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部刮痧为主治疗黄褐斑40例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面部刮痧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76例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6例,均用维生素C和维生素E口服,治疗组加用面部刮痧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75.0%,对照组52.8%,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面部刮痧治疗黄褐斑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黄褐斑也称为肝斑和蝴蝶斑,是面部黑变病的一种,是发生在颜面的色素沉着斑。多对称分布于颧、颊、额、鼻、口周、眼眶周围,界线明显,压之不褪色,表面光滑,无鳞屑,无痒痛感。我科2012年1~12月用面部刮痧疗法治疗黄褐斑60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般资料60例均为女性,年龄23~50岁,平均36岁;病程6  相似文献   

3.
黄褐斑中医称为"肝斑"、"黧黑斑",俗称"蝴蝶斑"。是常见的获得性色素障碍性皮肤病,好发于面部,以中青年女性多见。黄褐斑发病可能与"内分泌失调、遗传、药物及化妆品使用、紫外线照射、氧自由基及局部微生态病变等因素有关。皮肤组织学特征为表皮中黑素和色素小体均增加,黑素细胞活性增强。笔者采用中药汤剂配合面部刮痧、治疗本病29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足反射疗法结合面部刮痧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足反射疗法结合面部刮痧的方法治疗。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显效5例,有效1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8.46%。结论:足反射疗法结合面部刮痧是治疗黄褐斑的一种无创、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足反射疗法结合面部刮痧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 方法:应用足反射疗法结合面部刮痧的方法治疗 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显效2例,有效1例。结论:足反射疗法结合面部刮痧是治疗黄褐斑的一种无创、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推拿治疗面部黄褐斑2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于1999年3月-2002年1月门诊收治面部黄褐斑患者26例,以手法推拿治疗取得显著疗效,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本组26例,均为女性;最小年龄26岁,最大年龄45岁。其中病程最短2个月,病程最长10年。2治疗方法2.1患者俯卧位,医者先用掌根从上而下按揉患者背腰部肌群,使之放松;再用肘尖点揉足太阳膀胱经之大杼、肺俞、心俞、脾俞、胃俞、肾俞等穴位,以食指按压足小趾之束骨穴;后再直擦督脉,自上而下推而擦之,再施推擦夹脊数遍。2.2患者仰卧位,医者点按患者面部迎香、颊车、睛明、鱼腰、四白、太阳等穴,使其面部肌群放松。用五点梅花指轻敲打面部,着重敲打黄褐斑患处,直至发热发红为度。后再用梅花指敲打头顶百会穴。2.3患者仰卧位,医者以手掌于患者足部的足阳明胃经,自上而下沿经络推而擦之,并着重按揉足三里穴,以达胀麻为度。  相似文献   

7.
刮痧、刺血拔罐治疗面部黄褐斑1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褐斑是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现,因其病因与妊娠、月经不调、痛经、重症失眠、慢性肝胆病即日晒有一定关系,多因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内分泌失调造成的色素障碍所致。笔者近几年采用刮痧和放血疗法治疗黄褐斑,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神农本草经》曾有“面脂”、“浴汤”记载,《本草纲目》载有“生发”、“乌发”,《 千金翼方》载有“妇人面药”,清朝宫廷“慈禧太后驻颜方”也是由珍珠、蜂蜜等中药配 制 而成。可见中药美容历来为人们所欣赏。笔者做了大量实践,通过两年的临床观察,取 得了 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48例均 为女性,年龄22~45岁,其中30~40岁占70%,主要症状为妊娠黄褐斑 、产后 黄褐斑、黑,或皮肤枯燥、皱纹、面癣、皮炎等。2 治疗方法 白芷、白 僵蚕、薏苡仁、香附各20g,白芨10g,共为极细末,过筛,加蜂蜜…  相似文献   

9.
面部挂针加直接灸治疗黄褐斑68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褐斑又名蝴蝶斑,是一种常见的发生于面部的后天性色素过度沉着性皮肤病.笔者采用面部挂针加直接灸治疗黄褐斑患者68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黄褐斑又称黑斑、肝斑,是一种发于面部的色素增生性皮肤病.本病多因忧思抑郁,肝气郁结,致使血瘀颜面;或脾气不足,气血不能荣泽颜面;或肾阳不足,阴气弥漫,血瘀而发病.近年来,笔者采用益气活血法治疗该病-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挑刺加拔罐治疗面部黄褐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新平 《中国针灸》2003,23(12):729-729
治法:患者俯卧床上,采用舒适体位暴露背部,在充足光线下,从第1胸椎两旁开始向下寻找挑治点。挑治点是皮肤上隆起的小点,如大头针顶大小,皮色灰白或灰暗似丘疹样,其上多生出一根细长的毛。这种点多分布在两肩胛骨内侧缘周围。常规消毒后,术者用左手固定挑治点周围皮肤,用三棱针迅速刺破挑治点,将皮下白色的纤维体物逐一挑断,挑尽为止并使之出血,然后在挑刺点上拔火罐,  相似文献   

