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及临床意义,我们对62例患者与76例健康人作对照观察六项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表明:除全血还原粘度外.其它指标均有显著差异(P<0.05);随肝功减退,全血粘度和红细胞压积明显降低(P<0.05)。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者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和血沉方程K值明显降低;并发肝癌者的全血粘度和红细胞压积较无并发者有明显增高(P<0.05)。作者由此认为,血液流变学检查可作为肝硬化病情特定的检测指标.并为肝硬化的某些治疗提供依据。62例肝硬化患者的血液流变学观察@王婉梅$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524001 @陈垦$广东医学院附属…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药物治疗对患者心电图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对82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药物治疗前后检测其心电图、血流变学,对照分析药物治疗前后及健康对照组心电图和血流变学的变化。结果药物治疗后患者心电图异常率增高,血粘度增加。结论药物治疗后患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及心肌梗塞的风险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生长抑素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作用。方法选择该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接诊的85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出血的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在常规处理措施上,对照组给予生长抑素治疗,观察组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输血量、止血时间、再出血率、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72h后,观察组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FIB)均高于对照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输血量少于对照组,止血时间、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再出血率、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生长抑素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止血效果满意,且可有效调节血液流变学,改善凝血功能,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4.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四季分布调查与防护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 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与四季变化的关系。方法 对 370例肝炎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发生的 5 2 4例次上消化道出血的四季分布进行了回顾性调查。结果 四季出血发生率比较 ,冬季最高 ,春季、秋季次之 ,夏季最低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结论 出血的发生率可能与四季变化有关。提出护士在出血高发季节应加强预防护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合并细菌感染影响因素及其血清miRNA-122与预后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1年3月收治的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合并细菌感染80例作为感染组,同期收治未合并细菌感染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80例作为非感染组。根据住院28 d治疗结果将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合并细菌感染患者分为好转组(57例)和恶化组(23例)两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合并细菌感染影响因素,分析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合并细菌感染患者血清miRNA-122与Child肝功能分级、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相关性,比较好转组和恶化组血清miRNA-122,探讨血清miRNA-122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合并细菌感染患者预后预测价值。结果肝硬化失代偿期、中重度出血、APACHEⅡ评分≥25分和血清miRNA-122≥2.4是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合并细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入院时白蛋白≥22 g/L是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合并细菌感染的保护因素(P0.05或P0.01)。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合并细菌感染患者血清miRNA-122与Child肝功能分级、APACHEⅡ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或P0.01)。血清miRNA-122好转组低于恶化组(P0.01)。血清miRNA-122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合并细菌感染患者预后预测价值的曲线下面积为0.814,最佳截断值为2.85。结论血清miRNA-122是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合并细菌感染的影响因素,与其肝功能、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对其预后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肝硬化腹腔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的超声多普勒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应用彩色多普勒探测42例肝硬化患者及15例正常人脾动脉(SA)、肠系膜上动脉(SMA)血流参数,研究肝硬化腹腔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与上消化道出血及腹水的关系。结果表明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脾动脉阻力指数(SARI)较无出血组及对照组明显增高,提示SARI与肝硬化门脉高压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食管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的一项无创性新指标;此外大量腹水的出现有可能减低门脉压力,减少食管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血清miR-210、miR-140水平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22年6月在西昌市人民医院就诊的203例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伴随上消化道出血分为出血组96例,非出血组107例,选择同期体检健康的10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人对照组。采用qRT-PCR对各组miR-210、miR-140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血清miR-210、miR-140与患者肝功能分级、出血严重程度及血液指标的相关性;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血清miR-210、miR-140水平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与健康人对照组相比,出血组与非出血组患者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血清miR-210水平显著升高,清蛋白(Alb)及血清miR-140水平显著下降(P<0.05);与非出血组比较,出血组患者病程、Fib、APTT、肝功能Child分...  相似文献   

8.
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笑秋  王兴鹏 《临床荟萃》2002,17(8):455-456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因存在肝功能障碍及高阻力、高动力的血液动力学特点 ,其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分布应与普通人群上消化道出血不同。由于内镜检查是首选的诊断方法[1] ,我们回顾分析了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1995年 1月至2 0 0 0年 6月经胃镜检查的 179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病因 ,结合文献总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男 113例 ,女 6 6岁 ,年龄 13~ 80岁 ,平均 4 9.2岁。所有患者均经超声证实存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或既往有明确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史。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发生呕血和 (或 )便血 (黑粪及暗红色…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老年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7年8月至2019年3月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老年患者116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住院的肝硬化且未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老年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碳14呼气试验检测其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对两组患者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和凝血谱有关指标的检测,比较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的血液流变学和凝血谱指标,为脑出血的预防和临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比较5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和51名健康对照者的血液流变学和凝血谱有关指标。结果高血压性肭出血患者的红细胞压积、全血粘度、全血还原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变形能力、纤维蛋白原浓度、D-二聚体水平、凝血酶时间等指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而且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异常变化幅度和凝血谱的指标异常变化幅度,特别是纤维蛋白原浓度密切相关。结论高血压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和凝血谱的异常变化可能是导致脑出血发生的重要因素,因此纠正这些异常因素对预防和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63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地分析本院63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经内科综合治疗后,出血停止,治愈出院54例,死亡9例。结论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及早做出正确的诊断与及时的治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2.
