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周粤锋 《家庭医药》2021,(2):178-179
目的:分析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给予中药银杏制剂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医治的36例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研究,选取时间范围在2018年9月至2020年6月期间.通过抽签法进行随机分组,其中18例接受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另18例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银杏制剂治疗(观察组).检测两组研究对象治疗前和治疗后血糖、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的中药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刘曦婷 《天津药学》2002,14(5):11-13
目的:综述中药治疗糖尿病的研究及应用情况。方法:收集国内外有关治疗糖尿病的中草药、中成药以及复方制剂。结果:某些中草药、中成药和其他复方制剂能有效地防治糖尿病。结论:中药治疗Ⅱ型糖尿病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4.
中药制剂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制剂现代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中药制剂现代化已取得不少可喜收获。本文对进展中的中药制剂现代化加以概述,包括中药制剂剂型的改革、复方制剂的研究、制剂的新技术及评价中药制剂采用的现代化方法。  相似文献   

5.
中药知识产权——关注中药知识产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曼鹿 《医药世界》2005,(6):36-39
中药是目前我国在国际上占有优势的少数学科领域之一,富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创造和贡献。加强中药知识产权保护,将有力促进中医药科技的发展,保护国家和创造者的权益。  相似文献   

6.
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在我国具有悠久的临床使用历史,人们普遍认为中药的药性平和,副作用小,和西药相比更为安全,但随着中药新制剂的出现,临床应用范围的扩大以及不良反应监测制度的不断完善,中药制剂造成的不良反应也越来越为人所认知和重视,本文对我院收到的69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报道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中药制剂的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传统剂型绝大多数为丸、散、膏、丹、汤 ,这些剂型不能适应现代用药习惯和国际市场需要 ;近年来 ,虽然发展了多种新剂型 ,但总体而言 ,中成药新产品的剂型相对落后 ,技术含量低。我国的中成药目前不仅缺乏与国际接轨的药理分析评价、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 ,而且还存在重金属含量、农药残留量、有毒物含量超标 ,包装材料质量较差等问题。中国中药产业同时面临着国际“洋中药”的挑战。目前中国中药出口额平均每年 4亿~ 5亿美元 ,多以中药材和饮片为主 ,中成药占的比例很少。天然药物的国际市场销售额 160亿美元 ,日本占主导地位 (占 80 % ) ,韩国占 10 % ,我国仅占 3 % (约3亿美元 ) [1 ] 。中药制剂的发展应该达到以下要求 :①“三小” ,即剂量小、毒性小、副作用小。毒性小、副作用小是中药制剂的优势。要达到剂量小 ,则必须采用现代技术压缩提取物的体积 ,以达到单体组合的程度。②“三效” ,即高效、速效和长效。中药制剂在剂量压缩的前提下 ,达到三效也是现代药剂学的要求。中药煎剂有较好的疗效 ,但其体积太大 ,服用不便。改变这种状况是中药改革的发展目标。③“三便” ,即便于储存、便于携带、便于服用。④...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中药制剂的生产和应用得到快速发展,然而,在应用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报道愈来愈多。现对217例报道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以提高对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认识,重视中药制剂的研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医院药物不良反应中有关中药制剂的具体情况及相关因素,为中药制剂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些参考.方法 对医院上报的2010年81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监测报表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1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中共涉及中药制剂23种,以静脉给药方式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最高达85.9%.药物不良反应涉及的系统或器官主要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消化系统损害等.结论 重视中药制剂风险管理,提倡中药口服途径给药,加强对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监测和相关研究,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人们对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不够重视,在认识上存在“纯中药制剂绝无毒副作用”的误区。随着中药应用的日益广泛和国际上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报道逐年增多,如在美国发现含麻黄及麻黄碱制剂可产生血压升高、中风、失眠、抑郁症等;日本发现小柴胡汤致间质性肺炎;比利时发现马兜铃酸肾病等。由于对中药不良反应的认识不足,以致滥用、误用导致的不良反应事件时有发生,由此产生的各种严重的药源性疾病,如肝、肾功能衰竭,心率失常、消化道出血、休克等,对患者健康构成极大的威胁,也浪费了大量医疗资源。  相似文献   

