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主动脉的脉压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 对268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进行主动脉血压测量并计算脉压值.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用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冠状动脉狭窄计分表示.结果 冠状动脉狭窄组其年龄、SBP、DBP、PP比较冠状动脉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年龄、SBP和PP随着狭窄支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加.脉压≥60mm Hg组三支病变患病率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主动脉PP和年龄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密切相关.结论 主动脉脉压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密切相关,并对冠状动脉病变具有独立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压变异性(BPV)与冠心病(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315例拟诊冠心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的高血压患者为纳入对象,分为非冠心病组和冠心病组,对入选患者进行24 h 动态血压监测(24hABPV)和 CAG,并分析两组血压变异性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冠状动脉 SSS 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24 h 收缩压标准差(24hSSD)、24 h 舒张压标准差(24hDSD)、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SSD)、夜间舒张压标准差(nDSD)均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且各 BPV 随冠状动脉狭窄支数的增加而增加。冠心病组 SSS 积分高于非冠心病组,冠状动脉病变越重,其 SSS 评分越高。结论血压变异性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是 CHD 的一项重要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赵锦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3):1984-1986
目的 探讨夜间睡前给药对非勺型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为30例难治性高血压患者且经过动态血压监测证实有非勺型血压,将非利尿剂减压药从晨服改为睡前服,22例非勺型难治性高血压采取晨服相同降压药作为对照组,用药12周后比较两组的患者的血压降低情况和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结果 服药1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24 h平均收缩压/舒张压、白天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比治疗前变化值分别为(-2.8±4.2)/(-2.1±3.4)mm Hg、(-1.1±3.1) mm Hg和(-6.3±5.9)/(-4.3±5.7)mm Hg,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降压效果更好(均P<0.05);观察组血压的昼夜节律6例变为勺型血压,对照组昼夜节律没有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74,P=0.0263).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结论 夜间服药更有利于非勺型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降低和恢复血压正常昼夜节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H型高血压、LDL对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6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158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没有高血压分为高血压冠心病组和正常血压冠心病组,再按照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v)水平的不同,将高血压冠心病组分为H型高血压冠心病组(Hcy≥10μmol/L)和单纯性高血压冠心病组(Hcy<10 μmol/L),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多支病变三组,将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高血压冠心病组、正常血压冠心病组、H型高血压冠心病组和单纯性高血压冠心病组患者的Hcy、低密度脂蛋白(LDL)、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病变支数等指标,观察H型高血压对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的影响.结果 H型高血压组血清Hcy、LDL水平、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病变支数明显高于单纯性高血压组、正常血压冠心病组和对照组(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且狭窄程度越明显,病变支数越多,其血清Hcy、LDL水平越高.结论 H型高血压血清Hcy、LDL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病变支数密切相关,监测血清Hcy、LDL水平变化对于冠心病及H型高血压患者早期诊断治疗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沈艳萌  孙汉泽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7):2659-2660
