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 2 1例植入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 (ICD)的临床应用分析 ,探讨ICD在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中的治疗作用、参数设定、并发症及随访结果。方法  2 1例均植入成功 ,其中单腔ICD 18例 ,双腔ICD 3例。心室起搏阈值 0 3~ 0 9(0 6 8± 0 2 1)V ,R波振幅 5 5~ 2 0 (10 0± 3 8)mV ,除颤阻抗 14~ 73(5 0 2±9 3)Ω ,除颤阈值 5~ 15 (12 5± 4 7)V。随访 3~ 5 7(2 5 3± 11 7)月 ,17例接受了成功的ICD治疗 ,2例发生误放电治疗 ,经重新调整参数后未再发生误放电 ,1例出现囊袋血肿 ,经处理好转 ,2例因电池耗竭更换了ICD装置 ,2例死亡 ,其中 1例为自杀 ,另 1例拒绝治疗和随访 ,室颤反复发作死亡。结果 ICD能有效转复恶性心律失常 ,双腔ICD能提高对室性和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的鉴别 ,降低不适当ICD治疗 ;加强随访及时调整参数更能准确识别和治疗快速室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2.
植入型心脏复律除颤器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评价植入型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在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13例室性心动过速(VT)和/或心室颤动(VF)患者,植入单胺ICD12例,双腔ICD1例。结果 13例ICD植入术均获成功,术后随访其中5例有不同频率和程度的VT或VF发作,经ICD分层治疗,均成功;1例发生窦性心动过速误认为VT,而误放电(CV治疗)。结论 ICD可有效地转复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双腔ICD在预防室上性、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和减少不适当放电等方面优于单腔ICD。  相似文献   

3.
植入型双腔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是临床用于治疗室速(VT)、室颤(VF)的有效手段,在治疗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预防心脏性猝死的作用明显优于抗心律失常药物.最近,我院在省内率先为1例反复发作VF并伴间歇性房室传导阻滞(AVB)的患者行双腔ICD治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为观察冠心病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经血运重建及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双重治疗后的长期预后,对18例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冠心病患者行血运重建(PCI16例,CABG2例),并植入单腔ICD(VVI)13例,双腔ICD(DDDR)1例,三腔ICD(CRT-D)4例,随访6~72(31.7±22.7)个月。结果发现:①死亡2例,急性心肌梗死和急性左心衰各1例。②4例术后再次住院。1例因心功能不全,另外3例因ICD多次放电(电风暴)。13例(占72.2%)发生持续性室速(VT)或室颤(VF)事件。持续性VT发作434次,386次(98.6%)经抗心动过速起搏(ATP)治疗成功。FVT发作25次,ATP治疗快室速总的成功率为84.0%。ICD电风暴3例。ICD误识别及误治疗2例。结论:冠心病患者联合应用血运重建及ICD双重治疗,既可减少(或消除)血管狭窄(或闭塞)产生的临床症状,又可防止由于心肌的慢性瘢痕产生室性心律失常而导致猝死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 (ICD)的治疗作用。方法 反复发作室性心动过速 (VT)患者安装 ICD,并随访 18个月。结果 术中测得除颤阻抗为 5 9欧 ,除颤阈值 <10 J。术后复发室性心动过速 ,均经 ICD治疗成功转复室性心律 ,有效率 10 0 %。结论  ICD能有效转复恶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开辟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埋藏式自动心脏复律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ICD能迅速感知并识别危及生命的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分别采取复律、除颤、起搏的方法,纠正快速型心律失常,防止心源性猝死(SCD)的发生[1].SCD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安全,而致命性的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心室颤动以及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是导致SCD的主要原因.随着心电监护仪器设备的高速发展,使得院内的心源性猝死率大大降低,但患者常常由于院外的恶性心律失常不能被及时发现而导致死亡.近年我院对38例具有ICD植入适应证的恶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ICD植入,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自1994年Kim等[1]提出电风暴(ventricular electrical storm,VES)现象主要发生在植入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mplan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术后,以自发、反复发生的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及发作性晕厥为特征,电除颤和电复律及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能有效控制心室VES的发作和次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对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预后的干预作用。方法103例有Ⅰ/Ⅱa类ICD适应证患者中,21例植入ICD(ICD组),另82例未接受ICD(非ICD组);接受相同的基础治疗。比较两组入选后第3个月,第6个月及第12个月累计死亡率及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在观察时间达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ICD组累计死亡率和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非ICD组。结论ICD能有效终止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用于保护心脏猝死(SCD)高危人群,可使死亡率降低23·17%。ICD可降低SCD高危人群心脏事件发生率,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对于室性恶性的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SCD)的主要治疗为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ICD比抗心律失常药物(AAD)的疗效好,总体死亡率可降低23-55%.ICD虽然从远期来说,降低了心源性猝死的死亡率,但仍不能完全替代AAD,中止室性心律失常的急性发作仍需要依赖AAD,心脏停搏的除颤、复律治疗后,必须要有药物的辅助,无药物的辅助其成功率不高.  相似文献   

