,计算人体质量指数(BMI)、行心脏和颈动脉超声检查,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与非MBPS组比较,MBPS组24h收缩压(SBP)[(138.2±13.2)mmHg比(153.1±12.1)mmHg]、白昼SBP[(143.3±12.7)mmHg比(158.2±9.1)mmHg]以及夜间SBP[(136.6±9.4)mmHg比(150.7±10.1)mmHg]均明显升高(P<0.05),LVMI[(101.76±34.45)g/m2比(138.13±37.6)g/m2]、颈动脉IMT[(0.84±0.11)mm比(1.35±0.35)mm]均明显增大(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压晨峰与LVMI、IMT呈正相关(r分别=0.688,0.524,P均<0.05)。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现象加重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静息心率(RHR)与心率变异性(HRV)及动态血压的关系。方法106例老年EH患者根据RI-IR水平分为:A组60例,RHR〈80次/min;B组46例,RHR〉80次/min。对入选患者同步监测动态心电图及动态血压,对比分析HRV及动态血压参数的变化。结果B组HRV时域指标SDNN、SDANN、RMssd、PNN50及TI低于A组,而动态血压各参数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RHR与HRV指标SDNN、SDANN及TI呈负相关,而与DBP呈正相关(P〈0.05,P〈0.01)。结论RHR增快是老年EH患者的一个危险因子,与HRV降低、血压增高相关密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家庭自测血压变异性(BPV)与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方法 2011年10月2013年4月,对17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7d家庭自测血压以及24h动态心电图监测。根据家庭自测BPV三分位分为低变异性组56例、中变异性组62例和高变异性组54例。结果与低变异性组比较,中变异性组和高变异性组24h连续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连续正常R-R间期均值的标准差(SDANN)、相邻正常R-R间期的差值均方根(rMSSD)及低频明显降低(P<0.05);与中变异性组比较,高变异性组SDNN、SDANN、rMSSD及低频明显降低(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家庭收缩压变异性与SDNN、SDANN、rMSSD和低频呈负相关(P<0.05),与极低频呈正相关(P<0.05);家庭舒张变异性与吸烟呈正相关(P<0.05),与SDNN呈负相关(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BPV与24h心率变异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评价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靶器官损害程度的关系。方法对15例正常人及43例高血压病患者按临床分期进行了24小时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结果高血压病Ⅲ期组24小时、日间及夜间的收缩压、舒张压的血压变异系数(CV)均显著大于Ⅱ期组和I期组(P<0.05),Ⅱ期组的24小时、日间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夜间的舒张压的血压变异系数亦显著大于1期组(P<0.05);血压变异度(SD)Ⅲ期组24小时、日间及夜间的收缩压、舒张压和Ⅱ期组24小时收缩压、日间收缩压明显高于I期组(P<0.05)。高血压病Ⅲ期、Ⅱ期组的血压变异系数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血压变异度Ⅲ期组以及Ⅱ期组的24小时收缩压、日间收缩压和夜间收缩压、舒张压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病I期组的血压变异系数及血压变异度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随着靶器官损害加重,血压变异性亦增大,血压变异系数不受降压药物治疗的影响,应用动态血压监测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变异系数对评价靶器官的损害程度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