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建筑工地农民工意外伤害的流行特征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建筑工地农民工伤害的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农民工的伤害预防和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自编的调查表对中铁某局合肥地区12个建筑工地881名农民工在2006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期间的伤害情况进行了回顾性问卷调查;运用负二项回归估计伤害因素的危险度。结果:农民工伤害的年发生率为17.18%,伤害的年事件发生率为28.96%,平均每位伤害者1年发生伤害1.69次,平均每次伤害花费506.39元。所调查的14种伤害中有13种伤害发生,前五位伤害分别为:跌伤(21.61%)、碰撞伤(19.42%)、钝/锐器伤(17.37%)、交通伤(10.59%)、动物/昆虫咬伤(8.47%)与环境/自然伤害(8.47%)。性别、年龄、在外打工时间、工种和建筑类型是伤害发生的影响因素。结论:建筑工地农民工伤害发生问题较严重,急需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措施,降低伤害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通江县农村0~14岁儿童伤害发生现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于1998年对四川省通江县某乡324名0-14岁儿童1年中伤害发生现况作了分析。结果表明,伤害发生率为38.89%,7.94%儿童1年中发生两次以上伤害。11种受伤害类型中的5 种为跌落伤(16.98%)、钝锐器伤(6.17%)、碰撞伤(5.25%)、刺伤(3.09%)、烧烫伤(2.47%),占伤害总例数的87.30%。不同年龄、性别、季节以及儿童父母文化程度的高低等伤害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并对受伤害的危险因素、场所、形式及部位、程度、伤后处理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提示我们应针对儿童伤害发生的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儿童伤害的发生,保护儿童的健康。  相似文献   

3.
南京市2005年中小学生意外伤害情况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洪镭  陆小军  刘辉 《职业与健康》2007,23(9):739-740
目的了解南京市中小学生常见的意外伤害种类和发生情况,分析意外伤害的主要原因,为制定中小学生意外伤害预防措施、保障学生的安全和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以问卷形式调查南京市6个区县24所中、小学学生,对其伤害发生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411名学生的意外伤害发生率为15.87%,其中小学生为25.63%,初中生为12.39%,高中生为10.78%;男女生伤害发生比例为1.93:1;常见的伤害类型依次是跌伤(19.17%)、碰伤(12.60%)、硬物击伤(9.76%)、锐器伤(9.27%)。城区学生伤害发生率为13.63%,城郊结合部学生伤害发生率为20.30%,郊县学生伤害发生率为14.41%。结论南京市小学生意外伤害发生率明显高于中学生,城郊学生伤害发生率高于城区和郊县学生,男生伤害发生率明显高于女生。学生的意外伤害需要得到足够重视,必须在学生中间加强意外伤害知识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4.
皖南地区卫校学生伤害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卫校学生伤害的发生情况,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使用伤害调查表对皖南地区卫生学校学生1581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伤害年发生率为61.23%,前5位伤害依次为跌伤(23.97%)、碰伤(23.59%)、刀或锐器伤(21.51%)、动物咬伤(16.00%)、烧烫伤(15.12%);伤害发生率与父母文化程度及是否独生子女密切相关。结论卫校学生的伤害发生率高,应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皖南地区部分中学生伤害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目的:探讨中学生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为建立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样取皖南地区5所中学的初、高中5个年级共38个班2135名学生进行伤害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伤害的年发生率为67.03%,初中生伤害发生率高于高中生;男生的伤害发生率高于女生;前5位伤害依次为:跌伤(39.02%)、碰伤(37.00%)、交通伤(30.02%)、刀割伤(24.22%)、烧烫伤(20.98%)。伤害的发生地点主要为家中和学校;发生的原因主要有运动、骑车、玩耍及走路;发生形式以自伤为主,其次为他伤。且伤害发生率与其父母化程度及是否独生子女有密切关系。结论:应针对伤害的特点和发生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中学生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宁夏中小学生伤害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 探讨导致中小学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和减少青少年意外伤害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宁夏11所中学,10的小学的6-19岁在校中小学生7000人在1年中伤害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伤害发生率为20.4%,男生(23.76%)高于女生(16.93%)(P<0.050,中学生(23.19%)高于小学生(17.63%)(P<0.005),回族学生(22.11%)高于汉族学生(19.6%)(P<0.05)。前5位伤害依次为跌伤(8.51%),碰伤(3.38%),刀割伤(1.88%),车辆伤(1.34%)和烧烫伤(0.87%)。意外伤害的发生与性别,年龄,民族,地区,性格,心理状况,母亲化程度,父母职业,父母婚姻状况,家庭多子女及家庭经济状况等因素有一定关系。结论 青少年意外伤害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应加强预防研究。  相似文献   

