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股神经与闭孔神经肌支的定位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大腿部创伤修复及肌瓣移植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采用解剖剥离测量方法,对36具(共72侧)成人下肢标本的股神经和闭孔神经进行自身比例定位研究。结果:①股神经和闭孔神经发出的各肌支主要以1支型出现率最多;②股神经和闭孔神经发出的各肌支主要集中于大腿的1段和2段;③股神经和闭孔神经发出的各肌支进入各肌的区位,均有倾向于以神经干为轴心近距离分布的规律。结论:确定了股神经和闭孔神经肌支的危险区段和危  相似文献   

2.
目的:测量闭孔神经在闭膜管外的解剖位置,为不同路径的闭孔神经阻滞麻醉提供必要的解剖学数据支撑.方法:取福尔马林溶液固定的成人尸体25具,进行盆腔解剖,显露闭孔神经的全貌、闭孔周围及股部的解剖结构.结果:闭膜管内侧壁距耻骨结节的距离为(41.53±0.76)m m;闭膜管外侧壁距耻骨结节的距离为(54.17±0.42)mm;闭孔神经距股静脉内侧壁的距离为(11.01±0.17)mm;闭孔神经穿出点距腹股沟韧带中、内1/3交点的垂直距离为(27.92±0.33)mm;闭孔神经出闭孔点距耻骨结节的距离为(23.55±0.27)mm.结论:闭孔神经阻滞麻醉时的进针部位选在腹股沟韧带中、内1/3交点垂直向下27.59~28.25 m m与耻骨结节的外下至该线距离23.28~23.82 m m范围内,为安全有效的麻醉范围,且操作时针尖应向后、外、上方刺入,使针尖滑过耻骨水平支下缘,可提高闭孔神经阻滞麻醉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带血管神经蒂游离移植股薄肌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64侧成人下肢股薄肌的主要血管支配、神经来源、血管蒂长度和入肌部位等进行解剖学观察。结果:股薄肌的主要血管起于股深动脉占90.63%.神经支配为闭孔神经前支。入肌部位在股薄肌中上1/3交界处前缘深面。结论:股薄肌动脉、静脉、神经的行程较为衡定和集中.肌肉位置表浅,便于切取.是临床上理想的供肌。  相似文献   

4.
腰骶干及其周围结构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腰骶干及其周围结构的特点,为腰骶干损害的诊治及相邻区域的手术操作提供解剖学资料。方珐:对31具(33侧)成人尸体腰骶干及周围的结构特点进行观察,对具有临床意义的数据进行解剖学测量。结果:(1)腰骶干本身变异极大,单独加入骶丛的L5神经的走行方向和毗邻关系与腰骶干基本相同。(2)腰骶干最易损伤的部位是在骶骨翼上缘。(3)探查腰骶干时应注意辨认和处理髂腰动脉。(4)髂腰韧带前方是L4神经、股神经、闭孔神经和交通支的易损点。(5)L4横突距腰骶干和L5神经较远,骨折后对其造成损害的可能性不大。结论:腰骶干本身变异较大,在探查腰骶干时应以单独加入骶丛的L5神经的解剖走行为准。腰骶干、股神经、闭孔神经都有其易损伤部位,探查时应首先探查易损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时闭孔神经反射的诱因及处理。方法 经尿道膀胱侧壁肿瘤电切术36例,术前给于常规硬膜外麻醉和患侧闭孔神经封闭。结果 28例患在手术过程中无闭孔神经反射发作,6例闭孔神经反射轻微,可以顺利完成手术。2例闭孔神经反射剧烈,改全麻给予肌松药后顺利手术。结论 闭孔神经封闭可以抑制经尿道膀胱侧壁肿瘤电切术时闭孔神经反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使用小针刀切断腰神经后支治疗顽固性腰骶部疼痛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尸体上解剖观测腰神经后支及其分支的走行、长度、宽度、分布情况。 结果:腰神经后支是在椎间孔处发自腰神经主干,长度为4.46~6.20 mm,宽度为0.73~1.62 mm,自L1至L5逐渐减小;针刀切断腰神经后支主干,入刀点应在通过同序数腰椎棘突中点水平线距后正中线外约22~30 mm处,自上而下与后正中线的距离逐渐增大,垂直进刀深度约34~40 mm。结论:提出了使用小针刀切断腰神经后支治疗顽固性腰骶部疼痛的解剖学依据,提供的有关数据和定位方法有助于提高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中,使用神经刺激仪定位闭孔神经阻滞对闭孔神经反射的预防作用。方法:择期行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硬腰联合麻醉伍用神经刺激仪定位闭孔神经阻滞,B组单纯硬腰联合麻醉。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麻醉平面及肌松效果,术中闭孔反射出现的程度。结果:A组患者无闭孔反射出现,B组闭孔神经反射共出现6例,明显高于A组,其差异程度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神经刺激仪定位进行闭孔神经阻滞可有效预防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中闭孔神经反射。  相似文献   

8.
