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瞬时电针刺激联合地黄饮子对恢复期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神经、运动功能重建的影响。方法:选择某院针灸推拿科2015年10月~2018年10月间收治的恢复期脑梗死住院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管理血压、脑保护剂、改善患者脑血循环、抗血小板聚集等基础性治疗。对照组采用物理治疗及作业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瞬时电针刺激联合地黄饮子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4、8周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FMA评分、Barthel指数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后,两组NIHSS评分均降低,FMA评分、Barthel指数均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4、8周后,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FMA评分、Barthel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78.57%(P0.05)。结论:应用瞬时电针刺激联合地黄饮子可显著改善恢复期脑梗死患者神经、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临床疗效确切,可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2.
柳洁  夏盼  潘春华  李航  王泽颖 《天津医药》2022,50(11):1227-1232
血管再通治疗已成为急性缺血性卒中(AIS)的有效治疗方法,但由于出血转化、不良再灌注、血管再闭塞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有部分AIS患者在接受血管再通治疗后会出现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主要表现为病情进展、神经功能损伤加重,严重影响患者预后。目前END尚无统一的名称及诊断标准,有关再通治疗后END的研究结果亦不尽相同。就再通治疗后END发病机制、危险因素以及预测因子等相关内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金纳多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宁 《江苏医药》2003,29(7):553-553
近年来笔应用金纳多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32例,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不同血压水平对预后的影响。方法研究发病24h以内,NIHSS评分大于等于2分且神志清楚的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484例。按患者入院时血压水平不同分为A、B、c、D、E、F6组,对患者入院时、发病第10d和30d分别进行NIHSS评分。结果入院时不同组间NIHSS评分有显著差异(P〈0.01)。10d后484例患者中共有44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9.09%。不同组别间死亡人数有显著差异(P〈0.01);A组及C组与E组HIHSS进行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30d后,E组NIHSS评分均高于其他组(P〈0.01)。结论急性缺血性中风发病时,当收缩压大于170mmHg及小于140mmHg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明显高于其他血压水平,尤以大于170mmHg明显;发病10d内收缩压在150—170mmHg之间患者死亡率最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1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均予西医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加用丹红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加丹参(粉剂)静脉滴注;评价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针刺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重庆市中医院南桥寺院区脑病科诊断为急性缺血性卒中后吞咽障碍且发病在72 h内的住院患者100例进行14 d的治疗及随访观察。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内科治疗和吞咽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针刺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WST)评分、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评分、Barthel生活指数(BI)、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58%,高于对照组的7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WST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FOIS、BI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前后的生化指标无异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针刺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能有效改善急性...  相似文献   

7.
硫酸镁对缺血性卒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梅  包太成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9):2956-2957
目的:探讨硫酸镁在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按一般脑卒中治疗予改善脑循环,营养脑细胞,调控血压血糖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硫酸镁治疗.疗程3周,以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进行效果评定.结果:治疗组21天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和显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硫酸镁有保护神经元、促进卒中后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治疗后24 h的血压变异和早期神经功能恶化之间的关联性。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11月我院收治的62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开展研究。对患者的基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尤其是在溶栓治疗后每间隔1 h进行一次血压测定。血压变异评估包含标准差、连续变异度。连续变异度为相邻血压差值平方的均值平方根。根据患者是否存在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将其分为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组和非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组,采用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影响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因素。结果 62例患者中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患者10例,发生率为16.13%。两组患者在高血压病史、SBPmax、SBPsd、SBPsv、DBPmax、DBPsd、DBPsv方面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5)。Logistics回归多因素显示:静脉溶栓24 h后SBPmax、SBPsd、SBPsv、DBPmax、DBPsd是影响神经功能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 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治疗后血压变异性表现较大,临床中很容易发生24 h神经功能恶化,临床中应当提高对神经功能的关注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10.
《天津医药》2003,31(4):215-215
缺血性卒中是世界上第二位最常见的死因。在美国和欧洲 ,其死亡率处于第三位 ,并且居严重长期致残病因的首位。有报告称 ,应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TEE)检出主动脉弓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预示老年人发生缺血性卒中的危险。有学者报道 ,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也可影响主动脉弹性 ,其改变情况也可经TEE检查评价 ,因此 ,通过TEE评价主动脉硬度可能提供评价缺血性卒中的信息 ;但是极少有关主动脉硬度对缺血性卒中危险性的研究资料。KenichiSugioka等著文报告经TEE检查胸主动脉的硬度对老年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的影响。作者们…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缺血预适应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中的保护作用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平行对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55例。A组男23例,女32例;年龄52~74(62.78±4.77)岁;B组男27例,女28例;年龄51~73(61.48±4.59)岁。B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A组在B组的基础上采用远隔缺血后适应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评分及梗死灶体积、血清S100蛋白(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新喋呤(Npt)、半乳糖凝集素3(GAL3)、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结果 治疗3个月后,A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55%(52/55),高于B组的81.82%(45/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74,P=0.039);治疗3个月后,A组NIHSS评分为(9.74±1.83)分,低于B组的(12.25±2.82)分,BI评分为(75.26±5.38)分,高于B组的(62.47±6.02)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496、11.748,均P<0.001);治疗3个月后,A组梗死灶体积为(3.35±1.02)cm3,缩小幅度优于B组[(3.79±1.11)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A组全血低切黏度为(5.08±0.79)mPa·s、全血高切黏度为(4.22±0.51)mPa·s、血浆黏度为(1.17±0.34)mPa·s、纤维蛋白原为(2.86±0.34)g/L,均低于B组的(6.63±1.02)mPa·s、(4.85±0.62)mPa·s、(1.36±0.40)mPa·s、(3.53±0.42)g/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3个月后,A组血清S100β为(1.37±0.38)μg/L、NSE为(15.28±3.37)μg/L、Npt为(6.95±1.78)nmol/L、GAL3为(9.68±2.27)g/L,均低于B组的(1.74±0.46)μg/L、(19.72±4.73)μg/L、(9.07±2.24)nmol/L、(11.94±3.04)g/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缺血预适应辅助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进一步提升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缩小梗死灶体积,调节血液流变学状态,促进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12.
