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8,(6)
目的探讨经肘前入路复位内固定治疗Bryan-MorreyⅣ型肱骨小头骨折的操作要点、固定理念及治疗效果。方法我院2013年10月至2016年7月采用肘前入路复位内固定治疗Bryan-MorreyⅣ型肱骨小头骨折患者9例,螺钉固定7例、克氏针固定2例。观察患者术后骨折复位质量、肘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过8~21个月随访,9例骨折均骨性愈合,无神经血管损伤、肱骨小头坏死等并发症。按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89%。结论经肘前入路复位应用三钉两柱理念固定治疗Bryan-MorreyⅣ肱骨小头骨折具有可视下复位、内固定物植入方向可控、固定牢固、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的优点,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股骨头骨折治疗的手术入路选择及疗效.方法 对29例股骨头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Pipkin分型,其中Ⅰ型9例,Ⅱ型7例,Ⅲ型2例,Ⅳ型11例.采用Smith-Petersen入路:Ⅰ型5例,Ⅱ型3例,Ⅲ型2例;采用Kocher-langenbeck入路结合大粗隆截骨治疗:Ⅰ型4例,Ⅱ型4例,Ⅳ型8例;采用Kocher-langenbeck入路:Ⅳ型3例.结果 本组病例随访时间为18~58个月,平均36个月.按照采用Thompson-Epstein疗效评定标准,优9例;良10例;可6例.差4例.结论 对于不同类型股骨头骨折应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用不同手术入路,在尽可能保护股骨头血运的情况下显露骨折,可取的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3.
《临床医药实践》2015,(10):725-731
目的:系统评价前入路与后入路两种不同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通过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MEDLINE等数据库,全面收集前入路与后入路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随机、半随机对照试验(RCT,quasi-RCT)结果,并用Rev Man 5.0.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7个试验共331例患者。前入路和后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侵占程度、Cobb角、Frankel分级及重返工作岗位的患者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8.02,95%CI(-17.33,0.92),P=0.08;MD=-0.06,95%CI(-0.62,0.51),P=0.84;RD=0.06,95%CI(-0.07,0.19),P=0.38;RD=-0.02,95%CI(-0.16,0.13),P=0.80]。前入路组与后入路组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手术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310.67,95%CI(26.38,594.96),P=0.03;MD=17.17,95%CI(5.78,28.57),P=0.003;MD=15.53,95%CI(6.72,24.34),P=0.0006];但两组间的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后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比前入路手术更有效,能减少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手术费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采用后入路手术治疗法对患有肩胛骨骨折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抽取50例在我院就诊的患有肩胛骨骨折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25例。A组采用临床保守治疗方法进行治疗;B组患者采用后入路手术治疗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观察。结果分析结果表明,B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A组患者比较,其及格率明显高出很多,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均没有出现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后入路手术治疗法对患有肩胛骨骨折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十分明显,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恢复速度快等特点,且在治疗过程中患者不会出现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可以做为今后临床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入路对肱骨中下段骨折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3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78例肱骨中下段骨折患者按照手术入路不同随机分为前外侧入路组、臂后侧入路组及前方入路组,比较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不连发生率、骨折愈合率、桡神经损伤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和终未随访时肘关节Mayo评分。结果臂后侧入路组从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终未随访时肘关节Mayo评分、骨不连发生率、骨折愈合率及桡神经损伤发生率方面比较均较另外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臂后侧手术入路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具有内固定牢固、医源性损伤少、骨折愈合快、恢复质量高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后入路手术治疗肩胛骨骨折的护理配合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采用后入路手术治疗的肩胛骨骨折患者12例,所有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均给予完善的护理配合,观察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 12例患者经治疗后,优4例,良7例,差1例,优良率为91.7%.无一例患者发生内固定物断裂、松动或骨折发生再移位,无神经血管损伤情况的发生.结论 专科护士认真做好术前访视工作、充分的物品准备、正确的体位摆放及熟练的手术配合等,是确保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外眦横切口入路颧骨复合体骨折复位坚强内固定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参考Knight和North分类法,对23例患者采用外眦横切口行颧骨复合体骨折解剖复位,Mini或Micro钛接骨板坚强内固定。