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比较鼻内镜下上颌窦自然口和前壁径路切除上颌窦囊肿和息肉手术的优缺点.方法 将上颌窦囊肿和息肉患者共48例分为两组,自然口径路组24例,前壁径路组24例,自然口径路组鼻内镜下切除钩突,扩大上颌窦自然口,经扩大的自然口切除上颌窦内囊肿息肉;前壁组鼻内镜下上颌窦穿刺套针经前壁穿刺两个窗口,鼻内镜观察下切除上颌窦内囊肿息肉.结果 术后随访6月至1年,两组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自然口径路组复发率12.5%,前壁径路组复发率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内镜下前壁径路暴露清楚,可彻底清除病灶,不易复发,且不破坏上颌窦自然口的功能,具有微创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张也 《中国实用医药》2013,(36):111-112
目的:探讨对鼻内镜下鼻道开窗径路切除上颌窦囊肿,以尽量减少对上颌窦正常黏膜功能的干扰与破坏。方法对28例单纯上颌窦囊肿患者行鼻内镜下鼻道开窗径路切除上颌窦囊肿,并行黏膜瓣复位。结果随访1年以上未见上颌窦囊肿复发。结论鼻内镜下鼻道开窗径路上颌窦囊肿切除术能有效治疗上颌窦囊肿,而且能减少对上颌窦正常黏膜纤毛运动功能的干扰,最大程度的保护鼻腔、鼻窦正常生理结构及功能。  相似文献   

3.
王忠  李新平 《云南医药》2006,27(4):357-358
上颌窦粘膜下囊肿的传统手术径路多采用鼻外径路,下鼻甲径路,上颌窦根治术径路,上颌窦口径路;且尽可能完整切除囊壁,包括部分正常窦腔粘膜。随着鼻内窥镜理论技术的进展,手术方法在确保病灶彻底切除,又保证足够开放引流为原则。作者自2001年2月~2005年3月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上颌窦粘膜下囊肿36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徐旭 《中国医药指南》2013,(15):223-224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切除上颌窦囊肿的方法。方法鼻内镜下上颌窦前壁开窗术、辅以上颌窦中鼻道开窗术治疗上颌窦囊肿50例。结果所有囊肿均在鼻窦内镜下完整切除,随访1~3年无复发。结论鼻内镜下上颌窦前壁开窗术,辅以上颌窦中鼻道开窗术切除上颌窦囊肿创伤小,操作简便,治疗效果确切,是治疗上颌窦囊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上颌窦囊肿由于部位较为隐蔽,使用常规内镜鼻窦手术器械很难达到彻底清除效果.临床上常采用下鼻道开窗或经中鼻道联合及经上颌窦前壁切除上颌窦囊肿,手术损伤较大.我们在鼻内镜下经扩大的上颌窦自然开口应用电凝吸引器治疗囊肿,效果满意.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确诊为上颌窦囊肿于我院手术治疗的患者30例(33侧),男17例(19侧),女13例(14侧),年龄16-60岁,中位年龄34岁.均有头痛、面部闷胀、牙痛及鼻腔间断流黄水等临床症状.单纯性囊肿13例,鼻中隔偏曲伴囊肿5例,鼻息肉鼻窦炎伴囊肿12例.  相似文献   

