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比较不同产区和等级茯苓饮片的茯苓酸的含量差异,为茯苓饮片的质量评价和分级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Alltima C18色谱柱,流动相乙腈-0.05%磷酸(78∶22),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10nm。结果茯苓酸在66.4~332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4),平均回收率为99.23%,RSD为1.7%。不同产区、等级的茯苓饮片中茯苓酸含量有差异。结论茯苓酸含量的高低不能作为茯苓饮片等级评价的客观标准。 相似文献
2.
不同产地茯苓中茯苓多糖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 (Schw.)Wolf的干燥菌核,性味甘平,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功能[1],历来是一味使用较广的中药.现代研究表明,茯苓中的茯苓多糖,不仅能提高、调整人体免疫功能,而且有显著抑制肿瘤、阻止癌细胞增生[2~4]、保肝降酶作用,能有效治疗乙肝及病毒性肝炎、胃炎等,对延年益寿、防治衰老、美容亦有很好的作用.因此,在研制新药品、保健食品、化妆品方向,有着十分广阔的开发前景.笔者比较分析了6批不同产地茯苓中茯苓多糖的含量,以期为茯苓SOP升级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不同产地不同药用部位鸡骨草中总黄酮的含量进行测定,评价其不同产地及不同药用部位的药材质量。方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于510 nm波长处测定总黄酮的含量。结果:芦丁在0.004~0.080 m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99.32%,RSD为1.32%(n=6)。广东宝安产的鸡骨草含量:根、茎、叶分别为2.97%、1.70%、5.30%;广西南宁产的鸡骨草含量:根、茎、叶分别为4.18%、3.19%、5.16%。广西玉林产的鸡骨草含量:根、茎、叶分别为4.64%、4.00%、5.98%。结论:广西玉林产的鸡骨草根、茎、叶中总黄酮的含量均高于其他两个产地,广东宝安产的鸡骨草叶片中总黄酮的含量高于广西南宁鸡骨草叶中总黄酮的含量,而根、茎中总黄酮的含量显著低于其他两个产地。 相似文献
4.
不同产地茯苓中茯苓酸含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茯苓中茯苓酸含量的测定方法,比较9个不同产地茯苓中茯苓酸的含量,为评价不同产地茯苓的品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Kromasil 100—5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柱温30℃,流动相为乙腈-0.4%乙酸(80:20),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42nm。结果茯苓酸在0.48—2.40μg范围内与其色谱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7,平均回收率99.96%,RSD=1.85%。9个产地茯芩中茯苓酸的含量有所差异。结论该方法简便、专属、稳定,可用于茯苓药材中茯苓酸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5.
益智不同药用部位成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通过对益智的不同药用部位的成分进行对比研究,为探讨其去壳使用的炮制原理提供依据。方法:利用重量法测定浸出物含量;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益智仁中总黄酮和多糖的含量,利用IR和HPLC对其成分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益智不同药用部位浸出物含量有所差别;挥发油含量仁高于壳;黄酮含量仁高于壳;多糖含量仁高于壳;IR和HPLC图谱表明益智仁和益智壳成份有差异。结论:益智不同药用部位的化学成份有较大的差别,应去壳后使用。 相似文献
6.
7.
不同产地茯苓聚糖的提取及含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茯苓聚糖含量测定方法,进行不同产地的茯苓聚糖含量的比较。方法:采用苯酚-硫酸比色法于488nm处测定茯苓聚糖的含量。结果:河北产的茯苓聚糖含量较高。结论:本法可以作为茯苓聚糖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比较刺楸不同产地和不同药用部位中总皂苷的含量.方法 在国内首次以刺楸皂苷B为标准品,采用香草醛-高氯酸比色法测定刺楸中总皂苷含量.结果 刺楸皂苷B在8.08~64.67 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刺楸树皮)为99.7%,RSD为1.92%(n=6);用此条件测得不同产地刺楸中均含有总皂苷,其中以吉林集安刺楸中总皂苷含量最高;不同药用部位叶中总皂苷含量大于树皮.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作为刺楸药材质量的检测手段之一;有关刺楸叶的开发利用报道少见,从总皂苷成分和资源综合利用的角度考虑,建议叶亦可以入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山芝麻不同产地、不同药用部位的提取物与穿心莲内酯合用后的解热作用,为莲芝消炎处方中山芝麻的入药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的干酵母大鼠皮下注射复制大鼠发热模型,监测并比较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大鼠的体温.结果:山芝麻广西茎叶、广西全株提取物、山芝麻广东全株提取物+穿心莲内酯在给药后1~6小时均表现出解热作用,其作用强度相似;山芝麻广西根提取物、穿心莲内酯无论单用还是合用在本试验条件下均未表现出明显的解热作用.结论:山芝麻茎叶或全株的提取物人药后具有解热作用,且广东、广丙所产山芝麻作用相似,未见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1.
