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3.
目前,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可通过不同的方法对其进行鉴定及提取,从而为干细胞来源外泌体的研究奠定了基础。研究发现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在非肿瘤环境下可通过免疫调节、抗炎、抗氧化、调节蛋白及促进组织功能恢复等方式参与机体的调节功能,在缺氧、脂多糖及转染等外源诱导作用下可干预干细胞分泌外泌体的功能及外泌体的分泌作用。而在肿瘤环境下,多数研究报道干细胞外泌体具有促肿瘤的作用,而通过基因转染干细胞衍生的外泌体对肿瘤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间充质干细胞(MSCs)促进伤口愈合主要通过旁分泌、细胞分化和免疫调节作用,加速炎症反应、促进血管新生和抑制瘢痕生成,参与伤口愈合的各阶段。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MSCs-Exo)是MSCs旁分泌作用的关键因子,保留了MSCs的优点,但不同来源的MSCs-Exo在促进伤口愈合方面存在部分差异。本文结合最新文献,深入探讨MSCs及不同来源的MSCs-Exo在促进伤口愈合机制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探索其更多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5.
肝细胞癌作为人类恶性肿瘤之一,具有侵袭性强、化疗敏感性差、复发率高、死亡率高等特点。因此,确定治疗肝癌的新靶点对于探索治疗新策略具有重要意义。外泌体是重要的物质运输载体,参与肝癌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等过程,影响化疗药物敏感性,可能是治疗肝癌的理想途径。该文就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对肝癌的影响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李畅  范荣  李东波  周威  黄玉娥 《河北医药》2023,(19):2916-2919+2924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BMMSC-Exos)对骨折大鼠的成骨作用及促进骨愈合的影响。方法 大鼠原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的提取与鉴定;外泌体的分离与鉴定;制备大鼠骨折模型,分组为对照组(control)、没有外泌体的培养基组(CM-Exo)和外泌体组(Exo组);mirco-CT检测3组大鼠愈伤组织体积(CV)、骨体积(BV)与总体积(TV)的比值;HE染色检测3组大鼠股骨组织病理变化;Western blot检测3组大鼠BMP2、Smad1和RUNX2蛋白的表达。结果 BMMSCs具有梭形形状并显示出涡旋分布,第3代BMMSCs经诱导分化后存在许多钙化结节和大量的脂质滴,流式细胞术表明CD29、CD90在BMMSCs中高表达,但CD45和CD117在BMMSCs不表达,并且其表型在传代中始终保持不变;BMMSC-Exos是球形的,直径50~150 nm,且表达CD81和CD63;在股骨骨折大鼠模型中,BMMSC-Exos明显增强了愈伤组织体积(P<0.05)和BV/TV(P<0.01);BMMSC-Exos也明显增强了BMP2、Smad1和RUN...  相似文献   

7.
急性肺损伤(ALI)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以肺泡上皮细胞及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弥漫性肺间质及肺泡水肿,急性低氧性呼吸功能不全为特征,发展至终末阶段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间充质干细胞(MSC)对ALI有较好疗效,其释放的外泌体(EXOs)可能在治疗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外泌体是细胞间通讯的主要载体,在细胞间转运具有生物活性的脂质、核酸及蛋白质,从而改变受体细胞的生物学功能。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MSC-EXOs)具有抗炎、抗细胞凋亡及促进组织修复及再生等作用,是治疗ALI的新靶点。本文主要对MSC-EXOs在ALI治疗中的应用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综述,有助于进一步探讨MSC-EXOs治疗ALI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用外泌体提取试剂盒提取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源性外泌体的优化方法。方法 采用组织块贴壁法分离提取和培养原代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收集1000mL 3~6代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上清,用100KD超滤离心管进行浓缩,外泌体提取试剂盒提取外泌体,测定外泌体悬液蛋白浓度后进行鉴定。结果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形态主要以长梭形为主;外泌体悬液的蛋白浓度,经BCA法测定为7.66 mg/mL;透射电镜、NTA、蛋白质印迹法结果均符合外泌体的典型特征。结论 在使用外泌体提取试剂盒(invitrogen)之前,用100KD的超滤管对1000mL细胞上清进行浓缩的方法可以成功提取到外泌体,而且是一种有效节省外泌体提取试剂盒剂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MSCs-Exo)近年来成为替代间充质干细胞发挥治疗作用的研究热点,良好的外泌体分离和贮存方法是保障获得的外泌体具有稳定的质量和可重复的关键,也是临床转化的前提。