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儿童低温体外循环围术期内皮细胞凝血及纤溶活性变化。方法 选择20例先天性心脏病缺损患儿,于肝素化后体外循环前、转流30min、开放主动脉5min、停机、停机后4h、术后第1日晨取静脉血测循环内皮细胞(CEC)数,同时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浆中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浓度、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活性,并测定血不同时间的CEC数。结果 体外循环期间及体外循环结束后各时相点CEC数、vWF浓度均较体外循环前显著增加(P<0.05);体外循环期间t-PA活性显著升高(P<0.05),停机后t-PA活性逐渐下降,术后第1日t-PA活性与转流前无显著差异(P>0.05);转流后PAI-1活性显著下降(P<0.05),停机后PAI-1活性显著升高(P<0.05)。结论 低温体外循环可致血管内皮细胞激活或损伤,并致凝血及纤溶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观察犬低温和常温体外循环(CPB)中FT3,FT4,TSH的变化。方法 11只健康杂种犬随机分为低温组(H组,n=5,咽低温28℃)和常温组(N组,n=6,咽低温〉35.3℃),分别于体外循环前、体外循环30min、体外循环90min、体外循环停机后60min抽取静脉血,用放射免疫法测定FT3,FT4,TSH浓度。结果 FT3:H组维持在CPB前水平,N组则呈明显下降趋势:CPB 30min,CPB 90min低于CPB前(P〈0.05),且在CPB后60min,N组明显低于H组(P〈0.01)相应时点数值。FT4:两组皆略上升,组内、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SH:两组呈上升趋势。仅CPB 90min时N组高于CPB前(P〈0.05)。结论 家犬温氧合血持续灌注、常温体外循环比冷晶体液间断灌注、低温体外循环导致更明显的低凡综合征,而FT4,TSH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小剂量抑肽酶在小儿体外循环(CPB)手术中的作用。方法:将86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分为抑肽酶用药组(40例)和对照组(46例),观察两组患儿术后24h纵隔心包引流量,并从两组中各抽取18例监测凝血和纤溶各项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用药组CPB术后Plat、PT、FIB无显著影响,APTT缩短,PLG、AT-Ⅲ活性明显下降,α^2-AP活性明显提高。术后3h用药组APTT仍低于对照组,α^2-AP活性则高于对照组。术后24h用药组心包纵隔引流血量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0。结论:在小儿体外循环手术中应用小剂量抑肽酶能减少术后出血。  相似文献   

5.
目的:动态观察血浆神经肽Y(NPY)与心钠素(ANP)水平在体外循环(CPB)围术期的变化,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方法:用放射免疫法对40例先心病患者在CPB围术期分别于全麻插管前、转机后15min、转机后30min、术后3h及术后24h,测定血浆中NPY与ANP的含量。结果:血浆NPY水平,CPB后15min、CPB后30min与术前比较显著升高(P<0.05);术后3h、术后24h与CPB后30min比较降低(P<0.05),但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浆ANP水平,CPB后15min与术前比较ANP水平降低(P<0.05);术后3h、术后24h与CPB后30min比较升高(P<0.05),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先心病早期心功能良好者,血浆NPY在CPB围术期的变化有利于维持正常的心血管功能;ANP在CPB围术期可以作为保护心肌的一种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对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影响及其干预治疗的意义。方法观察50例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患者,测定其术前1d、术后1、4、7d血浆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及促甲状腺激素(TSH)的浓度。将术后第1天测得T3值低于术前水平70%的患者分为对照组(22例)与用药组(23例)。用药组从术后第1天连续7d给予口服甲状腺片0.5mg.kg-1.d-1,监测围手术期内两组患者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用量,比较术后ICU监护时间及术后至出院时间。结果全部患者术前T3、T4及TSH浓度都在正常值范围内,手术后有45例患者T3明显降低(低于术前水平的70%)。两组术后低T3患者术后(对照组第1天与第4天,用药组第1天)T3值明显低于术前T3值(P<0.05);用药组术后第4天与第7天T3值较同时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两组患者术后各时相T4及TSH与术前相比均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用药组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用量,以及患者术后ICU监护时间、术后至出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有所减少,但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PB心脏手术可引起患者术后T3下降,术后短时间给予患者适量甲状腺素片治疗,可能有利于促进机体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对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影响及其干预治疗的意义。方法观察50例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患者,测定其术前1d、术后1、4、7d血浆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及促甲状腺激素(TSH)的浓度。将术后第1天测得T3值低于术前水平70%的患者分为对照组(22例)与用药组(23例)。用药组从术后第1天连续7d给予口服甲状腺片0.5mg.kg-1.d-1,监测围手术期内两组患者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用量,比较术后ICU监护时间及术后至出院时间。结果全部患者术前T3、T4及TSH浓度都在正常值范围内,手术后有45例患者T3明显降低(低于术前水平的70%)。两组术后低T3患者术后(对照组第1天与第4天,用药组第1天)T3值明显低于术前T3值(P〈0.05);用药组术后第4天与第7天T3值较同时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两组患者术后各时相T4及TSH与术前相比均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用药组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用量,以及患者术后ICU监护时间、术后至出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有所减少,但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PB心脏手术可引起患者术后T3下降,术后短时间给予患者适量甲状腺素片治疗,可能有利于促进机体康复。  相似文献   

8.
