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是支气管哮喘炎症过程中重要的前炎因子 ,具有生物活性的可溶性TNF α是由肿瘤坏死因子α转换酶 (TACE)蛋白水解其无活性的膜结合前体而来[1] 。我们的研究观察了哮喘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TACEmRNA和蛋白的表达 ,及其培养上清TNF α的水平 ,同时观察了吸入糖皮质激素对TACEmRNA和TNF α的影响 ,旨在探讨TACE在哮喘发病中的可能作用地位。对象与方法 哮喘组 16例 :男 5例 ,女 7例 ,平均年龄(32± 5 )岁 ,为本院呼吸科门诊患者并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  相似文献   

2.
Fas受体 (FasR)和肿瘤坏死因子 (TNF)受体 1(TNFR 1)同属于TNF表面受体家族 ,因二者都含有一个传导细胞凋亡信号必需的胞浆死亡决定簇 ,所以又被称为凋亡信号受体[1] 。机体的多种细胞都可表达FasR和TNFR 1,它们的异常表达与一些疾病的发生有关[2 ,3 ] 。我们的研究旨在观察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 (EAA)时FasR和TNFR 1在肺泡巨噬细胞 (AM)和淋巴细胞 (L)的表达及可能的作用。对象与方法 EAA患者 11例 ,女 6例 ,男 5例 ,年龄(5 5± 8)岁和对照组 12名女 5名 ,男 7名 ,年龄 (48± 12 )岁按常规对两组…  相似文献   

3.
老年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与肺炎衣原体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间接固相酶免疫法 (EIA)检测 76例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患者血清肺炎衣原体 (CP)特异性抗体IgG ,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 (TNF)、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sICAM 1)浓度及同期血脂水平 ,以探讨CP感染与老年人ACS的关系。并从感染机制方面分析CPIgG与TNF、sICAM 1和血脂之间的关系。  一、资料与方法   1.对象 :2 0 0 0年 10月至 2 0 0 1年 4月于中国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住院的老年ACS患者 76例 ,男 45例 ,女 31例 ,年龄 6 0~ 77岁 ,平均 (6 2 8± 2 4 )岁。急性心肌梗…  相似文献   

4.
细胞间黏附分子-1及细胞因子与心功能不全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研究通过测定 5 6例不同程度充血性心力衰竭 (心衰 )患者血中细胞间黏附分子 1(ICAM 1)、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白介素 1β(IL 1β)及干扰素 γ(IFN γ)水平 ,旨在研究ICAM 1及细胞因子对心衰的影响 ,探讨心衰监测的新途径。资料与方法  心衰组 :5 6例 ,均为 2 0 0 0年 1月~ 2 0 0 1年 7月在内科住院的患者。男 34例 ,女 2 2例 ,年龄 4 0~ 85(6 8 32± 8 4 5 )岁。心功能按NYHA分级 :Ⅱ级 17例 ,Ⅲ级 2 3例 ,Ⅳ级 16例。基础疾病为冠心病 2 3例 ,高血压性心脏病 17例 ,风湿性心脏病 10例 ,扩张型心肌病 6…  相似文献   

5.
肿瘤坏死因子及受体与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发生机制非常复杂。近几年,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sTNFR)在CHF发生发展中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我们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了59例CHF患者血清TNFα及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Ⅰ(sTNFRⅠ)的变化。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59例均系1997年3月至1998年5月在我院住院的CHF患者。男45例,女11例;平均年龄(60.3±78)岁;按美国纽约心脏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Ⅱ级24例,Ⅲ级21例,Ⅳ级14例;缺血性心脏病43例,风湿性心脏病12例,扩张型心肌病4例。均无急慢性…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在肝病中的作用已受到广泛的关注。已有报道在急、慢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细胞癌(HCC)以及一些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血清中sICAM1水平均不同程度的增高[13],并与肝脏炎症活动程度密切相关。我们对27例重型肝炎进行了sICAM1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一、病例选择1997年5月~12月间我院收治的病毒性肝炎患者68例。男52例,女16例,年龄14~61岁,平均(38±11.3)岁。其中重型肝炎(FH)27例,包括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AFH)13例(其中急性重型肝炎5例,亚急性重型肝炎8例),慢性重…  相似文献   