10.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的应用降低了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率,为临床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ICD的置入常规是在X线透视下实施,本例采用超声引导ICD置入术获得成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徐蕾 《江苏医药》2006,32(6):595-595
致命性心律失常(包括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是引起心脏性猝死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临床实验显示,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治疗致命性心律失常、预防心脏性猝死的作用明显优于抗心律失常药物。ICD治疗已成为心脏性猝死高危患者的首选治疗措施。2003年12月~2005年6月我院为5例心律失常患者施行ICD,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 VT)最常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治疗VT有3种选择,很多患者需要联合使用的方案:分别是植入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defibrillator, ICD)、抗心律失常药物和导管射频消融.其中ICD能有效地提供抢救式治疗但并不能有效对VT进行预防.而抗心律失常药物其疗效欠佳且具潜在多种副作用包括致心律失常作用.在以上治疗欠佳时,射频消融治疗是一种不二的选择.2011年Roderick Tung[1]介绍了结构性心脏病VT射频消融的3例个案,这些病例为处于不同临床状态的VT病例,均经射频消融成功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室性心律失常在心得安试验中的发生机制。方法对1400例试验分析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有3例发生心律失常,占总试验人数的0.21%,均为室性(2例室性早搏,1例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结论口服心得安可引起心律失常且多为室性。其心室复极的变异性更可能反映心室的自主调节水平,对临床有诊断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全球每年猝死人数为9000000,中国心血管病致死人数为1500000,心脏猝死中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的比例为5%-10%,心室颤动(室颤)为60%-80%。国外多项大型临床试验已证实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是治疗恶性心律失常的最有效的方法,可有效地预防心性猝死。本通过随访观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病人ICD治疗的长期疗效及并发症。[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电风暴(electrical storm)又称心室电风暴、交感风暴等,是由于心脏电活动极度不稳定导致的严重恶性心律失常。2006年《室性心律失常的诊疗和心源性猝死预防指南》(ACC/AHA/ESC)定义的电风暴是指24 h内自发的室速/室颤≥2次,并需要紧急治疗的临床综合征[1]。随着植入性心脏复律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作为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预防的广泛应用,目  相似文献   

16.
心源性猝死(SCD)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尤其是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是发生心源性猝死的最主要的原因,约占心源性猝死的87%。虽然随着心电监护技术的发展,已使院内的猝死率大为降低,但院外心脏猝死常因不能及时复苏而死亡。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可及时发现并有效控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作,降低SC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是心脏性猝死的最常见原因,埋置式心脏自动转复除颤器(ICD)是目前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首选方法[1]。由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的差异和经济条件的限制,我国ICD的临床应用还处于起步的阶段。我科于2003年2月成功为一例Brugada综合征患者施行ICD,取得良好的  相似文献   

18.
黄伟  郭涛 《云南医药》2004,25(4):353-356
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VT/VF)是心脏性猝死(SCD)的主要原因,美国每年约40万人死于此症。大量资料表明合理使用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可以纠正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降低SCD发生率,延长病人生命,是优于药物的有效治疗方法。本文复习国外近几年有关安置ICD的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我科自2006年1~6月采用胺碘酮静脉给药治疗快速室性心律失常患者41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做法及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41例患者中,男32例,女9例;年龄50~75岁,平均年龄65.3岁;扩张型心肌病并多源多形室性期前收缩、短阵室性心动过速4例,急性心肌梗死并持续室性心动过速12例,冠心病、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16例,冠心病、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动过速9例。治疗结果:室性心动过速转复为窦性心律者36例(87.8%)。1.2治疗方法胺碘酮静脉注射首剂150m g加生理盐水20m l缓慢推注10~15m in,生理盐水 胺碘酮600m g微泵维持1~4天,每分6~…  相似文献   

20.
ICD电风暴1例     
1 病例报告 患男,75岁。临床诊断冠心病、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室壁瘤、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心功能Ⅲ级。心脏彩超:LV65mm,EF40%。2005-11-16行单腔ICD植入术,术后给予胺碘酮治疗。术后随访4个月内非持续性室速发作1700余次,持续性室速发作350余次,室速周长为370,400ms。抗心动过速起搏(ATP)治疗336次,其中治疗成功325次,短阵快速起搏(burst)治疗成功317次,burst+递减性快速起搏(RAMP)治疗成功8次。11次ATP治疗失败后电转复成功,其中7次经、burst+RAMP治疗失败,为RAMP治疗后导致快速室速(FVT)经电转复,4次为发作FVT经burst治疗失败后电复律。术后电转复共13次,一天最多电击4次。[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