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陆军 《实用全科医学》2005,3(2):161-161
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塞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因而加强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心电图监护,及时发现心律失常并给予正确的诊断,协助临床及时治疗,采取预防措施,防止更严重的心律失常发生,避免不必要的死亡,这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为进一步提高对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律失常发生,发展及转归与预后关系的认识,现将我院心电图室67例心肌梗塞患者其中22例伴有心律失常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2.
心房扑动(atrial flutter,AF)是指快速、规则的心房电活动。在心电图上表现为大小相等、频率快而规则(心房率一般在240-340次/min)、无等电位线的心房扑动波。心房扑动的频率是介于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与心房颤动之间的中间型,三者可相互转换。心房扑动的发生常提示合并有器质性心脏病,很少见于正常人。  相似文献   

3.
安晓飞 《基层医学论坛》2014,(22):2940-2941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肌袖性房性心律失常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12月30例肌袖性房性心律失常患者,应用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30例患者经动态心电图检查表明,在窦性心律的基础上,发生频发房早、短阵房性心动过速、短阵心房扑动、短阵心房颤动等多类型房性心律失常症状。房室早搏联律间期较短,往往具有多PonTP情况,各类型房性心律失常症状与窦性心律症状交替发生。结论源自肌袖房性心律失常症状存在一定规律性,属于存在明显特征性的房性心律失常症,大部分患者不存在器质性心脏病症状,药物治疗并无效果,予以射频消融术效果显著,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对于肌袖性房性心律失常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自Haissaguerre发现肺静脉触发心房颤动(房颤)机制[1]以来,以此为基础相继发展了几种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房颤的术式,使得消融手术成功率逐步提高.但消融术后新发的房性心动过速(房速)、心房扑动(房扑)亦随之增多.与常见的房速、房扑比较,前者电生理机制更为复杂,诊断及治疗更为困难.本文以应用三维电解剖标测技术诊断并治疗2例消融术后持续性房速、房扑为例,探讨房颤消融术后房速、房扑的心电图特点、电生理机制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都秀青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8):2558-2558
目的:探讨短阵房性心动过速其心电学特征及意义。方法:对2004年3月至10月我院180例短阵房性心动过速动态心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0例短阵房性心动过速发生在白天66例,夜间睡眠51例,运动时21例,日夜均有发生42例。结论:短阵房性心动过速取决于异位节律点在心房的位置。需及早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6.
邬凌鹏 《中原医刊》2007,34(1):92-92
目的 了解并探讨焦虑症患者出现的心电图异常改变。方法 对住院的147例经临床排除器质性疾病而心电图有不正常改变并有焦虑症状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大部分患者出现窦性心动过速,或者心率处于正常人群的高限,ST-T有轻度改变,部分患者可诱发期前收缩、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房颤等心律失常,并随焦虑症的消除而痊愈或好转。结论 焦虑症可引起类似器质性疾病的心电图改变,临床工作者和心理咨询师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动态心电图表现.方法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分为白天发作组和夜间发作组,通过24小时动态心电图观察房颤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并与临床资料及心超检查等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两组发作在年龄和持续时间上有显著差异(P《0.05),白天发作组较夜间发作组病例多(P《0.05).结论自主神经失衡是阵发性房颤发生的诱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预激综合征(WPW)并发心房颤动(Af)患者的心电图特征及其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WPW并发Af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心室率不同分为M组与N组,每组各30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心电图上心房波、R-R间期变化情况及QBS波的形态特点。结果:M组患者WPW所占比例70.00%,比N组30.00%高,且组内比较,A型患者显著高于B型,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QRS波群为0.11~0.31s,WPW患者所占比例58.33%,比其他两组患者15.00%、26.67%高(P<0.05)。结论:在诊疗WPW并发Af患者期间,需与患者心电图特点相结合,并予以仔细观察,以有效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照分析1例宽QRS心动过速发作和终止后示房颤的心电图,提示当宽QRS的特征符合室速,找不到明确的P波,发现ST-T有不规则的变化时,应想到房颤合并室速。  相似文献   

