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检测类风湿因子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别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和胶乳凝集法对55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观察组)、55例非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对照组1)和55例健康者(对照组2)的血清类风湿因子进行检测。结果: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观察组和对照组1的类风湿阳性因子分别为56.36%(31例)和23.64%(13例),对照组2无阳性结果,诊断效率为74.48%;胶乳凝集法检测三组类风湿阳性因子分别为74.55%(41例)、45.46%(25例)和21.82%(12例),诊断效率为66.12%。。结论:两组方法仅能对Ig-RF进行检测,免疫散射比浊法对类风湿因子的敏感度比胶乳凝集法低,特异性比胶乳凝集法高,但诊断率略高于胶乳凝集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速率散射比浊法、胶乳凝聚法用于C-RP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方法 选取112例急性炎性患者血清,144例非活期风湿病及其他非炎症患者血清,分别用美国BECKMAN Image特种蛋白分析仪(速率散射比浊法)深圳国赛Nephstar特种蛋白分析仪(速散射比浊法)胶乳凝聚法测定其C-RP.结果 两种方法检测C-RP的灵敏度均大于98%,特异性速率散射比浊法为98.6%,胶乳凝聚法87.5%,具有明显的差异.结论 胶乳凝聚法用于C-RP检测的特异性较低.  相似文献   

3.
不同方法测定类风湿因子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剑  解洁  张铁翼 《吉林医学》2008,29(17):1448-1449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检测类风湿因子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胶乳凝集法、散射比浊法和ELISA法检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58例和健康者40例的血清类风湿因子。结果: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检测RF定量为(96.57±48.58)U/ml,健康者RF定量为(6.47±5.36)U/m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类风湿组RF阳性率ELISA法和散射比浊法高于乳胶凝聚法,ELISA法和散射比浊法检测RA患者的特异性分别为91.4%和84.5%,明显高于胶乳法7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LISA法和散射比浊法检测RA患者RF的敏感性较高,但胶乳凝集法简便易行,但特异性相对较低,诊断效率略低于散射比浊法。  相似文献   

4.
兰爱纯 《大家健康》2014,(7):114-114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检测类风湿因子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别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和胶乳凝集法对55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观察组)、55例非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对照组1)和55例健康者(对照组2)的血清类风湿因子进行检测。结果: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观察组和对照组1的类风湿阳性因子分别为56.36%(31例)和23.64%(13例),对照组2无阳性结果,诊断效率为74.48%;胶乳凝集法检测三组类风湿阳性因子分别为74.55%(41例)、45.46%(25例)和21.82%(12例),诊断效率为66.12%。。结论:两组方法仅能对Ig-RF进行检测,免疫散射比浊法对类风湿因子的敏感度比胶乳凝集法低,特异性比胶乳凝集法高,但诊断率略高于胶乳凝集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类风湿因子的临床检验方法及意义分析。方法选取我科室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检测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38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速率散射比浊法、乳胶凝集法以及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患者血清RF水平以及阳性率进行分析检测。结果速率散射比浊法阳性率为71.05%(27/38),乳胶凝集法阳性率为52.63%(20/38)、酶联免疫吸附法的阳性检测率为81.58%(31/38),应用乳胶凝集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及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的结果呈现平行关系。结论检测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时,通过多种方法对类风湿因子进行检测,可进一步提高类风湿因子检测的特异性,同时还能为检测结论进行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化学发光法与胶乳凝集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梅毒抗体的准确性及对临床诊断的意义。方法:分别使用化学发光法与胶乳凝集比浊法(3TP)检测80例梅毒血清样本,测出阳性结果的标本再使用密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进行检测。结果:化学发光法与胶乳凝集比浊法的阳性符合率分别为98.87%和100%,灵敏度分别为98.81%和100%,特异性分别为98.56%与99.1%。胶乳凝集比浊法的阳性符合率、灵敏度及特异性均高于化学发光法。两种检测方法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胶乳凝集免疫比浊法与化学发光法均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特点,胶乳凝集免疫比浊法可以代替现行常用的梅毒血清学检测的化学发光法,且由于适用于自动生化分析仪,具有方便、快速的优点,可对血清内梅毒抗体进行定量检测,便于疗效和预后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化学发光法与胶乳凝集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梅毒抗体的准确性及对临床诊断的意义。方法:分别使用化学发光法与胶乳凝集比浊法(3TP)检测80例梅毒血清样本,测出阳性结果的标本再使用密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进行检测。结果:化学发光法与胶乳凝集比浊法的阳性符合率分别为98.87%和100%,灵敏度分别为98.81%和100%,特异性分别为98.56%与99.1%。胶乳凝集比浊法的阳性符合率、灵敏度及特异性均高于化学发光法。两种检测方法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胶乳凝集免疫比浊法与化学发光法均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特点,胶乳凝集免疫比浊法可以代替现行常用的梅毒血清学检测的化学发光法,且由于适用于自动生化分析仪,具有方便、快速的优点,可对血清内梅毒抗体进行定量检测,便于疗效和预后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透射免疫比浊法和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C反应蛋白(CRP)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方法: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和速率散射比浊法同时检测了80例各种患者血清中CRP浓度。结果:两种方法在8—20mg/L、20~40mg/L、40~80mg/L、80~160mg/L、160~300mg/L范围内测定C反应蛋白的相关系数是0.990、0.996、0.995、0.992、0.997.说明两种方法的相关性是良好的,而在低值1~8mg/L的测定中两方法的相关系数为0.928.结论: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在低值和高值测定中可以得到较为准确的CRP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9.
