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鞘内注射吗啡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疼痛和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全麻下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90例,男39例,女51例,年龄18~64岁,BMI 18~30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吗啡联合无背景剂量镇痛泵组(QA组)、吗啡联合有背景剂量镇痛泵组(QB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QA组和QB组于术前在L2-3间隙单次注射吗啡5μg/kg,术后QA组连接无背景剂量静脉镇痛泵(PCIA),QB组连接1 ml/h背景剂量的PCIA,C组仅在术后连接1 ml/h背景剂量的PCIA。记录术中瑞芬太尼用量、血管活性药使用率、术后48 h PCIA有效按压次数、术后舒芬太尼用量和补救镇痛情况。记录术后1、3、6、12、24、48、72 h静息和活动时疼痛数字评分(NRS评分),在术后1~2 d评估患者恢复指标和康复质量评分量表(QoR-15)。记录术后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尿潴留、皮肤瘙痒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与C组比较,QA组术后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QA和QB组术后48 h PCIA有效按压次...  相似文献   

2.
硬膜外持续输注不同剂量吗啡对小儿术后镇痛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索小儿术后镇痛硬膜外持续输注吗啡最佳有效剂量。方法 :32例择期手术患儿随机分为三组 ,各组吗啡负荷量、维持量分别为 :组Ⅰ 10 μg/kg、1μg·kg-1·h-1;组Ⅱ 2 0 μg/kg、2 μg·kg-1·h-1;组Ⅲ 30 μg/kg、3μg·kg-1·h-1。术后定时进行镇痛、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的观察。结果 :镇痛评分组Ⅱ、Ⅲ明显低于组Ⅰ (P <0 0 5 ) ,镇静评分组Ⅰ、Ⅱ明显低于组Ⅲ (P <0 0 5 ) ,不良反应发生率三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吗啡负荷量 2 0 μg/kg、维持量 2 μg·kg-1·h-1可能是小儿术后镇痛硬膜外持续输注的最佳有效剂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全麻复合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与单纯全麻对胆道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胆道手术患者70例,随机分为全麻复合超声引导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组(联合组35例)和全麻组35例.术后在恢复室给予静脉吗啡滴定至镇痛评分(VAS)≤3分后接静脉吗啡自控镇痛泵.记录术后VAS评分、镇静评分(Ramsay)、吗啡滴定用量、术后24h镇痛泵内吗啡总用量、不良反应及术后镇痛患者满意度.结果 联合组吗啡滴定量及术后24 h镇痛泵内吗啡总用量少于全麻组(P<0.01).患者术后12 h内VAS评分低于全麻组(P<0.05).联合组麻醉总体满意度高于全麻组(P<0.01).结论 胆道手术患者行超声引导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可减少吗啡用量,降低术后疼痛,提高麻醉总体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炎性痛-吗啡耐受大鼠背根神经节(DRG)辣椒素受体(VR1)表达的变化及电针对吗啡耐受的影响.方法 鞘内置管成功的雄性SD大鼠30只,采用左后足踝关节腔注射完全弗氏佐剂(CFA)50μl的方法制备炎性痛模型.随机分为6组(n=5):A组于注射CFA后第4天,鞘内注射生理盐水10μl,2次/d,连续7 d;B组不制备炎性痛模型,鞘内注射吗啡10μg/kg(10μl),2次/d,连续7 d;C组于注射CFA后第4天,鞘内注射吗啡10μg/kg(10μl);D组于注射CFA后第4天,鞘内注射吗啡10μg/kg(10μ1),2次/d,连续7 d;E组鞘内给药方法同D组,同时每天首次给药后,电针大鼠阳陵泉和足三里,强度2 mA,频率2 Hz,时间30 min;F组:电针频率为15 Hz,余同E组.于炎性痛模型制备前、鞘内注药前1 d、鞘内注药第1~7天时测定大鼠后肢热缩足潜伏期(PWL).吗啡第7天末次给药后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DRG总蛋白及细胞膜蛋白VR1的表达.结果 各组炎性痛模型制备前PW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D组发生吗啡耐受,E组和F组未发生吗啡耐受.D组DRG总蛋白及细胞膜蛋白VR1表达水平最高,E组VR1表达水平低于F组(P<0.05).结论 DRG VR1表达上调参与了大鼠吗啡镇痛耐受的形成;电针刺激可抑制吗啡镇痛耐受的形成,该作用与下调DRG VR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吗啡关节周围联合药物注射(PMDI)和鞘内注射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术后疼痛和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行TKA患者153例,按照麻醉方式分成对照组、PMDI组和鞘内注射组,每组5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腰麻及关节周围软组织注射,PMDI组患者关节周围额外注射10 mg盐酸吗啡注射液,鞘内注射组患者腰麻药物中额外加入0.1 mg盐酸吗啡注射液。