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比较中文版BrΦset暴力核查清单(BVC)和暴力风险筛查量表(V-RISK-10)对住院精神病病人暴力行为的最佳切分值及短期预测能力。[方法]引入、修订BVC和V-RISK-10量表,对118例住院精神病病人在入院时进行评估,连续观察1周,以期间出现暴力言行(含言语、徒手和采用物体攻击)和暴力行为(含徒手和采用物体攻击)为阳性结果,比较BVC和V-RISK-10不同切分值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灵敏度、特异度和阳性预测率(PPV)。以最大AUC值确定最佳切分值。[结果]暴力言行和暴力行为的最佳切分值在BVC均为2/6分,V-RISK-10分别为9/20和10/20;暴力言行和暴力行为的阳性预测率在BVC分别为93.75%和76.56%;在V-RISK-10分别为77.03%和70.49%。[结论]精神病病人住院第1周内,BVC和V-RISK-10对其暴力言行和暴力行为均有较好的预测能力,且BVC的预测能力优于V-RISK-10。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文版暴力风险量表在住院精神疾病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观察组(2013年7月1日-12月31日入院)病人采用中文版Br?set 暴力核查清单(BVC)进行暴力风险评估,根据评分值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并与2012年同期入院的对照组病人暴力攻击行为发生情况、约束情况、病人家属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病人入院8周内暴力攻击行为发生率、约束率、约束时间、病人家属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VC评估精神疾病病人的暴力风险简便、准确,提高了暴力应急处理的预见性,降低了暴力攻击行为的发生率及约束率,提高了病人家属满意度,对规范及完善暴力风险的管理程序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文版暴力风险量表在住院精神疾病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观察组(2013年7月1日—12月31日入院)病人采用中文版Brset暴力核查清单(BVC)进行暴力风险评估,根据评分值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并与2012年同期入院的对照组病人暴力攻击行为发生情况、约束情况、病人家属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病人入院8周内暴力攻击行为发生率、约束率、约束时间、病人家属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VC评估精神疾病病人的暴力风险简便、准确,提高了暴力应急处理的预见性,降低了暴力攻击行为的发生率及约束率,提高了病人家属满意度,对规范及完善暴力风险的管理程序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精神病患者暴力行为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暴力行为指的是直接伤害另一个人的躯体或对某一物体的严重破坏性攻击行为,是攻击行为的一部分[1]。攻击行为是任何形式有目的地伤害另一生物体而为该生物体所不愿接受的行为,是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经常发生的危险行为之一。暴力攻击行为给医护人员的安全和病区管理带来很大困难和威胁,也是引起医疗纠纷的原因之一,国内外已有很多学者就暴力攻击行为的预测和护理进行了相关的研究,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王颖 《家庭护士》2009,7(18):1612-1613
[目的] 探讨住院精神病人暴力行为,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和护理安全措施.[方法]将180例住院精神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进行常规精神病护理;研究组除此以外还进行系统的干预(心理和行为干预).干预前后分别评定精神病人护理观察量表(NORS),比较干预结果.[结果]干预后研究组NORS量表心理应激因子、暴力因子评分低于对照组,出现暴力行为的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精神病人暴力行为进行心理和行为干预,有效促进护理安全措施的落实.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救助病房护士的职业安全防护意识和能力,减少救助病房护士的职业危害.[方法]将救助病人与住院精神病人的暴力行为、暴力强度及传染性疾病患病情况进行比较.[结果]①救助病人暴力事件明显少于住院精神病人,但暴力强度比住院精神病人大;②救助病人伴梅毒、肺结核病几率高,护士感染的风险大.[结论]救助病房护士必须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和防护技能培训,不断提高职业防护的意识和能力,避免或减少职业危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躁狂发作时产生暴力行为的影响因素,基于机器学习算法建立预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躁狂发作时暴力行为的风险模型。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7月—2022年11月在本院治疗过的双相情感障碍且均发作躁狂的患者104例,根据躁狂发作时有无暴力行为分为暴力行为(Violent act,VA)组(n=51)和非VA组(n=53),通过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对应的影响因素,应用R语言、SPSS软件,使用基于机器学习的Logistic回归、决策分类回归树(Classification regression tree,CRT)、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算法构建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躁狂发作时暴力行为的预测模型,并采用受试者工作(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比较3种方法构建的模型对发生暴力行为的预测价值。结果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自知力、病程、住院次数、杨氏躁狂量表(Young manic rating scale,YMRS)分数、近期应激事件、既往暴力史均与暴力行为发生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自知力(β=1.519,OR=4.566,95%Cl=1.211-17.209)、病程(β=0.250,OR=1.284,95%Cl=1.017-1.622)、YMRS分数(β=0.063,OR=1.066,95%Cl=1.011-1.134)、既往暴力史(β=1.955,OR=7.065,95%Cl=2.272-21.969)均是躁狂发作产生暴力行为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采用决策树CRT法构建的暴力行为预测模型显示,病程、既往暴力史、YMRS分数、住院次数、文化程度是患者躁狂发展时暴力行为的影响因素。SVM结果显示影响暴力因素发生重要性的前4位因素依次为既往暴力史、近期应激事件、YMRS分数、病程。3种机器学习算法构建的模型中,SVM模型预测效能最佳,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861,最佳截断值0.539对应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784、0.849。结论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病程、既往暴力史、住院次数等因素对躁狂发作时暴力行为的预测有重要意义,基于机器学习算法构建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躁狂发作时暴力行为的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其中以SVM模型诊断效能最佳,可进一步推广应用以验证预测模型的效能。  相似文献   