目的 探讨动态血压监测研究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化与脑血管突发事件相关性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135例高血压患者,其中32例发生脑血管突发事件设为观察组,103例未发生脑血管突发事件设为对照组,分析两组动态血压监测结果.结果 观察组24h平均收缩压为(152±10)mm Hg、舒张压为(93±11)mm Hg,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33±11)mm Hg、(80±9)mm Hg(t=-0.256、-0.198,均P<0.05);观察组白昼平均收缩压为(158±15)mm Hg、舒张压为(96±7)mm Hg,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37±13)mm Hg、(83±8)mm Hg(t=-0.325、-0.223,均P<0.05);观察组夜间平均收缩压为(151±12)mm Hg、舒张压为(90±7)mm Hg,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32±14)mm Hg、(79±9)mm Hg(t =0.268、-0.166,均P<0.05).结论 高血压患者血压动态变化与脑血管突发事件紧密相关,对脑血管突发事件的预防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24 h血压动态检测仪应用于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60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60例单纯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24 h血压动态监测仪监测24 h血压、脉压。比较两组血压情况、脉压及脉压指数。结果 观察组夜间收缩压(SBP)(143.35±12.44)mm Hg(1 mm Hg=0.133 kPa)高于对照组的(137.50±11.35)mm Hg,白昼舒张压(DBP)(78.24±11.06)mm Hg、夜间DBP(76.18±9.33)mm Hg、24 h DBP(77.43±10.46)mm Hg、白昼平均动脉压(MAP)(100.17±9.33)mm Hg、24 h MAP(99.84±8.33)mm Hg低于对照组的(85.34±10.74)、(80.42±8.96)、(84.18±9.82)、(105.64±9.86)、(103.61±8.64)mm 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24 h SBP、白昼SBP、夜间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白昼脉压、夜间脉压、24 ...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对变异型心绞痛冠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7例确诊变异型心绞痛患者的动态心电图(dynam ic electrocard iogram,DCG)监测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AG检查示:冠状动脉有临床意义狭窄58例,中度以上狭窄38例(65.5%),单支病变39例,双支病变19例。DCG监测:阵发性ST段抬高≥0.20mv者53例,其中狭窄程度≥75%者27例(50.9%);ST段抬高最长持续时间≥3m in者43例,狭窄程度≥75%者16例(37.2%),<3m in者24例;ST段抬高≥0.20mv且持续时间≥3m in者均可见冠状动脉不同程度狭窄病变。结论变异型心绞痛更易在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脉痉挛,阵发性ST段抬高的高度、持续时间与冠脉狭窄的程度呈正相关。DCG诊断变异型心绞痛无创伤、简便、易行,适宜在广大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有创大动脉脉压(P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对15 6例入选病例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冠状动脉的严重程度用冠状动脉病变的血管支数及Gensini积分表示。所有病例均在术中测量主动脉血压。结果 高血压组较非高血压组冠心病患病率明显增高(73 .6 %vs 5 8. 5 % ,P =0 .0 32 )。高血压组患者冠状动脉三支血管病变的患病率(35. 2 %vs12 .3% )显著高于非高血压组(P =0 .0 0 1)。冠状动脉狭窄组,主动脉测压其收缩压(SBP)、PP均显著高于冠状动脉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 5 ) ,且SBP与PP随着狭窄支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大动脉PP、年龄、高血压病史与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最为密切。结论 大动脉PP是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邓颖  程维良  杨建刚 《河北医药》2012,34(16):2430-2431
目的 探讨眼底视网膜病变程度在妊娠期高血压病情判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妊娠期高血压女性146例,观察其眼底视网膜病变发生率、病变程度、血压、蛋白尿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46例患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为78.08%(114/146),其中平均动脉压在140 mm Hg及以上者视网膜病变率高达90.24%,远高于平均动脉压在140 mm Hg以下者(χ2=4.93,P<0.05);患者平均动脉压、蛋白尿水平与患者视网膜病变分期具有正相关(r=0.478,P<0.01;r=0.524,P<0.01).结论 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与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血压、蛋白尿相关.眼底检查在判断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病情进展、严重程度上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胡立 《天津医药》2004,32(7):453-453
根据单期的动态血压监测(ABPM)将患者高血压分为勺型或非勺型的临床意义是有问题的。CesareCuspidi等进行一项研究,以评价根据两期的ABPM确定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夜间血压下降状态与心脏和心脏以外靶器官的损害。研究者们对375例从未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h平均血压≥125/80mm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和探讨老年人高血压伴心力衰竭动态血压昼夜节律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从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老年高血压伴心力衰竭患者45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正常血压老年人43例为对照组。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动态血压均值。结果观察组SBP的日间均值、夜间均值、24 h均值分别是(162±14)mm Hg、(143±16)mm Hg、(148±15)mm Hg,对照组分别是(126±14)mm Hg、(109±12)mm Hg、(119±13)mm Hg,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DBP的日间均值、夜间均值、24 h均值分别是(76±12)mm Hg、(74±10)mm Hg、(74±9)mm Hg,对照组分别是(77±12)mm Hg、(77±10)mm Hg、(71±10)mm Hg,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DBP、SBP的昼夜节律分别是(0.04±9)mm Hg、(0.05±14)mm Hg,对照组分别是(0.11±11)mm Hg、(0.12±16)mm Hg,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收缩压增高是老年高血压伴心力衰竭的重要特征,且到夜间显著下降,其昼夜节律较小,甚至有可能消失。  相似文献   

12.
