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析茵栀黄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特点及其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本院1998年1月~2009年11月发生的43例茵栀黄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分类与统计学分析;临床资料采用描述性分析,总结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不良反应的类型、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因素等。结果:茵栀黄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38例(88.37%),发生在首次用药过程中;最主要的不良反应为皮疹,33例(76.74%),重型不良反应主要是过敏性休克占77.78%。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有关,年龄越大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越高、不良反应的程度越重。结论:茵栀黄注射液所致的不良反应与患者的个体因素、药物的应用方式等密切相关,应加强其应用监测,以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120例茵栀黄注射液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茵栀黄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相关文献数据库中所有描述茵栀黄注射液不良反应的报道,并对其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 茵栀黄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主要为变态反应,其中皮肤反应58例(占48.33%),过敏性休克24例(占20.00%),胃肠道不良反应25例(占20.83%),发热伴全身性损害、药物热10例(8.33%),血液系统、神经系统损害及用药局部损害各1例(2.50%)。结论 应加强茵栀黄注射液的应用监测,以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生产厂家药品说明书中记载的不良反应过于简单,应定期更新。以促进药品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3.
茵栀黄注射液不良反应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析茵栀黄注射液使用的不良反应及其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文献检索获得菌栀黄注射液不良反应的报道资料和北京地坛医院使用菌栀黄注射液而发生不良反应的临床资料.对近年来茵栀黄注射液不良反应的病例共130例进行分析,资料采用描述性分析,总结不良反应发生患者的临床特征.茵栀黄注射液不良反应的类型、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因索。结果茵栀黄注射液引起不良反应86.8%发生在首次用药过程中.有不良反应20种,以皮疹最为常见,占不良反应患者的67.69%(88/130),占不良反应的31.3%。重型不良反应以过敏性休克最为常见,占不良反应患者的10.77%(14/130),占不良反应的5.0%。年龄越大.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不良反应的程度越重。中、重型不良反应发生率在有过敏史者为42.46%。占总不良反应病例的34.62%(35/130).结论茵栀黄注射液所致的不良反应与药物的应用方式、患者的个体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4.
97例茵栀黄注射液不良反应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97例茵栀黄注射液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分析,为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近年发生的97例茵栀黄注射液不良反应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 97例不良反应病例中,男女性别比例无明显差异,主要集中在20~60岁;严重不良反应为过敏性休克。结论加强药品安全性监测,提高合理用药水平,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茵栀黄注射液是一种纯中药复方制剂 ,其主要药物为茵陈提取物、黄芩苷、金银花提取物 (以绿原酸计 )。具有清热解毒 ,利湿退黄的功效 ,临床广泛用于急慢性、迁延性肝炎。我们选用了临床 17种常用药物与茵栀黄注射液进行配伍稳定性实验 ,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检验依据。1 仪器与药品1 1 仪器 PHS - 2 5型酸度计 (上海雷磁仪器厂 ) ;UV - 2 4 5 0分光光度计 (日本岛津 )。1 2 药品 茵栀黄注射液 (常熟雷允上制药有限公司 批号 0 2 10 2 81) ;茵栀黄、绿原酸对照品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配伍药物见表 1。表 1茵栀黄注射液配伍药物…  相似文献   