8.
何凤英 《全科护理》2012,10(6):497-498
[目的]通过对精神科住院男病人的暴力行为的干预研究,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暴力行为的影响。[方法]对2006年1月—2011年10月共53例男性病人的暴力行为进行研究。[结果]干预后病人的暴力行为量表分值明显减少(P〈0.05)。[结论]有效的干预措施可以显著减少精神病病人的暴力行为,对临床护理起到了一个指导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攻击行为是指任何形式有目的伤害另一生物体的行为,其极端形式是暴力行为[1]。攻击行为是精神科住院患者较常见的护理问题,是患者住院期间经常发生的危险行为之一。暴力攻击行为给医务人员及住院患者的安全带来很大威胁,在护理此类病人过程中较易发生护患冲突及纠纷,一直是精神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主要照顾者在院外遭受患者暴力攻击的现状。方法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对北京某精神病医院208名精神疾病患者的主要照顾者进行调查。结果208名主要照顾者院外遭受暴力行为发生率为74.03%,其中遭受语言攻击者占61.54%,遭受威胁者占54.33%,遭受躯体攻击者占45.19%;患者常采取的躯体暴力攻击方式为徒手攻击;照顾者遭受暴力行为的后果以软组织损伤和疼痛居多;发生暴力行为的原因以患者受精神症状支配为主,占81.81%;照顾者遭受暴力行为后的应对方式以忍让回避为主,占69.48%。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越大发生暴力行为的危险性越低,而患者文化程度低、单身、非自愿住院、多次住院是暴力行为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精神疾病患者的主要照顾者遭受暴力攻击发生率高,对暴力行为处理能力差,应在医院和社区制定合理护理干预及为照顾者提供健康教育,从而达到有效预防、减少家庭照顾中照顾者受暴力攻击的发生,提高照顾者信心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12.
P D Scott 《Nursing times》1974,70(27):1036-1037
  相似文献   

13.
A D Gunn 《Nursing times》1967,63(18):590-592
  相似文献   

14.
15.
Family violence     
Recent approval of chenodiol by the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has given physicians a new choice of therapy for silent gallstones, but it also presents a dilemma. The longest double-blind study of the drug in one patient population covered only two years and two dosages; no equally controlled data are available documenting drug safety beyond that period or at higher dosages. Recurrence of gallstones after discontinuation of dissolution therapy is common, and thus chronic treatment may be needed. Only the future can tell what place bile acid therapy will assume in the management of gallstone disease.  相似文献   

16.
Nolan P 《Nursing times》2000,96(24):32-33
  相似文献   

17.
Anderson C  Stamper M 《RN》2001,64(2):71-74
  相似文献   

18.
The issue of violence against the institutionalized elderly is examined. Based on her work experience, the author describes common manifestations of violence, discusses possible causes and suggests interventions. Research into the dynamics between caregiver and resident is one such intervention. But more important, the author calls for an immediate overview of the problem.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