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头孢他啶对大鼠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氏菌肺炎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体外试验敏感的头孢他啶对大鼠产超广谱 β-内酰胺酶 ( ESBL s)的肺炎克雷伯氏菌肺炎的体内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临床分离的产 ESBL s的肺炎克雷伯氏菌 2株 ,体外试验对头孢噻肟耐药 ,对哌拉西林 /三唑巴坦敏感 ,对头孢他啶分别为 :第 1组敏感 ;第 2组耐药 ,建立 2组大鼠肺炎模型。每组随机分为 5个亚组 ,分别注射生理盐水及上述三种抗生素 ,治疗 96 h后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第 1组 :哌拉西林 /三唑巴坦亚组、头孢他啶亚组死亡率、肺组织匀浆活菌计数 ( lg CFU/ g) ( 10 .79± 2 .80、11.14± 3.18) ,明显低于头孢噻肟、对照亚组 ( 15 .97± 5 .5 2、15 .70± 5 .5 7) ( P<0 .0 5 )。第 2组 :哌拉西林 /三唑巴坦亚组死亡率、肺组织匀浆活菌计数 ( 10 .38± 2 .4 2 )明显低于对照、头孢噻肟亚组 ( 14 .16± 5 .5 8、15 .32± 4 .91) ( P<0 .0 5 )。头孢他啶亚组死亡率、肺组织匀浆活菌计数 ( 11.5 3± 2 .75 )与对照、头孢噻肟亚组无显著性差异 ( P>0 .0 5 )。结论 体外试验敏感的头孢他啶治疗大鼠产 ESBL s的肺炎克雷伯氏菌肺炎 ,可以降低死亡率、减少肺组织匀浆活菌计数 ,与哌拉西林 /三唑巴坦作用相当 相似文献
2.
综合分析国内外研究结果,从药动学/药效学特性、临床疗效、给药剂量、稳定性和兼容性等方面探讨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连续给药方式,并以头孢他啶为例进行了专门论述.头孢他啶能快速地渗透入革兰阴性杆菌细胞膜,与青霉素结合蛋白有很高的亲和力,对β-内酰胺酶稳定,对头孢菌素酶具有独特的去阻遏作用,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兼容性,可采用24h连续注射方式治疗感染性疾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头孢他啶连续与间断静脉给药治疗兔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性肺炎的药动/药效学特点、组织渗透性及疗效。方法采取连续与间断两种方式以高、中、低三种剂量的头孢他啶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新西兰白兔。绘制血及肺泡间质液中头孢他啶的药-时曲线,计算T〉MIC、T〉4MIC、AUC、IQ等药效学参数和肺组织渗透率,对比观察各组用药后疗效。结果连续组的T〉MIC、T〉4MIC值明显高于间断组;间断组的IQ高于连续组;两者的AUC和组织渗透率无明显差异;除间断给药低剂量组外,各组体温恢复情况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连续组肺组织病理改善较间断组改善明显。结论与间断给药相比,连续静脉滴注的给药方式可得到更为稳定的血及肺组织中药物浓度,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对头孢他啶/阿维巴坦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体外抗菌药物治疗方案,为临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PCR对2株肺炎克雷伯菌株可能耐药基因进行鉴定,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采用体外时间杀菌试验评估不同抗菌药物单药或联合用药对耐药菌株生长的影响.结果 膜孔蛋白严重缺失和产金属酶分别介导了两菌株对头孢他啶/阿维巴... 相似文献
5.
