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观察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常规方法显示室壁运动正常的左室收缩运动,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41例,无糖尿病及心脏疾病的正常人38例,对上述患者进行心尖位两腔、左心长轴及四腔切面测量,获得室间隔及前后壁厚度、左房左室内径、左室心尖位心内膜下纵向应变收缩期峰值,两组之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室间隔及前后壁厚度、左房左室内径之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左室心尖位心内膜下纵向应变收缩期峰值降低,各节段各部位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心脏发生严重冠心病之前能够早期发现局部心肌缺血以及心肌收缩功能降低优于常规超声心动图。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2DSTI)技术评价肥厚心肌的左心室功能的价值.方法 选择正常对照组30例,高血压心肌肥厚组30例,糖尿病心肌肥厚组30例.应用STI技术测定左心室各壁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收缩期峰值应变(Ls),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心肌肥厚组与糖尿病心肌肥厚组的心肌纵向应变值在左室基底段和中间段、心尖段均较对照组低(P<0.05).与糖尿病心肌肥厚组比较,高血压合并心肌肥厚组在左室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的纵向应变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测量收缩期左室径向应变值,可以了解心肌收缩时径向运动和应变值的变化,有助于判断和评价局部心肌功能.  相似文献   

3.
陈佳  吴欣 《福建医药杂志》2011,33(6):128-130
目的 探讨超声斑点追踪技术(STI)评价老年高血压(EH)左心室纵向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 在左 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的患者中,选择左室正常构型(LVN)的老年高血压患者21例(LVN组),左室重构(LVR)患者20例(LVR组),获取标准心尖两腔、三腔、四腔切面,测定左室各节段心内膜下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并计算3...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糖尿病患者及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左室短轴心内膜下心肌早期的收缩功能。方法 3组检测对象分别为单纯糖尿病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及对照组各30例。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常规参数及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测量左室短轴整体及心内膜下心肌不同水平各节段二维应变值,比较3组间的差异。结果 3组间的常规参数比较,糖尿病组E/A比值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间的不同水平节段二维应变值比较,糖尿病组及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左室短轴整体心肌部分节段二维应变有所减低(P<0.01);糖尿病组及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左室短轴心内膜下心肌大部分节段二维应变均减低(P<0.01),其中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心内膜下心肌部分节段比单纯糖尿病组更低(P<0.01)。结论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能早期发现局部心肌功能的改变,可以作为监测糖尿病心肌损伤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显像(STI)技术诊断局部心室肌运动异常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将入选患者分组。对照组为CAG示冠状动脉正常者25例,缺血组为CAG示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狭窄≥75%者28例。分别记录心尖位四腔、长轴及两腔切面高帧频图像,应用STI技术测量重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的LAD供血区域各个节段心肌的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及应变率。结果:对照组与缺血组成功获得二维应变及应变率的节段数分别为94.0%和93.3%。纵向峰值应变后间隔中间段,前间隔及前壁中间段、心尖段缺血组较对照组均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纵向峰值应变率前间隔及前壁中间段、心尖段缺血组较对照组均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冠状动脉出现严重狭窄时,STI技术能较好定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异常心肌节段,并显示无明显室壁运动异常的冠心病患者局部心肌收缩功能降低。  相似文献   

6.