记录三组患者术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记录三组患者术后追加曲马多用量和首次追加曲马多时间。记录三组患者术后患肢主动关节屈曲角度。记录三组患者术后呕吐次数和术后止呕药物使用次数。结果 术后6、12和24 h PMDI组和鞘内注射组患者术后疼痛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6、12和24 h鞘内注射组患者术后疼痛VAS评分显著低于PMDI组患者(P<0.05)。术后12 h和24 h PMDI组和鞘内注射组患者追加曲马多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12 h和24 h 鞘内注射组患者追加曲马多用量显著低于PMDI组患者(P<0.05)。PMDI组和鞘内注射组患者术后首次追加曲马多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鞘内注射组患者术后首次追加曲马多时间显著低于PMDI组患者(P<0.05)。术后12 h和24 h PMDI组和鞘内注射组患者术后患肢主动关节屈曲角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12 h和24 h 鞘内注射组患者术后患肢主动关节屈曲角度显著高于PMDI组患者(P<0.05)。术后12 h、24 h和48 h PMDI组和鞘内注射组患者术后呕吐次数和术后止呕药物使用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12 h、24 h和48 h PMDI组患者术后呕吐次数和术后止呕药物使用次数显著高于鞘内注射组患者(P<0.05)。结论 吗啡PMDI和吗啡Ⅱ均为有效的TKA术后镇痛方法,其中吗啡Ⅱ较吗啡PMDI可进一步缓解TKA术后患者疼痛,加快患者早期关节功能恢复。但吗啡PMDI和吗啡Ⅱ均会增加TKA术后呕吐发生率,需要临床医生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对术后吗啡自控镇痛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手术患者4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在手术结束前30 min缓慢静注(10 min)Dex0.8μg/kg(Dex组)和对照组(C组)。患者进入麻醉后恢复室静脉缓慢推注吗啡0.05 mg/kg作为负荷量,之后接镇痛泵行PCIA,设定吗啡bolus剂量0.02 mg/kg。记录PCIA开始后1、2、6、12和24 h的VAS、Ramsay镇静评分(RSS)和吗啡累积消耗量;记录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和寒战等发生情况。结果 PCIA后各时点两组VAS评分和RS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ex组吗啡累积消耗量明显少于C组(P<0.05或P<0.01)。Dex组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和寒战的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手术结束前30 min缓慢静注(10 min)0.8μg/kg Dex可显著降低术后吗啡用量,并降低术后恶心、呕吐和寒战等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纳美芬对全麻诱导时舒芬太尼诱发呛咳、术中丙泊酚用量以及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拟行乳腺癌根治术的全麻患者300例,年龄18~60岁,BMI 18~30kg/m~2,ASAⅠ—Ⅲ级,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75例:C组(生理盐水)、L组(利多卡因1mg/kg),N1组(纳美芬0.1μg/kg)和N2组(纳美芬0.2μg/kg)。各组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2min后开始全麻诱导:靶控输注丙泊酚3.5μg/ml、静推舒芬太尼0.3μg/kg(时间5s)2min后,静推罗库溴铵0.6mg/kg,90s后插管。术毕静注氟比洛芬酯50mg镇痛。记录呛咳发生率及严重程度,记录术中丙泊酚用量,记录术毕、术后6h及24h的VAS疼痛评分。结果 C、L、N1及N2组患者呛咳发生率分别为37.3%、21.3%、5.3%及1.3%。N1组和N2组呛咳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和L组(P0.01或P0.05),N1组和N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L组术中丙泊酚用量明显少于N2组(P0.05)。四组术后VA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纳美芬0.1μg/kg可有效预防全麻诱导时舒芬太尼引起的呛咳,且不影响术中丙泊酚用量及术后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罗哌卡因复合不同浓度芬太尼用于胸科手术后硬膜外镇痛(PCEA)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择期胸科食管及贲门手术男性患昔72例,年龄18~65岁,随机分成三组,每组24例.