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中医皮肤科学在临床诊治中有着显著的医学地位,特别是对难治性皮肤病治疗疗效相对稳定而安全,在控制疾病反复发作或延长其复发时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医皮肤病的外治疗法及方药  相似文献   

2.
《中国中医古籍总目》作为迄今为止收载中医书籍最为全面的目录书,其中收载的民国妇科学著作,对于中医妇科学的研究有着重要作用。就其著录的妇科书籍范围而言,应该仅限于中医妇科学著作。然而,种种原因导致其误收了部分西医妇科学著作。文章指出了《中国中医古籍总目》误收的7部西医妇科学著作,并期望再版时此问题能够改正。  相似文献   

3.
药膳在中医美容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膳是中医美容保健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代医典、医著中有着丰富的药膳方剂应用于中医美容学的内容,同时药膳专著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中医美容学的发展.美容药膳的配制主要有单用与配伍使用.常用的剂型有药粥、药酒、汤、糕类等.现代研究发现,药膳在中医美容学中的应用与其所含有的维生素类、微量元素、蛋白质等各种营养成分密切相关.作者认为,开发药膳并应用于中医美容学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相似文献   

4.
《内经》一书对中医妇科学有着比较系统而丰富的论述,内容包括女性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各个方面,可谓已初具规模,尽管对某些问题的记载文字不多,但是言简意赅,为中医妇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谈脉象     
<正> 中医的脉诊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容。相传公元前五世纪名医扁鹊就开始采用脉诊的方法来诊察疾病。最古老的医书《内经》记载了21种脉象,汉张仲景《伤寒论》记载23种,晋王叔和《脉经》记载24种,明李时珍《濒湖脉学》记载27种,日本学者丹波元简《脉学辑要》记载28种,清程锺龄《脉学金针》记载29种,随着实践经验不断积累,中医脉学也不断发展,有记载30种、32种或更多的,成为中医临证诊病必须观察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中医学术流派的发展史就是以《黄帝内经》为代表的中医理论的发展史、完善史和创新史。《黄帝内经》中的3个主要理论系统与《中医各家学说》课程中的七大医学流派有着直接联系,即《黄帝内经》的热病理论与伤寒学派和温病学派,《黄帝内经》的六气理论与河间学派、丹溪学派、攻邪学派,《黄帝内经》的脏腑理论与易水学派、温补学派都有着密切的关系。《黄帝内经》是中医各学术流派的理论基础,是各中医学术流派发展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7.
<正>关于肛肠疾病的最早记载是在《山海经》提出了痔瘘病名,《黄帝内经》中阐述了痔病的发病病因,这就决定了肛肠痔瘘学有着悠久的历史,也决定了该学科发展缓慢。但随着中医解剖学《藏像学》的诞生,加之中医外科学的进步,中医肛肠痔瘘学有了可靠的支撑基础,后来西方医学解剖知识的传入与中医外科学的紧密结合,肛肠痔瘘疾病的诊治融入了现代概念。近年现代超声影像技术、先进的医疗设备制造技术、内镜检查治疗技术和生物医药制造技术等的迅猛发展给医疗各行业带来了巨大变化,中医肛肠学科也不例外。所  相似文献   

8.
中成药学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研究中成药的理论、分类、处方组成、剂型选择、工艺制定、质量控制和临床应用等专门知识的科学。 中成药学与中药学、方剂学、中药炮制学、制剂学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阐明中成药的作用原理,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并研制出更理想的新产品,尚须借鉴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如化学、物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及药理学等,从而与现代医学有着更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正中医骨伤科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断的临床实践中,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思想理论体系,有着独特的治疗方法并效果显著,对骨伤科的发展存重要意义。中医正骨手法是中医骨伤科学的精髓部分,历史悠久,内容丰富。中医正骨治疗骨伤疾病,具有痛苦轻、愈合快、恢复好、价格低的特点,深受患者好评,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影响。然而,由于正骨教学内容抽象、可用病例不及时等原因,中医正骨手法一直以来面临难教难学、实践机会匮乏等问题,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难以理解课堂内容,造成理论与实践脱离。  相似文献   