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致病性及头孢他啶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不同感染途径的致病性差异及头孢他啶对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腹腔感染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分别采用滴鼻途径建立小鼠呼吸道感染模型和腹腔注射途径建立小鼠腹腔感染模型,将小鼠分成6组,检测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另将头孢他啶体外药敏试验敏感的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腹腔感染小鼠分成3组,采用不同治疗方法考察头孢他啶的体内治疗作用,同时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疗效做对比分析.结果 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经过滴鼻途径感染小鼠未见死亡,经腹腔感染途径的半数致死量为105;头孢他啶预防给药组小鼠的死亡率为10%,同时给药与感染4h后给药组小鼠的死亡率为30%,头孢他啶对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腹腔感染小鼠的保护作用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作用一致.结论 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经呼吸道感染途径的致病性比腹腔感染途径弱,头孢他啶体外药敏试验敏感的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可以采用头孢他啶治疗,但应尽早使用.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观察氨溴索不同给药方式治疗新生儿肺炎的临床疗效,筛选最佳给药方式。方法 210例新生儿肺炎患儿,随机分为A、B、C三组,各70例,进行不同的氨溴索给药方式治疗。其中A组患儿进行单纯氨溴索雾化吸入,B组患儿进行氨溴索静脉滴注,C组患儿为雾化吸入氨溴索联合静脉滴注治疗。观察三种给药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 C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2.86%,高于A、B两组的治疗效果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A、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氨溴索静脉滴注联合雾化吸入方式治疗新生儿肺炎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连续和间接给药治疗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和耐药性差异。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连续给药的治疗方案,具体为阿奇霉素10 mg/(kg·d)加入500 mL 5%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1次/d,6 d为一疗程;试验组患者采取间歇性给药的治疗方案,即阿奇霉素10 mg/(kg·d)加入500 mL 5%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1次/d,连用3d后,停用3d,6d为一疗程。一个疗程后,两组患者均给予口服给药,0.5g/次,6d为一个疗程。结果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的病情均有所改善,但是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6.7%),且试验组患者出现耐药性的速度明显慢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间歇给药的治疗效果优于连续给药,且药物耐药性出现的速度慢于连续给药,整体治疗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疗效并探讨阿奇霉素间断重复给药对支原体肺炎复发的阻止作用。方法:将108例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间断重复口服阿奇霉素3~4周;对照组连续口服阿奇霉素5~7 d。两组患儿均常规对症治疗。结果:两组患儿治疗7 d后疗效一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2月后复查胸片治疗组正常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间断重复使用阿奇霉素3~4周较连续应用阿奇霉素5~7 d对支原体肺炎再次复发有更佳阻止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 CRKP)对头孢他啶 /阿维巴坦( ceftazidime/avibactam,CZA)的耐药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 2019年 10月至 2022年 5月在西安国际医学中心重症监护病房( intensive care unit,ICU)住院治疗的 CRKP病人 156例,根据 CRKP病人是否对 CZA耐药分为 CZA敏感组( n=111)和耐药组( n=45)。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 CRKP对 CZA的药敏情况。分析比较 CRKP对 CZA敏感病人和耐药病人的一般资料,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 CRKP对 CZA耐药的危险因素。比较两组病人住院期间的死亡率。结果 156株 CRKP中 111株( 71.15%)对 CZA敏感, 45株( 28.85%)对 CZA耐药。两组病人在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标本来源和基础疾病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在侵入性操作中, CZA耐药组机械通气( 77.78%比 55.86%)、透析( 46.67%比 18.02%)和手术的病人( 77.78%比 54.05%)比例明显高于 CZA敏感组( P<0.05)。同时, CZA耐药组既往接受 CZA治疗的病人比例明显高于 CZA敏感组( 24.44%比 9.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CRKP对 CZA耐药的危险因素包括透析、机械通气和既往接受 CZA治,疗( P<0.05)。 CZA耐药组中病人住院期间死亡率( 28.89%)明显高于 CZA敏感组( 10.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7.78,P=0.005)。结论部分 CRKP对 CZA耐药,耐药病人住院期间死亡率高。透析、机械通气和既往接,受 CZA治疗是 CRKP对 CZA耐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研究左氧氟沙星对实验性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鼻腔滴注法建立小鼠肺部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模型,给予不同剂量左氧氟沙星灌胃治疗,考察不同治疗组治疗过程中动物的死亡率、细菌浓度及最低抑菌浓度(MIC)变化情况。结果:15 mg·kg-1和90 mg·kg-1剂量组治疗前后MIC无明显变化;30 mg·kg-1主要选择低水平突变,MIC值较接种时升高2倍,而60 mg·kg-1剂量组则主要选择高水平突变,MIC值较接种时升高8倍。结论:不适宜剂量左氧氟沙星治疗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后会降低细菌敏感性,使MIC增加,诱导细菌逐渐耐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新生儿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痰培养确诊为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新生儿肺炎的临床资料。结果:53例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新生儿肺炎的临床表现及体征无特异性,其对青霉素类、β-内酰胺类加酶抑制剂、头孢菌素类及碳青霉烯类100%耐药,但对阿米卡星、喹诺酮类高度敏感(90.6%~98.1%)。