6.
复方丹参、苦黄、茵栀黄注射液是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急慢性肝炎的药物,根据需要复方丹参常与苦黄或茵栀黄注射液联合应用,并用10%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滴于同一病人。复方丹参与苦黄等配伍的稳定性研究未见报道。我们用苦黄、茵栀黄两种注射液分别与复方丹参在葡萄糖输液中配伍后进行了稳定性考察,旨在为临床合理配伍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97例茵栀黄注射液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分析,为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近年发生的97例茵栀黄注射液不良反应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 97例不良反应病例中,男女性别比例无明显差异,主要集中在20~60岁;严重不良反应为过敏性休克。结论 加强药品安全性监测,提高合理用药水平,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茵栀黄注射液的不良反应/事件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居靖  黄萍  汪海孙  张承绪  杨乐 《安徽医药》2010,14(3):362-365
摘要:目的分析茵栀黄注射液的安全性,探讨不良反应发生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国家中心提供的938例茵枝黄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茵栀黄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主要为:皮肤及附件损害619例(66.42%),发热伴全身性损害191例(20.49%),胃肠系统损害64例(6.87%),心率及心律紊乱30例(3.22%),呼吸系统损害13例(1.39%)等。其中过敏性休克8例(0.85%)。对新生儿不良反应的研究发现:存在新生儿使用成人剂量的茵栀黄注射液的情况;不良反应类型主要为腹泻(35.48%),皮肤及附件损害(35.48%),发热(12.90%)。结论应加强对茵栀黄注射液不良反应的监测,不盲目扩大适应证,不超量使用,特别是关注新生儿的应用。生产企业应注重优化生产工艺,不断提高药品质量。  相似文献   

9.
王亚华  祝永明  涂厉标 《医药导报》2009,28(12):1647-1648
[摘要]目的探讨茵栀黄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相关文献数据库,对1978~2008年国内报道的茵栀黄注射液的394例不良反应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茵栀黄注射液所致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255例(64.7%),过敏性休克80例(20.3%)[其中出现严重过敏性休克39例(9.9%)],消化系统损害128例(32.5%),发热伴全身性损害96例(24.4%),神经系统损害36例(9.1%)。重度不良反应占19.4%,以过敏性休克最为常见。青少年(0~18岁)占30.3%,尤其是12个月内的婴儿占13.2%。结论应加强茵栀黄注射液的应用监测和再评价工作,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茵栀黄注射液致过敏反应的发生规律及临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1981-2013-09期间国内医药学期刊报道应用茵栀黄注射液致过敏反应案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有57例患者,年龄集中在30 a以下。男性患者占59.6%。49.1%的患者在30 min内发生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19例。除2例死亡外,其余经停药、对症处置后均好转。茵栀黄注射剂使用上存在剂量偏大、不当联用等问题。结论临床上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使用茵栀黄注射剂,加强用药监测,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注射用头孢西丁钠与茵栀黄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考察注射用头孢西丁钠与茵栀黄注射液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的配伍稳定性.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头孢西丁钠与茵栀黄注射液配伍后4h内头孢西丁和黄芩苷,并考察配伍后外观、pH值及不溶性微粒的变化.结果 配伍后的液体在4h内的外观、pH值无明显改变,但不溶性微粒数逐渐增多,二者的含量均逐渐降低.结论 头孢西丁钠与茵栀黄注射液配伍后4h内不稳定,不建议临床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12.
18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不良事件文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18种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不良事件文献分析报道。了解其基本情况和文献研究趋势,为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安全警戒以及风险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国内文献检索到的18种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不良事件文献分析报道进行分类调查。结果:18种中药注射剂涉及不良反应病例5816例。其中,刺五加注射液、参麦注射液、茵栀黄注射液不良反应最多,均超过900例(共占74.95%);双黄连、刺五加、鱼腥草和茵栀黄4种中药注射剂部分生产企业叫停,其ADR/ADE文献发表量与监管作用相辅相成。ADR/ADE多发生于>40岁年龄组,出现时间多发生于用药后的30分钟。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过敏反应(74.15%),死亡率0.17%(10例)。结论:临床应重视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不良事件。加强上市后安全性再评价和合理用药应是当前中药注射剂研究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察生脉注射液,红花注射液,参麦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茵栀黄注射液在生理盐水中的稳定性,为糖尿病病人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酸度计,注射液微粒分析仪分别考察5种中药注射液与生理盐水配伍后的外观,pH值,微粒的变化。结果:配伍后外观,pH值变化不大,参麦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的配伍混合液微粒有少量变化,生脉注射液,红花注射液,茵栀黄注射液的配伍混合液微粒变化显著。结论:参麦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与生理盐水可在急救情况下配伍使用;生脉注射液,红花注射液,茵栀黄注射液与生理盐水最好不要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考察复方丹参注射液分别和苦黄注射液、茵栀黄注射液在葡萄糖输液中的稳定性。方法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分别和苦黄注射液、茵栀黄注射液在100g·L-1葡萄糖注射液中的外观、pH值、吸收度的变化。结果配伍输液在外观、pH与吸收度方面无显著变化。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可与苦黄注射液、茵栀黄注射液加入100g·L-1葡萄糖注射液中使用。  相似文献   

