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1 毫秒
1.
玉林市灭疟后期疟疾监测措施与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和分析广西玉林市灭疟后期疟疾监测的组织和技术措施,为疟疾防治后期监测提供依据.方法 在全市建立县、乡、村三级疟疾监测网络,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每年对量化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实行考评,考评结果与乡村医师准人挂钩.结果 1994~2007年,血检当地居民发热病人499314人次,病灶点居民47512人次,流动人群133846人次,检出当地感染病例22例,输入病例313例,当地居民发热病人、病灶点居民和流动人口血检阳性率分别为0.004%、0.002%、0.234%,本地病例占6.57%(22/335),流动人口输入病例占93.43%(313/335),重点人群IFAT抗体阳性率为0.057%,连续9年无内源性病例.结论 玉林市采用层层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的疟疾管理方法和防治措施有效可行,输入性疟疾病例得到及时发现和治疗,未发生输入继发疟疾病例,疟疾防治成果巩固,应继续加强对高疟区回归人群疟疾管理和监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陆川县疟疾监测结果和流行特征,为制订消灭疟疾后更有效的监测方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0~2008年陆川县当地居民发热病人、流动人口和重点人群荧光抗体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9年间未外出居民"三热"病人血检8 445人,血检结果全为阴性;流动人员血检23 246人次,检出疟原虫阳性18例,阳性率为0.08%,其中外出回归人员检出16例,占88.89%,外来人员检出2例,占11.11%;重点人群IFAT抗体监测4 598人次,未检出抗体滴度≥1∶20者。疟疾病例中男性占94.4%,女性占5.56%,发病年龄以20~40岁为主,占94.4%,病例主要来源于缅甸,占66.67%。结论陆川县无内源性及输入性继发病例,监测和防治措施可行有效,灭疟成果巩固,但还应进一步加强外出回归人群,特别是从高疟区回归人群的疟疾管理和监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1992~2005年粤桂琼疟疾联防广西6市县疟疾发病情况及流行特征,评价防治效果。方法收集1992~2005年6市县疟疾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市县疟疾发病率从1992年0.41/万下降至2005年0.02/万,该地居民发热病人血检疟原虫阳性率从1992年0.005%下降至1999~2005年均为零,流动人口发热病人血检疟原虫阳性率从1992年的3.96%下降至2005年的0.12%。结论疟疾联防措施可行,防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潍坊市疟疾基本消灭后监测效果与防治对策,为调整防疟措施提供依据。方法1988年基本消灭疟疾后,在全市范围内设专职或兼职镜检站246处,积极开展病例侦察,及时发现和治疗现症病人,对病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疫点处理,加强流动人口疟疾管理,定时对各镜检站的工作进行检查、督导,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T)随机抽查居民患病情况和媒介密度。结果1988~2005年共血检当地发热病人1886535人次,疟原虫阳性9例,血检往返高疟区流动人口270761人次,检出疟原虫阳性者27例,1999年后未再发生内源性病例,居民疟疾抗体监测5821人,阳性率0.206%,中华按蚊密度维持在较低水平。结论输入性病例为现阶段病例的主要来源,基本消灭疟疾的防治成果得到了巩固,现行疟疾防治措施可以适当简化,流动人口的监测与管理是防治重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粤、桂、琼三省(区)流动人口疟疾联合管理11年的效果进行分析评价。方法依据三省(区)疟疾联防市县疟疾疫情报告和疟疾监测统计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建立流动人口疟疾联合管理后,1992~2002年联防区疟疾发病率从5.69/万下降至2.04/万,常住户口居民血检疟原虫阳性率从2.72%下降至1.37%,流动人口血检疟原虫阳性率从7.93%下降至2.49%。两广控制了本地传播的恶性疟和输入性恶性疟病例传播扩散。结论实施流动人口疟疾联合管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广西百色乐业县参加黔桂两省灭疟联防区后1995-2008年疟疾防治效果及流行动态。方法收集该县各乡镇卫生院近14年当地居民、流动人口和疟疾临床诊断病例资料,采用采用Excel进行整理分析。结果近14年全县的人群发热病人血检占当地总人口的8.79%,1995年疟疾人群发病率为9.16/万随后逐年下降,2007年后当地居民中未发现疟疾病例,当地居民及流动人口疟疾病人中均未发现恶性疟病例。结论 14年中该县疟疾病例呈逐年下降趋势,疟疾病例数在当地居民和流动人口中有所波动,但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广西上林县1996~2010年疟疾监测结果和流行特征,评价监测措施,为疟疾防治后期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1996~2010年上林县疟疾疫情报告,当地居民及流动人口发热病例、非发热病例监测资料以及荧光抗体检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5年间共血检当地居民发热病人145170人次,外出回归农民工2280人次,非...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龙海市1996—2004年疟疾联防监测结果,评价监测措施,为制定对策依据。[方法]收集1996—2004年龙海市14个乡镇居民发热病人病灶点、蚊媒监测和流动人口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9年全市当地发热病人血检2414人,检出疟疾病人7例(阳性率0.03%);流动人口血检1691人,检出12例(0.18%)。男12例,女7例。[结论]龙海市经9年联防监测,综合防治措施落实,输入性病例多,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凌云县近12年来疟疾监测情况和流行发展趋势,探讨凌云县2015年实现消除疟疾的可能性.方法收集2001~2012年凌云县常住人口发热病人、病灶点居民和流动人口疟疾监测资料进行描述和分析.结果12年间凌云县共血检常住人口发热病人48838人次、病灶点居民3116人次、外出回归人员132人次、外来人群7041人次,共检出疟疾病例7例.4类人群血检阳性率分别为0.01%、0.00%、2.27%和0.00%.本地感染病例自2006~2012年连续6年为0,2004~2012年连续9年无输入性病例发生.