对患者外形、张口度、复视、眼球内陷、X线和螺旋CT(评估同X线)等进行综合评估。按优良差3级标准评价手术效果。结果外眦横切口联合口内切口入路,可以避免冠状切口的弊端。此法可在直视下开放复位,较好地暴露颧骨复合体连接处及眶下区骨折,松解颧骨骨折块,再进行内固定,效果良好。手术后瘢痕小,面神经功能无损伤,外形及功能恢复良好。无双眼复视及其他后遗症。结论应用外眦横切口治疗颧骨复合体骨折,进行颧骨和颧骨复合体骨折复位固定,具有术野显露广泛、在明视下解剖复位、精确固定的优点,面部瘢痕隐蔽,损伤面神经机会极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探讨全面部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06年6月—2012年12月期间住院并行手术治疗的35例全面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本组病例中男性占77%,女性占23%,高发年龄20~40岁,交通伤占66%,57%患者合并颅脑挫伤,术后6%患者出现局部感染,11%患者术后出现暂时性面瘫,69%患者对面形恢复满意,83%患者张口度恢复正常,91%患者咬合关系恢复正常。结论全面部骨折病情非常复杂,手术复位及内固定能有效地重建口颌功能,但面形恢复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9.
肱骨髁间骨折的几种手术入路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不同入路手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优缺点。方法 :10 a来随机采用三种不同的入路 ,切开复位 ,内固定手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共 80例 ,其中经鹰嘴后入路 ,切开复位 ,人字形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共 34例 ;经典后入路 31例 ;内外侧联合切口 15例。其中 T形骨折 48例 ,Y形骨折 17例 ;粉碎骨折 15例。结果 :骨折在术后 6周~ 13周愈合。术后随访 6个月~ 18个月。疗效 :经鹰嘴后入路 ,优 2 2例 ,良 9例 ,中 2例 ,差 1例 ,总优良率为92 %。经典后入路 ,优 16例 ,良 7例 ,中 3例 ,差 5例 ,总优良率为 75 %。内外侧联合切口 :优 12例 ,良 1例 ,差 2例 ,总优良率为 80 %。全部总优良率为 84%。结论 :对比研究证明经鹰嘴入路手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是一种疗效较好的方法 ,它利于充分暴露骨折 ,进行固定 ,对保留远断端血运有利。但要人为造成鹰嘴骨折 ,对手术技巧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前路、后路和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优缺点。方法采用三种不同的手术入路治疗腰椎爆裂骨折43例,其中经后路29例,前路11例,前后联合入路3例。采用ASIA标准评定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通过影像学检查比较伤椎和Cobb角的矫正及丢失,评估椎管减压范围、植骨块位置及愈合情况。结果43例随访5~36个月,平均12个月,术前不完全性损伤的37例患者神经功能恢复≥1级。脊髓神经功能术前为A级5例,术后均无恢复。结论胸腰椎爆裂骨折术式的选择取决于脊柱稳定性、神经损伤情况以及椎管内占位程度。具体应根据伤椎椎体压缩程度、椎管内骨性占位程度、是否伴有脊柱后柱结构不稳或骨折脱位来决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骨折应用切开复位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就诊顺序编号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实验组患者行切开复位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行手法闭合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情况,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优良率达90.0%,对照组优良率为86.7%;两组术后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轴向缩短长度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切开复位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法与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法临床效果相近,但是内固定法对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治疗中具有更为显著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切开复位与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腓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 96例胫腓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采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比较2组的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骨痂出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术后出血量明显分别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腓骨干骨折的疗效优于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手术时间,改善手术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比较外固定架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腓骨严重开放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7月~2011年7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胫腓骨严重开放粉碎性骨折患者64例,随机分为外固定组与内固定组,每组32例,观察患者术后骨性愈合情况以及术后感染情况。结果外固定组患者术后骨性愈合情况良好31例,明显高于内固定组组的27例,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固定组术后感染2例,明显低于内固定组的5例,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严重开放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切开复位内固定重建骨盆环治疗骨盆C型骨折与保守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探讨最佳治疗方法。方法本次实验以本院收治的40例骨盆C型骨折患者为实验对象,将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且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重建骨盆环治疗方式,而对照组患者采取保守的骨折治疗方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中,优14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为90%;对照组优10例,良3例,可6例,差1例,优良率为65%。