总结肝硬化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参考相关文献,对肝硬化患者进行上消化道出血危险因素评分。在992例肝硬化患者中,根据上消化道出血危险因素评分,396例为出血高危患者,均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共发生上消化道出血24例,出血率为2.42%(24/992),低于之前的9.21%(76/825)。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血细胞分析仪对80例肝硬化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检测。并将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组,另一组为肝硬化无上消化道出血组,两组分别进行PLT、MPV、PCT、PDW测定。结果肝硬化组PLT、MPV、PCT分别为(93.2±38.3)×109/L、(9.27±0.95)fL、0.11%±0.06%,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肝硬化组PDW为14.30%±1.65%,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组PLT、MPV、PCT分别为(87.6±20.7)×109/L、(8.08±0.95)fL、0.09%±0.03%,与无出血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PDW变化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可反映血小板的功能变化,判断有无出血倾向,对于指导临床用药和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50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诱因,探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及其诊治。方法对50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的临床分析。结果肝硬化患者出血的诱因以饮酒暴食最多,其次是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出血的病因以曲张静脉破裂为主,其次是门脉高压性胃病。综合治疗显效率20.0%,有效率66.0%,无效率14.0%(其中死亡2例),总有效率86.0%。结论避免饮酒及服用非甾类抗炎药,积极降低门脉压,改善肝功能对减少肝硬化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血清miR-130a表达情况及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20年1月诊治的肝硬化208例,根据是否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分为出血组90例与无出血组118例,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的志愿者57例为对照组,比较3组血清miR-130a相对表达量。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130a表达对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评估价值。Spearman相关分析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血清miR-130a表达与肝功能分级、出血严重程度的关系,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出血组病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肝功能Child分级评分、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血清miR-130a表达水平高于无出血组,白蛋白(ALB)低于无出血组(P0.05)。出血组和无出血组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FIB、国际标准化比值、血清miR-130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ALB、血小板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miR-130a表达水平评估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曲线下面积为0.861(95%CI:0.806,0.905)。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血清miR-130a表达与肝功能分级及出血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性(P0.05)。病程、肝功能Child分级评分及血清miR-130a表达水平是影响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血清miR-130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并与肝功能分级及出血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性,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紧急处理和护理方法,为临床护理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对31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情进行观察,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护理措施.结果 20例1周内出血停止,7例在2周内出血停止,自动出院2例,2例出血不止或并发其他并发症死亡.结论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给予抢救和护理,可提高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专科护理质量监测指标在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7月~2015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第一诊断为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75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选取2015年7月~2016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第一诊断为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75例为观察组,应用专科质量监测指标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上消化道再出血的及时发现率、再出血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再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再出血及时发现率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P0.01),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建立专科护理质量监测指标使专科护理更加规范化、标准化,能够提高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再出血的及时发现率,减少再出血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提高了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满意度,提升了护理质量内涵。  相似文献   

18.
总结了60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经验.主要是做好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饮食护理、心理护理、预见性护理、急救护理.认为细致周全的护理有利于降低肝硬化患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门静脉高压症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门静脉系统血液动力学紊乱的临床综合征,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是门静脉高压症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在门静脉高压的病因中符合"后向血流"学说的以肝硬化为多见.本研究对肝硬化并门脉高压症的病人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时,在相关因素作用下,肝脏血液灌注的情况进行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1.1 选取1992~1998年间我院住院的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经紧急胃镜检查确诊为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B超检查符合肝硬化诊断标准,既往无上消化道出血病史,共64例,其中男53例,女11例,年龄42~58岁,肝炎后肝硬化59例,酒精性肝硬化5例,合并肝癌2例,符合Pugh改良肝功能分级B级12例,C级52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1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治疗效果、再出血状况、感染率、死亡率以及治疗后是否出现不良反应。结果经治疗发现,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观察组患者肝硬化上消化道再出血几率仅为18.18%,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8.18%(P0.05);并且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感染情况,观察组总感染率为34.54%,优于对照组的54.54%(P0.05)。结论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能够有效抑制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感染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