外泌体具有多种分离方式,包括国际金标准的超速离心法,改良后的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超滤法以及微流控技术等。贮存温度和贮存介质是影响外泌体生物学完整性的主要因素。结合当下MSCs-Exo的研究现状及其分离和贮存条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转化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的2种提取方法:超速离心及聚乙二醇沉淀法,测定不同方法提取的外泌体浓度并鉴定其形态及生物学功能,为外泌体的后续应用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超速离心法及聚乙二醇沉淀法提取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通过BCA法测定蛋白浓度,透射电镜、纳米颗粒示踪分析技术及Western blot等鉴定不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人骨髓来源MSCs的分离、培养和生物学特性,为骨组织工程提供种子细胞。方法从捐赠者髂骨穿刺收取骨髓细胞,采用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培养法进行培养和纯化BMSCs,取生长良好的P3或P4代BMSCs进行检测:①MTT法测定细胞增殖和生长曲线分析;②流式细胞仪检测BMSCs细胞表面抗原标记和细胞增殖周期;③免疫荧光分析细胞骨架;④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⑤成骨细胞诱导分化及检测。结果①利用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筛选的方法分离人BMSCs,经传代后细胞形态呈梭形,均匀一致。②MTT法测定细胞增殖和生长曲线分析结果显示BMSCs在传代后经历潜伏期、对数生长期和平台期。③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所获得的BMSCs表面抗原标记高度一致。④BMSCs细胞周期检测结果为G0+G1期91.3%、G2期4.1%和S期4.6%。⑤微管微丝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培养的BMSCs具有良好的细胞骨架系统。⑥第7代的BMSCs染色体检测结果显示,被测标本有正常染色体数目(2n=46,XY),且未见染色体异常。⑦成骨诱导后,Von kossa和茜素红染色均呈阳性。结论从人骨髓中能分离出高度一致的BMSCs,这些细胞具有正常细胞骨架结构以及正常的人类染色体数目和形态,具有向成骨细胞分化能力,可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2.
乔树雅  田田 《药学进展》2023,47(11):817-828
缺血性疾病是致人死亡或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多种临床不良事件均可导致缺血后损伤,如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实体器官移植和失血性休克等。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其分泌的外泌体含有干细胞释放的多种治疗性生物因子,能够诱导再生、抑制细胞凋亡以及调节免疫反应;外泌体尺寸仅为纳米级别,能够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远端靶器官,且外泌体表面的膜蛋白使其具备靶向能力,对于多种形式的器官或组织损伤均有一定的恢复作用。基于以上优势,干细胞外泌体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近年来使用外泌体治疗缺血后组织损伤的相关研究也逐渐增加。综述了干细胞外泌体生物发生的机制与自身性质,以及干细胞外泌体用于缺血性疾病治疗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干细胞外泌体临床应用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牡荆苷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 IV,AS-IV)预处理对提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在体外缺氧环境下的增殖活力及抗凋亡能力的潜在机制。方法 设正常组、模型组和AS-IV不同浓度组;CCK-8法检测AS-IV对BMSCs细胞增殖活力的影响;通过H/SD诱导BMSCs凋亡细胞模型,TUNEL染色法评价各组细胞凋亡率;并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xl、caspase-3的表达水平。结果 通过H/SD成功诱导BMSCs凋亡,不同浓度AS-IV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增殖生存活力明显提高(P<0.01);AS-IV干预72 h与干预24 h相比,在AS-IV (1.28×10–5,2.56×10–5,5.12×10–5 mmol·L–1)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AS-IV (1.02×10–6 mmol·L–1)组间干预72 h与24 h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与模型组相比,AS-IV干预组随着干预浓度的增加细胞凋亡率逐渐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AS-IV组Bcl-xl表达显著上调、caspase-3表达显著下调(P<0.01),AS-IV+AG490(JAK2阻断剂)组Bcl-xl、caspase-3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AS-IV能促进BMSCs在缺氧环境下增殖能力和抗凋亡能力的提高,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JAK2通路影响Bcl-xl、caspase-3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探讨骨髓间充质细胞(BM-MSCs)静脉移植对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再内皮化和内膜增生的影响。