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两种静脉穿刺方法对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改进静脉穿刺方法,提高成功率,减少患者痛苦。方法将60例需要静脉输液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三段式”进针法,实验组采用进针角度35—45°直接刺入血管法。观察两种不同穿刺方法所用时间、患者对疼痛的感觉及穿刺成功率。结果直接刺入血管法患者疼痛感觉轻于“三段式”进针法(P〈0.01),穿刺所用时间短于“三段式”进针法(P〈0.01),穿刺成功率(95.0%)高于“三段式”进针法(87.7%)(P〈0.05)。结论直接刺入血管法可减轻患者疼痛,缩短穿刺时间,提高穿刺成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垂直穿刺血管侧方旋转进针法在桡动脉采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桡动脉血气标本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一次性穿刺采血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在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方面,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在一次性穿刺并采血成功方面,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垂直穿刺侧方旋转进针法可提高桡动脉一次性穿刺采血成功率,减轻了患者痛苦,降低了医疗风险,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提高桡动脉穿刺采血的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的有效方法。方法将140例行桡动脉穿刺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观察组采用输液针头采血法。结果观察组穿刺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疼痛程度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输液针头采血法定位准确,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4.
高艳  郭辉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1):2582-2583
探讨何种角度进针法更适合桡动脉采血。方法:自身对照的方法将经桡动脉穿刺取血2次以上患者,分为40°角进针组(n=130)和垂直进针组(n=120),按动脉采血操作流程操作。结果:40°角进针组桡动脉采血一次成功率92.3%,经调整进针方向成功率6.92%,总成功率99.23%;垂直进针组一次进针成功率66.67%,经调整进针方向成功率27.50%,成功率94.17%。两组一次进针成功率、经调整进针方向成功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40°角进针组总成功率明显高于垂直进针组(P〈0.05)。结论:桡动脉采血时选用40°角进针,穿刺一次成功率高,患者感觉疼痛轻,耐受性好,而且操作时间短,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两种穿刺手法在桡动脉穿刺中的成功率。方法选择76例桡动脉穿刺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以左手食指轻按在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上方,采用60°~90°进针刺人桡动脉,对照组采用“一”字定位法,以45°-90°进针刺人桡动脉,比较两组穿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显效率79%,对照组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以左手食指轻按在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上方,采用60°~90°进针法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疼痛。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分析垂直快速进针法与传统法桡动脉采血的临床效果,找出一种更好的桡动脉采血的方法,以减轻病人的痛苦。方法收集100例次需检测血气分析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法进行桡动脉采血,观察组采用垂直快速进针法进行桡动脉采血,观察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皮下瘀血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桡动脉采血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皮下瘀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χ^2=4.57、5.01,P〈0.05)。结论垂直快速进针法桡动脉采血给病人造成的痛苦小。  相似文献   

7.
白桂明 《现代护理》2006,12(24):2324-2325
目的 探讨改良头皮针用于小静脉采血的效果。方法 将100例行小静脉采血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一次性注射器直接抽取,观察组采用改良头皮针连接一次性注射器逆行穿刺抽取。结果 2组患者疼痛比较(u=3.1393,P〈0.05),观察组疼痛较对照组减轻;一次性采血成功率比较(Χ^2=4.3360,P〈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溶血、血凝现象低于对照组。结论 改良头皮针逆行穿刺用于小静脉采血优于一次性注射器直接用于小静脉采血。  相似文献   