7.
广州某中学学生常见伤害类型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 了解中学生常见的伤害种类和发生的详细情况,制定中学生伤害预防措施。方法 问卷调查广州某中学714名学生1年中的伤害发生情况。结果 714名学生的伤害发生率为46.5%,男、女生分别为45.2%和48.0%;伤害次数发生率为72.7%,男、女生分别为74.6和70.8%。按伤害次数发生率,常见的伤害种类依次是跌伤(26.2%)、车辆伤(12.7%)、碰伤(7.6%)、扭伤(6.65)、刀割伤(6.6%)和烧烫伤(2.8%)。跌伤和扭伤主要是由打球和跑步所致,车辆伤由骑自行车跌下所致,碰伤由碰撞到建筑物和家具所致,刀割伤和烧烫伤由做家务事所致。结论 中学生伤害的发生频率高,种类多,但有其分布特点和规律,是可以控制和预防的。  相似文献   

8.
331名职业中学学生伤害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梅艳  许能锋 《中国校医》1999,13(5):356-357
目的对福州市331名职业中学学生作伤害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现场回顾性调查。结果伤害发生率为37.5%,发生率从高到低列前五位的分别为跌伤、刀割伤(各占14.5%)、碰撞伤(10.3%)、车辆伤(8.5%)、烧烫伤(6.9%)。伤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安全防范意识,生活环境中存在不安全隐患。结论针对相应的年龄特点和危险因素的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加强伤害的舆论宣传和社会干预措施,对危险因素严格控制和管理,将会减少饬害发生。  相似文献   

9.
甘肃省合作市小学生伤害现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小学生伤害发生现状、类型及危害性,为制定切实有效的伤害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用横断面回顾调查方法填写调查表,并做统计分析。结果1年内合作市区小学生伤害发生率为48.68%,男生53.20%,女生43.67%,二者有显著性差异(x^2=17.8,P〈0.001),前五位伤害依次为跌落伤、烧烫伤、刀或锐器伤、动物咬伤、交通伤。结论伤害有其发生规律,可以预防,应在小学积极开展健康教育,以提高儿童安全意识。  相似文献   

10.
皖南地区青少年伤害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 探讨青少年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原因,为建立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皖南地区5所中学的初、高中5个年级共38个班2135名学生进行1年的伤害流行病学研究。结果 伤害的年发生率为67.03%,初中生伤害发生率高于高中生;男生的伤害高于女生;独生子女的伤害低于非独生子女,前5位伤害依次为:跌伤(39.02%)、碰伤(37.00%)、交通伤(30.02%)、刀割伤(24.22%)、烧烫伤(20.98%)。且伤害发生率与其父母化程度有密切关系。结论 应针对伤害的特点和发生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青少年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宿州市农村中小学生伤害的现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宿州市农村中小学生伤害发生情况,为制定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运用自编调查表对16542名中小学生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宿州市中小学生共发生12种不同类型的伤害,发生率为24.36%:前三位依次为动物咬伤(9.06%)、跌伤(8.37%)、刀或锐器刺伤(8.36%):以高中生伤害发生率为最高(57.08%).其次为初中生(43.12%)、小学生(15.11%);伤害发生与性别有关。结论:伤害严重地影响中小学生健康和学习,应根据农村中小学生伤害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中小学生的安全卫生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  相似文献   

12.
山东农村511名高中生伤害的现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调查高中生伤害的情况、危险因素及其影响,为制定高中生伤害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以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山东省利津县某高中9个班的511名高中生中进行调查和描述性分析。结果 在过去一年里所调查的高中生8种伤害(车祸、中毒、跌落、烧烫伤、电击伤、钝/锐器伤、动物昆虫叮咬伤、溺水)的总发生率为15.5%,男、女生发生率分别为18.5%、11.9%。发生率最高的前4位伤害依次是跌落伤(7.6%)、中毒(4.3%)、车辆伤(3.3%)和钝/锐器伤(3.1%)。家中常发生中毒、烧烫伤,学校常发生跌落伤和钝/锐器伤。平均每人次伤害花费最大的是车辆伤,其次为跌落伤;平均影响学习时间最长的是车辆伤,其次为烧烫伤和跌落伤。伤害发生率在性别和父亲健康状况上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针对不同伤害特点采取相应预防措施,以降低伤害发生率,促进青少年健康,减少社会健康损失和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伤害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了解青少年伤害的现状及原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广东省湛江市四的中学的初、高中四个年级共35个班1969名学生进行一年内伤害的现状调查。  相似文献   