①目的探讨小儿心脏手术前补充小剂量甲状腺激素对患儿围术期甲状腺激素水平及术后恢复的影响。②方法选择40例拟在体外循环(CPB)下实施简单先心病矫正手术的3~12岁患儿,随机分为2组:空白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于手术前4天至手术前1天每天按0.4mg/kg口服甲状腺素片;空白对照组的患儿不进行任何处理。分别于入院后(T1)、CPB前(T2)、CPB体温降到最低点时(T3)、术后第一天(T4)、术后第2天(T5)和术后第4天(T6)抽取静脉血,测定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甲状腺素(T4)、游离甲状腺素(FT4)和促甲状腺激素(TSH)浓度。记录患儿血流动力学指标、在ICU停留时间、在ICU保留气管导管的时间以及在ICU中正性肌力药的使用情况。③结果:两组患儿的T3浓度在T2、T3、T4、T5和T6时间点较T1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观察组患儿的T4浓度只在T3时间点降低(P〈0.05),而对照组患儿的T4浓度在T3、T4和T5时间点均有明显下降(P〈0.01)。观察组患儿T3和T4浓度在T4和T5时间点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FT3在T3、T4和T5时间点高于对照组(P〈0.01);FT4在T2、T4和T6时间点高于对照组(P〈0.05);TSH在T3时间点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正性肌力药的使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④结论先心病患儿在体外循环围术期会发生正常甲状腺病态综合征,而心脏手术前补充小剂量甲状腺激素可明显纠正术后正常甲状腺病态综合征,减少正性肌力药物的使用。  相似文献   

9.
高原地区小儿体外循环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高原地区小儿体外循环特点及其与平原地区的差别,本文总结 2001年 6月至 7月在海拔 3 700 m的拉萨地区开展小儿体外循环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瓣膜置换手术围术期外周血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变化规律,并初步探讨其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连续随机地选取15例瓣膜置换病人,于体外循环(CPB)前、CPB开始后15min、CPB结束、CPB结束后1h及术后第1天晨5个时段抽取外周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VCAM-1)及可溶性P选择素(sP-selectin)的血浆浓度。结果:本组病人外周血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浓度在CPB前在正常范围,CPB结束后显著增高(P<0.05)。术后第1天晨、sICAM-1浓度下降至CPB前的基础水平,而sVCAM-1及sP-selectin仍维持较高水平(P<0.05)。结论:CPB可引起血浆多种粘附分子浓度增高,这可能与CPB导致的全身炎症反应有关,并成为CPB术后再灌注损伤及术后心肺功能损害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小儿体外循环手术围术期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体外循环(CPB)围术期血清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水平变化规律和升高原原因及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夹心法酶联吸附试验(ELISA)法分别手手术前、转流后30min、手术毕、术后2h、12h、24h、48h共7个时点测定33例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分别手术前,术中及术后2小时测定10例非体外循环普胸手术患儿及30例健康体检患儿ICAM-1水平。结果:CHD术前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风湿性心脏病换瓣和先天性心脏病人心内直视手术期间甲状腺激素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35例行心内直视手术病人,其中风心组19例,先心组16例,用放免法分别于诱导前、后及术毕测定T3、T4、FT3、FT4、及TSH。结果:两组病人术毕T3、FT3显著低于术前;风心组术前、术毕T3、FT3均显著低于先心组;风心组心功能Ⅳ级病人术前、术毕T3均显著低于心功能Ⅱ~Ⅲ级者。结论:我们认为,T3替代疗法主要适用于术前心功能较差的病人。  相似文献   

13.
