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李志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5):143-144
目的 通过分析50例行腮腺切除术的腮腺肿瘤患者,探讨面神经损伤的原因。方法对50例患者分别从手术的切除范围、肿瘤的部位及大小、解剖面神经的方式进行分析。结果行腮腺浅叶及区域性切除术较腮腺全切除术造成面神经损伤的机率低,肿瘤直径大于4cm的患者面瘫的发生率较高,从面神经颧支解剖较下颌缘支及颊支的发生率低。结论手术的切除范围、肿瘤大小、面神经的解剖方法是影响面神经功能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腮腺浅叶良性肿物与术后面神经功能损伤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进行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患者68例,对患者肿瘤部位、手术方式、肿瘤大小和术后面神经功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腮腺良性肿瘤术后面神经损伤在肿瘤及腺体浅叶切除术、肿瘤直径大于4cm和肿瘤部位位于耳前区和耳垂下区时发生率较高,采用区域性切除术、肿瘤直径小于4cm和位于耳后区面神经损伤发生率较低。结论:腮腺良性肿瘤术后面神经损伤与手术方式、肿瘤大小和肿瘤部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腮腺混合瘤个体化手术治疗对面神经功能影响的临床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造成腮腺混合瘤手术切除后面神经损伤的原因。方法对76例腮腺混合瘤的患者采用个体化的手术方式,观察其对面神经功能的影响。结果76例患者中有26例手术后出现面瘫,占34%。其中腮腺区域性切除者面瘫发生率为22.2%,为暂时性面瘫;行腮腺浅叶和瘤体切除者面瘫的发生率为37.9%,均为暂时性面瘫;全叶切除者发生率为46%,1例为永久性面瘫。结论手术方式、手术范围、面神经的解剖方法是影响面神经功能损伤的主要原因,面瘫的发生率与手术术式、肿瘤与面神经的位置关系、以及面神经的解剖形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吴厚刚  何广  孙玮  欧乐豹 《吉林医学》2012,33(17):3694-3695
目的:探讨腮腺区肿瘤发病的临床特点、发病情况、手术方法及预后。方法:对我院腮腺区肿瘤手术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解剖面神经下腮腺浅叶及肿瘤切除术27例,术后并发涎漏1例,暂时性面瘫3例;解剖面神经下腮腺全叶及肿瘤切除术5例,并发颊支永久性面瘫1例,味觉出汗综合征1例,术后2年复发1例。结论:腮腺区肿瘤切除加面神经解剖术效果好,术后辅以放疗,同时应注重快速冷冻切片病检在手术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陕西医学杂志》2017,(4):453-455
目的:探讨腮腺浅叶切除术中沿面神经总干顺行解剖面神经方法的手术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0例腮腺包块患者行腮腺包块及浅叶切除术,所有患者术中均采用经面神经总干顺行解剖的方法解剖面神经,游离腮腺浅叶并切除,分析手术效果。结果:50例患者术中均经主干游离面神经,3例患者术后出现轻度面瘫症状,3月内均完全恢复,1例患者出现腮腺瘘,3周后恢复,无耳垂麻木、面部畸形等并发症,无肿瘤复发病例。结论:沿面神经总干顺行解剖面神经分支的方法解剖标志清晰、解剖路径顺畅、切除腮腺包块彻底,是一种较好的减少面神经损伤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造成腮腺混合瘤手术切除后面神经损伤的原因。方法对76例腮腺混合瘤的患者采用个体化的手术方式,观察其对面神经功能的影响。结果76例患者中有26例手术后出现面瘫,占34%。其中腮腺区域性切除者面瘫发生率为22.2%,为暂时性面瘫;行腮腺浅叶和瘤体切除者面瘫的发生率为37.9%,均为暂时性面瘫;全叶切除者发生率为46%,1例为永久性面瘫。结论手术方式、手术范围、面神经的解剖方法是影响面神经功能损伤的主要原因,面瘫的发生率与手术术式、肿瘤与面神经的位置关系、以及面神经的解剖形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李玉增 《北京医学》2008,30(7):395-395
