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伴有肥胖基础的甲型H1N1流感临床特征,为制定诊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6月至2010年3月住院的伴有肥胖基础的甲型H1N1流感患者(肥胖组)42例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住院的无肥胖基础的甲型H1N1流感患者(非肥胖组)7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伴有肥胖基础的甲型H1N1流感组患者的病程、发热时间、胸闷胸痛、肺部啰音、C-反应蛋白(C-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心肌酶谱上升例数、并发肺炎的发生率高于无肥胖基础的甲型H1N1流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咳嗽、咽痛、流涕、头痛、胃肠道症状发生率,血常规、肝肾功能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有肥胖基础的甲型H1N1流感临床表现重于无肥胖基础的甲型H1N1流感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发热流感样病例甲型H1N1确诊病例的分布特点及临床特征。方法对2009年8-12月发热初筛门诊420例发热流感样病例甲型H1N1确诊病例的年龄、性别、主要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420例发热流感样病例中共有193例甲型H1N1确诊病例,其中男92例、女101例,2组比较性别无显著性差异(P〉0.05)。甲型H1N1确诊病例以14~24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与其他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甲型H1N1确诊病例在临床症状上与其他流感样病例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筛查发热流感样病例是检出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主要方法及涂释之一.因此对防控流感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甲型 H1N1流感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为临床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71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进行测评分析。结果甲型 H1N1流感患者症状自评量表总均分、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及恐怖因子分显著高于国内成人常模( P<0.05或0.01),其他项目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结论甲型 H1N1流感患者存在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恐怖等心理问题,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对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甲型H1N1流感发热门诊患者自我效能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运用一般情况调查表、一般自我效能感昔表、甲型H1N1流感认知调查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来我院发热门诊就诊的826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对象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为(2.44±0.63)分,低于常模(P<0.05);调查对象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受其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社会支持程度、甲型H1N1流感认知程度的影响(P<0.05);与年龄、文化程度、社会支持程度、甲型H1N1流感认知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 甲型H1N1流感发热门诊患者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较低,护理人员在接诊发热患者时,应了解其自我效能感状况,分析影响因素,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提高自我效能感,增强流感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缓解甲型H1N1流感患者焦虑及抑郁症状,了解护理干预对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应用价值及效果.方法 选择2009年9月至2010年6月我校需隔离观察的82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为护理干预对象,对照分析护理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情况及HAMD和HAMA评分.结果 护理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情况比较差异显著.护理干预前、后HAMD和HAMA评分比较差异显著.82例患者均痊愈,无并发症发生.焦虑抑郁症状显著改善者41例占50.0%,有效改善者18例占22.0%,无效者14例占17.1%.结论 护理干预可显著缓解甲型H1N1流感患者焦虑及抑郁症状,增加机体抵抗力,促进痊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发热门诊在监控甲型H1N1流感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04-2009年友谊医院发热门诊日常工作中发热患者就诊数据及2009年友谊医院发热门诊甲型H1N1流感确诊例数,并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09年期间,2009年因发热就诊的人次最多,共有25 882人次就诊。每年的1月和8月为发热患者就诊的高峰月,平均为2180人次和2001人次,而2009年的就诊高峰为11月,有6175人次就诊。在2009年5-12月的流感流行期间,发热患者就诊人次、流感样病例数、流感样病例数与发热就诊人次的百分比与发热甲型H1N1流感确诊人数密切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788(P=0.020),0.834(P=0.010),0.965(P=0.000)。将甲型H1N1流感高峰时2009年11月第1周的数据与2008年11月第1周的数据比较,学生占就诊人群的百分比,2009年为45.3%,显著高于2008年同期的36.5%(χ2=12.613,P=0.006)。结论北京友谊医院服务所辐射的地区范围内,正常情况下,发热患者的就诊高峰分别在1月、8月。单个哨点医院发热门诊的监测数据,如就诊人次、流感样病例数、以及二者的比值,可以反映出此地区的流感流行态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大学生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护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HAMA焦虑量表的部分内容,对113例大学生甲型H1N1流感患者进行调查,并制订护理方案,对护理方案执行前后的心理状态再次进行评估。结果 大学生甲型H1N1流感患者焦虑得分明显高于常模,其心理状况受多种因素影响,干预前后焦虑程度差异显著。结论 患有甲型H1N1流感大学生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其他人群,对其焦虑状况采用相应的护理对策进行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任静  邹利群 《华西医学》2010,(11):2073-2075
目的了解甲型H1N1流感发热病区门诊就诊高峰期患者焦虑状况及相关因素,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减轻患者焦虑情绪。方法 2009年11月上旬-12月上旬采用一般资料调查和Zung′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219例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219例患者SAS平均分为(33.70±8.60)分,其中17例SAS总分≥50分,存在焦虑情绪,发生率7.76%。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年龄、性别、城乡差异、发热程度等因素中,与焦虑症状有关的主要因素为年龄和发热程度。结论甲型H1N1流感发热病区门诊就诊高峰期患者焦虑情绪明显高于常模,应引起重视,在门诊工作中加强心理护理,减轻和尽力消除患者的焦虑情绪,以免对病情产生不利影响,不利于控制流感疫情。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利巴韦林双黄连口服液合用在轻型甲型H1N1流感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利巴韦林双黄连口服液用于在发热病例中分别确诊的74例轻型甲型H1N1流感病例(观察组)和被排除甲型H1N1流感的普通流感病例(对照组)75例的临床治疗,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利巴韦林双黄连口服液合用在轻型甲型H1N1流感病例和普通流感病例的临床治疗上均有效.  相似文献   

10.