10.
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五官科学学科点的发展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并由此而组建了中医五官科学教研室,后分化为中医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口腔科学3个教研室。由于学科调整,1998年再次归并为中医五官科学教研室。本学科点于1987年率先开办中医五官科学专业大专班,1991年升格为本科  相似文献   

11.
中医药信息学的内涵及原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药信息学是由中医学和信息科学交叉产生,对其内涵与原理的研究将丰富学科理论,促进中医药信息学的学科发展。通过对中医药信息学学科产生的理论基础与学科特点进行了论述,并从中医药信息的形成、获取、识别、转化、反馈控制、经验性知识激活与传播等方面探讨了学科原理和任务。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传统中医师承师徒的人文素质和传承方式,结合现代中医大学教育现状,探索更适合中医特色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方法]首先结合当前中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展开讨论,继而从中医与传统文化之相承关系、老中医成才经验、社会卫生需求、中医自身学科发展特点等方面,探讨中医教育一种新的发展之路.[结果]分析出现代中医教育培养模式存在3种亟待弥补的问题:一是割裂了中医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二是忽略了中医学科自身的知识体系构建和培养方式.三是忽略了中医维护人民生命健康服务社会的功能.[结论]高等中医院校中医人才之培养在结合现代设施和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应充分吸收几千年来中医本有的传承经验和成果.  相似文献   

13.
论中医学教学方法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为了提高西医院校学生的中医学教学质量,除一般的教学规律外,尤其要重视中医的思维特色,并在教学中,引入中医学的现代研究成果,实现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之间的互补与渗透,以培养具有中西医双重知识结构的人才,推进现代医学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浅论21世纪信息革命与中医学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人工智能、数码技术、网络技术与中医诊疗、器械、教育、商务、管理等领域发展的关系和现状。认为应在中医界内部培养精通信息技术的高级人才,把专业和信息技术结合起来研究和开发,把古老的中医药推向世界。  相似文献   

15.
"十剂"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药学药性理论的基本内容之一,对中药按功能进行分类,也是方剂分类的方法之一。"十剂"的产生和发展对中医学的传承和进步有着重要的影响,对现代中医的发展也有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针对中医学双语教学不足的现状,通过联合中医与英语师资,编写中医双语教材,制作双语教学多媒体课件等措施,推动我校中医基础理论的双语教学改革。我校2013级针对七年制班《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双语教学实践表明,专业教师与外语教师相互协作的双语教学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目前国内中药研究领域各学者推崇的主要研究新观点,即分子中药学、分子生药学、组合中药学、中药化学组学和中药基因组学.本文在阐明这些新观点的定义的同时,还比较了其含义的共性与差异.我们认为分子中药学概念的提出对于研究中药的分子组成、结构、理化性质及其药理活性,阐明组成中药的各分子对生物的反应性,即开发中药创新药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With the worldwide growing interest and commercial valu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industries and products, the protection issue of TCM knowledge is increasingly concerned by Chinese government. Here, we investigat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rend of TCM development and knowledge protection in China through accessing academic research tools including 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CNKI), Wanfang Data, VIP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ournal Database (VIP) and Google Scholar, analyzing the latest data released by National Administ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ina Statistical Yearbook of Chinese Medicine and China Statistical Yearbook. Our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current administration in China is continuing to support TCM development by increasing investment and expanding the scale in TCM research and administration. The increasing attention of Chinese scholars and government has led to laws and regulations issued more densely to strengthen TCM knowledge protection and promote fair use and fast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9.
<黄帝内经>是中医药学的经典之作,它以辩证唯物主义为基础,体现了先进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依据和指导思想.中西医结合,不能仅停留于实验室水平,应当从理论上加以融合,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我们试从发病的角度探讨<内经>与医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之间的相互关系,旨在为中西医理论层面上相结合起抛砖引玉之用.  相似文献   

20.
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对中国中医药文献检索中心2012—2021年完成的517项成果查新项目进行整合分析,利用CiteSpace V软件聚类分析近10年中医药科技成果的热点变化,以期更好地为中医药创新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