腮腺良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为手术切除,通常认为分离解剖面神经是手术的关键,而由此产生的医源性创伤是创伤性面神经损伤的主要原因.为分析腮腺良性肿瘤手术对面神经的损伤及术后恢复的情况,选择2000年6月至2005年5月间的75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方式及术后面神经功能,发现术后有面神经损伤的患者为74.7%,面神经功能在术后1年完全恢复的患者为89.3%.而有10.6%的患者发生永久性面瘫.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腮腺肿瘤发病的临床特点、发病情况、手术方法及预后。方法:对我科1999年至2006年间进行的腮腺肿瘤手术34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解剖面神经下腮腺浅叶及肿瘤切除术28例,术后并发涎漏2例,暂时性面瘫3例;解剖面神经下腮腺全叶及肿瘤切除术6例,并发颊支永久性面瘫1例,术后2a复发2例。结论:腮腺肿瘤以良性肿瘤为主,良性肿瘤的治疗行解剖面神经的腮腺浅叶切除术或解剖面神经的腮腺次全切除术;腮腺恶性肿瘤在未侵及面神经时行保留面神经的全腮腺切除术,术后辅以放疗,同时应注重快速冰冻病理在手术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126例腮腺切除后产生面瘫的原因。方法对126例腮腺切除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粜汽叶压良性肿瘤术后面神经损伤率低。结论手术方式、肿瘤性质与面神经损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腮腺切除术后面神经损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真华  周晓红  葛家华 《重庆医学》2006,35(12):1149-1150
涎腺肿瘤在临床上较常见,特别是腮腺肿瘤的发生率占大涎腺肿瘤的80%~90%。保留面神经的腮腺及肿瘤切除术是治疗腮腺肿瘤的常用手术方法。由于腮腺解剖与面神经的特殊关系,疾病性质、手术方式及操作水平不同,部分患者术后出现了暂时性或永久性的面神经损伤,造成患者生理和心理的创伤,影响其生活质量。现对我科2003年1月-2005年10月收治并行腮腺切除术后的74例患者分析总结如下。旨在找出腮腺手术中面神经损伤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报告3例头颈部恶性肿瘤颈部转移累及颈动脉,术中保留预动脉,术后4~6d颈动脉破裂大出血。分析原因为伤口感染和颈动脉已被肿瘤浸润所致,提示受肿瘤侵犯的颈动脉不宜保留。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回顾性分析腮腺良性肿瘤的外科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及其并发症.方法 收集我院2007-2011年间83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行腮腺部分切除术21例,腮腺浅叶切除术43例,全腮腺切除术19例,随访1~4年,分析其手术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在本组病例中,均无肿瘤复发及永久性面瘫;在腮腺部分切除术中,暂时性面瘫发生率为14.3% (3/21),Frey综合征为4.8% (1/21).在腮腺浅叶切除术中,暂时性面瘫为39.5% (17/43),涎瘘为14% (6/43),Frey综合征为16.3% (7/43).在全腮腺切除术中,出现暂时性面瘫发生率为52.6% (10/19),涎瘘为10.5% (2/19),Frey综合征为15.7% (3/19).结论 腮腺部分切除术并发症少,但有严格的手术适应证,腮腺浅叶切除术手术疗效肯定,但并发症较多,术中尽量保护面神经,保留腮腺导管、耳大神经.全腮腺切除术术后暂时性面瘫发生率最高.三种术式均有严格的适应证,不同部位的腮腺肿瘤应采用不同的手术切除方式,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腮腺良性肿瘤手术方式与面神经分支功能性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腮腺良性肿瘤术后面神经及其主要分支功能损伤与肋腺切除手术方式及病理类型等的关系。方法:对99例经病理诊断为肋腺良性肿瘤的病例术后面神经及其主要分支功能情况进行临床观察和分析,以House-Backmann分级方法对面神经功能进行分组。结果:术后面神经暂时性损伤的机率为36.4%。永久性损伤为3%;肋腺全切术后面神经重要分支功能损伤发生率明显高于浅叶摘除术和节段切除术;下颌缘支功能损伤的机率较其他分支高。结论:面神经主要分支功能损伤与手术方式密切相关,适当选择手术方式可减少其发生机率。  相似文献   

14.