【】 目的 了解甲型H1N1流感流行期高校发热学生的发病特征,为预防流感发生和进行有效治疗提供经验。方法 在甲型H1N1流感流行期间,对2009年9月-12月在我校校医院门诊就医的发热病人进行登记,详细记录病人发热诱因、临床症状、转诊及治疗情况,分析发病的特点及转归。结果 460例发热病人中,420例有在国庆期间回家或到外地游玩或与发热病人同宿舍居住、同班上课、同餐厅就餐等经历,40例有用凉水洗澡、运动、受凉等诱因。潜伏期1~7 天。患者除发热外,主要症状为咳嗽(65.0%)、咳痰(60.0%)、咽痛(55.0%)。查血常规者150例,其中126例正常,24例轻度异常。 X线胸部检查,7例异常(4例肺炎,3例肺纹理增粗)。除肺部感染患者住院治疗两周外,其余病人给予对症治疗4~7 天,痊愈。结论 甲型H1N1流感流行期高校大学生发热病人具有聚集性、症状轻、病程短、预后良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16):2911-2912
目的探讨目标策略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在甲型H1N1流感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甲型H1N1流感患儿120例,按入院时间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目标策略的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及家属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发热、咳嗽、喉痛、身体疼痛、头痛等症状缓解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0.00%,与对照组的1.67%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家属满意度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标策略的针对性护理干预能促进甲型H1N1流感患儿病情转归,提升家属对护理服务认可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人群分布特征,以便对易感人群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控措施.方法 收集陕西省人民医院2009年10月24日~12月8日在发热门诊就诊,具有流感样症状的发热病人,采用RT-PCR法分别检潮呼吸道标本鼻咽拭子中甲型流感病毒的H1及N1核酸,H1及N1均阳性时判断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阳性.结果 2968例标本中甲型H1N1流感病毒阳性 1878例,阳性率63.3%;男性患者1 510例.阳性率60.9%(919/1 510),女性患者1 458例,阳性率65.8%(959/1 458),经统计学分析,男女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10岁以下、11~15岁、16~20岁的儿童及青少年是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的主要人群,分别占总阳性的24.3%(457/1 878),33.7%(633/1 878)和19.8%(371/1 878),随年龄增长感染的比例逐渐下降,整个"甲流"人群明显呈偏态分布,峰值出现在11~15岁的年龄段,而且25岁以下各年龄组闯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甲型H1N1流毒病毒阳性的病人中,20岁以下的少年儿童占阳性病人的77.8%.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故青少年和儿童是甲型H1N1流感病毒防控的主要人群.  相似文献   

13.