陈延雷  陈峥 《中国医药》2012,7(5):573-574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积极降压治疗对早期血肿增长的影响.方法 2010年3月至12月人院且发病在6h内的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经头颅CT证实为自发性脑出血,且收缩压持续≥150 mm Hg(1 mm Hg=0.133 kPa)且≤220 mm Hg.按住院号随机数字分组法分成2组,观察组28例入院即开始降压治疗,要求在1h内使目标收缩压≤140 mm Hg,并维持此目标值;对照组22例收缩压≥180 mm Hg或平均动脉压≥130 mm Hg才开始降压治疗.24 h后复查头部CT,依据ABC/2法计算脑实质内血肿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入院后首次CT检查,观察组的平均血肿体积为(34.1 ±3.1)ml,对照组的平均血肿体积为(33.5 ±3.2)ml,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24h平均血肿增长率为7.1%,对照组为36.4%,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早期将收缩压降到≤140 mm Hg,可减缓24h内血肿的增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高血压和正常血压人群应用两种不同测量血压的方法 ,进行分析对比血压值的差异.方法 2 000例患者分为4组正常血压组,高血压1级组,高血压2级组,高血压3级组.把听诊器胸件分别放置于血压计袖带内和袖带外测量血压并记录.结果 正常血压组血压平均值袖带外118.7/75 mm Hg,袖带内113.2/71.3 mm Hg,高血压1级组袖带外144.8/84.3 mm Hg,袖带内140.4/82.3 mm Hg,高血压2级组袖带外157.8/95.9 mm Hg,袖带内149.3/92.9 mm Hg,高血压3级组袖带外181.5/110.6 mm Hg,袖带内178.6/114.3 mm Hg.结论 正常血压组,高血压1级组,高血压2级组,袖带外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高于袖带内血压(P<0.01,P<0.05),高血压3级组袖带内外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与肾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根据轻度冠状动脉狭窄(n=25)、中度冠状动脉狭窄(n=56)和重度冠状动脉狭窄(n=45),对比3组患者肾小球滤过率(eGFR)。根据美国的肾脏病患者生存质量指导对对象分为3组,分别为肾功能正常组(n=30)和肾功能轻度减低组(n=59)、肾功能中重度减低组(n=37),对比3组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积分。利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eGFR与冠状动脉狭窄积分、冠状动脉病变范围积分的相关性。将冠状动脉病变数作为因变量,年龄、性别、血脂、eGFR等指标作为自变量,进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因素。结果 不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患者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eGFR、年龄、吸烟、BMI、空腹血糖、TC、TG、HDL-C、LDL-C、尿酸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不同肾功能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范围积分、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积分比较差异有统...  相似文献   

15.