王笑茹  薛景凤  霍峰 《河北医学》2006,12(3):261-263
目的:手术显微镜下行腮腺全切同时保留面神经,采用保护面神经外血管系及破坏面神经外血管系两种术式,研究其相关神经元胞体超微结构的病理变化。方法:选用健康家兔,采用本体对照方法,模拟人腮腺全切术。实验侧手术显微镜下腮腺全切,解剖面神经,保护面神经外血管系;对照侧镜下完成相同手术,但破坏神经外血管系。15只兔分为三组,术后2、3、4周分别取面神经核电镜下观察其超微结构的病理变化。结果:术后4周实验侧面神经核内各种细胞形态正常;对照侧面神经核内线粒体变性、溶酶体明显增多,大部分细胞器失去正常结构。结论:手术显微镜下解剖面神经切除腮腺,保护面神经外血管系可避免或减轻因神经局部缺血造成神经核细胞逆行性变性所致的面瘫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腮腺良性肿瘤术后面神经及其主要分支功能损伤与腮腺切除手术方式及病理类型等的关系。方法 :对 99例经病理诊断为腮腺良性肿瘤的病例术后面神经及其主要分支功能情况进行临床观察和分析 ,以House-Backmann分级方法对面神经功能进行分级。结果 :术后面神经暂时性损伤的机率为 36 4%。永久性损伤为3 % ;腮腺全切术后面神经重要分支功能损伤发生率明显高于浅叶摘除术和节段切除术 ;下颌缘支功能损伤的机率较其他分支高。结论 :面神经主要分支功能损伤与手术方式密切相关 ,适当选择手术方式可减少其发生机率  相似文献   

16.
罗洪 《中外医疗》2011,30(20):7+9-7,9
目的:研究保留部分腮腺浅叶腺体与腮腺浅叶全切术这2种手术方式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90例腮腺浅叶肿瘤中,60例行肿瘤及部分浅叶腺体切除面神经解剖术,30例行肿瘤及全部浅叶切除.比较术后涎痿,面瘫及复发情况.结果:2种手术方式复发率分别为6.3 %(12/60),5.0 %(6/30),涎痿率接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面神经术中实时监测在腮腺手术中的作用、监测方法及应用前景.方法 2000至2008年65例腮腺手术(实验组)中应用神经监护仪(NIM-pulse型)行面神经功能监测,面神经顺行解剖法(主干法)18例,逆行解剖法(分支法)35例,顺行逆行结合法12例.全部病例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记录手术时间和电刺激最小电流阈值.对照组为44例未行面神经监测的腮腺手术病例,全部为逆行解剖法.结果 实验组中4例术后发生轻度暂时性面神经麻痹(6.1%),无永久性面瘫;平均手术时间为1.8 h;平均最小电刺激阈值为0.15 mA,适宜刺激电流范围为0.2-1.0 mA.对照组术后暂时性面神经麻痹9例(20.5%),永久性面瘫2例(4.5%);平均手术时间为3.0 h.结论 腮腺手术中面神经实时监测可以帮助术者迅速定位识别神经并缩短手术时间,为术后面神经功能评估提供客观指标,提高神经保全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与评价婴幼儿腮腺血管瘤手术的治疗效果,探讨手术治疗要点及注意事项。方法:分析2007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24例未满2岁的婴幼儿腮腺血管瘤病例,全部病例在气管插管全麻下施行保存面神经的血管瘤和部分腮腺或全部腮腺切除术。结果:全部患儿未发生麻醉和手术意外,仅2例小于6个月患儿术中给予输血50mL;手术创口除2例Ⅱ期愈合外,其余均Ⅰ期愈合。无感染、无涎瘘等并发症发生;术后5例患儿出现暂时性面瘫,均在2周~3个月内恢复;术后随访6个月~3年,面部外形无明显凹陷畸形,血管瘤无复发。结论:婴幼儿腮腺巨大血管瘤采用手术治疗可以获得良好效果,仔细解剖保护面神经和有效控制出血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改良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保留耳大神经、腮腺嚼肌筋膜、腮腺主导管及部分腮腺组织,以减少腮腺良性肿瘤术后并发症。方法对68例腮腺良性肿瘤,根据肿瘤所在的部位,分别采取解剖面神经总干、颞面干分支或颈面干分支做腮腺肿瘤的区域性切除术。结果 68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无涎瘘发生,保留耳大神经,耳垂及耳周麻木在6月~9月恢复,暂时性面瘫5例,术后1周~6月恢复。2例出现Frey’s综合征。术区凹陷不明显。结论改良术式切除腮腺良性肿瘤较传统术式降低了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