14.
怀远县中小学生伤害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目的 了解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程度及其流行特征,以寻求有效的干预措施,控制与降低伤害发生率。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运用自编调查表对15149名中小学生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怀远县中小学生共发生12种不同类型伤害。发生率为39.0%,前三位伤害依次为跌伤(15.9%),动物咬伤(15.2%),刀或锐器伤(11.5%);以初中生伤害发生率最高为51.7%,其次为高中生42.5%,小学生最低为28.9%;伤害发生率与性别有关。结论 伤害严重地影响中小学生健康和学习,应加强中小学生的安全卫生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医务人员锐器伤的发生人群、时间以及操作环节,探讨有效的控制策略.方法 依据医疗锐器伤发生后登记上报的69例案例发生情况,进行监测追踪,对锐器伤的发生原因、锐器种类、操作环节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护士及低年资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率高,占62.32%、55.07%;周一、五及上午时段锐器伤发生率高;病室内发生锐器伤占37.68%,手术室占33.33%;发生锐器伤的锐器主要是注射器针头,其次是输液器针头及缝合针,分别占26.09%、21.74%、17.39%;处理使用过的锐器(28.99%)、手术(27.54%)、经皮拔针(23.19%)等环节容易发生锐器伤;有63.77%的医务人员发生锐器伤时未戴手套.结论 护士、低年资医务人员是锐器伤的高危人群,操作不规范、防护不当是锐器伤发生的主要原因;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教育,规范安全操作行为,是减少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的有效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6.
2002~2003年上海市中小学生伤害监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上海市中小学生伤害现况,为寻求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2~2003年全市中小学生伤害进行监测,每发生1例伤害即按“学生伤害个案卡”内容调查登记核实。结果1a内伤害发生率为0.32%,伤害的发生比例在地区、性别、年龄上差异均有显著性,中心城区(0.40%)高于非中心城区(0.25%),男生(0.48%)高于女生(0.15%),初中学生(0.35%)高于小学(0.31%)和高中学生(0.25%);主要伤害原因为碰撞、跌倒、锐器伤、交通事故、砸伤和烧烫伤等,主要伤害死因为交通事故、溺水、中毒、自杀等;主要伤害场所为学校、家庭和上学途中。结论上海市中小学生伤害事故多发,应根据学生伤害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7.
医护人员锐器伤的调查分析与防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的危险因素,以制定正确有效的防护措施.方法 采用前瞻性调查的方法对76名锐器伤的医务人员职业分布、工龄以及追踪观察锐器伤后处理结果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76名医护人员发生锐器伤中,临床护士15人占19.74%,实习护士23人占30.26%,护工7人占9.21%,技师3人占3.95%,临床医师11人占14.47%,实习医师17人占22.37%;按工龄分段,工龄<5年的38人占50.00%,工龄6~15年的25人占32.89%,工龄>16年的13人占17.11%;通过追踪观察发生锐器伤后1~6月,2人<6个月未到复查时间,其余74人已结束追踪观察,无血源性传播疾病发生.结论 锐器伤主要发生在护士、工作时间短、工作经验少的工作人员,加强职业培训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安全防范意识和规范操作技能,将有助于减少医务人员的锐器伤.  相似文献   

18.
实习护士发生医疗锐器伤的调查   总被引:236,自引:16,他引:220  
目的 了解实习护士在实习期间发生医疗锐器伤的情况,并探讨相关对策。方法 2001年8月作者对北京13所医院的新护士采用回顾性问卷调查。结果 432名实习护士发生锐器损伤的占93.3%,共发生2756次损伤,平均每人6.4次,其中针刺伤2.6次;被调查者所在26所学校均无开设职业防护课程,也无相应教材;发生损伤后能主动汇报的比率很低,占5.71%;发生锐器损伤的地点分布以病房为主,占71.41%;锐器伤发生的种类中以针头和玻璃伤为主,占80.33%;被污染物刺伤的占37.72%;在有潜在血液接触的操作中戴手套率很低。结论 实习护士缺乏防护知识,发生锐器损伤率高,因此,学校应增设职业防护课程,医院应加强岗前安全教育及管理。  相似文献   

19.
宁夏回、汉族中小学生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42,自引:4,他引:38  
目的:了解宁夏回,汉族中小学生伤害的现状,发生原因及危险因素。方法:2000年12月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宁夏的11所中学,10所小学的6-19岁在校的7000名回,汉族中小学生一年中伤害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宁夏回,族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率为20.4%,男生明显高于女生(x2检验,P<0.01),回族学生高于汉族学生(P<0.05),前5位伤害依次为:跌伤(9.27%),碰伤(4.55%),刀割伤(2.99%),车辆伤(2.00%),及烧烫伤(1.66%),初中生伤害发生率最高为24.11%,其次为高中生22.15%,小学生最低为17.63%,对受伤原因,地点,部位,伤后处理等问题也进行了分析。结论:中小学生面临意外伤害的严峻挑战,应积极采取综合防范措施,减少发生。  相似文献   

20.
为预防与控制中小学生伤害的发生 ,于 1 999年 5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 ,以一人一表问卷的方式对茂名市 63 71名中小学生进行伤害流行病学调查。一年间发生一种 (次 )以上伤害者 3 2 60人 ,伤害发生率为 51 1 7%。学生最常发生的前 5项伤害为跌伤、刀或锐器伤、碰伤、交通伤及烧烫伤。初中学生是伤害发生的高峰段 ,伤害发生率达 65 6% ,男生发生率高于女生 ,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发生率低 ,父母文化程度低、无固定职业或从商者的伤害发生率较高。显示除学生生理及心理发育不成熟、活动量及范围增大与伤害发生率有关外 ,家长对保护子女安全的认识、关心及能否实施保护是学生发生伤害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