两组患者的实验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表明切开复位内固定重建骨盆环治疗技术对于骨盆C型骨折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锚钉修补结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攀枝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5年8月至2016年10月经踝关节X线确诊为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0例,观察组采用锚钉修补结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跨下胫腓联合螺钉固定方法治疗。治疗后采用Baird-Jackson评分,踝-后足评分(AOFA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及评价手术疗效,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8.4个月。结果 观察组患者Baird-Jackson评分优良率92.8%,对照组为7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AOFAS评分在术后1个月为(77.26±8.03)分,术后6个月为(94.12±8.63)分,较同期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术后AOF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距骨倾斜角为(4.61±1.42)°,距骨前移距离为(3.09±1.21)cm,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治疗当天为(4.93±1.03)分,治疗后1个月为(2.14±0.92)分,对照组治疗当天为(5.12±1.06)分,治疗后1个月为(3.21±0.95)分,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发现,骨折均顺利愈合,未出现内固定断裂、松动、骨折不愈合等不良事件。结论 锚钉修补结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跟骨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植骨结合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跟骨粉碎性骨折患者63例,采用切开复位植骨并结合钢板内固定治疗方案,术后比较跟骨粉碎性骨折中不同骨折类型患者的恢复效果及记录有无合并并发症的存在,并对结果进行讨论分析。结果6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Ⅱ型及Ⅲ型的预后良好程度均大于Ⅳ型(P<0.05)。Ⅱ型相比较Ⅲ、Ⅳ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P<0.05)。所有患者术后与术前Gissane夹角、Bohler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切开复位植骨结合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其临床恢复效果与骨折类型有直接关系,Ⅱ型骨折最适合,而Ⅲ型和Ⅳ型骨折相对适应。整体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结合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73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采用切开复位结合植骨钢板内固定术,对照组闭合复位结合外固定支架。结果参照腕关节Dienst功能百分评分方法,两组在疼痛、主动活动能力及活动范围、稳定性及患者自我评价等五个项目上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其并发症发生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切开复位结合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具有疗效满意、并发症少,安全可靠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MIPPO)技术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ORIF)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接收治疗的胫骨远端骨折患者120例,在治疗方法上均选取钢板内固定的方式。根据患者就诊日期奇偶数不同将其平均分为ORIF组和MIPPO组,分别给予传统的ORIF技术和MIPPO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MIPPO组手术时间、骨折恢复时间短于ORIF组,术中出血量少于OR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RIF组手术后恢复期的效果不佳,对患者的健康有一定的影响,MIPPO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OR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PPO技术在治疗效果、操作技术、安全实用性等方面都比传统的ORIF方法具有优势,具有临床研究价值和推广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有限切开复位交叉克什针内同定治疗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Gartland Ⅲ型)的应用与疗效。方法采用有限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65例,术后结合短期石膏托外固定。结果65例患者随访时间6个月-1年,骨折均愈合。按Cassebatum方法评价肘关节功能,65例患儿中优49例,良13例,可3例;均末出现明显的肘内翻畸形及骨化性肌炎,优良率为95.4%。结论早期采用积极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术中轻柔解剖复位和术后早期正确的患肢功能锻炼可有效提高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效果及有效防治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切开复位内固定重建手术与传统保守疗法治疗骨盆C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4月~2012年4月收治的60例骨盆C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保守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重建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一般治疗指标、术后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优良率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早期功能锻炼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复位满意率及功能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重建手术临床效果显著,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