15.
茵栀黄注射液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评价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陈辉扬  陈军  温平康 《药品评价》2005,2(2):122-124
目的 阐述茵栀黄注射液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评价。方法通过查阅近期国内相关文献进行分析评价。结果与结论对茵栀黄注射液治疗黄疸型病毒性肝炎应重新进行临床客观评价,同时应加强对茵栀黄注射液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头孢呋辛钠注射液与6种药物配伍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在25℃和37℃下研究头孢呋辛钠注射液与6种药物配伍的稳定性。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头孢呋辛钠注射液与6种药物配伍后头孢呋辛钠的含量,同时观察外观变化及测pH值。结果 头孢呋辛钠注射液与氨茶碱注射液配伍后pH值及含量显著下降;与鱼腥草注射液配伍pH值明显上升;与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克林霉素注射液、氨甲苯酸注射液、茵栀黄注射液配伍后性质稳定。结论 头孢呋辛钠注射液与氨茶碱注射液不能合用;与鱼腥草注射液应谨慎配伍;与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克林霉素注射液、氨甲苯酸注射液、茵栀黄注射液可以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17.
茵栀黄注射液治疗新生儿黄疸在儿科临床中应用广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茵栀黄注射液引起的新生儿不良反应却报道较少,未能引起新生儿科医生特别重视。本文报道1例导致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病例,并通过对相关文献回顾,探讨茵栀黄注射液不良反应原因和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8.
复方丹参、苦黄、茵栀黄注射液是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急慢性肝炎的药物[1] ,根据需要复方丹参常与苦黄或茵栀黄注射液联合应用 ,并用 1 0 %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滴于同一病人。复方丹参与苦黄等配伍的稳定性研究未见报道。我们用苦黄、茵栀黄两种注射液分别与复方丹参在葡萄糖输  相似文献   

19.
茵栀黄注射液与5种输液的配伍稳定性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欧阳荣  刘红宇  周新蓓 《中国药房》2002,13(10):622-623
目的 :考察茵栀黄注射液与5 %葡萄糖注射液 (5 %GS)、10 %葡萄糖注射液 (10 %GS)、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 (GNS)、氯化钠注射液 (NS)、复方氯化钠注射液 (林格 )配伍的稳定性。方法 :在室温下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配伍后24h内不同时间黄苓苷的含量 ,并观察外观性状、测定 pH值 ,进行薄层色谱鉴别。结果 :在室温条件下 ,茵栀黄注射液与林格配伍后 ,其pH值变化明显 ,并有大量白点产生 ;与GNS配伍后 ,24h内其pH值及黄芩苷的含量均无明显变化 ;与其它3种输液配伍后 ,在2h内其pH值及黄芩苷的含量均无明显变化 ,但与NS配伍后不溶性微粒数不符合规定。结论 :茵栀黄注射液不能与NS、林格配伍 ,可与5 %GS、10 %GS、GNS配伍 ,但应临时配用 ,并在2h内用完  相似文献   

20.
冯承阳  赵丽  刘东 《中国药物警戒》2022,(3):325-327,332
目的 通过对茵栀黄制剂导致的药品不良反应(ADR)进行分析,了解茵栀黄制剂ADR发生的特点,为规范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2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湖北省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中385例茵栀黄制剂ADR/事件(ADE)报告,对报告中患者使用药物剂型、患者年龄、性别、原患疾病、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