王刚  龚晋迁  张军卫  彭东涛 《重庆医学》2008,37(13):1416-1417
目的预防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中发生闭孔神经反射。方法对37例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除术(TURBt)患者术前采用神经电刺激器引导定位行闭孔神经阻滞。结果无1例发生闭孔神经反射,效果满意。结论采用神经电刺激器引导定位行闭孔神经阻滞,可有效预防闭孔神经反射的发生,避免膀胱穿孔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桡神经浅支在前臂卡压的解剖学基础与临床表现 ,掌握该征的诊断与治疗原则 ,解剖了 2 0具 40例成人上肢标本 ,观测桡神经浅支穿出处的局部特点及其距桡骨茎突的距离 ;对 15例桡神经浅支卡压的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治疗并随访。结果显示 :桡神经浅支穿出部位为腱性组织所包绕 ,该处筋膜与肱桡肌肌腱挤在一起 ,易受压 ;15例患者经保守治疗 ( 12例 )、手术治疗 ( 3例 ) ,症状消失无复发。认为桡神经浅支在前臂中下段易发生卡压有其解剖学基础 ,在临床工作中遇到腕背痛的患者应考虑到该征的存在 ,从而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预防膀胱肿瘤电切术中闭孔神经反射的方法。方法连硬外麻醉下,根据膀胱肿瘤的部位,大小区别对待,采用电凝推切法治疗膀胱肿瘤,以预防闭孔神经反射。结果 85例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术中出血10~70mL,手术时间15~55min。结论电凝推切法治疗膀胱肿瘤是一种预防闭孔神经反射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经尿道电切膀胱中闭孔神经反射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彤  安伟  胡敬海 《吉林医学》2006,27(7):752-753
目的:预防和治疗在经尿道电切膀胱肿瘤时闭孔神经发生的反射性内收肌痉挛。方法:经尿道电切膀胱肿瘤病人32例,随机分为三组,I组19例,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辅以闭孔神经阻滞,II组8例,采用腰-硬联合阻滞,辅以闭孔神经阻滞,III组5例,采用腰-硬联合麻醉,不加闭孔神经阻滞。结果:与III组比较,I组、II组的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I组和II组之间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椎管内麻醉辅以闭孔神经阻滞能较好的预防闭孔神经反射的发生,避免膀胱穿孔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闫成智 《河北医学》2010,16(9):1037-1039
目的:针刺穴位辅助闭孔神经阻滞麻醉在预防和治疗经尿道电切膀胱肿瘤时而发生的反射性内收肌痉挛的作用。方法:经尿道电切膀胱肿瘤病人70例,随机分为两组,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闭孔神经阻滞,辅以或不辅以针刺麻醉。结果:两组经尿道切除膀胱侧壁肿瘤患者均无明显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结论:明确了闭孔神经阻滞在膀胱侧壁肿瘤电切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针麻可以减少麻醉用药剂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膀胱侧壁肿瘤行经尿道肿瘤电切术(TURBt)中发生闭孔神经反射的预防措施。方法:65例行TURBt的膀胱侧壁肿瘤患者,硬脊膜外麻醉后,配合静脉麻醉加用肌松药物维库溴铵静脉注射,同时配合喉罩通气。结果:65例TURBt患者中,5例发生了术中患侧下肢的轻度抖动,其他患者未发生闭孔神经反射,1例发生膀胱穿孔,无1例发生麻醉并发症。结论:静脉应用维库溴铵配合喉罩通气预防膀胱肿瘤电切术中的闭孔神经反射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腹股沟径路闭孔神经阻滞和传统神经刺激器定位闭孔神经阻滞预防闭孔神经反射的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2011 年7 月- 2012 年11 月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患者48 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y,ASA) 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超声引导组(U 组,n=24) 和神经刺激器组(N 组,n=24)。膀胱肿瘤位于单侧或双侧闭孔神经支配区域,其中17 例需行双侧闭孔神经阻滞。闭孔神经阻滞前后分别测定阻滞侧大腿内收肌力量。记录每侧闭孔神经阻滞穿刺尝试次数、操作时间及两种闭孔神经阻滞方法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 结果 U 组均为1 次尝试,N 组有18 侧为1 次尝试,13 侧为2 次尝试以上,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U 组闭孔神经阻滞操作时间明显少于N 组(P < 0.05) ;两组闭孔神经阻滞前后测定的阻滞侧大腿内收肌力量及阻滞成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局麻药中毒、术后闭孔神经支配区域痛性感觉异常及闭孔神经损伤等情况。 结论 与传统神经刺激器定位比较,超声引导下闭孔神经阻滞定位准确,试穿次数少,操作时间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徐刚  郑奇传  丁方成 《中外医疗》2012,31(10):19-20