11.
孙玮 《中国药物警戒》2011,8(10):613-614
目前我国中药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一方面中药产业在国际中草药市场份额很低,另一方面国内中成药相互仿制,低水平重复大量产生,同一品种重复生产严重。在这种情势下可以通过知识产权保护界定本来无法独占收益的中药创新行为的所有权,但中药知识产权问题涉及的范围很广,其中包括专利、商标、行政保护以及商业秘密四个主要方面,而关于中药材、饮片、处方、提取物、制剂、制药工程、相关衍生产品等需要保护的内容则非常多,因此如何运用好现代知识产权制度保护中药这一中华民族的瑰宝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吴逢波  徐珽  唐尧 《中国药房》2009,(3):236-238
目的:探讨中药固态制剂成型性设计思路与方法。方法:对中药固态制剂成型性设计思路与方法进行归纳、介绍和分析。结果与结论:中药固态制剂成型性设计是中药制剂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进一步完善中药固态制剂的成型性设计,提高中药固态制剂的质量,促进中药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检查中药中掺入麻黄碱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检查中药样品A和样品B中是否掺入麻黄碱.建立HPLC-DAD方法对样品进行分离分析,并建立HPLC-MS进行确证.根据保留时间、紫外光谱和质谱等各个指标判断,样品A和样品B中均含有麻黄碱.所建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可作为监督检查中成药中掺入麻黄碱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中药丸剂的缓释制剂特点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中药丸剂的优势特点。方法对丸剂的市场概况、物料及其结构基础进行分析,并作文献调研。结果丸剂是最常用的剂型,具有缓释特点,优势明显,但因种种原因导致其生物有效性的相关研究较少。结论丸剂比较适合中医临床需要,但需加大研究力度。  相似文献   

15.
中药知识产权专业人才是中药产业现代化、国际化亟需的人才之一。通过比较与调研,并经专家研讨论证,分析了该类人才的就业前景,构建了知识一能力型培养模式,并进一步确立了中药知识产权专业的培养目标、知识结构、课程体系及实验与实习课程建设要求。  相似文献   

16.
对当前中药知识产权保护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蔡伟 《中国药事》2005,19(8):485-487
当前我国中药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令人担忧,中药知识产权正大规模流失.究其根源,一是保护意识淡薄;二是法规体系不完善;三是缺乏精通医药及知识产权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笔者认为,应强化意识;完善法规体系,采取多种保护方式;采取积极的人才战略,才能使我国中药行业抓住入世机遇,从容面对国际竞争.  相似文献   

17.
李月梅  张振巍  李永丽  白丹丹 《中国药事》2012,26(8):920-920,F0003
目的 探寻新形势下医院中药制剂的发展模式.方法 基于目前医院中药制剂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办法,探讨健康的发展模式.结果与结论 医院中药制剂应结合自身优势,从供应保障型向技术开发型转变,更好地满足临床患者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上报的63例中药制剂引起的ADR进行统计分析。发现ADR构成比和发生率均较高的四种药物分别为生脉注射液、参麦注射液、鹿瓜多肽注射液和参松养心胶囊。临床表现主要是皮疹、恶心、呕吐等,但转归良好。  相似文献   

19.
陶建  林志强  李晓辉 《中国药房》2010,(31):2881-2883
目的:促进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方法:总结中医药知识产权在传统保护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其发展现状提出完善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建议。结果与结论:法律制度的完善、政策的改进、社会环境的构建以及科学技术的提高即中医药的现代化是完善中医药知识产权制度的重要方面,对我国民族药业的长足发展和医疗水平的实质性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中药制剂中双胍类化学药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谭会洁  凌霄  王维剑  郑静 《中国药业》2007,16(17):15-16
目的探讨用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阱质谱联用法测定纯中药降糖制剂中非法掺入的双胍类化学药物,包括盐酸二甲双胍、盐酸苯乙双胍。方法选用AgilentC18柱,以0.02mol/L醋酸铵溶液(醋酸调节pH值至3.5)-甲醇(30∶70)为流动相,根据所检测到的化合物的色谱保留时间及一级、二级质谱信息,并与对照品比较,测定中药制剂中非法掺入的双胍类化学药物。结果与结论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选择性强,灵敏度高,可作为分析检测非法中药制剂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