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2 毫秒
1.
[目的]完善《伤寒论》栀子豉汤病机及类方,拓展栀子豉汤及类方临证应用。[方法]以《千金方》《伤寒论》《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所载为参考,从方证、药证角度对栀子豉汤及类方的病机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千金方》创新性地将栀子豉汤用于治疗虚劳病,较好地拓展了栀子豉汤临证应用范围;其所载栀子豉汤类方如黄芩汤、麻黄汤、大黄黄芩汤等,是汉唐经方栀子豉汤类方不可或缺的部分,并极大地丰富了栀子豉汤类方临床诊治内容。[结论]栀子豉汤的全面解析以及类方的系统研究,不仅有利于学者对栀子豉汤及类方认识的完善,更有利于发现方证病机和方药配伍的关联规律,指导医者临证处方。  相似文献   

2.
对《临证指南医案》中运用栀子豉汤的案例进行归纳整理,从治吐后余邪未尽、清利湿热、清利上焦、调和木土四个方面阐述叶天士对栀子豉汤功效的认识,探讨了叶天士应用栀子豉汤的规律。  相似文献   

3.
目的测定不同配伍比例栀子豉汤中栀子苷、总环烯醚萜苷含量,考察不同比例配伍对栀子豉汤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传统煎煮法制备不同配伍比例栀子豉汤;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栀子苷含量、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环烯醚萜苷含量。结果栀子:淡豆豉(1:4)中栀子苷、总环烯醚萜苷含量最高。结论本研究进一步证明了栀子豉汤配伍比例的科学性,不同配伍比例的栀子豉汤中有效成分转移率有差别。  相似文献   

4.
《中医学报》2013,(7):949-951
目的:探讨"汗下留邪动膈扰神"及"变通应用栀子豉汤"的机理。方法:从《伤寒论》第76条、第77条、第78条、第80条、第81条、第221条、第228条及第378条入手,对栀子豉汤证进行分析。结果:①栀子豉汤证病机相同轻重程度不同,临床表现从虚烦不眠—烦热—热不去,是留邪更多,扰神更重,邪热更深;从心中懊憹—胸中窒—心中结痛,是邪郁渐重,气滞更甚,气机不通。②《伤寒论》中具有攻下作用的丸药只有抵挡丸和大陷胸丸,分别治疗蓄血重证和大结胸证,蓄血证血热互结于下焦,大结胸证水热互结于上焦。蓄血下后,瘀血去热独留,其热应在下焦,本证微烦是邪扰心神,其热必在上焦而不可能在下焦,故栀子干姜汤证是大结胸证以大陷胸丸攻下后所致。③栀子汤类方后均有"得吐者,止后服"的注脚,吐只是服药后郁热因势宣泄发越得一种表现形式,而非药效使其必然,临床有服后得吐者,绝大部分不会出现服药后呕吐的情况。但"得吐者,止后服",结论:应用栀子豉汤可能会出现药后反应,提示服用栀子豉汤类药物用量的度,更重要的是提示栀子豉汤类证的主要病位在上焦,凡病位在上的得吐以后就不要再服药。  相似文献   

5.
《伤寒论》中以栀子豉汤为代表方的栀子豉汤类方,由于在理论上对其证治缺乏充分的认识,致使在临床上不能如桂枝剂、柴胡剂等经方那样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本文提出栀子豉汤所治主证是热郁胃中所致的“心中懊”而非热扰胸膈的“虚烦”,而“心中懊”实乃胃中嘈杂。并进而分析了从热郁胃中至阳明腑实证与阳明湿热发黄证之间存在的内在病机演变过程,指出栀子豉汤是治疗阳明热证之第一法。  相似文献   

6.
《伤寒论》栀子豉汤方证论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栀子豉汤,今本仲景书凡6见,首见于本论76条:“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侬,栀子豉汤主之;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其次还见于77条、78条、221条、228条、375条。本证的难点是虚烦和懊侬...  相似文献   