术前T7~8行硬膜外穿刺留置导管,术后接硬膜外镇痛泵.分别用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1μg/ml(A组)、2μg/ml(B组)或3μg/ml(C组),观察术后2、4、8、12、24、36、48 h的安静/咳嗽疼痛VAS评分、不良反应和追加使用吗啡剂量和PCEA按压情况.结果 术后2、4、8 h,B、C组安静和咳嗽时VAS评分均明显低于A组(P<0.05);术后16 h,B、C组咳嗽时VAS评分仍低于A组(P<0.05).B、C组PCEA按压次数显著少于A组(P<0.01),追加吗啡量也明显低于A组(P<0.01).结论 0.15%罗哌卡因合用1、2、3μg/ml芬太尼用于PCEA均可获得满意镇痛效果;但推荐以0.15%罗哌卡因合用2μg/ml为首选,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子宫切除术病人术前鞘内注射不同剂量吗啡复合芬太尼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 择期行全子宫切除术病人40例,年龄19 ~ 60岁,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随机分为2组(n=20),采用脊椎-硬膜外联合阻滞,Ⅰ组和Ⅱ组术前鞘内分别注射吗啡0.5 mg+芬太尼15 μg、吗啡0.2 mg+芬太尼25 μg.术后48 h内VAS评分≥3时静脉注射吗啡0.05 mg/kg进行补救镇痛,记录术后恶心、呕吐和皮肤瘙痒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Ⅰ组比较,Ⅱ组术后镇痛补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恶心、呕吐和皮肤瘙痒的发生率降低,排气时间缩短(P<0.05).结论 与术前鞘内注射吗啡0.5 mg+芬太尼15 μg比较,子宫切除术病人术前鞘内注射吗啡0.2 mg+芬太尼25 μg在提供等效术后镇痛效果的前提下,安全性好,且有利于胃肠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不同镇痛方式在单侧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为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选择合适的术后镇痛模式。方法选择择期在全麻下行单侧乳腺癌根治术女性患者90例,年龄35~60岁,体重45~80kg,ASAⅠ或Ⅱ级,随机分成单纯静脉镇痛组(P组)、局部浸润+静脉镇痛组(R组)和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静脉镇痛(TP组),每组30例。P组:右美托咪定2μg/kg+舒芬太尼2μg/kg;R组:0.375%罗哌卡因20ml局部浸润+右美托咪定2μg/kg+舒芬太尼2μg/kg;TP组:0.375%罗哌卡因20ml椎旁阻滞+右美托咪定2μg/kg+舒芬太尼2μg/kg。记录三组术后6、12、24、48hVAS评分和Ramsay评分;记录术前、术后24、48h深睡眠质量评分;记录术后24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舒芬太尼使用总量以及恶心、呕吐、瘙痒、心动过缓、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6hR组和TP组VAS评分明显低于P组,术后12hTP组VAS评分明显低于R组和P组(P0.05);三组术后不同时点Ramsa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hTP组深睡眠质量评分明显低于P组和R组(P0.05);术后24h内TP组镇痛泵按压次数和舒芬太尼使用总量明显少于R组和P组,R组镇痛泵按压次数和舒芬太尼使用总量明显少于P组(P0.05);三组术后24h内恶心、呕吐、瘙痒、心动过缓、呼吸抑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P组未发生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结论三种术后镇痛方式均可安全有效地用于单侧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的术后镇痛,且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自控静脉镇痛方式的镇痛效果、睡眠质量、舒芬太尼使用总量明显优于切口局部浸润联合自控静脉镇痛与单纯静脉镇痛。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复合右美托咪定在额部占位切除术后镇痛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选择择期行额部占位切除术的患者60例,男29例,女31例,年龄25~65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20例。三组均采用静吸复合全麻,均给予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0.5μg/kg,手术开始前15min内泵注完毕,术毕使用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A组配方为舒芬太尼2.0μg/kg加地塞米松10mg加生理盐水配至100ml,B组配方为舒芬太尼2.0μg/kg加右美托咪定1.0μg/kg加地塞米松10mg加生理盐水配至100ml,C组配方为舒芬太尼2.0μg/kg加右美托咪定2.0μg/kg加地塞米松10mg加生理盐水配至100ml。三组术后镇痛首次负荷剂量2ml,持续剂量2ml/h,单次负荷剂量0.5ml,锁定时间15min。