程茂良  王珏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8):3200-3201
目的:进一步探讨血清Lp(a)同CRP联合检测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利用凝集比浊法检测115例患者血清Lp(a),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CRP的浓度。结果:单独Lp(a)升高,与心脑血管性疾病相关为57.39%;而Lp(a)升高,CRP正常的患者,与心脑血管疾病有关可提高为80.82%。结论:Lp(a)与CRP联合检测可排除炎症等引起血清Lp(a)升高,可提高临床对心脑血管性疾病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发作/缓解期血清超敏C -反应蛋白(hs- CRP)水平的动态变化。 方法 对2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发作前后连续监测hs- CRP动态变化,hs- CRP测定方法为增效胶乳散射速率免疫比浊法,同时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肌钙蛋白(cTnI)含量,并与30 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 结果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发作/缓解期血清hs- CRP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 .01),并于发作前2日内出现血清hs- CRP含量升高,发作当日hs- CRP水平达到高峰,与缓解期相比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别(P<0 .01),hs -CRP与cTnI变化成正相关。 结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hs- CRP的连续监测对预测心绞痛发作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在社区获得性肺炎(CAP)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旨在为CAP的诊治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测定80例正常健康者、80例CAP患者血清PCT、CRP水平,血清PCT采用Brahms快速半定量法(PCT-Q)测定,血清CRP采用自动免疫散射速率比浊法测定。结果 CAP组血清PCT、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CT、CRP的诊断敏感性分别为86.3%和83.8%,二者敏感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T的特异性为97.5%,显著高于CRP的特异性(83.8%),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PCT、CRP的测定对CAP有一定的诊断价值,特别是PCT水平可以作为早期诊断和鉴别CAP的重要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李晶  何海兰  朱小石 《西部医学》2014,(5):649-650,655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对新生儿细菌感染性肺炎实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半定量的肢体金免疫结合法,测定64例细菌感染性肺炎患儿(细菌感染组)及40例非细菌感染性肺炎患儿(非细菌感染组)的PCT,并同期应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患者的CRP.结果 在64例细菌感染性肺炎患儿中,血清PCT,CRP质量浓度升高均有显著性,但PCT特异性更高(P<0.01),PCT>0.5μg/L作为细菌感染的诊断依据,其敏感度与CRP无显著性差异,而特异性优于CRP.结论 与CRP相比,PCT是一个较好的新生儿细菌感染性肺炎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动态监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7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60例AMI患者及同期健康体检者40名为研究对象,测定2组的蛋白肽类标志物C反应蛋白(CRP)、肌钙蛋白(IcTnI)及酶学标志物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的含量。并测定AMI患者2~4 h内CRP、cTnI、CK-MB、AST的阳性率。结果 AMI的CRP、CK、CK-MB、AST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患者在2~4 h内蛋白肽类标志物CRP、cTnI高于酶学标志物CK-MB、AS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P、cTnI、CK-MB、AST都是检测AMI患者心肌损伤的良好指标,但蛋白肽类标志物CRP、cTnI的价值要高于酶学标志物CK-MB、AST,在临床诊断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在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和肺结核(PTB)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3例CAP患者(设为CAP组)与44例PTB患者(设为PTB组)的临床资料,着重分析PCT、CRP早期区分CAP/PTB的效率。结果(1)CAP组PCT、CRP水平显著高于PT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当设PCT≥0.25 ng/mL为阳性,CRP>10 mg/L为阳性时,CAP组PCT阳性率95.12%、CRP阳性率89.43%,PBT组PCT阳性率16.67%,CRP阳性率65.91%,CAP组与PTB组PCT、CRP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分析方法计算此时PCT、CRP区分早期区分CAP/PTB的效率,PCT判断CAP的敏感度95.12%、特异性84.09%、阳性预测值94.35%、阴性预测值86.05%、准确率92.21%,优于CRP的效率;当PCT与CRP结合应用区分CAP/PTB时,判断CAP的敏感度86.99%、特异性97.73%、阳性预测值99.07%、阴性预测值72.88%、准确率90.41%,可提高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结论 PCT与CRP在CAP中均显著高于PTB;PCT可用于临床早期区分CAP与PTB,而结合CRP有助于减少误判为PTB的几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细菌性肺炎患儿血液中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计数(WBC)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63例细菌性肺炎患儿分别进行早期及恢复期CRP、WBC水平测定。结果 63例患儿中,93.7%的患儿CRP升高,63.5%的患儿WBC升高。恢复期CRP、WBC下降,CRP下降幅度最大。结论 CRP及WBC检测有助于细菌性肺炎的诊断,检测CRP有助于细菌性肺炎的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16.