7.
栀子豉汤出自《伤寒论》第76条,临床应用广泛。本文介绍孙西庆教授运用栀子豉汤治疗不寐,郁证,复发性口腔溃疡3个验案,理清孙西庆教授运用栀子豉汤的临证思路,以期更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栀子甘草豉汤的LC-PDA-MS/MS分析方法,研究该传统经方的化学组成;初步探讨该经方的抗抑郁作用。方法: 通过LC-PDA -MS/MS系统分离分析化合物,色谱柱为ODS 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1%乙酸水溶液和甲醇;梯度洗脱;利用ESI-MS/MS技术和UV特征光谱归属主要色谱峰对应的化合物;采用小鼠悬尾实验(TST)和强迫游泳实验(FST)模型,考察栀子甘草豉汤的抗抑郁作用。结果: 有效分离了栀子甘草豉汤中的成分,鉴定出其中10个化合物,这些成分分别属于环烯醚萜苷类、黄酮类和三萜皂苷类;首次发现该经方在小鼠悬尾和强迫游泳模型中具有抗抑郁作用。结论: LC-PDA-MS/MS方法能有效分离和鉴定栀子甘草豉汤中的主要化学成分;栀子甘草豉汤具有抗抑郁作用,其药效物质成分与已识译出的化学成分群之间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酸枣仁汤联合栀子豉汤治疗焦虑性失眠的临床疗效及对多导睡眠图(PSG)的影响。方法: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给予酸枣仁汤合栀子豉汤煎剂,早晚服用;对照组给予劳拉西泮片1mg,每晚睡前口用,疗程均为4周。两组患者于治疗前,治疗2周、4周后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4周后进行临床综合疗效评估。同时,两组各随机选择30例于治疗前、后进行多导睡眠图监测,观察总睡眠时间、入睡潜伏期(SL)、慢波睡眠(SWS)、快速眼动睡眠相(REM)和觉醒次数的变化。结果:SAS评分:治疗2周后,治疗组、对照组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但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明显(P<0.01)。多导睡眠图(PSG)监测:治疗4周后,两组总睡眠时间、SWS时间、REM时间明显延长,入睡潜伏期缩短,觉醒次数明显减少;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对延长SWS时间、REM时间,减少觉醒次数上明显优于对照组。临床综合疗效:治疗组治疗4周临床综合总有效率达88.33%,且临床疗效明显优于治疗2周及对照组(P<0.01)。结论:酸枣仁汤联合栀子豉汤治疗焦虑性失眠疗效明显,治疗4周后的疗效明显优于劳拉西泮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栀子甘草豉汤加味治疗肝胃郁热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具有清宣郁热,疏肝和胃作用的栀子甘草豉汤;对照组给予法莫替丁片。两组均治疗8周后停药,观察症状体征变化,进行电子胃镜复查,以统计疗效。停药3个月后,进行跟踪随访,了解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1%,复发率为11.5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56%,复发率为37.50%,治疗组在疗效上和降低复发率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用栀子甘草豉汤加味治疗本病,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及体征,能有效减轻食管粘膜炎症反应,具有疗效好,复发率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验正六味地黄汤加味配合电刺激及运动疗法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OP)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60例OP患者用自拟六味地黄汤加味汤药口服,同时配合每日中药离子透入电刺激治疗及运动疗法,对治疗前后的症状与体征改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本法治疗后患者症状与体征改各明显;结论 本法是治疗OP较有较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心肾相交"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维持了人体水火交通既济的平衡,对于维持人体脏腑功能之间的平衡协调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对《伤寒论》中以"心肾不交"为基本病机的方证进行系统梳理,主要有黄连阿胶汤证、猪苓汤证、栀子豉汤证、桂枝加桂汤证、附子泻心汤证、吴茱萸汤证等6种,以期对临床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HIV/AIDS患者常见的口腔病变是临床较为棘手的病症之一。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将其分为湿热熏蒸证,毒火熏灼证,气阴两虚证,脾肾阳虚证,分别采用甘露消毒丹、导赤散、龙胆泻肝汤、凉膈散、黄连解毒汤、归芍天地煎、养阴清肺汤、六味地黄汤、附子理中汤、桂附地黄汤加减治疗,取得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采用《中华医典》第四版为检索工具,通过检索糖尿病肾病相关古代文献,对其治疗方药进行梳理。共检索到方药87首,方药记载古籍年限起自唐朝止于民国。其中六味地黄丸、加减肾气丸、白茯苓丸、加减四物汤被记载引用较多。然而仅少数方药目前在临床推广应用。初步研究认为,现代医家可根据辨证论治和辨病论治两大原则应用古籍方药,但是如何让古籍方药更好的在现代临床应用仍值得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汤加味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对肾脏蛋白激酶C活性及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含量的影响。方法: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大鼠DN模型,模型成功后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DN模型组、洛汀新治疗组、六味地黄汤加味治疗组、洛汀新六味地黄汤加味合用组。药物干预8周后,检测相对肾重、血糖、尿白蛋白排泄率、血肌酐、尿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肾脏蛋白激酶C活性、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含量。结果:DN大鼠相对肾重、血糖、尿白蛋白排泄率、内生肌酐清除率、肾脏蛋白激酶C活性、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含量等显著升高,洛汀新、六味地黄汤加味及两药合用均可降低肾脏蛋白激酶C活性、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含量,改善DN大鼠蛋白尿和肾功能,两药合用能更显著降低肾脏蛋白激酶C活性、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含量,降低蛋白尿和改善肾功能作用更强。结论:洛汀新、六味地黄汤加味及两药合用均能保护DN大鼠肾脏,且两药合用较单用络汀新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近十几年来温胆汤及其加减对疾病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为今后的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通过查阅近十年温胆汤的相关期刊与文献,从温胆汤对精神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研究经验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在上述疾病中,各医家在临床上都取得了较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温胆汤及其加减对精神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有临床应用价值,对以后的研究开发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茵陈术附汤出自《医学心悟》,主治阴黄证,现代临床多应用于肝炎、慢性肝衰竭等肝脏疾病,疗效显著。基础研究显示,茵陈术附汤对阴黄证、胆汁淤积模型动物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逆转胆汁酸紊乱、抑制炎症反应、抗肝细胞凋亡、促进胆红素代谢等有关。药动学研究揭示其效应成分以及体内代谢过程的特点。作为该方君药,茵陈及其有效成分在多种肝损伤模型上显示出保肝效应。对茵陈术附汤的临床应用与疗效、药效学评价及作用机制、药动学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疾病治疗及该方的深度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In this paper, the experience in the treatment of complications due to 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 for chronic renal failure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is reported. Modified Renshen Yangrong Tang (Ginseng Nutrition Decoction) was used for anorexia and hypoproteinemia; modified Xiangsha Liujunzi Tang (Decoction of Cyperus and Amomum with Six Noble Ingredients) for abdominal pain and distension; modified Da Chaihu Tang (Major Bupleurum Decoction) for peritonitis; modified Shenling Baizhu San (Powder of Ginseng, Poria and Atractylodes) for diarrhea due to insufficiency of the spleen with abundance of dampness; Lizhong Tang (Decoction for Regulating the Function of Middle-jiao) and modified Sishen Wan (Pills of Four Miraculous Drugs) for insufficiency of both the spleen and the kidney; Siwu Tang (Decoction of Four Ingredients) added with other drugs for cutaneous pruritus, and Guishao Sijunzi Tang (Decoction of Four Noble Drugs added with Chinese Angelica Root and white Peony Root) for renal anemia. The therapeutic principles of invigorating the liver and kidney, strengthening the bones and muscles, and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to eliminate blood stasis were adopted in the treatment of renal osteopathy, and the therapeutic principles of invigorating the liver and kidney, expelling phlegm and resolving dampness, and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to eliminate blood stasis in the treatment of hyperlipemia. Shen Tekang capsules (capsules for improving the renal function) was administered to patients for strengthening the viability and improving the nutrition state, and the recipe for treating renal function failure (both formulated by the authors) for improving the renal function so as to decrease the frequency and duration of dialysis.  相似文献   