钟艳 《北方药学》2016,(1):22-22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氟西汀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10月收治的14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的方式分为实验组72例和对照组72例,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大于21分,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治疗方案及康复护理计划,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氟西汀。对治疗后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后HAMD、MMSE、hs-CRP比较,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使用氟西汀治疗急性脑卒中,能够有效降低hs-CRP水平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张云  黄炜  王颖  熊久兰  李晓丽  张鸽 《安徽医药》2017,21(7):1190-1193
目的 探讨丹红注射液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药理作用机制影响.方法 48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组、实验组,每组12只.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静脉注射,阳性组给予静脉注射尤瑞克林,实验组给予静脉注射丹红注射液,均为每日1次,连续7 d.比较各组大鼠一般活动情况,HE染色病理组织变化及血脂水平、血液流变学、神经肽Y(NPY)、强啡肽(Dyn)、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结果 阳性组和实验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低于模型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高于模型组(P<0.05);实验组TC、TG、LDL-C水平低于阳性组,而HDL-C高于阳性组(P<0.05);阳性组和实验组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实验组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水平低于阳性组(P<0.05);阳性组和实验组血浆NPY、Dyn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实验组血浆NPY、Dyn水平低于阳性组(P<0.05);阳性组和实验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低于模型组(P<0.05);实验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低于阳性组(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可明显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大鼠血脂、血液流变学及神经功能,降低血浆NPY、Dyn水平,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对脑卒中患者血流变、肢体与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唐山市人民医院2017年2月-2019年2月诊治的脑卒中患者14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73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观察者患者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0.13 g/d静脉滴注,均连续治疗14 d。于治疗前后行血流变、生化指标检测,并行肢体与神经功能评价,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C反应蛋白、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Hcy)、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简式运动功能量表(FMA)、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C反应蛋白、D-二聚体、Hcy、NSE、NHI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FMA评分、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心率异常、血压异常、肝肾功能损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可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血流变状况,并提高患者的肢体与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5.
龚丽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5):55+57-55,57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在促进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中的作用.方法 将2009年1月~2011年7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86例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43例和加用依达拉奉组(观察组)43例,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6、12周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进行评估及比较.结果 治疗后6、12周观察组的NIHSS评分及ADL评分量表的评估结果均好于对照组,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依达拉奉在改善脑梗死患者早期的神经功能方面的效果较好,患者的生存能力改善幅度也较大,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针刺结合早期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9月本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7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9例选用针刺结合早期康复训练进行治疗,对照组38例仅选用早期康复训练进行治疗,4周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结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好,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羟乙基淀粉联合阿替普酶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4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阿替普酶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羟乙基淀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OPG、sTRAIL血清水平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OPG和sTRAIL血清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两组治疗后OPG和sTRAIL血清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其中试验组在治疗后12 h、24 h及14 d时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羟乙基淀粉联合阿替普酶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可以显著下调血清OPG和sTRAIL水平,改善神经功能,临床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运动再学习疗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运动再学习技术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运动再学习组和对照组,运动再学习组33例(男性17例、女性16例),进行运动再学习治疗;对照组32例(男性16例、女性16例),进行常规康复治疗。2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治疗3周、6周时采用Fugl-Meyer评分法、Barthel指数、Berg量表进行评定和数据分析。结果经3周治疗后2组患者运动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平衡能力均明显改善,2组间比较,运动再学习组运动、平衡能力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再学习技术有利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许昌市中心医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给予抗血小板聚集、降脂稳斑、控制血压、血糖等药物;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静脉滴注,0.13 g/次,1次/d,均治疗14 d。比较两组治疗效果;采用简式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定治疗前后患者肢体功能;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神经功能缺损;进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30%,较对照组73.91%显著升高(P<0.05);治疗前,两组FMA、NIHSS、ADL评分无明显差异;治疗14 d后,两组FMA、ADL评分显著升高,NIHSS评分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FMA、ADL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NIH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应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治疗效果显著,显著改善患者肢体功能、神经功能,有效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躯干稳定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平衡及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威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3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1例)。对照组男32例,女20例,年龄(60.28±12.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