12.
颜面部黄褐斑为临床常见病,在部分地区人群自然患病率达9.7%,女性与男性患者之比约为9:1,尤其是育龄期女性较多。目前此病治疗方法多样,以往单纯用中药内调进行治疗,消退较慢。笔者用强脉冲光加中药内调治疗78例,疗效明显。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黄褐斑与祖国医学文献记载的面尘、黧黑斑相似,俗称肝斑、妊娠斑、蝴蝶斑.笔者在临诊时运用中医理论,辨证论治,用穴位注射结合面部刮痧治疗黄褐斑,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中西医结合治疗面部黄褐斑159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军 《吉林中医药》1998,18(5):16-16
笔者自1990年以来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159例面部黄褐斑,并与单用西药治疗组53例作对比观察,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诊断参照《实用皮肤病学》。两组共212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人,均为已婚生育过孩子的青中年女性。年龄23岁~12岁。平均年龄30.5岁,病程1年~16年,平均5年半,两组治疗前一般资料相似,具有可比性。2治疗方法治疗组:内服自拟祛斑汤。组成:夏枯草15g,赤芍109,天花粉159,川等109,红花109,白花蛇舌草12g,意茁仁30n,紫草12g,益母草12g,旱莲草129,郁金10u,获警159,文人煎2次,分早晚饭后服。连服30d停药…  相似文献   

15.
耳针配合刮痧疗法治疗黄褐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褐斑又称肝斑 ,属于中医学“面尘”、“黧黑斑”的范畴 ,由忧思抑郁、血虚不华、火燥津亏而成。凡七情内伤、饮食不调、劳倦失宜、妇女经血不调等均可致病 ,本病男女均可发病 ,犹以中青年女性为多见 ,而本病又无特殊药物治疗 ,笔者自 90年代末 ,即开始使用耳针配合刮痧疗法治疗黄褐斑 5 0例 ,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 ,现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5 0例 ,其中男 1例 ,女 4 9例 ;年龄 11~ 5 6岁 ,其中11~ 30岁者 5例 ,31~ 4 0岁者 2 1例 ,4 1~ 5 0岁者 2 2例 ,5 1岁以上者 2例 ;病程 2a以下者 2 9例 ,2~ 5a者 2 0例 ,6~ 10a者 1例 ,…  相似文献   

16.
黄褐斑也称为肝斑和蝴蝶斑,是面部黑变病的一种,是发生在颜面的色素沉着斑。目前,治疗黄褐斑尚无特效药物,西医治疗主要以局部表皮剥脱为主,虽见效快,但病情易复发,且风险较大;中医除了辨证口服中药外,可采用刮痧、针灸等外治方法治疗,效果明显,且无明显副作用。面部刮痧疗法是传统和现代相结合,具有一定的中医理论依据,可依据患者的病变和体质,辨证循经选穴,实施不同手法,使被刮拭过的经络和腧穴的微循环得以改善,起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营养组织细胞的作用,并能疏通经络,激发脏腑自身的调节机制,使脏腑功能活跃,经络畅通,气血上荣于面,从根本上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中药喷雾加面部经穴按摩治疗黄褐斑30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琛  李月敏 《山西中医》2002,18(1):42-42
采用中药喷雾加面部经穴按摩配合外用祛斑霜治疗黄褐斑 30例 ,与单纯外用祛斑霜治疗 6 0例作对照。结果 :治疗组治愈 12例 ,好转 16例 ,无效 2例 ,总有效率为 93.33%(95 %的可信区间为 78%~ 99%) ;对照组治愈 5例 ,好转 40例 ,无效15例 ,总有效率为 75 .0 0 %(95 %的可信区间为 6 4%~ 86 %)。两组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χ2 =16 .3980 ,P<0 .0 1)。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药周期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42例黄褐斑患者以丹栀逍遥散为基础方,按照妇女月经周期加味治疗,疗程2个月。结果:42例黄褐斑患者经中药同期治疗后,显效20例,有效1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0.5%。结论:中药周期治疗黄褐斑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我院从2001年3月至2002年1月采用中药面膜治疗黄褐斑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药周期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42例黄褐斑患者以丹栀逍遥散为基础方,按照妇女月经周期加味治疗,疗程2个月.结果:42例黄褐斑患者经中药同期治疗后,显效20例,有效1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0.5%.结论:中药周期治疗黄褐斑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