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掌握现阶段新生儿听力损失的情况,寻找降低新生儿听力损伤的途径。方法:采用瞬态耳声发射技术(TEOAE)对所有正常新生儿进行初筛、复筛;对通过者采用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进行听力学诊断。结果:初筛、复筛未通过者占总人数的1.2%;听力损失者占总人数的5.7%;耳聋者占总人数的0.8‰。结论:新生儿听力筛查十分必要,对新生儿听力损伤可通过筛查早期发现进行干预和康复训练,避免语言障碍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现阶段本地区新生儿听力损失的现状,以期早期发现,主动干预,降低新生儿听力损伤。方法:采用瞬态声耳声发射技术(TEOAE)对所有正常新生儿进行初筛、复筛;未通过者,采用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进行听力学诊断。结果:初筛、复筛未通过者占总人数112%;听力损失者占总人数5.7‰。耳聋者占总人数的0.8‰。结论:新生儿听力损伤可通过筛查早期发现。进行干预和康复训练,避免语言障碍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初步了解先天性听力障碍发病的相关高危因素,为新生儿期、婴幼儿期保健及早期干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西安市兵器工业521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出生的864例新生儿采用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TEOAE)进行听力筛查,初筛于生后2~7d完成,初筛未通过者于生后42d复筛,复筛未通过者于出生后3个月行听性脑干反应、声导抗等检查,并对外耳道发育畸形患儿行颞骨CT检查.结果 在864例(1727耳)新生儿中,初筛通过785例,初筛通过率90.86%,初筛未通过79例(157耳),其中,75例(149耳)接受复筛,复筛率为94.90%,复筛通过71例(142耳),复筛未通过4例(7耳),复筛通过率95.30%,总通过率99.07%.最终4例确诊为不同程度的先天性听力缺失,确诊听力缺陷率0.46%.听力筛查结果与性别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3,P=0.5),与分娩方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5,P=0.1),与高危因素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2,P=0.005).结论 在母婴同室与新生儿病区顺利开展听力筛查,对及早发现听力缺陷、加强高危儿的监测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7011例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新生儿听力筛查初筛通过率、先天性听力异常发病率。方法 应用德国Maico公司生产的耳声发射仪,分别对7011例新生儿在出生24h后进行瞬态耳声发射(TEOAE)听力初筛,1个月后进行复筛,听力异常的在市新生儿听力筛查中心进行听觉脑千诱发电位(ABR)检测诊断。结果初筛通过率93.1%,发现听力异常28例,听力异常发病率4%,其中单耳聋6例,双耳聋22例,轻度听力障碍5例,中度听力障碍15例,重度听力障碍8例。结论 东明县新生儿先天性听力损害的发病率较高。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能及早发现听力障碍患儿,并进行早期干预;能有效促进婴幼儿语言的发育,降低聋哑儿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新生儿听力损伤情况,为进行早期诊断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应用耳声发射仪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未通过初次筛查者,在出生42天后接受听力复查,42天复查仍未通过者,在新生儿3个月转到耳鼻咽喉科进行进一步诊断和干预。结果:新生儿听力筛查2850例,6例诊断为听力障碍,听力障碍发生率为0.21%。结论:通过筛查,新生儿听力障碍可做到早发现、早干预,使语言能力的发育不受损害。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听力筛查3686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听力筛查,了解先天性听力缺陷发病率及高危因素,寻求早期干预的可行方法. [方法]采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初筛,未通过者行复筛及听觉脑干反应诊断. [结果]初筛通过率为84.3%,复筛通过率为91.7%,总通过率为98.7%,男女间差异无显著性(P>O.05);初筛IF常产儿通过率为85.7%,高危产儿通过率为80.7%,差异有显著性(P<0.01);确诊听力缺陷率为0.8‰. [结论]先天性听力异常男女无差异性;先天性听力缺陷高危产儿高于正常产儿.