记录术后清醒即刻(T1)、6h(T2)、12h(T3)、24h(T4)、48h(T5)的VAS疼痛评分及Ramsay评分,各时段自控镇痛按压次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T1~T3时A组VAS评分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5),B组和C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时A组Ramsay评分明显低于B组和C组,T2~T3时明显低于C组(P0.05)。三组恶心、呕吐、嗜睡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心动过缓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5);T1~T2、T2~T3、T3~T4时段A组患者自控镇痛的按压次数明显多于B组和C组(P0.05);B组和C组患者对镇痛泵使用的满意度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2.0μg/kg复合右美托咪定1.0μg/kg较右美托咪定2.0μg/kg及对照组在额部占位切除术后镇痛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鞘内注射吗啡(ITM)用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
方法 选择拟行全麻下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22例,年龄35~64岁,BMI 18~30 kg/m2,ASA Ⅰ或Ⅱ级。所有患者于术前在L2-3间隙行蛛网膜下腔穿刺。患者鞘内吗啡的初始给药剂量为5 μg/kg,相邻药物剂量比值为1∶1.1,剂量梯度依次为5.00、4.55、4.14、3.76、3.42、3.11 μg/kg。根据上一例患者术后镇痛效果,下一例患者上升或下降一个剂量梯度。术后镇痛有效标准:若术后6、12、24、48 h活动时VAS疼痛评分均≤3分,则认为术后镇痛有效;若任一时刻活动时VAS疼痛评分>3分,则认为镇痛无效。采用Probit法计算ED50、ED95及其95%可信区间(CI)。记录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 ITM用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ED50为3.468 μg/kg(95%CI 2.926~3.782 μg/kg),ED95为4.037 μg/kg(95%CI 3.746~7.127 μg/kg)。有2例(9%)出现皮肤轻微瘙痒,3例(14%)出现恶心呕吐,未观察到其他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 鞘内注射吗啡用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ED50为3.468 μg/kg(95%CI 2.926~3.782 μg/kg)。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联合曲马多用于患儿术后镇痛的安全性、有效性和最佳剂量.方法 选择气管插管全麻下择期手术患儿60例,行术后静脉镇痛,随机均分为三组:A组,曲马多10mg/kg+舒芬太尼1.6 μ g/kg+托烷司琼0.2 mg/kg;B组,曲马多10 mg/kg+舒芬太尼2.0 μg/kg+托烷司琼0.2 mg/kg;C组,曲马多10 mg/kg+舒芬太尼2.4 μg/kg+托烷司琼0.2mg/kg.术毕清醒拔管后开启镇痛泵,负荷量2 ml,持续量2 ml/h,PCA 1.5 ml,锁定时问15 min.术后镇痛效果不佳时,单次静推曲马多0.5~1.0 mg/kg作为补救措施.分别于术后2、4、8、12、24、48 h采用VAS评分法和Ramsay镇静评分法评估患儿术后疼痛程度和镇静程度;记录术后48 h舒芬太尼和曲马多总用量、PCA总按压次数和有效按压次数;同时观察术后恶心呕吐(PONV)、皮肤瘙痒、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2、4、8、1 2、24、48hB、C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Ramsay镇静评分明显高于A组(P<0.05),C组Ramsay镇静评分明显高于B组(P<0.05).C组PONV发生率明显高于A、B组(P<0.05).与A组比较,B组和C组舒芬太尼总用量增加、曲马多总用量减少、PCA总按压次数减少、有效按压率增加(P<0.05).结论 曲马多复合舒芬太尼用于患儿术后静脉镇痛安全、有效,最佳镇痛方案是曲马多0.2 mg/kg+舒芬太尼2.0μg/kg+托烷司琼0.2 mg/kg,镇痛及镇静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舒芬太尼用于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效果及其对血浆a-内啡肽(a-EP)的影响.方法 45例胃肠外科全麻术后患者行自控静脉镇痛,随机均分为A组(舒芬太尼3μg/kg)、B组(舒芬太尼2μg/kg)及C组(芬太尼20 μg/kg).FCIA不给负荷量.记录术后0、4、8、12、24、48 h VAS评分、镇痛泵的按压次数、并发症和患者的满意度等;于麻醉前、术毕、术后24、48 h测定血浆a-EP含量.结果 三组镇痛、镇静满意,并发症发生率均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组PCA按压次数显著少于C组,且A组低于B组(P<0.05);A组术后48 h β-EP含量明显低于C组和B组(P<0.05).结论 舒芬太尼PCIA安全有效,优于芬太尼.  相似文献   

15.