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对脑梗死预后判定的价值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C—反应蛋白(CRP)和纤维蛋白原(FIB)对脑梗死预后判定的临床价值。方法 检测脑梗死患者血中CRP和FIB水平,并评价它们与脑梗死预后的关系。结果 CRP和FIB水平升高的脑梗死患者较CRP和FIB低的患者病情重、预后差;CRP对脑梗死的预后判定价值优于FIB。结论 CRP和FIB可作为脑梗死预后判定指标之一,在预后判定方面CRP对脑梗死的临床价值优于FIB。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浓度的变化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86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27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腔梗组)和48名健康体验者(对照组)血清CRP含量进行测定,计算其异常率并进行比较.按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标准对患者进行评分.结果:脑梗死组CRP含量高于腔梗组,腔梗组高于对照组(均P<0.01);脑梗死组中,CRP异常率高于腔梗组(P<0.05);CRP异常的患者NDS评分的改善低于CRP正常组,且CRP异常者预后中无变化和死亡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均P<0.01).结论:CRP水平是临床评价脑梗死严重程度和预后的一个重要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8.
C反应蛋白与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方法测定128例入选对象CRP的含量。其中脑梗塞34例(FCI),脑出血(ICH)32例,腔隙性脑梗塞(LCI)30例,正常对照组32例,结果:(1)脑血管疾病对象中CRP异常升高率为96.87%;(2)脑血管病组较正常对照组CRP明显升高(P<0.01);(3)脑出血组较脑梗塞 CRP水平更高(P<0.05);(4)脑梗塞组较腔隙性脑梗塞组CRP水平高(P<0.05)。结论:CRP是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它与脑血管疾病严重程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血清铁蛋白(Ferritin,SF)对病因待查发热患儿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病因待查发热患儿32例,依据出院诊断分为感染性(15例)、肿瘤性(5例)和风湿免疫性(12例),比较三组患儿的CRP、ESR、LDH、SF水平,并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感染性、肿瘤性、风湿免疫性患儿的CRP依次升高,肿瘤性患儿的LDH高于风湿免疫性患儿,风湿免疫性患儿的LDH又高于感染性患儿.三组患儿的ESR、SF无显著差异.CRP对感染性、肿瘤性和风湿免疫性发热的诊断效果较好,LDH对感染性和肿瘤性发热的诊断效果较好,但对风湿免疫性发热的诊断效果不佳.ESR、SF对感染性、肿瘤性和风湿免疫性发热均不具有明显的诊断价值.CRP+ESR+LDH+SF4项指标联合诊断感染性、肿瘤性及风湿免疫性发热的灵敏度分别为76.25%、80.35%、94.63%,特异度分别为60.21%、65.28%、80.22%,均具有良好的诊断效果.结论:血清CRP、ESR、LDH、SF联合对病因待查发热患儿具有良好的诊断效果,其中血清CRP和LDH单独检测仍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用C反应蛋白(以下简称CRP),作为牙周炎疾病诊断的客观指标。方法:实验组17例,对照组13例,取全血20ml彩和免疫比浊法测定其CRP浓度。结果:急性牙周炎患者中CRP浓度与正常人血中CRP浓度相比存在显著履差异。结论:可用CRP做为检测牙周炎患者病情程度敏感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