7.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所致的肝细胞损伤与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和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TNF R)的激活有关[1] ,而TNF α/TNF R的激活与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否有关仍未阐明。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TNF α与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sTNF R)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1997年 6月至 1999年 6月本院收治 40例慢性丙型肝炎住院患者 ,其中男 36例 ,女 4例 ;年龄 2 8~ 5 6岁 ,临床诊断按照 1995年第五次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2 ] 。部分患者…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 ,细胞因子参与心肌细胞收缩功能的调节作用以及在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已受到关注 ,但其确切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选择CHF患者 ,对其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的变化及利多卡因对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分泌TNF α的影响进行了探讨。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CHF组 :选择 1999年 5月~ 2 0 0 0年 4月在本院心内科住院的CHF患者 2 0例 ,男 13例 ,女 7例 ;年龄 4 3~ 70岁。按纽约心脏病学会 (NYHA )心功能分级标准 ,Ⅲ级 10例 ,Ⅳ级 10例。对照组 :我院健康体检者 2 0例 ,男 13例 ,女 7…  相似文献   

9.
观察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细胞外基质 (ECM )、细胞因子 (TNF α、TGFβ1)的含量与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 ,以寻求肝纤维化的诊断指标 ,进一步从细胞因子角度探讨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采用ELISA法测定 30例正常对照、4 5例慢性乙型肝炎及 10例肝硬化患者血清中TGFβ1的含量 ,采用RIA测定患者血清中TNF α、HA、LN和PⅢNP的含量 ,对 4 8例患者进行了肝组织病理纤维化分期。结果表明 :( 1)慢性乙型肝炎轻、中、重度及肝硬化患者血清TNF α、TGFβ1、HA、LN和PⅢNP水平均不同程度高于对照组 (P…  相似文献   

10.
研究INF γ、TNF α、IL 1和地塞米松对人原代培养肝细胞细胞间粘附分子 1(ICAM 1)表达的影响。用INF γ、TNF α和IL 1在体外诱导人原代培养肝细胞表达ICAM 1,并用细胞ELISA检测其ICAM 1表达水平 ;在用细胞因子刺激前先加入地塞米松 ,观察地塞米松对人肝细胞ICAM 1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 ,未经刺激的人原代培养肝细胞ICAM 1表达水平很低 ;经TNF α、IL 1和IFN γ刺激后 ,人原代培养肝细胞ICAM 1表达均明显增强 ,其表达水平与细胞因子刺激之间存在一定的剂量和时间依赖关系 ;地塞米松…  相似文献   

11.
了解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s)HCV感染和复制对IFN疗效的影响。IFN α2a治疗 2 1例 ,治疗时间 16周。治疗前和治疗结束时 ,以密度梯度法分离患者PBMCs,以RT PCR、免疫组织化学和电镜等技术进行综合检测 ,并结合患者血清生化和病毒学指标及临床表现进行疗效分析。结果表明 ,根据治疗前后患者血清生化 ,血清和PBMCs的病毒学指标及临床表现分析 ,完全应答 7例 ( 33.33% ) ,部分应答 5例 ( 2 3.81% ) ,无应答 9例 ( 4 2 .85% )。 2 1例患者中 17例 ( 80 .95% )PBMCsHCVRNA阳性。所有…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旨在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TNF -a)变化及胺碘酮对外周血单核细胞分泌TNF -a的影响。资料与方法 :CHF患者 2 0例 ,心功能 (NYHA)Ⅲ级 10例 ,男 7例、女 3例 ,年龄 48~ 6 9岁 ,其中冠心病 6例、扩张性心肌病 2例、风湿性心脏病 2例 ;心功能Ⅳ级 10例 ,男 6例、女 4例 ,年龄 43~ 70岁 ,其中冠心病 5例、扩张性心肌病 3例、风湿性心脏病 2例 ,均除外急慢性感染、肝肾肺疾患及功能不全、糖尿病、低血压休克、严重电解质紊乱、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3个月内风湿活动及半年内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13.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bstructivesleepapneasyndrome,OSAS)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 ,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目的即在于观察OSA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在脂多糖 (LPS)刺激下诱生的白细胞介素 6(IL 6 )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以及血清IL 6和TNF α水平的变化 ,并探讨其与OSAS的关系。对象与方法 病例组 2 2例 ,男 15例 ,女 7例 ,平均年龄47 4± 13 6岁 ,按国际标准方法确诊为OSAS[1] 。对照组为16名健康人 ,男 11名 ,女 5名 ,平均年龄 47 6± 14 7…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TNF α)对肝星状细胞( HSC)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growth factor, CTGF)表达的影响。方法用链霉蛋白酶、胶原酶原位灌注, Nycodenz一步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正常大鼠 HSC,并用 TNF α,转化生长因子β 1(TGF β1)处理细胞;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分别观察不同培养时期的HSC中的CTGF的表达。结果 TNFα, TGFβ1均诱导HSC的CTGF表达; 10μg/L浓度的 TNFα作用 6h,没有观察到 HSC表达 CTGF;作用 24 h后,检测到有 CTGF mRNA的表达。 TGF β1在 1μg/L浓度作用 6h后,即可诱导 HSC的 CTGF mRNA表达。结论 TNF α可诱导 HSC的 CTGF mRNA表达,可能是其参与早期肝纤维化形成的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5.
肝硬化患者血清sICAM-1水平变化与肝功能关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肝硬化(LC)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水平的变化及其与患者肝功能损伤的关系。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17例正常人和33例LC患者的血清sICAM-1。结果显示,LC患者血清sICAM-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HC),且在肝功能分级中,呈现ChildC〉ChildB〉ChildA的规律。相关分析显示,LC患者血清sICAM-1与总胆红素(TB)及谷丙转氨酶(ALT)均呈明显正相关。提示LC患者血清sICAM-1升高与肝细胞损伤有关,可反映LC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6.
高血压患者血清sICAM-1水平及氧化应激对其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通过检测高血压病 (EH)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sICAM 1)及过氧化脂质水平 ,探讨氧化应激对sICAM 1水平的影响。1 资料与方法 :(1)对象 :按WHO/ISH(1999年 )标准诊断EH 1~ 3级患者 6 5例 ,排除继发性高血压 ,糖尿病及其他心、肝、肾疾患。同时设正常对照组 2 0例 ,与EH各组年龄、性别相匹配。 (2 )方法 :所有受试对象在试验前 2周停服抗氧化剂 ,于清晨空腹肘静脉采血、离心、置于 4 0℃保存待测。血清sICAM 1浓度采用ELISA法测定 ,丙二醛 (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分别采用硫代巴…  相似文献   