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随访,是早发现、早干预新生儿听力缺陷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听力损伤是比较常见的出生缺陷,2006年第2次全国残疾人调查的数据显示,全国听力残疾人口共2 004万,我国每年约2 000万~3000万名新生儿出生,按先天性新生儿听力损伤发病率1‰~3‰,每年将新增先天性新生儿听力损伤患儿3万左右[1-2].现将我县2009~ 2010年听力筛查结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和及时康复,使语言发育不受或少受损害,有效地减少儿童听力语言障碍的发生。方法:利用耳声发射(TEOAE)进行初筛,未通过者进行复筛,复筛未通过者转上级医院进行确诊与干预治疗。结果:听力筛查率为98.7%,初筛通过率为94.5%,复筛率为89.1%,听力障碍者为0.12%。结论:新生儿听力筛查十分必要,TEOAE是快速可靠、简单无创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章静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3):35-36
目的:分析某妇幼保健所近3年的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及意义,为早期发现和干预提供依据,为进一步做好听力筛查工作积累经验。方法:应用耳声发射法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未通过初次筛查者,在出生42天后接受听力复查,42天复查仍未通过者,建议转诊到安徽省听力诊断中心进一步诊断和干预。结果:新生儿听力筛查2643例,7例在该所几次复查均未通过(发生率为0.26%),拟诊为听力障碍,转省听力诊断中心进一步确诊。结论:通过筛查,新生儿听力障碍可做到早发现、早干预,以减少或避免其语言发育的损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30 641例新生儿的听力筛查结果,了解厦门市先天性听力损失的发病情况。方法采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对2010年1月-2012年12月出生于厦门市妇幼保健院的30 641例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对于听力筛查未通过者,42天行复筛;复筛仍未通过者3.5个月行再次复筛。第二次复筛仍未通过者于半岁前行ABR、ASSR、声导抗等全面听力学评估及跟踪随访。结果接受听力筛查的30 641例新生儿中,初筛通过26 431例(86.26%)、未通过4210例(13.74%);42天复筛未通过553例(1.81%);3.5月龄第二次复筛未通过220例(0.70%)。2010-2012年筛查的新生儿中,最终确诊不同程度听力损失(包括单侧耳聋)的共有127例,发病率为0.41%。结论新生儿听力筛查、诊断和干预是一个系统工程,可早发现、早干预。重点随访高危儿、定期追踪、有效的管理可提高复筛率与干预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对嘉兴市新生儿听力筛查情况分析,为完善早期诊断、干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辖区内2013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出生的全部活产新生儿为听力筛查对象,听筛相关资料通过筛查机构,市(县)区级妇幼保健机构和市级新生儿听力筛查管理中心收集。采用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TEOAE),高危新生儿采用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技术进行初筛,未通过者在满月时进行复筛,复筛异常者及时进行听性脑干反应(ABR)等检查评估。结果 2013-2017年中共有活产新生儿268 187 例,其中266 802例新生儿进行了听力筛查,初筛率为99.48%(266 802/268 187);初筛未通过率8.91%(23 776/268 187)。实际复筛22 561 例,复筛率为94.89% (22 561/23 776),应转诊2 269 例,实际2 167 例接受了听力学诊断,转诊率95.50%(2 167/2 269),确诊听力损失715例,听力损失检出率为2.68 ‰,其中轻度听力损失202例,中度听力损失372 例,重度听力损失127例及极重度听力损失57 例。结论 嘉兴市新生儿听力筛查初筛、复筛、转诊率逐渐上升,对婴幼儿听力障碍的早期诊断、随访、干预有极大地帮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采用物理性听力筛查和飞行时间质谱检测技术对新生儿进行听力与聋病易感基因联合筛查,探讨建立适宜推广的新生儿听力与基因联合筛查标准模式.