王安之  向阳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9):2933-2934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变化与眼底改变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4例,监测其24h动态血压,用直接检眼镜检查眼底小动脉变化,分别观察不同水平的24h舒张压、诊所舒张压、脉压与眼底小动脉改变的关系.结果 124例患者中眼底正常29例(23.39%),Ⅰ级眼底改变69例(55.65%),Ⅱ级眼底改变16例(12.90%),Ⅲ级眼底改变10例(8.06%).24 h舒张压≥90 mm Hg组与< 90 mm Hg组、诊所舒张压≥100 mm Hg组与<100 mm Hg组、脉压≥50 mm Hg组与<50 mm Hg组眼底改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眼底病变程度与高血压病情密切相关,定期检测对预测心脑血管事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在行非心脏手术的高血压病患者围术期的降压疗效及对心脑血管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2011年5-7月在骨外科、普通外科和泌尿科拟行外科手术的高血压病患者80例,年龄40~75岁,同质配对分为治疗组(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和对照组(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各40例.术前根据血压情况服药3~5d,控制血压低于140/90 mm Hg(1 mm Hg =0.133 kPa),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手术当日清晨、围术期平均血压,记录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左心衰竭、脑梗死和脑出血等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手术当日清晨和围术期平均血压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手术当日清晨平均血压:(137±7)/(76±5)mm Hg比(142 ±9)/(92±4)mm Hg,围术期血压:(133±8)/(75±5)mm Hg比(139±9)/(84±5)mm Hg,P<0.01);治疗组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0% (2/40),低于对照组[10.0%(4/4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可平稳控制行非心脏手术高血压病患者围术期血压,有效降低晨峰高血压,同时对心脑血管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伴H型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10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伴H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同型半胱氨酸(Hcy)、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0%(4/50),低于对照组的22.0%(11/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AP、Hcy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MAP(118.03±10.24)mm Hg(1 mm Hg=0.133 kPa)、Hcy(12.81±2.96)μ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124.96±10.35)mm Hg、(20.52±4.17)μ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BP、DBP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SBP(116.84±4.24)mm Hg、DBP(79.24±3.13)mm Hg低于对照组的(125...  相似文献   

18.
刘倩 《中国实用医药》2011,6(32):99-100
目的 研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和治疗情况.方法 研究年龄≥18岁的807例曾被诊断和治疗高血压(血压≥140/90mm Hg)患者,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平均血压为143.4/84.9mm Hg,有49.2%耐药患者,使用抗高血压药物血压没有改变.66.8%患者血压130-139/80~89 mmHg.血压水平控制不佳的主要因素,与治疗的变化和患者的依从性有关.结论 许多不受控制的心血管病患者的降压治疗需要医生的支持,并且患者须听从医生的指导,否则无法控制他们的血压.  相似文献   

19.
肖青叶  邹建刚  周蕾  顾明霞 《江苏医药》2012,38(22):2684-2686
目的 探讨高血压早期患者血压变异率(BPV)与动脉弹性踝-臂指数(ABI)的年龄差异.方法 未经服药治疗的高血压早期患者68例分为两组:A组41例,年龄<60岁;B组27例,年龄≥60岁.依据24-h动态血压测定不同时间多次血压的脉压(PP)及其均值标准差(SD)来确定BPV;同时采用全自动动脉弹性检测仪检测ABI.结果 B组24-h平均脉压、日间平均脉压、夜间平均脉压和夜间收缩压差值SD均高于A组[(63.4±17.4) mmHg vs.(51.4±6.0) mmHg、(63.6±17.0) mmHg vs.(51.7±6.2)mmHg、(61.4±21.0) mmHg vs.(49.4±8.0)mmHg和(11.2±3.7)mmHg vs.(8.9±3.3) mm Hg](P<0.05).B组ABI异常发生率也高于A组(51.9% vs.24.4%)(P<0.05).结论 ≥60岁高血压早期患者的24-h平均脉压、日间平均脉压、夜间平均脉压、夜间收缩压差值及ABI异常率均高于<60岁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脉压差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12月就诊于牡丹江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通过冠状动脉CTA或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术确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患者142例,根据入院后测量血压的结果,分为高脉压差组(>60 mmHg)70例,正常脉压差组(30~60 mmHg)72例。根据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确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根据累及左冠状动脉主干、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分为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及三支病变组。测量各组血压,计算出脉压差,进行统计学分析。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评判标准依据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支数和Gensini积分。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血压、血糖、血脂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高脉压差组冠状动脉三支病变数较正常脉压差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23,P=0.014)。两组冠状动脉双支病变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0.992)。正常脉压差组冠状动脉单支病变数较高脉压差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