10.
心房扑动和心房颤动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房扑动和心房颤动是起搏点在心房的异位性心动过速 ,有时可相互转化。心房颤动 (房颤 )比心房扑动 (房扑 )常见 ,两者之比为 1 0~ 2 0 :1。可发生于风湿性瓣膜病、甲亢、心肌病、高血压、缩窄性心包炎等器质性心脏病者 ,也见于心脏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者 ,老年人尤其多见。房颤可为甲亢 ,尤其老年人甲亢的最早甚至唯一的就诊症状。1 临床和ECG特征1 1 临床表现 症状受原有基础心脏疾病以及心室率快慢的影响 ,可有心悸、多尿、胸闷与惊慌。心室率接近正常且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 ,可无明显症状。发生在器质性心脏的患者 ,尤其是心室…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 2 4h动态心电图中房性快速心律失常与P波离散度 (Pd)的关系。方法 :选择 2 4h动态心电图 (Holter)中出现心房纤颤 (房颤 )和房性心动过速 (房速 )病例 30例 ,测量常规同步 12导联心电图Pd。设对照组 33例 ,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Pd>4 0ms共 2 5例 ,对照组 2例 ,阳性率分别为 83.3%及 6 .1% ,存在明显差异 (P <0 .0 1)。结论 :平静状态下P波离散度 >4 0ms ,随后 2 4h动态心电图检查对心房纤颤及房性心动过速的检出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照分析1例宽QRS心动过速发作和终止后示房颤的心电图,提示当宽QRS的特征符合室速,找不到明确的P波,发现sT—T有不规则的变化时,应想到房颤合并室速。  相似文献   

13.
病毒性心肌炎目前临床仍以心电图作为主要诊断手段。为了进一步了解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因,探讨病毒性心肌炎时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的机制。笔者对15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异常心电图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过早搏动70例,窦性心动过速30例,ST-T改变30例,房室传导阻滞20例。结论:各种心律失常是病毒性心肌炎的常见表现,心电图检查可为临床医生提供强有力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4.
15.
一直以来,在临床心电图检查工作中,房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交替出现被称为紊乱性房性心律失常。但随着心脏电生理学的发展和临床经验的积累,有人发现缠绕于肺静脉或腔静脉壁上的心肌组织(肌袖)发放的单个或连续、有序或无序的快速电冲动,触发或驱动心房肌导致了房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6.
17.
总结了31例小儿慢性房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及临床特点。首次发病年龄2个月~11.5岁,病程持续33天~3年零20天。心力衰竭13例,29例无器质性心脏病。心电图可见异位P波,房率115~250次/分,昼夜变化差46~132次/分。伴房室传导阻滞19例。药物治疗93次,转复9例。对房率快、心功能减低的小婴儿应适当用药  相似文献   

18.
1心房颤动定义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定义:心房活动失去协调性,导致心房机械功能恶化为特征的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在心电图上,正常的P波被振幅形念、时限变化不定的快速振荡波或纤维颤动波所取代,频率400~600次/min。2心房颤动分类房颤的分类繁简不一,迄今尚无普遍满意的分类标准和方法。欧洲心血管病学会心律失常工作组(WGA-ESC)和北美起搏和电生理学会(NASPE)联合组织的研究小组建议采用临床分类方法,将房颤分为初发房颤、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及永久性房颤(图1)。  相似文献   

19.
病毒性心肌炎是病毒侵犯心脏所致,以心肌炎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有的可伴心包炎或心内膜炎的改变。近年来,由于风湿热和白喉所致心肌炎逐渐减少,病毒性心肌炎发病率显著增高。临床表现轻重不一,预后大多良好,但少数可发生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  相似文献   

20.
急性胰腺炎心电图改变5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霞 《华夏医学》2001,14(6):832-833
急性胰腺炎尤其急性重型胰腺炎常合并多脏器损害 ,如心、脑、肺、肝、肾等 ,对这些并发症的认识和处理直接关系到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治。我院于 1995年 1月至 2 0 0 1年 2月共收治急性胰腺炎患者 145例 ,现对具有心电图改变的 5 7例进行分析 ,以探讨产生心电图改变的发生机理及临床意义。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5 7例中 ,男 30例 ,女 2 7例。年龄 1475岁 ,平均 45 .3岁。全部病例均有典型的呕吐、急性中上腹疼痛等临床表现 ,血、尿或腹腔渗出液淀粉酶动态增高 ,B超或CT检查异常而符合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标准。其中急性轻型胰腺炎 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