氯胺酮对小儿术后镇痛中吗啡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氯胺酮在小儿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中对吗啡作用的影响。方法 全麻下择期腹部手术病儿 37例 ,病人随机分为三组。负荷量 :Ⅰ组 (n =13)吗啡 10 μg/kg +氯胺酮 0 1mg/kg ;Ⅱ组 (n =10 )吗啡 10 μg/kg ;Ⅲ组 (n =14)吗啡 2 0 μg/kg。维持量 :Ⅰ组吗啡 1μg·kg-1·h-1+氯胺酮 0 0 3mg·kg-1·h-1;Ⅱ组吗啡 1μg·kg-1·h-1;Ⅲ组吗啡 2 μg·kg-1·h-1。单次给药剂量 :同各组每小时持续量 ;锁定时间 10min。按预定 6个时点记录疼痛、镇静评分、维持期吗啡耗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疼痛评分 :Ⅰ、Ⅲ组均为 0 0 0± 0 0 0 ,明显优于Ⅱ组 0 12± 0 17(P <0 0 1)。吗啡维持量 :Ⅰ、Ⅱ、Ⅲ组分别为 :5 1 0± 3 3μg/kg、6 3 4± 18 0 μg/kg、117 6± 2 0 1μg/kg(P <0 0 1)。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小儿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中 ,微量氯胺酮明显增强吗啡的镇痛作用 ,减少吗啡用量  相似文献   

16.
鞘内注射加巴喷丁对切口痛大鼠吗啡镇痛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鞘内注射加巴喷丁对切口痛大鼠吗啡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体重250g~280 g,取鞘内置管成功的大鼠48只,随机分为6组(n=8):假手术组(S组)鞘内注射人工脑脊液(ACSF)10μl后,吸人1.4%异氟烷5 min,不制备模型;切口痛组(IP组)、加巴喷丁50μg组(G组)、吗啡2.5μg组(M1组)和吗啡5μg组(M2组)于制备切口痛模型前30 min分别鞘内注射ACSF10μl、加巴喷丁50μg、吗啡2.5μg和5μg;加巴喷丁50μg+吗啡2.5μg组(G+M1组)于制备模型前30 min鞘内注射加巴喷丁50μg和吗啡2.5μg.模型制备后2 h时测定术侧机械缩爪反射阈值(MWT)和热刺激缩爪反应潜伏期(TWL).结果 与S组比较,IP组、G组、M1组MWT降低,TWL缩短(P<0.05),G+M1组和M2组MWT和TW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IP组比较,G+M1组和M2组大鼠MWT升高,TWL延长(P<0.05),G组和M1组MWT和TW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G+M1组比较,G组和M1组MWT降低,TWL缩短(P<0.05).结论 鞘内注射加巴喷丁可增强吗啡对切口痛大鼠的镇痛效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羟考酮不同镇痛方案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自控静脉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75例,年龄40~65岁,BMI 18~24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三组:吗啡组(M组)、羟考酮持续背景剂量组(O1组)和羟考酮无背景剂量组(O2组)。三组静脉注射芬太尼4μg/kg、丙泊酚2~2.5mg/kg、顺式阿曲库铵0.2mg/kg行麻醉诱导。M组术后镇痛泵药物为吗啡50mg+昂丹司琼8mg加生理盐水至100ml,背景剂量2ml/h,PCA剂量0.5ml,锁定时间5min;O1和O2组术后镇痛泵药物为羟考酮50mg+昂丹司琼8mg加生理盐水到100ml,O1组背景剂量2ml/h,PCA剂量0.5ml,锁定时间5min;O2组无背景剂量,PCA 4ml,锁定时间5min。记录术后4、8、12、24和48h的NRS评分;记录术后48h内补救镇痛次数、镇痛药用量和术后48h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O1、O2组术后4、8、12h静态NRS评分明显低于M组(P0.05);O1、O2组术后4、8h动态NRS评分明显低于M组(P0.05);M组术后48h内补救镇痛次数明显多于O1、O2组(P0.05);O2组术后48h内镇痛药总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M、O1组(P0.05)。结论羟考酮较之吗啡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静脉镇痛中可以起到更好的镇痛效果并降低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术中泵注右美托咪定(Dex)联合氟比洛芬酯对全麻下行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甲状腺手术患者63例,ASA 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三组.D1组和D2组于麻醉诱导前静脉泵注Dex 0.6 μg/kg(泵注时间为10 min),D2组术中以0.4 μg·kg-1·h-1持续泵注;C组以同样的方式泵注等量生理盐水.