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妍  姜慧卿 《临床荟萃》2009,24(4):357-360
肝纤维化(liver fibrosis)是以胶原为主的细胞外间质(extra cellular matrix,ECM)在肝脏过量沉积,系许多慢性肝病晚期共有的、渐进性的病理改变,是肝硬化的前驱阶段。各种损肝因子引起肝细胞损伤,激活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使其转变成为肌纤维母细胞。损伤及再生的肝细胞、库普弗细胞、窦内皮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等在炎症因素、毒素等刺激下产生免疫介质和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2.
沈旭  宋兴福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21):3664-3666
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HF)是指在创伤、感染、炎症、血液循环障碍以及免疫反应等多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合成与降解失衡,过度沉积于肝脏所致的疾病.其中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与肝纤维化的形成密切相关[1-3],HSC-肌成纤维细胞(myofibroblast,MFB)转分化是肝纤维化的中心环节.活化的HSC可以表达多种细胞外基质如胶原、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层粘蛋白(laminin,LN)等,促进纤维化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肝星状细胞(HSC)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肝穿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16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和10例正常肝组织标本进行突触素(Syn)标记,观察肝星状细胞表达情况.结果 正常人肝组织中无HSC表达;160例CHB中,轻度(G1-2,S1-2)104例.HSC表达占20.1%(21/104);中~重度(G3-4,S3-4)56例,HSC表达占67.8%(38/56);中、重度HSC表达较轻度显著增强(P<0.01).结论 CHB肝组织中HSC过度表达可以反映肝组织损伤程度,这与肝脏炎症活动及纤维化有关.  相似文献   

4.
肝纤维化为诸多慢性肝病发展至肝硬化过程中所共有的病理组织学变化,肝纤维化的发生是由于ECM合成增多,降解减少而在肝内过度沉积所致。活化的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ECM的主要来源,HSC的激活是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5.
范建华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2):147-148,150
目的 研究肝损伤后细胞基质的沉积及纤维化形成机制,建立一种经济、简便、可靠的分离大鼠肝星状细胞(HSC)的方法.方法 用链霉蛋白酶和胶原酶灌流大鼠肝脏,Optiprep密度梯度离心分离HSC,并进行体外培养.结果 细胞得率为5.0×107/鼠,活率和纯度分别为98%、96%.结论 该方法简便、实用、稳定、可靠,为进一步研究HSC与肝纤维化的关系,尤其是细胞水平及分子生物学水平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血管紧张素Ⅱ对肝星状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星状细胞(hepaticstellatecell,HSC)受到致病因子的刺激而活化过渡到肌成纤维细胞(myofibroblast,MFB)进而成为活化的肝星状细胞,这一过程称为肝星状细胞的激活。肝星状细胞激活是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中心环节。活化的肝星状细胞表现为细胞增殖明显。本实验针对外源性的血管紧  相似文献   

7.
肝纤维化是指慢性肝脏疾病发展过程中,肝细胞被反复破坏再生,导致细胞外基质在肝脏中过度沉积的结局。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 HSC)是损伤肝脏的纤维化形成过程中主要的细胞类型,且有部分细胞因子参与。目前,临床中防治肝纤维化的重要途径就是抑制HSC的增殖、激活,促进HSC凋亡。本文就以HSC作为靶标的抗肝纤维化治疗方案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8.
YKL-40由肝星状细胞(HSC)分泌,是结缔组织细胞和内皮细胞的一种生长因子。酒精性肝炎患者血清高YKL-40可能来自HSC和炎性细胞的分泌。血清YKL-40可作为肝纤维化的标志。PⅢNP(Ⅲ型前胶原的氨基末端前肽)是Ⅲ型前胶原转换成胶原的裂解产物,是肝纤维化细胞外基质(ECM)的成分。Nojgaard等评价了酒精性肝病患者血清YKL-40和PⅢNP与肝纤维化及生存期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李亚琳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9):1028-1029,1032
目的 介绍一种简便、经济、高产的小鼠肝星状细胞(HSC)分离方法,为肝纤维化的研究提供细胞模型.方法 参照国内外方法并加以改良,采用酶灌注预消化及随后的震荡充分消化,合并Medimachine系统制成单细胞悬液.用人淋巴细胞分离液直接铺梯度,采用单层梯度离心法一步分离HSC.结果 两只小鼠HSC得率可达1×106个,台盼蓝染色显示细胞活率达92%.初分离的HSC在328 nm激发光下自发蓝绿色荧光,油红染色及结蛋白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纯度达90%.结论 建立了一种实用的小鼠HSC分离方法,可用于肝纤维化和原代HSC的生物学行为研究.该方法简便、实用、高产,不需特殊设备,便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肝星状细胞作为靶细胞的抗肝纤维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脏损伤后细胞外基质(ECM)过量沉积的结果。肝星状细胞(HSC)激活、增殖是肝纤维化的关键,因此抑制HSC的激活、增殖与促进HSC凋亡是防治肝纤维化的两条重要途径。HSC作为抗纤维治疗的靶细胞,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1.
肝星状细胞(HSC)激活分泌大量细胞外基质(ECM)沉积在肝内引起肝纤维化.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可促进ECM合成,导致肝纤维化[1].  相似文献   