方法 选择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深圳市福田区4家产科医院出生的6763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经新生儿监护人知情同意,对其进行听力及聋病易感基因同步筛查,对结果 进行统计分析,并初步建立新生儿听力及聋病易感基因联合筛查的标准化模式与规范.结果 在6763例新生儿中,GJB2基因检出率为1.83%;SLC26A4基因检出率为1.60%;线粒体12SrRNA基因检出率为0.55%;GJB3基因检出率为0.49%.携带GJB2基因的患儿听力筛查未通过率为32.2%;携带SLC26A4基因的患儿听力筛查未通过24例,84例听力初筛通过;在线粒体12SrRNA基因突变未通过筛查37例中,30例m.1555A>G突变者听力筛查通过28例,占75.68%,7例m.1494C>T突变者听力筛查通过7例,占18.92%;在GJB3基因突变未通过的33例中,GJB3538C>T位点未通过18例,听力筛查通过15例,占45.45%,GJB3547G>A位点未通过15例,听力筛查通过12例,占36.36%.基因检测正常与异常的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结果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02,P=0.006<0.05).结论 将新生儿听力筛查与耳聋基因筛查相结合,两者互补,并初步建立聋病防控的新模式,对早期发现迟发性、药物性基因携带高危人群进行干预随访,从基因水平弥补了听力筛查的不足,该筛查模式在临床上具有应用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诱发性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法(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DPOAE)听力筛查在本地区的应用价值及筛查阳性率. [方法]用DPOAE仪测试出生后3~5 d的新生儿(初筛),未通过者于30~42 d进行复筛.复筛未通过者转诊进行诊断性检查.[结果]8 77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听力初筛的通过率为86.0%,1 218例(14.0%)未通过.692例于生后30 d复筛,555例(80.2%)通过复筛,未通过的137例(1.56%)进行了转诊.15例(0.17%)被诊断听力损失.[结论]DPOAE法听力筛查筛查效果良好.应加强听力筛查宣教,以提高复筛率. 相似文献
14.
深圳市新生儿听力筛查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深圳市新生儿听力筛查情况及先天性听力障碍发病情况。方法2004-2008年,用耳声发射(OAE)与快速听性脑干反应(AABR)技术对深圳市出生的13652名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对其中4732名新生儿进行先天性听力障碍危险因素调查。结果新生儿听力筛查初筛通过率为87.7%,复筛率为59.6%,复筛通过率为83.6%;生后3d筛查组(A组)初筛的通过率为82%,低于生后30d组(B组)的94%,生后30d组复筛通过率为63%,低于生后3d组的85%(P0.001);高胆红素血症、先天性耳廓及外耳道畸形、先兆流产史是先天性听力障碍的危险因素。结论对新生儿应常规进行听力筛查,将有高危因素的患儿列为重点筛查对象,作到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攀枝花地区180例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攀枝花市中心医院自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出生的180例新生儿的听力筛查资料,待新生儿出生后的3至7d进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技术(DPOAE)初次筛查,待出生42d后再次进行DPOAE与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的复筛,筛查结果有1项以上未通过者给予听力学检查诊断(后续确诊,与此项研究无关).结果 初筛组新生儿共180例,均接受了DPOAE听力检查,其初筛通过者164例,占91.11%,未通过者16例,占8.89%;复筛组新生儿158例,复筛率为87.78%,其中初筛通过者行复筛未通过率为4.17%,初筛未通过者行复筛也未通过率为14.29%,初筛和复筛均未通过者合计8例,占5.06%.攀枝花地区180例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显示,听力缺失的检出率为1.67%(3/180).