心内直视术患者甲状腺激素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患者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变化规律以及临床意义。选择 19例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患者 ,分别采术前、术中及术后 2、12、2 4、48h血样 ,分析血清中 FT3、FT4、T3、T4、r T3和 TSH浓度。结果 :术中和术后 48h内的 FT3、FT4、T3、T4浓度均明显低于术前 (P<0 .0 5 ) ,T4仍属正常值范围 ;r T3术后 12、2 4、48h均明显高于术前、术中和术后 2 h(P<0 .0 5 ) ;TSH无明显变化 (P>0 .0 5 )。提示在术中和术后 48h内 ,甲状腺激素变化是围绕着机体的自我保护调节使血中的 FT3、FT4、T3浓度处于较低水平波动 ,出现了“低 T3综合症”,并在此浓度基础上相对稳定 ,达到一个新的动态平衡 ,T4和 TSH浓度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在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引进国产膜肺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直视手术体外循环转流中应用技术。方法:将膜肺应用技术用于42例患儿。结果:42例患儿全部获得成功。体外转流中预充量小,气体交换良好,血气正常。术后无肺(PumpLung)等组织器官的并发症。提示:该技术提高了小儿,特别是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直视手术成活率,对减轻病人经济负担也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超滤在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体外循环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超滤在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 ircu lation,ECC)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4年1月~12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共行心脏瓣膜置换术500例,对其中123例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在ECC中应用超滤脱水技术。超滤是在ECC开始平稳后或机体复温后进行。结果全组病例超滤时间为35~195(46±52)m in,滤出液量800~10000(2300±824)m l。所有病例停ECC时红细胞压积得到提高,关胸时术野渗血减少,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减少,恢复平稳。结论ECC中应用超滤方法可迅速排除体内过多的水分和中小分子炎性介质等有害成分,能迅速浓缩血液,减轻患者术后各脏器水肿,减少术后各脏器并发症,有利于心、肺功能恢复,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回顾分析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术后出血的原因 ,指导今后的临床工作。方法回顾分析 7例心脏直视手术后出血的临床病例。结果出血病例中 ,外科失血和非外科失血并存。结论术前、术中及术后的预防和处理与精细的手术技术对减少术后出血一样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低温麻醉非体外循环与体外循环对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心脏间隔缺损修补术患者 2 0例 ,分为体外循环 (对照组 ) 1 0例 ,体表低温麻醉 (治疗组 ) 1 0例。分别于切皮前 ( T1) ;缝合心脏缺损时 ( T2 ) ;关胸前 ( T3) ;术后 3h( T4 )时间点抽血。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 TNF- α、IL- 6和 IL- 8浓度。结果 :TNF- α:对照组的 T2 、T4 时间点显著升高 ( P<0 .0 5 ) ,T3升高非常显著 ( P<0 .0 1 )。治疗组 T2 、T3显著升高 ( P<0 .0 5 )。两组间比较 T3、T4 对照组高于治疗组 ( P<0 .0 5 )。IL- 6:对照组 T2 、T3升高显著 ( P<0 .0 1 ,P<0 .0 5 )。治疗组 IL- 6升高没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 T3对照组显著高于治疗组 ( P<0 .0 5 )。IL- 8:对照组 T2 、T3显著升高 ( P<0 .0 5 ,P<0 .0 1 )。治疗组 T3升高显著 ( P<0 .0 5 )。T2 、T3时间点对照组高于治疗组 ( P<0 .0 5 ,P<0 .0 1 )。结论 :低温麻醉非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对促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影响程度低。体外循环是心脏直视手术时炎性细胞因子产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4例原位心脏移植术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经验.方法:4例均采用中低温,中、高流量灌注.术中注重心、肺、肾等重要器官及血液的保护.切取供心前灌注4℃改良St.Thomas液使其迅速停搏.供心离体后,用5 000 mL冷生理盐水冲洗心腔后经主动脉根部灌注4℃威斯康星大学溶液(University of Wisconsin solution,UW液)1 000 mL,放入冰生理盐水内保存.吻合全程中供心表面置冰屑,左心房内滴注冷生理盐水.结果:ECC时间(133.3±13.1)min,供心热缺血时间为1~3 min,冷缺血时间为(142.0±28.2)min.4例心脏均自动复跳,术后1月左室射血分数为60%~65%.1例因急性排异反应术后第150天猝死,其余3例目前存活.结论:良好的ECC管理,注重各重要器官功能及供心心肌保护是心脏移植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透析型人工肾超滤在小儿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透析型人工肾超滤法的临床效果。方法:26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3例,实验组体外循环(CPB)复温阶段待循环稳定后,开始超滤。结果:全组无一例死亡,未发现与超滤有关并发症。超滤后,超滤组病人的Hct、Hb均迅速提高,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病人手术后浓缩红细胞和血浆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应用透析型人工肾超滤法能排除内余水份并浓缩血液,促进术后水肿的消退,促进病表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小儿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经导管介入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1994年3月至2003年12月适合经导管介入治疗的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5例,肺动脉瓣狭窄(PS)伴房间隔缺损(A SD)或动脉导管未闭(PDA)者,先行PS瓣膜成形术,再堵塞A SD或PDA;主动脉缩窄(COA)伴PDA者,先行COA血管成形术,4~15个月后再行PDA堵塞术;主动脉瓣狭窄(A S)伴PDA者,先行瓣膜成形术,再行PDA堵塞;室间隔缺损(V SD)伴PDA采用弹簧圈封堵。结果:15例患者经导管介入治疗均获成功。除2例PDA术后即刻有少量紊流,余均无残漏。随访(3.57±2.61)年,跨瓣(或跨缩窄段)压差经超声心动图或导管测压除A S外均正常。围术期机械性溶血、弹簧圈脱落和动脉栓塞各1例。结论: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经导管介入治疗只要恰当掌握指征,操作规范,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对合并A S者,适应证的掌握及球囊大小的选择需进一步摸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