12.
内源性硫化氢(H2S)是继一氧化氮(NO)、一氧化碳(CO)后发现的第3种气体信号分子[1].研究发现H2S具有抗氧化、抗凋亡、抗炎、抗纤维化、细胞保护、舒张血管、降低门脉压、改善肝功能、保护心肌、抗动脉粥样硬化、调节神经退行性变等生理作用[2-6].肝纤维化是肝硬化的早期阶段,肝星状细胞(HSC)的激活是肝纤维化进程中的关键步骤,有研究发现H2S能影响HSC的激活,对肝纤维化具有潜在治疗作用[7].现就H2S与肝纤维化的关系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肝纤维化发生中的作用机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在人及大鼠纤维化肝组织中的表达,探讨CTGF及其介导的生物学信号在肝纤维化发生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32只,皮下注射CCl_4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分别于注射后1、4、8用处理动物并收集肝组织标本;44例人肝组织(12例正常肝组织、32例慢性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化组织)来自外科手术切除的诊断明确的病理存档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检测肝组织中CTGF的表达及分布。结果:免疫组化显示.CTGF主要表达于大鼠肝星状细胞(HSC)及肝细胞胞质中。CCl_4注射诱导后,大鼠肝组织中CTGF的表达较正常对照明显增强(P<0.01或P<0.05),且CCl_4注射1、4、8周组肝组织中CTGF的表达强度呈明显递增的趋势(P<0.01或P<0.05)。在人肝纤维化组织中,CTGF亦主要表达于HSC胞质及部分肝细胞胞质中,CTGF表达水平显著高于人正常肝组织(P<0.01)。结论:CTGF作为一种促纤维化因子,其过表达主要促进HSC的增殖活化,促进细胞外基质的形成,从而参与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4.
肝纤维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行性疾病,是肝脏对各种急、慢性损伤产生的一种"创伤-修复"的病理过程,同时也是多种慢性肝病发展到肝硬化甚至肝癌的必经阶段。目前认为,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的激活、增殖及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matrixc,ECM)的过度沉积是肝纤维化发生的重要环节。多种细胞因子参与了肝纤维化的启动和持续发展,其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是体内最强且最广泛的促纤维化介质之一,其能激活HSC,促进表达ECM,是肝纤维化首要的调控因子,TCF-β1的信号转导与调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肝星状细胞(HSC)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关系.方法检测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及乙型肝炎e抗原(HBeAg),所有患者均进行了肝组织活检,其中S1 10例, S2 24例, S3 12例,S4 14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通过应用特殊的单克隆抗体(McAb)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石蜡切片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阳性细胞(即HSC).结果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法胶原面积的百分比与肝纤维化分期有关(r=0.885,P<0.01);HSC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的纤维化分期呈正相关(r=0.761,P<0.01);HSC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法胶原面积的百分比正相关(r=0.854,P<0.01).结论 HSC与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探讨野百合碱诱导的小鼠肝窦内皮细胞损伤在肝静脉闭塞病中的作用。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2组,即生理盐水组(n=15)和野百合碱组(n=15),分别按10 ml/kg和200 mg/kg灌胃,连续3 d。灌胃后第3、4、6、8和10天检测各组小鼠肝功能(总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肝脏指数及活化血小板比例;HE染色、Masson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肝细胞及肝窦内皮细胞的损伤情况、肝脏纤维化程度等;电子显微镜观察肝窦内皮细胞损伤、炎细胞浸润及血小板聚集情况。结果显示,野百合碱组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下均可见肝窦内皮细胞损伤、大量血小板黏附和聚集、中央静脉和肝血窦纤维化;与生理盐水组相比,野百合碱组外周血活化血小板比例升高(P<0.05),肝脏指数升高(P<0.05),肝功能异常并有腹水形成。结论:野百合碱诱导的肝窦内皮细胞损伤是肝静脉闭塞病的始动因素,且该肝窦内皮细胞损伤可能具有自限性,但纤维化持续存在。  相似文献   

17.
甘草酸对肝星状细胞增殖、活化和细胞外基质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甘草酸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增殖、活化与细胞外基质合成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肝星状细胞,甘草酸与HSC共同孵育。用m法、LDH测定法检测甘草酸对HSC增殖及活性的作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1-1000 μmol/L甘草酸对HSC中α-SMA、Ⅰ型、Ⅲ型胶原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MTT实验显示1-1000μmol/L甘草酸能明显抑制肝星状细胞增殖但,不同浓度甘草酸并不影响肝星状细胞的活力。1~1000μmol/L甘草酸逐渐抑制α-SMA、Ⅰ型、Ⅲ型胶原的蛋白表达。结论:甘草酸可能通过干预大鼠HSC增殖、活化、减少胶原合成,发挥抗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体内特异性靶向肝星状细胞(HSC)治疗肝纤维化的技术方法。方法建立四氯化碳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模型,构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启动子调控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GFP)表达载体,采用尾静脉高压注射方法将EGFP表达裸质粒转染到纤维化小鼠的肝脏。荧光显微镜观察EGFP在肝脏的表达及免疫荧光共定位,观测EGFP与HSC标志蛋白(DESMIN)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共定位。结果 EGFP与DESMIN和α-SMA共定位说明EGFP主要在HSC中表达,GFAP启动子能够调控外源基因在体内靶向HSC。结论 GFAP启动子介导体内靶向HSC,治疗肝纤维化策略具有临床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19.
肝纤维化是指肝脏慢性炎症或损伤导致肝脏及内纤维结缔组织异常增生,是所有慢性肝病共有的病理改变.目前认为肝星状细胞(HSC)的活化与增生是肝纤维化进展的中心环节[1],有众多的细胞因子参与其中,尤以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最为关键,为此我们拟观察降纤I号对体外培养肝星状细胞增殖及TGF-β表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肝星状细胞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夏金荣  林春生 《临床荟萃》2006,21(12):907-908
众所周知,肝纤维化(HF)是对各种病因所致的慢性肝损伤的一种修复反应,其实质是肝内细胞外基质(ECM)合成大于降解导致大量ECM过度沉积。研究证实,肝星状细胞(HSC)是ECM的主要来源,在HF的形成、发展和恢复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现就近年来有关HSC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