巨兰  杨军  李欣 《黑龙江医药》2014,(2):411-411
目的:应用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技术(2D-STI)评价肾功不全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方法:正常对照组20例,肾功不全患者32例,常规二维超声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获取左室射血分数。取乳头肌水平左室短轴连续3个心动周期的二维动态图像,分析计算各节段的左室短轴应变参数,将上述指标进行两组间对比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RF组EDV、ESV显著增大,EF减低(P<0.05)。RF组室壁各节段收缩期峰值径向应变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2D-STI作为一种新技术能客观、定量评价肾功不全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成像技术研究正常人及糖尿病心肌病患者的左心室长轴纵向、短轴径向及圆周应变改变规律,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获取正常对照组(21例)、糖尿病心肌病组(17例)标准心尖四腔、三腔、两腔和短轴二尖瓣、乳头肌、心尖水平图像;分别测量和比较糖尿病心肌病组与正常对照组各节段的纵向、径向和圆周的收缩期峰值应变。结果正常组左室长轴纵向应变在心尖部最大(P<0.05);短轴径向应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圆周应变在室间隔及前间隔较其他室壁节段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心肌病组,纵向、短轴径向及圆周应变平均值均降低(P<0.05)。结论斑点成像技术能够较好的评价糖尿病心肌病左室整体和局部的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二维斑点技术评价糖尿病患者的心肌收缩功能和同步性。方法 从本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选择40例,并选取同期38名健康者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有人使用二维斑点超声技术,获取心尖四腔观、两腔观、左室长轴观图像,各水平段的左室短轴观图像,并对内膜下及外膜下心肌收缩期的纵向、圆周向、径向峰值应变,左心室收缩同步性进行测定。结果 两组的LVEDD、LVESD、LVFS、IVSd、PWd、LVEF、二尖瓣E峰值、二尖瓣A峰值、E/A等常规超声心动图指标均有差异,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左室长轴内膜下心肌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中,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更低(P <0.05);外膜下心肌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中,后壁、下壁及后间隔显著更低(P <0.05)。研究组的基底段内外膜下、中间段内外膜下、心尖段内外膜下左室短轴心肌收缩期圆周向峰值应变较对照组显著更低(P <0.05),尤其是基底段、中间段内膜下降低更明显(P <0.05)。两组的左室短轴心肌收缩期径向峰值应变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的心底水平旋转曲线波形为负向,心尖水平为正向,曲...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全方向M型超声与二维应变技术对右室流出道(RVOT)起源室性期前收缩(PVB)患者左室心肌径向运动同步性评价结果的一致性.方法 对30例RVOT起源PVB患者和30例健康志愿者,同时行全方向M型和超声二维应变分析,以全方向M型超声测定的左心室6节段收缩期径向速度达峰时间及舒张早期速度达峰时间的标准差(Ts-6-SD,Td-6-SD)、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定左心室6节段径向收缩期和舒张早期应变达峰时间的标准差(Trs-6-SD,Trd-6-SD)作为左室内不同步指标,分析两种技术评价左室不同步的一致性.以正常对照组各测定指标的均数加上2倍标准差作为单侧97.7%上限值.结果 PVB组PVB时6节段的Ts-6-SD、Td-6-SD、Trs-6-SD及Trd-6-SD均大于对照组(P<0.001).全方向M型与斑点追踪成像技术测得左室运动同步性的结果存在一致性(Kappa>0).结论 RVOT起源PVB患者PVB时左室收缩与舒张均存在失同步,全方向M型超声与二维应变技术对左心室径向运动同步性的评价结果一致,两种技术均能评价左心室径向运动同步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局部舒张功能.方法 对2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观察组)和16例健康成年人(对照组)进行心脏超声检查,首先利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TDI)测量二尖瓣环舒张期速度评价左心室整体舒张功能,并获取心尖四腔心、二腔心和长轴观以及胸骨短轴观,再应用STI技术,脱机分析测量舒张期纵向应变、应变率,径向应变、应变率,周向应变、应变率,以及舒张早期应变率/舒张早期应变率比值(RSe/RSa比值),评价局部心肌舒张功能.结果 观察组纵向舒张期早期速度E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从基底段至心尖段的纵向速度(E峰、A峰),存在递减趋势,观察组的舒张早期纵向应变率及周向应变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利用超声斑点追踪应变成像技术能够定量评价左心室局部心肌舒张早期功能,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虽然左心室整体舒张功能在正常范围内,但其局部心肌已经存在舒张早期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11.