19.
熊磊教授以理脾为本,将治痰贯穿始终。根据小儿脾常不足、肾常虚、肝常有余的生理特点,癫痫发作期治疗主以涤痰开窍,辅以理气健脾,同时配合活血化瘀通窍与平肝息风潜阳。主要选方为柴芍温胆汤、天麻钩藤饮、桃红四物汤加减;缓解期则以补肾养肝为主,兼以健脾化痰,主要选方为杞菊地黄丸合定痫丸加减,取得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近30年来以酸枣仁汤为主题的相关文献,分析酸枣仁汤的研究状况和热点,为后期该方的深入研究提供数据支撑。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资源总库收录的1988年至2018年期间以酸枣仁汤为主题的相关文献,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文献发表年度、文献来源数据库、学科分布、被引频数、期刊载文、文献第一作者和所在机构、文献基金资助情况、高频关键词等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有效文献874篇。近10年的发文量较多,并呈明显上升趋势;文献以学术论文为主,研究内容以临床应用研究较多,基础研究较少,且临床应用主要集中在中医内科学、中医临床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等学科,占总文献量67.05%;关于酸枣仁汤治疗失眠、抑郁以及发挥镇静催眠药作用的论文被引频数较高;核心期刊262种,载文611篇,其中《河南中医》《中医杂志》《山东中医杂志》等期刊的影响力较高;发文机构以高校为主,以山东中医药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和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较多,发文被引频数较高;受基金资助的论文较少,以省部级为主(43.59%);共提取关键词2847个,其中频数≥7的高频关键词55个。结论:近30年来酸枣仁汤有关文献发文量较多,但以临床应用研究较多,基础研究较少,且尚未形成核心作者和核心研究机构,较少取得国家级层面的资助,说明该领域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都有待于进一步开拓创新,尤其是酸枣仁汤中有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等基础研究有待于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