组建发热门诊是为控制甲型H1N1流感在院内传播和切断传播途径的有效措施.从发热门诊的组建、护理管理中的规章制度到人员培训、消毒隔离等方面具体介绍,对今后面对甲型H1N1流感疫情爆发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甲型H1N1流感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79例(轻症42例、重症37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分析和同期40例普通流感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比较。结果甲型H1N1流感患者血清hs-CRP阳性率明显高于普通流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83,P<0.05);重症甲流组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轻症甲流组及普通流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2.80,P<0.05)。结论血清hs-CRP的检测可作为甲型H1N1流感的早期诊断、病情监测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到目前为止我院发热门诊筛查的甲型H1N1阳性与阴性流感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表现有何差异.方法 2009-05-01~2009-11-30经我院发热门诊筛查的流感样病例2244例,其中甲型H1N1阳性患者337例,从流行病学和临床表现两方面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 2009年5~11月间甲型H1N1流感阳性患者在流感样病例中的比重逐渐上升,尤其到2009年11月其比例上升到将近当月流感样病例总数的1/3.流行病学方面,甲型H1N1阳性流感患者的接触史比例较甲型H1N1阴性流感患者略多.临床上,在伴随症状和体征方面两组基本相同,在病程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胸片改变、白细胞计数改变、重症和危重病例数及死亡例数方面,甲型H1N1阳性流感患者较甲型H1N1阴性流感患者比例明显增多.结论 我国已出现甲型H1N1流感病毒流行,甲型H1N1阳性流感病例在症状学和一般情况上与阴性病例很难鉴别,甲型H1N1阳性流感不论是从传染性还是毒力上看,其仍较甲型H1N1阴性流感为强,但其总体病死率仍较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甲型H1N1流感患者早期静脉血白细胞参数的变化。方法使用美国雅培CD-1800血液分析仪检测121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早期静脉血白细胞参数,并与正常人群比较。结果甲型H1N1流感患者静脉血白细胞计数均值为4.77×109/L,95%可信区间(CI)为(1.63~8.25)×109/L。白细胞降低的发生率为30.58%,其中男性发生率为34.33%,女性发生率为25.93%,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1)。甲型H1N1流感患者与正常人群相比较,淋巴细胞百分率(LYM%)降低(P〈0.01),中等大小细胞百分率(M ID%)升高(P〈0.01)、中性粒细胞百分率(GRA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型H1N1流感患者早期静脉血白细胞计数的总体均数下降,白细胞降低的发生率在不同性别中无差异,与健康成人相比较甲型H1N1患者的LYM%降低、M ID%升高、GRAN%无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甲型H1N1流感患者白细胞分类的变化分析,并与健康人群比较,探讨白细胞分类在甲型H1N1流感临床诊断或筛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经PCR核酸检测确诊的甲型H1N1流感患者采静脉血用sysmex XE-2100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做白细胞分类,并经统计学处理.结果 甲型H1N1流感患者白细胞分类与正常人群相比较,其中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UT)及嗜碱性粒细胞(BASO)差异均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淋巴细胞(LYMPH)、单核细胞(MONO)和嗜酸性粒细胞(EO)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白细胞分类中单核细胞比例和计数的增高对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诊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以作为甲型H1N1流感早期诊断或筛检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甲流)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将2009年6月至2009年9月在北京市崇文区第一人民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并确诊的102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纳入研究,采用统一的病例调查表进行现场调查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来源、症状、实验室检查等因素。结果男女比例为1:1.2;平均年龄(34.0±16.2)岁;职业以中学生最多,占63.2%;病毒检测阳性率呈逐渐升高趋势(P<0.01);男性甲型H1N1流感患者咳嗽、咽痛、头痛、流涕症状发生率高于女性患者(P<0.01)。结论本土化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发病率逐渐上升。男性甲型流感患者咳嗽、咽痛、头痛、流涕症状较女性甲型流感患者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感患者外周血细胞免疫水平。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0例确诊甲型(H1N1)流感抗体阳性患者外周血T淋巴亚群及自然杀伤(NK)细胞,并以45例普通感冒患者的检测结果作为对照,比较2组之间的差异。结果甲型(H1N1)流感患者外周血CD3+细胞百分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细胞、NK细胞百分比及CD4/CD8低于对照组(P0.05),CD8+细胞百分比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型(H1N1)流感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异常,可能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变异株造成患者体内免疫功能改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对综合医院门诊就诊患者甲型H1N1流感知识知晓率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医院门诊就诊患者对甲型H1N1流感知识知晓率的现状,为相关部门对流行性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和健康宣教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北京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09年5月至6月期间的门诊就诊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共获得245份有效问卷。结果不同文化程度的门诊就诊患者对甲型H1N1流感知识的知晓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门诊就诊不同科室的患者对甲型H1N1流感相关知识知晓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孕妇更关心甲型H1N1流感预防相关知识,知晓率最高,占89.88%,而外科患者知晓率最低,占62.31%。结论应加强对门诊就诊患者甲型H1N1流感的健康宣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