8.
婴幼儿股静脉穿刺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两种采血手法的股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方法 将股静脉采血的9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法即5 ml注射器,垂直进针法,观察组采用负压采血管,负压采血针头沿血管直行30°角进针,针头先进入皮下然后再45°角沿血管走行刺入.结果 股静脉采血一次穿刺成功率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观察组沿血管走行方向45°角进针是点对线的接触,并且有负压形式从而提高了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岑靖容 《全科护理》2012,(34):3213-3214
[目的]观察足背动脉两种不同进针角度采血的效果。[方法]将76例行足背动脉采血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大角度快速进针法、缓慢进针法抽取足背动脉血,观察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大角度快速进针法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角度快速进针法可提高足背动脉采血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静脉留置针不同角度进针对患者疼痛反应和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13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观察组采取与皮肤45°角穿刺进针,对照组采用与皮肤15°30°角穿刺进针。结果:观察组轻度疼痛有57例,中度疼痛8例,重度疼痛3例,穿刺成功66例。对照组轻度疼痛有45例,中度疼痛11例,重度疼痛12例,穿刺成功57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留置针与皮肤成45°角进针可减轻患者疼痛反应提高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腕部固定联合食指感知法在动脉血采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1月—2018年6月行桡动脉采血的120例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桡动脉采血方法,观察组采取腕部固定联合食指感知法采血。比较两组病人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疼痛程度、穿刺操作时间以及病人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人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1.67%,高于对照组的78.33%(P0.05);观察组病人穿刺疼痛程度评分以及穿刺操作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桡动脉采血中应用腕部固定联合食指感知法,可以提高病人一次穿刺成功率及满意度,缩短穿刺操作时间,减轻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两种桡动脉穿刺方法(垂直进针法和40°进针法)的采血效果.方法 将1110例需桡动脉穿刺采血的患者按先后顺序号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的采血效果.结果 两种桡动脉穿刺方法在采血成功率、病人疼痛感觉和穿刺顺利程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垂直进针穿刺方法在桡动脉采血中的效果明显优于40°进针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桡动脉穿刺的改进方法。方法188例需要进行桡动脉采血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96例采用改良Allen试验采血,对照组92例采用传统方法采血,评价两组患者穿刺一次成功率和患者疼痛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采血一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疼痛反应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改良Allen试验采血成功率高,患者疼痛程度轻,且操作方法易于掌握,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采用改良进针法在前臂掌侧浅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住院输液的肝硬化患者300例,采用自身对照法,分别按照常规进针法和改良进针法进行前臂掌侧静脉穿刺,比较穿刺效果.结果 静脉穿刺成功率改良进针法为95.0%,常规进针法为83.0%,两种进针方法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6.179,P<0.05);改良进针法中度及以下疼痛程度低于常规进针法两组疼痛程度比较差异的有统计学意义(Z=18.95,P<0.05).结论 在前臂掌侧静脉穿刺中,采用改良进针法能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进针角度在桡动脉抽血时的成功率.[方法]对54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人随机采用30°~45°进针法(对照组)和垂直进针法(观察组)抽取桡动脉血,观察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疼痛及淤血淤斑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发生疼痛、淤血淤斑情况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垂直进针法可提高桡动脉抽血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提高股静脉穿刺采血成功率及减轻患儿痛苦的有效方法。方法将104例行股静脉穿刺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采用传统方法,观察组50例采用联线定位法。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标本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平均采血时间明显缩短(P〈0.01)。结论联线定位法定位准确,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儿痛苦。  相似文献   

17.
桡动脉抽血两种不同进针角度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邱斐  杨月玲 《全科护理》2009,7(29):2642-2643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进针角度在桡动脉抽血时的成功率。[方法]对54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人随机采用30°~45°进针法(对照组)和垂直进针法(观察组)抽取桡动脉血,观察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疼痛及淤血淤斑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发生疼痛、淤血淤斑情况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垂直进针法可提高桡动脉抽血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万新丽 《妇幼护理》2022,2(4):911-913
目的 探讨小儿指尖采血的护理对策中个体化护理的效果。 方法 选取 2019 年 3 月和 2021 年 11 月在我院进行指尖采血 小儿 98 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 49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个体化护理。 分析对比两组的啼哭时间及疼痛面容持续时间,采血配合情况,一次采血成功率,疼痛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 啼哭时间及疼痛面容持续时间比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观察组的采血配合情况以及一次采血成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疼痛情况比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对指尖采 血小儿应用个体化护理更利于减轻其采血疼痛,提高采血配合度、提升一次采血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改良头皮针用于小静脉采血的效果.方法 将100例行小静脉采血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一次性注射器直接抽取,观察组采用改良头皮针连接一次性注射器逆行穿刺抽取.结果 2组患者疼痛比较(u=3.139 3,P<0.05),观察组疼痛较对照组减轻;一次性采血成功率比较(χ2=4.336 0,P<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溶血、血凝现象低于对照组.结论 改良头皮针逆行穿刺用于小静脉采血优于一次性注射器直接用于小静脉采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新生儿疾病筛查足跟血标本采集的方法与技巧,以提高采集成功率、缩短采集时间、减轻新生儿痛苦.方法:将198例需新生儿疾病筛查的足月产正常新生儿按住院号末位数单双号分为试验组100例和对照组98例.试验组采用改良采血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采集方法,均采集足跟血标本,观察两组新生儿一次性采血成功率、采血所需时间、标本合格率、新生儿哭闹及疼痛程度.结果:试验组新生儿一次采血成功率、血片合格率高于对照组(P<0.05),采集时间、新生儿疼痛哭闹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采血法能提高一次采血成功率、标本合格率,减少足跟采血时间,减轻新生儿疼痛,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