结论: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已是临床抗感染治疗的难题之一,其临床表现与体征无特异性,治疗上可结合药敏结果选用喹诺酮类药物,但其安全性仍需深层次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槐杞黄颗粒联合注射用头孢他啶对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炎性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6月—2017年6月资阳市人民医院儿科门诊的81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静脉滴注注射用头孢他啶,10 mg/kg加入到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2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槐杞黄颗粒,10 g/次,2次/d。两组均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儿住院时间、临床症状消退时间、炎症因子和免疫功能。结果 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00% vs 73.17%,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肺部湿啰音消退时间、发热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和咳嗽喘息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4以及IL-6水平均明显降低,IL-10水平均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炎症因子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CD4+/CD8+和CD4+均明显升高,CD8+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免疫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槐杞黄颗粒联合注射用头孢他啶对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纯使用头孢他啶钠,可以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提升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严格执行抗菌药使用分级管理,控制抗菌药使用的情况下,肺炎克雷伯菌(Kp)和大肠埃希菌(E.coli)耐药的变化,探讨抗菌药使用与耐药之间的关系,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按季度对药敏试验结果和抗菌药使用频度(DDDS)进行统计,以Spearman相关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 只有头孢哌酮/舒巴坦(CSL)对Kp始终保持高度敏感性,哌拉西林舒巴坦(TZP),美罗培南(IMP)和亚胺培南(MEM)耐药增长较大.对于大肠埃希菌,只有头孢他啶(CAZ),头孢吡肟(FEP)耐药呈上升趋势.头孢美唑(CMZ),头霉素类(Cephamycin),MEM以及氨基糖苷类都可影响两种细菌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对于Kp,CMZ DDDS与MEM,IMP,头孢噻肟(CTX),TZP高度相关(r=0.816、0.847、0.806和0.782).头霉素类DDDS与CTX、MEM和IMP中度到高度相关(r=0.585、0.673和0.815).MEM DDDS与CMZ和IMP中度相关(r=-0.599和0.595),氨基糖苷类DDDS与MEM和CMZ的耐药率中度相关(r=0.617和0.711).对于大肠埃希菌,头霉素类、CMZ、MEM和氨基糖苷类DDDS与哌拉西林(PIP)耐药相关(r=0.722、0.721、0.634和0.606),CMZ和氨基糖苷类DDDS与CTX耐药相关(r=0.77,0.594).Kp抗菌药耐药率间相关分析发现只有环丙沙星(CIP)、SXT、CSL和FEP耐药不与其它抗菌药耐药相关,对于大肠埃希菌,只有PIP、CTX、CAZ、FEP、头孢克洛(CEC)和头孢呋辛(CXM)耐药率相互问存在相关.结论 头霉素类对其它抗菌药耐药的影响,抗菌药耐药率间相关分析可能有助于多重耐药的Kp和大肠埃希菌经验用药的选择.要控制耐药率增长,除了合理使用抗菌药,还必须控制医院感染,实行严格的隔离消毒制度. 相似文献
17.
Efficacy of the combination of levofloxacin plus ceftazidime in the treatment of hospital-acquired pneumonia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Bassetti M Righi E Rosso R Mannelli S Di Biagio A Fasce R Pallavicini FB Marchetti F Viscoli C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ntimicrobial agents》2006,28(6):582-585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and tolerability of treatment with a combination of levofloxacin and ceftazidime in Gram-negative hospital-acquired pneumonia (HAP)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ICU), we performed a prospective, open-label, non-comparative, 1-year study in an Italian ICU. Patients received levofloxacin 500 mg twice a day intravenously plus ceftazidime 2 g three times a day intravenously for 7–14 days. Primary efficacy variables were clinical and microbiological responses at test-of-cure visit. Twenty-one patients were enrolled. Pseudomonas aeruginosa and Klebsiella pneumoniae were the most frequently identified pathogens. Clinical success was achieved in 17/21 clinically evaluable patients (81%) and in 12/15 microbiologically evaluable patients (80%). Regarding only the group with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cure was achieved in 10/14 clinically evaluable patients (71%) and in 11/14 microbiologically evaluable patients (79%). Therapy was well tolerated. We conclude that this combination regimen is safe and clinically and microbiologically efficacious in the treatment of Gram-negative HAP.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给予红霉素,2周后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在体温恢复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和细菌转阴率方面,均好于对照组,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77.5%,二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二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可以快速改善症状、治疗效果好、毒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柠檬酸钠对肺炎克雷伯菌生物被膜(biofilm, BF)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体外构建肺炎克雷伯菌BF模型;分别添加15%和7.5%的柠檬酸钠溶液,运用结晶紫法连续4d检测肺炎克雷伯菌BF的吸光度;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其对BF的抑制情况。结果肺炎克雷伯菌BF体外培养后其570nm吸光度值由0.2逐天升高,至第4天达到高峰0.6以上;而在添加柠檬酸后肺炎克雷伯菌BF的吸光度显著下降。其中15%的柠檬酸钠对肺炎克雷伯菌BF的抑制效果优于7.5%的柠檬酸钠溶液。结论 7.5%和15%的柠檬酸钠溶液均可抑制肺炎克雷伯菌BF的形成,且随柠檬酸钠浓度增高,抑制效果增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