结论 听力缺失的患儿需给予早期有效的干预治疗,从而达到促进新生儿语言发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听力初筛未通过的新生儿进行聋病易感基因筛查,探讨新生儿听力联合基因筛查的意义。方法 应用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对622例听力初筛未通过新生儿进行GJB2、GJB3、线粒体12SrRNA 、SLC26A4 4种常见耳聋易感基因的检测,检测位点包含了以上基因的20 个热点突变位点。结果 622例听力初筛未通过新生儿中,检出耳聋基因突变48例,阳性率7.72%。其中GJB2突变 32例,占总检出率的66.67%,SLC26A4突变11例,占22.91%,GJB3 突变5例,占10.42%,GJB2基因突变检出率明显高于SLC26A4突变和GJB3 突变(χ2=25.767,P<0.01),未检测到线粒体 DNA 基因1494C>T 和 1555A>G 突变。确诊听力损失7例,其中3例耳聋基因检测阳性,分别为GJB2 235delC纯合突变、GJB2 235delC杂合突变和GJB3 538C→T杂合突变。结论 听力初筛未通过新生儿聋病基因阳性率较高,可作为目标人群进行耳聋易感基因筛查,新生儿听力联合耳聋易感基因筛查,有助早期发现听力损失病因,早期确诊并干预。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听力筛查研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新生儿听力障碍的发病率,减少听力残疾儿的发生。方法:用OTICONMAICOERO·SCAN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在28d内初筛,在3个月内复筛,听性脑干反应(ABR)在6个月进行确诊。结果:初筛率65.41%(50271/76855),异常率23.03%(11577/50271);复筛率61.26%(30800/50271),异常率5.63%(1734/30800);复筛异常转诊率2.09%(643/30800),经ABR检测听力异常率0.44%(135/30800)。其中,左耳55例,右耳38例,双耳42例。结论:TEOAE和ABR听力筛查技术可以提高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敏感性、精确性,确诊听力障碍患儿,指导其听力障碍早期干预和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影响新生儿听力筛查通过率的相关因素.探讨新生儿听力筛查有效的模式.方法 于2014年6月1日至2015年5月31日,采用ALGO3i筛查仪对自愿接受筛查的3419例新生儿于出生后1~7天进行听力初筛,初筛异常者30~42d进行复筛.复筛异常者30天后进行二次复筛,仍未通过者转诊至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耳鼻喉科进一步诊断和治疗.就性别、体重、母亲年龄、孕周、生产方式、耳别、新生儿NICU等情况否对听力筛查的通过率造成影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初筛听力通过率为86.96%(2973/3419),未通过者中73.54%(328/446)参与了首次复筛,首次复筛通过率90.24%(296/328),仍未通过者的二次复筛率为75.00%(24/32),二次复筛通过率为33.33%(8/24),进一步明确诊断听力障碍检出率为4.09‰(14/3419).初筛的通过率与耳别和进入NICU治疗有关(χ2=4.41和10.33,P<0.05);首次复筛的通过率与母亲年龄、出生体重、孕周、进入NICU治疗有关(χ2=18.82~52.17,P<0.05),二次复查通过率与分娩方式和进入NICU治疗有关(χ2=4.11和4.00,P<0.05).结论 影响新生儿听力筛查通过率的因素有耳别、母亲年龄、出生体重、孕周、分娩方式、进入NICU治疗,多次听力筛查能有效降低听筛的假阳性率. 相似文献
19.
陈东华 《中国妇幼卫生杂志》2013,(3):17-18
目的了解山东荣成地区新生儿听力损失的发生率和筛查工作状况,探索和研究该地区新生儿听力筛查的临床策略和工作方法。方法选择出生的新生儿于出生后3d接受耳声发射(OAE)测试,所有接受初筛的婴儿在出生42d后,再次接受OAE检查,未通过者做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检查。单耳不通过即为不通过,不通过者均经2次以上重复测试。结果14634名新生儿中,12731名(87.0%)初筛通过;1903名未通过,于出生42d后复查,1852例通过。51例接受』u出R检查,其中34例出现不同程度听力损伤,总计在筛查的新生儿中,听力损失的发病率0.23%,其中,双耳听力损失24人。发病率0.16%o,34人均显示不同程度的听力损伤,其中,双耳重度听力损失8人,双耳中度听力损失26人。结论对新生婴儿进行听力筛查非常必要,耳声发射仪联合自动听性脑干反应检测能提高高危儿听力损伤的诊断率,是新生儿听力筛查比较理想的方法。新生儿听力缺陷可以通过筛查尽早发现并进行诊断和干预,避免和减少耳聋发生,提高听障人群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