6.
鼻内镜下行下鼻道开窗术治疗上颌窦囊肿3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道开窗治疗上颌窦囊肿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对35例(36侧)上颌窦囊肿在强化局麻鼻内镜下行下鼻道开窗术,术中彻底吸除囊液,钳除上颌窦囊壁组织。结果随访1a以上,无并发症,治愈率达100%,无复发。结论鼻内镜下采用下鼻道开窗术可彻底清除上颌窦囊肿,可达到根治效果,较传统的上颌窦根治术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对真菌性上颌窦炎的治疗.方法 对我科48例真菌性上颌窦炎经上颌窦自然开口和下鼻道开窗径路进行鼻内镜手术.结果 48例患者全部治愈,半年后复查上颌窦均无真菌和炎症.结论 真菌性上颌窦炎经上颌窦自然开口和下鼻道开窗径路进行鼻内镜手术治疗,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内镜下经下鼻道开窗技术治疗上颌窦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5年4月至2017年10月,对我院收治的单纯性上颌窦囊肿患者应用内镜下经下鼻道开窗治疗,观察其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38例患者手术顺利,术中出血少,约10 mL,病变全部清理干净,术后症状全部消失,下鼻道和窦口开放良好,无并发症发生,全部患者均呈临床愈合,术后2周复查钩突在位,鼻腔色泽正常,鼻窦黏膜光滑,下鼻道开口通畅。结论内镜下经下鼻道开窗治疗单纯性上颌窦囊肿临床疗效可靠,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治疗上颌窦息肉及囊肿的有效方法。方法对鼻内镜下中鼻道、下鼻道开窗治疗上颌窦息肉或囊肿46例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 46例手术均获治愈,随访13年无1例复发。结论该手术可彻底清除上颌窦病变,防止复发,创伤小,操作简便,治疗效果确切,是治疗上颌窦息肉或囊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泪前隐窝入路上颌窦良性病变切除36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行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上颌窦良性病变切除36例,上颌窦息肉4例,上颌窦囊肿24例,鼻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2例,鼻腔及上颌窦真菌病6例。术前均行鼻窦CT扫描,上颌窦囊肿24例均位于上颌窦内壁、底壁、前下壁,怀疑内翻性乳头状瘤行MRI扫描,观察术后治疗效果。结果 36例患者鼻内镜下经上颌窦自然开口无法清除病变,改用泪前隐窝入路能良好地暴露上颌窦各壁,彻底清除病变,随访5个月~2年,头昏、头痛、鼻出血、闷胀、鼻涕倒流、臭味、流鼻涕等症状逐渐消失,其中,有1例内翻性乳头状瘤术后复发,在随访过程中经鼻内镜下鼻道开窗口发现上颌窦有新生物,清除并行病理证实为复发,其根用电凝吸引器电凝,随访至今无复发,其余35例经鼻内镜随访下鼻甲形态良好,上颌窦黏膜光滑,下鼻道开窗口形态良好。结论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上颌窦良性病变切除能良好地暴露上颌窦各壁,视野宽、创伤小,便于上颌窦内病变的观察和清除,不留死角,疗效满意,维护了鼻腔正常形态和功能。  相似文献   

11.
临床资料1994年4月~2005年4月,我院开展内镜鼻窦手术362例,其中并发泪囊炎4例(占1.1%),男1例,女3例,年龄18~36岁。4例均按1997年海口会议制定的标准行术前诊断及慢性鼻窦炎或鼻息肉分型、分期及评定手术疗效。Ⅰ型3期行筛窦切除,上颌窦口、蝶窦口扩大术1例;Ⅱ型2期行中鼻道、筛窦息肉切除,上颌窦口扩大引流术1例;Ⅲ型行鼻腔息肉、筛窦息肉切除,上颌窦口、蝶窦口扩大,下鼻道开窗引流术2例。4例均在术后2天出现不同程度的溢泪,术后1个月溢泪等炎性症状加重,挤压泪囊区有脓液或黏液从泪点处溢出,经泪道冲洗治疗无效,后均行内镜下经鼻腔进路行…  相似文献   

12.
肖嵩  张兴梅  徐杰  郝中平  傅艳 《安徽医药》2012,16(7):987-989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泪前隐窝入路处理复杂上颌窦良性病变的手术方法。方法对36例位于上颌窦前内下壁或占据整个窦腔的息肉、囊肿、真菌、内翻性乳头状瘤等复杂良性病变,采用经鼻内镜泪前隐窝入路的手术方法,对病灶进行清除。结果所有患者随访半年以上,复查时进行鼻内镜检查,20例行CT检查。鼻腔干燥1例,下鼻道造口闭锁2例,上颌窦开口囊泡形成2例,鼻内镜下换药至上皮化。无面部肿胀麻木、溢泪、视物模糊、脑脊液鼻漏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占据整个上颌窦窦腔或位于前内下壁的复杂病变,可以采用泪前隐窝入路的方式清除病变。  相似文献   

13.
随着鼻内镜技术的发展,目前传统的上颌窦根治术治疗上颌窦囊肿已逐步为经鼻内镜下鼻道开窗术上颌窦囊肿摘除所替代[1].我科自2004年10月以来应用鼻内镜下鼻道开窗上颌窦囊肿摘除术治疗上颌窦囊肿2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临床资料1994年4月~2005年4月,我院开展内镜鼻窦手术362例,其中并发泪囊炎4例(占1.1%),男1例,女3例,年龄18~36岁。4例均按1997年海口会议制定的标准行术前诊断及慢性鼻窦炎或鼻息肉分型、分期及评定手术疗效。Ⅰ型3期行筛窦切除,上颌窦口、蝶窦口扩大术1例;Ⅱ型2期行中鼻道、筛窦息肉切除,上颌窦口扩大引流术1例;Ⅲ型行鼻腔息肉、筛窦息肉切除,上颌窦口、蝶窦口扩大,下鼻道开窗引流术2例。4例均在术后2天出现不同程度的溢泪,术后1个月溢泪等炎性症状加重,挤压泪囊区有脓液或黏液从泪点处溢出,经泪道冲洗治疗无效,后均行内镜下经鼻腔进路行泪囊鼻腔造口术治疗。溢泪消失。  相似文献   