结论12年来凌云县疟疾发病率控制在1/10万以下,疟疾发病以外出回归输入性病例为主,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消除疟疾的标准,凌云县疟疾疫情已进入基本消灭疟疾后期巩固阶段,只要加强流动人口特别是外出回归人口输入性疟疾病例管理,2015年凌云县消除疟疾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百色市右江区疟疾流行状况,制定并实施防治方案,最终达到消灭疟疾的标准。方法通过对人群进行血检调查确定流行范围;在流行区进行反复查治和监测,消除传染源。结果百色市右江区12个乡镇均为疟疾流行区,大规模防治前的疟疾发病率最高达947/万(1971年),传播媒介主要以中华按蚊和微小按蚊为主。1983~1999年,全区共血检常住人口发热病人505 746人次,流动人口发热病人13 641人次,血检阳性率分别为0.031%和1.217%。2000年防治效果考核,对7个乡镇10个自然屯共1 086人进行疟原虫检查,结果均为阴性;对上述10个自然屯居民1 086人取血进行疟疾间接荧光抗体测定,平均抗体阳性率为0.37%,抗体阳性者血检原虫均为阴性;年带虫发病率1997、1998、2000、2002、2003年均为零,1996、1999年均为0.33/10万,2001、2004、2005均为0.31/10万,1986年以来未发现当地传播的恶性疟病例。结论2000年经自治区卫生厅考核工作组审评,右江区已达到卫生部基本消灭疟疾病标准。灭疟后期在右江区进行以血检发热病人为主的查源拔灶等监测措施可达到基本消灭疟疾乃至消灭疟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掌握省级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动态和流行现状,探索一条山丘型地区血防监测之路,为制定浙江省血吸虫病防治策略以及考核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浙江省血吸虫病监测点监测方案》的要求,临安市于2008—2011年每年对省级监测点板桥乡板桥村开展病情、螺情监测并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8—2011年共查螺投工265工,累计查螺面积75830平方米,未发现钉螺。本地居民共查病975人,IHA阳性率为0.30%。流动人口查病400人,IHA阳性率为0.75%。结论:监测区2008—2011年虽未查出有螺面积,亦未查出血吸虫病原学阳性病人,但近几年临安市其它乡镇还有钉螺查出,外来流动人口出人频繁。因此,该地仍需采取“查灭残存钉螺和防控外来传染源为重点的综合性巩固策略”,以进一步巩固血防成果。  相似文献   

12.
2001年广西疟疾防治效果及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2001年全区疟疾防治效果、流行趋势、流行特征,为疟疾防治与监测提供依据。方法:对全区2001年疟疾监测结果和调查结果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2001年全区疟疾发病率、居民原虫阳性率分别比上年降低21.74%及16.67%,91.49%的当地感染的病人分布在山区县,86.02%的病灶村为1例病人。流动人口检出疟疾病例数占各类人群血检检出疟疾病例总数的87.89%,外出回归人员检出病例中84.79%的病人从事与野外作业相关的工种。结论:全区大部分地区为低疟区,局部地区疟疾传播仍未阻断。流动人口和山区复媒地区是当前疟疾监测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2006-2015年北京市昌平区肺结核报告发病情况及其流行病学特征,为针对性的制定结核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利用《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的统计报表模块收集肺结核数据信息,运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 2006-2015年昌平区报告肺结核病例7 082例,发病率由2006年的76.87/10万上升到2008年的127.55/10万,又下降到2015年的40.69/10万,各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10年间共报告1 672例涂阳患者(占23.61%),发病率由2006年19.36/10万上升到2008年的28.50/10万,又下降到2015年的10.53/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报告病例中男性(4 633例)是女性(2 449例)的1.89倍,各年度男性与女性患者发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1)。报告病例主要集中在15~25岁年龄组(47.99%)和65岁以上(9.90%)人群,职业分布以农民、家务及待业、学生、干部职员、工人为主,占报告病例的71.19%。本地户籍患者报告病例(5 441例)是非户籍患者(1 641例)的3.32倍,各年度本地户籍与非本地户籍患者报告发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1),非户籍患者报告发病率整体上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2008年达到近十年的高峰,发病率为53.26/10万。 结论 2006-2015年北京市昌平区肺结核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但是结核病的流行仍然严重,应继续加强对重点人群的结核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2008-2012年广西监测点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状况,为预防和控制呼吸系统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从广西死因监测点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收集2008-2012 年的监测数据,对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2年广西监测点共报告呼吸系统疾病死亡12 041人, 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为78.95/10万,标化死亡率为77.63/10万。对资料进行卡方趋势检验,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59,P=0.006)且死亡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男女死亡率分别为86.33/10万和70.79/10万,男女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38, P=0.167)。城乡居民死亡率分别为27.82/10万和101.91/10万;城乡粗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44, P<0.001),农村明显高于城市。主要呼吸系统疾病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死亡率最高,为71.58/10万。结论 广西监测点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农村居民该病死亡率高于城市居民,因而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工作重点在于老年农村居民。  相似文献   

15.