38只Wistar大鼠行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随机分为2组:移植组(n=16)给静脉移植1×106个(置于1 ml生理盐水中)预先培养的BM-MSCs,术后7 d2、8 d分别取材,用电镜、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血管再内皮化及新生内膜增生情况。对照组(n=16)用生理盐水代替BM-MSCs静脉注入,其余同移植组。移植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白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34阳性率则明显升高(P<0.05),且随时间增加更加明显(P<0.05)。移植组在7 d、28 d内膜/中膜面积比(I/M ratio)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BM-MSCs静脉移植可以显著促进球囊损伤后血管内皮化,抑制内膜过度增生。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探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经不同输注方式移植入阿霉素慢性肾病大鼠体内对肾损伤的影响。方法SD大鼠左侧肾切除后以2.5mg/kg剂量给大鼠尾静脉注射阿霉素,1次/周,连续2次,慢性肾病模型成功后,将成模大鼠36只随机均分为3组:阿霉素慢性肾病对照(ADR)组、干细胞经肾动脉移植(M-A)组、干细胞经外周静脉移植(M-V)组,另选12只正常大鼠设正常对照(N)组。BMSCs经体外培养后,以2×106个/mL经肾动脉注射到M-A组大鼠体内,2×106个/mL经尾静脉注射到M-V组大鼠体内,2周后再次同样方法注射等量BMSCs。检测移植当周、移植后1周、2周大鼠血尿素氮、血肌酐、24h尿蛋白、24h尿微量蛋白,末次注射干细胞后第1周于激光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大鼠肾脏病理和干细胞在肾脏内分布情况。结果M-A组、M-V组和ADR组在各观察时点血尿素氮、血肌酐、24h尿蛋白总量、24h尿微量蛋白均明显高于N组(P<0.01)。移植后1、2周M-A组的24h尿微量蛋白低于ADR组(P<0.01),且M-A组的血肌酐较ADR组和M-V组均降低(P<0.01)。移植后1周,M-A组24h尿蛋白、24h尿微量蛋白明显低于M-V组(P<0.01);但2周时尿蛋白和微量蛋白与M-V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BMSCs移植可以改善阿霉素慢性肾病的肾损伤情况,在BMSCs移植后一段时间,BMSCs经肾动脉移植的效果优于经外周静脉移植。  相似文献   

17.
目前,激素类药物是治疗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标准首选药物。aGVHD的二线治疗药物有巴利昔单抗、甲氨蝶呤(MTX)、芦可替尼等。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间充质干细胞(MSCs)、粪菌移植等在治疗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方面也有应用。近年来,不少基础以及临床研究将MSCs应用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GVHD的预防和治疗方面。MSCs可通过细胞间接触而释放免疫调节因子来实现免疫抑制功能。可溶性因子、氧浓度、toll样受体配体(TLR)、MSCs注射剂量、免疫抑制剂的采用和温度控制等因素影响了MSCs在GVHD中的治疗效果,但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大多数研究显示MSCs治疗对急性和慢性GVHD均有益处,但由于缺乏大规模的随机对照试验,这一结果仍有待证实。对目前治疗GVHD的主要方法进行总结,着重于前沿技术MSCs的临床研究和作用机制,并且对进一步发展新的治疗策略提出相应观点。  相似文献   

18.
闽产巴戟天中促进骨髓基质细胞增殖成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初步研究巴戟天中促进骨髓基质细胞增殖的成分.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从巴戟天中分离的各组分培养大鼠骨髓基质细胞(BMSCs)72 h后的A值.结果 巴戟天中的蒽醌苷类成分无论极性大小,对促进BMSCs的增殖都有效,且正丁醇中极性较大的蒽醌苷类成分效果更好一些.结论 巴戟天中含有能促进骨髓基质细胞增殖的成分,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骨形态发生蛋白-13促进小鼠骨髓干细胞的软骨分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骨形态发生蛋白-13对小鼠骨髓基质干细胞向软骨分化过程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小鼠骨髓基质干细胞(MSCs),贴壁细胞传代,取第3代细胞,用骨形态发生蛋白-13溶液干预培养1,4,7,14 d取样检测。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RT-PCR,western-blot和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不同时期Ⅱ型胶原,SOX9,阿尔辛蓝(Alcian)染色蛋白多糖。结果:Ⅱ型胶原和SOX9之mRNA和蛋白的表达在第4天开始出现并不断升高;Alcian染色结果显示骨形态发生蛋白-13诱导细胞分泌蛋白多糖基质,可见细胞小结区域呈明显的异染性。结论:骨形态发生蛋白-13可以定向诱导小鼠骨髓干细胞的软骨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