17.
研究显示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和可溶性TNF α受体 (sTNF Rs)与CD4+淋巴细胞数和HIV疾病进展相关。CD1 4主要发现在人单核细胞上 ,经脂多糖刺激后 ,单核细胞释放可溶性CD1 4 (sCD1 4 )增多。研究发现sCD1 4水平增加也与HIV疾病进展相关。本文目的旨在研究进展性HIV 1感染期间单核细胞免疫反应与识别能力减弱之间的关系。方法 研究对象为Nebraska医学中心大学HIV诊所 2 8例晚期HIV感染病人。CD4+T淋巴细胞计数平均为 ( 2 3 7± 0 41 )× 1 0 1 2 细胞 /L ,平均病毒负荷为 770 91…  相似文献   

1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往往伴有体重减轻。极度消瘦的COPD患者伴有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升高和TNF α生成增加。作者就COPD患者的循环瘦素水平 ,以及瘦素水平与TNF α和可溶性TNF受体 (sTNF Rs)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方法 符合美国胸腔协会诊断标准的COPD患者 3 1例 ,均为男性。 3个月内病情稳定无急性加剧 ,剔除伴有可能影响血清瘦素水平因素的患者 ,如使用激素、肿瘤、胶原血管疾病和吸烟等。健康男性对照 1 5名。夜间禁食后 ,进行身体测量并采用生物电阻抗仪测定人体成分。血清瘦素、TNF …  相似文献   

19.
细胞间黏附分子 1(ICAM 1)是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在肝脏疾病中 ,肝脏局部及血循环中ICAM 1表达增加 ,提示ICAM 1可能参与肝脏疾病的发生与发展[1] 。我们通过测定肝硬化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1(sICAM 1)及Ⅳ型胶原、层黏连蛋白水平变化 ,对sICAM 1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状态及肝脏纤维化关系作初步探讨。材料和方法一、研究对象5 4例肝硬化 ,男 35例 ,女 19例 ,年龄为 36~ 6 8岁 ,平均5 3岁。对照组为本院献血员 ,17例 ,其中男 11例 ,女 6例 ,年龄为 2 5~ 35岁 ,平均 33岁。两组均无原发性心、肺、肾疾病…  相似文献   

20.
丙型肝炎病毒 (HCV)感染绝大多数形成慢性化 ,病毒的持续存在可能与宿主选择性免疫缺陷有关。已有资料显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单核因子含量减少。本文旨在通过肝内白介素 1 β(IL 1 β)和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的检测 ,以探讨HCV感染慢性化的机制。方法 肝组织标本取自慢性丙型肝炎患者(2 9例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 (1 2例 ) ,正常对照者 (1 9例 )。丙型肝炎患者平均病毒负荷量为 1 0 7× 1 0 5拷贝 /mL ,HCV基因型为 1a(9例)、1b(1 1例 )、2a(2例 )、3a(1例 )、混合型 (3例 ) ,乙型肝炎病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