完善茯苓药材和饮片的质量标准,为《中国药典》2020年版茯苓药材和饮片质量标准的修订提出建议。采用薄层色谱法,建立了以茯苓酸、去氢土莫酸对照品及茯苓对照药材同时对照的薄层鉴别方法;参照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通则,对茯苓药材及饮片的水分、总灰分、农药残留、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真菌毒素、二氧化硫残留和醇溶性浸出物进行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茯苓酸和去氢茯苓酸为指标,建立了茯苓三萜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以无水葡萄糖为指标,建立了茯苓多糖的含量测定方法。基于不同批次药材和饮片的测定结果,建立了茯苓药材和饮片的质量标准。该质量标准相比2015年版《中国药典》,新增了茯苓的【含量测定】项,修订了其【薄层鉴别】和【检查】项,方法简便、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有效用于茯苓药材和饮片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2.
茯苓不同药用部位中三萜酸类成分HPLC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并比较茯苓不同药用部位中三萜酸类成分的HPLC特征指纹图谱,为完善茯苓的质量控制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测定,Waters Symmetry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10 nm;体积流量1.0 m L·min-1;柱温30℃;采用SPSS 15.0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建立了茯苓不同药用部位中三萜酸类成分的指纹图谱;22批茯苓药材指纹图谱中标示出16个共有峰,方法学考察结果符合指纹图谱技术要求;相似度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白茯苓、茯神与赤茯苓中三萜酸成分存在显著差异,赤茯苓中茯苓酸的含量最高。药材的质量产地间无显著差异。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重复性好,所建立的指纹图谱能有效的评价茯苓药材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茯苓中去氢土莫酸、土莫酸、猪苓酸C、3-表去氢土莫酸、去氢茯苓酸、茯苓酸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方法 采用ACQUITY UPLC,HSS T3色谱柱(2.1 mm×100 mm,1.8 μm),流动相为乙腈-0.05%的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采用210 nm。结果 去氢土莫酸、土莫酸、猪苓酸C、3-表去氢土莫酸、去氢茯苓酸和茯苓酸质量浓度与峰面积分别在5.400~108.0,2.040~40.80,5.020~100.4,2.120~42.40,5.060~101.2和5.100~102.0 μg·mL-1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去氢土莫酸为98.0%,RSD为2.9%;土莫酸为99.0%,RSD为2.8%;猪苓酸C为101.5%,RSD为2.5%;3-表去氢土莫酸为97.7%,RSD为2.7%;去氢茯苓酸为101.5%,RSD为2.1%;茯苓酸为99.6%,RSD为1.1%。结论 该方法快速、准确,分离度好,可用于同时测定茯苓中多种三萜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14.
茯苓诱引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茯苓定点培育的新型栽培技术。方法:在使用传统“菌种”栽培茯苓的过程中,当茯苓菌丝体生长到一定阶段,再补充植入一块新鲜的幼菌核块(称为诱引),以其为“基核”诱导周围菌丝体进行聚集、纽结,进而形成个体较大的菌核。结果:诱引栽培试验与传统栽培试验比较,每窖形成菌核(结苓)数量由平均3个减少为1个;平均单产由1kg(干品)提高到1.3kg,增产约30%;药材商品成品产出率由80%提高到90%,增长约10%;药材主要成分含量相似,基本达到了定点培育的目的。结论:诱引栽培具有定点培育、便于管理、产量较高、质量稳定等优势,是值得大力推广的一项新型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16.
17.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茯苓中茯苓酸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茯苓中茯苓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HypersilODS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柱温30℃,乙腈-0.5%磷酸(70∶30)为流动相,流速0.8mL/min,检测波长242nm。结果茯苓酸在0.362~9.050μg范围内与其色谱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99.54%,RSD=1.01%。3个产地茯苓中茯苓酸的含量依次为:湖北>云南>安徽。结论该方法简便、专属、稳定,可用于茯苓药材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8.
全国20个主要产地茯苓质量分析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建立茯苓多糖和茯苓酸的含量测定方法,分析比较全国20个主要产地茯苓中茯苓多糖和茯苓酸的含量,为评价不同产地茯苓的质量品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茯苓多糖的含量,碱提,苯酚-浓硫酸显色,葡萄糖为对照品,检测波长490nm。采用RP-HPLC法测定茯苓酸的含量,Kromasil100-5C18色谱柱,柱温30℃,流动相为乙腈-0.2%甲酸(80:20),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42nm。结果葡萄糖在40~200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72%,RSD=0.99%;茯苓酸在0.48~2.40μg范围内与其色谱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7,平均回收率100.26%,RSD=1.26%。不同产地茯苓药材中茯苓多糖和茯苓酸的含量有较大差异,说明药材质量并不一致。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为评价不同产地茯苓药材的质量提供了一种可靠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一种同时测定中药茯苓中去氢土莫酸、猪苓酸C、3-差向去氢土莫酸和去氢茯苓酸等4种三萜酸的方法,为其质量控制提供检测手段。方法 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3.0 mm×100 mm,3.5 μm,以乙腈-0.05%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6 mL·min-1,紫外检测波长为243 nm,柱温为40 ℃。结果 在以上色谱条件下,供试品溶液中的4个被分析物均与干扰成分完全分离,在4.48~143、1.38~44.2、3.20~102和7.72~247 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8,RSD<3.11%(n=6,制备的样品溶液在48 h内测定各三萜酸峰面积RSD不超过1.31%,4个茯苓三萜酸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介于98.8%~102%(RSD≤2.30%。结论 本方法可用于茯苓药材中以上4种三萜酸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