15.
1病历摘要 男,22岁。因左面部不适1个月余去当地医院行副鼻窦CT检查示左上颌窦占位,上颌窦前壁和下壁骨质破坏。考虑为上颌窦癌?拟行手术治疗。患者家属为求进一步治疗,来我院就诊。查患者左面部皮肤红,眶下面部隆起,无明显压痛。左眼视力无异常。左侧鼻腔黏膜略充血,鼻腔外侧壁突入鼻腔。行上颌窦强化CT,示左上颌窦牙源性囊性占位,上颌窦前壁以及下壁骨质破坏。考虑为上颌窦含牙囊肿,给予上颌窦穿刺,抽出黄绿色黏液。给予患者口内上牙龈切口,将囊肿和病牙完全切除。并同时行上颌窦根治术,下鼻道开窗,骨腔内填塞碘仿纱条,从下鼻道开口处引出。术后给予抗炎止血治疗,3d后抽出碘仿纱条。患者恢复好。病理示:上颌窦囊肿。  相似文献   

16.
上颌窦息肉合并囊肿经典的治疗方法是上颌窦根治术,由于下鼻道造口容易狭窄、闭锁、引流不畅、通气不佳以及鼻腔局部创伤反应大,常导致术后疗效差。随着鼻内镜术的广泛应用。近几年治疗上颌窦息肉合并囊肿多采用功能悻内窥镜鼻窦外科术(EESS),但也有一定局限性。2004-2006年我科采用经尖牙窝、上颌窦自然口双径路进行鼻内镜下手术治疗上颌宴息肉并囊肿,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上颌窦病变本文主要是指上颌窦炎症、上颌窦囊肿或息肉,不包括上颌窦恶性肿瘤,目前临床上多采用药物保守治疗/上颌窦根治术/功能性鼻内窥镜术3种治疗方法。本文通过3种不同进路(上颌窦自然开口扩张、下鼻道开窗、经尖牙窝进路)行内窥镜下治疗上颌窦病变,探讨最佳治疗方案。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999年以来门诊鼻科病人经X线或CT确诊为上颌窦病变(上颌窦炎症、上颌窦囊肿或息肉)85例,其中慢性上颌窦炎63例,上颌窦囊肿或息肉17例,上颌窦囊肿或息肉伴上颌窦炎5例。本组男性51例,女性34例。1·2手术方法:1·2·1麻醉:鼻腔用1%的卡因30 ml…  相似文献   

18.
随着鼻内窥镜技术的发展,目前传统的上颌窦根治术治疗上颌窦囊肿已逐步为鼻内窥镜手术所替代。我们于2000~2006年应用鼻内窥镜下鼻道开窗上颌窦囊肿摘除术治疗上颌窦囊肿,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共59例,其中男性35例,女性24例,年龄19~50岁,单侧发病57例,双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经鼻内镜鼻腔外侧壁切开联合中鼻道入路在上颌窦区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例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1例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行经鼻内镜鼻腔外侧壁切开联合中鼻道入路在上颌窦区手术清除病变组织,术中对该手术径路在内镜下能获得的手术视野进行观察,对该手术的优点进行评价。结果 3例患者均成功施行手术并随访6个月以上获得满意疗效,通过该径路可获得内镜下上颌窦各壁的暴露,对彻底清除病变有良好的视野。结论经鼻内镜鼻腔外侧壁切开联合中鼻道入路在上颌窦区手术具有微创,能多角度观察病变区域,更彻底清除病变等优点;缺点是手术操作相对复杂,损伤鼻泪管膜部可能性大,需丰富的解剖知识及熟练的内镜操作技巧。  相似文献   

20.
庄申法  许为青  孙敬武 《安徽医药》2011,15(12):1524-1525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彻底清除上颌窦难治性病变并防止复发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0例上颌窦难治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鼻内窥镜手术联合下鼻道开窗双径路治疗,术中彻底清除病变。结果所有病变组织均已彻底清除,术后鼻内窥镜随访5~12个月,见术腔皆上皮化,无脓性分泌物,10例患者均治愈。结论鼻内窥镜手术联合下鼻道开窗双径路治疗上颌窦难治性病变,能够根治病变且具有微创的特点,是一种简单实用、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