目的通过临床病例的分析,探讨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治疗膀胱肿瘤中预防闭孔神经反射的方法。方法 2008年至2011年我院采用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手术方式,共治疗膀胱肿瘤患者57例。术中采用神经疲劳法结合含切法及间断点切法,分析术中闭孔神经反射发生情况。结果 57例患者,其中发生不同程度闭孔神经反射8例,无膀胱穿孔。结论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中采用神经疲劳法结合间断点切法及含切法,能有效降低闭孔神经反射的发生率,增加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 To present our 8 year experience in the prevention of the obturator nerve reflex during 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s. METHODS: This study was performed in Ataturk University Hospital between 1999 and 2007. W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the records of 89 patients with inferolateral bladder tumors, who underwent transurethral resection under epidural or general anesthesia and requested obturator nerve reflex inhibition. Epidural anesthesia was administered to 57 patients, while the remaining 32 patients underwent general anesthesia via mask; and succinylcholine was administered prior to resection. RESULTS: Of the 57 patients received epidural anesthesia, 18 were diagnosed as inferolateral bladder tumors during endoscopy and had to undergo general anesthesia. Obturator nerve block was attempted preoperatively in 39 patients. However, a nerve identification failure, a hematoma, and 4 obturator nerve reflex events, despite the block, were observed and these patients were subjected to general anesthesia with succinylcholine. Fifty-six patients (32 patients initially had general anesthesia and 24 converted from epidural to general anesthesia) were all given succinylcholine prior to resection. CONCLUSION: Due to its mechanism of action, succinylcholine is completely effective and represents a simple alternative to obturator nerve block. No contraction was observed in any patient given succinylcholine.  相似文献   

17.
膀胱表浅肿瘤治疗首选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但在电切侧壁肿瘤时容易发生闭孔神经反射。本文就临床上各种预防闭孔神经反射的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TURBt术中粘膜下注射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膀胱肿瘤浸润深度以及避免闭孔神经反射和电切过深。方法2000年10月~2002年3月18例拟行TURBt的患者在电切前以无菌水经膀胱镜于肿瘤基底部注射。结果2例肿瘤不能浮起,改为开放手术;另16例均顺利电切,无闭孔神经反射,术后常规灌注,随访13月~30月,未见复发。结论:术中粘膜下注射是判断浅表性膀胱肿瘤较为直观和可靠的方法;本法可避免闭孔神经反射和电切过深。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股神经阻滞联合闭孔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病人术后镇痛中的效果。 方法 选择择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40例,性别不限,年龄55~75岁,ASA分级Ⅰ或Ⅱ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20):股神经阻滞组(A组)、股神经阻滞联合闭孔神经阻滞组(B组)。麻醉诱导完成后,2组均在超声引导下行术侧股神经阻滞,推注0.5 %罗哌卡因20 mL;随后B组通过超声引导行术侧闭孔神经阻滞,推注0.5 %罗哌卡因10 mL。术后VAS评分≥3分时行PCIA,镇痛药物为纳布啡1.5 mg/kg,剂量3 mL/h,锁定时间25 min。若VAS评分仍≥3分,静脉注射纳布啡0.1 mg/kg补救镇痛。记录开始使用镇痛药物的时间、术后24 h和48 h纳布啡总用量、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不良反应瘙痒及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 结果与A组比较,B组开始使用镇痛药物的时间延长,术后24 h纳布啡总用量、术后48 h纳布啡总用量少于A组(P < 0.01);2组瘙痒及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 结论股神经阻滞联合闭孔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病人术后镇痛中的效果优于单纯股神经阻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