镇江市2005年艾滋病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镇江市艾滋病流行现状和发展趋势,为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哨点监测、自愿匿名咨询检测、重点人群筛查和专题流行病学调查等方法,收集全市艾滋病病毒感染资料和艾滋病病例报告资料。结果:2005年全市共筛查监测各类人群121 354人,检出HIV抗体阳性者31人,检出率2.25/万。通过艾滋病网络专报系统搜索外地报告本市户籍者5例,共计36例。其中男性29例,占80.6%,年龄20~39岁者占80.6%,市辖户籍占27.8%,流动人口占72.2%。传播途径经静脉吸毒占44.4%,性传播占25.0%,供血和输注血液制品占11.2%,不详占19.4%。结论:镇江市HIV流行已经由静脉吸毒人群经性乱人群向一般人群蔓延,流动人口将成为该市艾滋病传播的重要因素。应进一步加大综合监测、健康教肓、行为干预和“四免一关怀”力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现场监测与定点监测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阳性人群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发现HIV阳性病例提供防治依据。方法 在广西艾滋病高发区选择某县,获取2013年1月1日~2014年3月31日发现报告的HIV阳性数据(定点监测),同期对当地常住人口进行现场HIV抗体检测同时收集相关信息(现场监测)。运用对应分析法分析两种疾病监测方式下发现的HIV阳性人群流行病学特征间的关联性。结果 现场监测214 586人,发现阳性1 195例,发现率0.56%(1 195/214 586);定点监测151 365人,发现阳性584例,发现率0.39%(584/151 365),现场监测发现率高于定点监测(χ2=53.69,P<0.001);对应分析显示,现场监测更容易发现“年龄在55~岁、文盲/小学文化、农村、异性传播、HIV感染者和CD4细胞计数≥200(个/mm3)”的特征人群;定点监测更容易发现“30~岁、初中高中及以上文化、城镇、艾滋病、其他传播途径和CD4细胞计数<200(个/mm3)”的特征人群。结论 实施现场监测有利于发现非病症感染者,老年人群、低文化程度和农村人群是HIV感染的重点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吉林省部分城乡居民伤害发生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吉林省德惠市3家不同级别伤害监测哨点医院,对2008年1-12月首次就诊于哨点医院的伤害病人进行调查。结果共收集4 756例伤害病例,男女性别比2.41∶1(3 364/1 392);伤害原因中居前3位分别为跌倒或坠落(30.56%)、机动车车祸(29.38%)、中毒(11.90%);伤害多以非故意伤害为主(84.88%);年龄构成中25~44岁居多(47.62%)。结论德惠市2008年伤害监测点伤害以跌倒/坠落、机动车祸、中毒为主,青壮年是高发人群,男性高于女性,提示应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原因加强伤害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龙岗区恶性肿瘤监测现状,探讨龙岗区近年来恶性肿瘤发病分布规律及趋势。方法各级医疗单位定期报卡,通过恶性肿瘤监测网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龙岗区2003—2008年恶性肿瘤新发病的患者数呈逐年上升趋势;户籍人口恶性肿瘤发病率比较稳定,暂住人噁性肿瘤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70岁以上人群恶性肿瘤发病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人群,且有向年轻化发展的趋势;男性发病人数多于女性;诊断依据以病理学诊断、仪器诊断为主。结论龙岗区恶性肿瘤发病上升趋势较明显,发病年龄提前,严重影响居民的健康。  相似文献   

19.
In collaboration with all state health departments, CDC conducts public health surveillance for tuberculosis (TB). This report summarizes data from the national TB surveillance system for 2000 and compares them with data from 1992-1999. During 2000, a total of 16,377 cases (5.8 cases per 100,000 population) of TB were reported to CDC from the 50 states and the District of Columbia (DC), representing a 7% decrease from 1999 and a 39% decrease from 1992, when the number of cases and case rate most recently peaked in the United States. However, the case rate among foreign-born persons remains at least seven times higher than among U.S.-born persons. To address the high rate, CDC is collaborating with public health partners to implement TB control initiatives among recent international arrivals and residents along the border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Mexico and to strengthen TB programs in countries with a high incidence of TB disea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