三组均于麻醉诱导后手术开始前静脉给予氟比洛芬酯1.0mg/kg.记录患者术后疼痛VAS评分、舒适评分(BCS评分),并记录术后首次给予氟比洛芬酯的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术后定向力恢复后10 min~2 h,D1、D2组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且D2组明显低于D1组(P<0.05);术后4h,D2组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定向力恢复后10 min~4 h,D1、D2组BCS评分明显高于C组,且定向力恢复后10 min~2 h D2组明显高于D1组(P<0.05).术后首次给予氟比洛芬酯时间,D1、D2组均明显晚于C组,且D2组明显晚于D1组(P<0.05).结论 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定联合氟比洛芬酯用于全麻下甲状腺手术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满意,优于单独应用氟比洛芬酯.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对脊柱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脊柱手术患者60例,年龄18~70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三组,术后镇痛分别给予舒芬太尼3μg/kg(S1组)、右美托咪定1.5μg/kg+舒芬太尼2μg/kg组(S2组)和右美托咪定1.5μg/kg+舒芬太尼1μg/kg组(S3组)。三组麻醉诱导:静注咪达唑仑0.05 mg/kg、依托咪酯0.3mg/kg、舒芬太尼0.8μg/kg,于手术结束前30 min连接静脉镇痛泵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背景输注流速3 ml/h,单次追加药量0.5 ml,锁定时间15min,总容量150ml。分别记录三组患者术后2h(T0)、4h(T1)、8h(T2)、12h(T3)、24h(T4)、48h(T5)的VAS疼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和术后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 T1~T5时S2组和S3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S1组(P0.05);三组Ramsay镇静评分、恶心、呕吐、嗜睡、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复合1.5μg/kg右美托咪定用于脊柱骨科手术术后镇痛可显著减少舒芬太尼的用量,同时降低其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且无心动过缓和嗜睡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艾司氯胺酮用于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全麻患者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22年2月至2022年7月于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全麻下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89例,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对照组(C组, 30例)、低剂量艾司氯胺酮组(K1组, 29例)、高剂量艾司氯胺酮组(K2组, 30例)。所有患者麻醉诱导和维持方案由其麻醉医师决定, 镇痛药物限于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根据分组情况配置术后自控静脉镇痛泵:C组, 舒芬太尼1.5 μg/kg+托烷司琼5 mg;K1组, 舒芬太尼1 μg/kg+艾司氯胺酮1 mg/kg+托烷司琼5 mg;K2组, 舒芬太尼1 μg/kg+艾司氯胺酮2 mg/kg+托烷司琼5 mg。记录患者术后48 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评分、抑郁症自测量表(SDS)评分和术后48 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不良反应(恶心、呕吐、瘙痒、尿潴留)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K1组术后48 h VAS疼痛评分较高(P<0.05), 术后48 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较多(P<0.05);K1组、K2组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