刘磊  刘源  吴美龄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0):2770-2771
应用超声应变及应变率显像技术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左室局部心肌收缩功能。方法选取38例HCM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健康志愿者36例作为对照组,分别进行组织多普勒超声检查,应用应变和应变率显像技术对局部心肌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左房内径、左室内径、左室收缩期末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均明显增加,左室射血分数明显减少(均P〈0.05)。观察组患者左室下壁、侧壁、后壁、前壁及室问隔心肌收缩期峰值应变、应变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应变和应变率显像技术能准确反映HCM患者左心室局部心肌收缩功能减退及特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12.
正常人左室心肌纵向收缩和位移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评价左室心肌纵向收缩时心肌运动速度和位移的变化特点。方法 36例健康成人获取心尖左室长轴切面、心尖四腔切面和心尖两腔切面,应用QTVI和组织追踪(TT)测定左室各节段长轴方向收缩时的心肌速度和位移。结果 同一室壁各节段收缩期峰值速度和位移从心底部到心尖部呈逐渐递减(P〈0.001);同水平节段各室壁收缩期的运动速度和位移不相同;各节段心肌纵向收缩速度和位移的相关性良好(r=0.75~0.86,P〈0.01)。结论 OTVI和TT对评价左室纵向心肌的运动有很好的应用价值,是一种定量定位检测心肌运动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斑点追踪应变显像技术中不同参数在检测比格犬心肌急性缺血方面的敏感性。方法 10只比格犬,开胸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心尖部和心尖部末梢对角支60min,建立左心室前壁急性心肌缺血模型,按两级剂量5μg·kg-1·min-1和10μg·kg-1·min-1持续静脉滴注多巴酚丁胺;分别于基础状态、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建立后、多巴酚丁胺小剂量负荷和大剂量负荷时采集标准左心室长轴二腔心、短轴乳头肌水平3个心动周期灰阶动态图像,斑点追踪应变软件分析记录左心室前壁中间段心内膜下长轴4个参数,即纵向应变(LS)、纵向应变率(LSr)、纵向速度(LV)、纵向位移(LD);短轴8个参数,即径向位移(RD)、径向速度(RV)、周向应变(CS)、周向应变率(CSr)、径向应变(RS)、径向应变率(RSr)、旋转角度(R)、旋转角度率(RR),分别进行各参数间的比较和相关分析。结果与基础状态相比,缺血状态的12个参数均显著下降,且R和RR参数下降更明显;多巴酚丁胺小剂量、大剂量负荷状态下12个参数中均仅有R和RR参数未能显著升高至基础状态,其他参数大致与基础状态参数一致。结论斑点追踪应变显像技术12个参数均能检测出比格犬心肌急性缺血,其中R与RR为斑点追踪应变显像技术检测比格犬心肌急性缺血最敏感参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斑点追踪技术(STI)评价缺血心肌运动速度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心肌缺血患者和26例正常对照组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分别记录左室短轴观(二尖瓣水平)的高帧频二维灰阶图像,应用Qlab定量分析软件测量各节段心肌的收缩期峰值速度(speed)和径向峰值速度(radial-velocity)。结果心肌缺血组收缩期峰值速度和径向峰值速度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斑点追踪技术能对缺血心肌的运动速度进行定量分析,评价局部心肌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以急性左心衰竭为首发表现的急性心内膜下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发生心力衰竭的特征和原因。方法:综合分析20例以急性左心衰竭为首发表现的急性心内膜下心肌梗死20例患者的病史和临床特点,粳据心电图、心肌酶的动态变化、Killip心功能分级和心脏彩超报告的心功能指标,探讨急性心内膜下心飘梗死发生急性左心衰竭的特征和原因。随访10例患者1年.3例死亡。结果:20例患者中,15例为无痛性心肌粳死.5例心肌瓣轻度升高,随访1年内死亡率为30%,均为糖尿患者;心电图特点:AVR和(或)V1导联S—T段抬高,其余导联普遍性S—T段压低〉0.1mV,尤其V3~V6S—T段压低更明显,或T波呈对称性深倒置;心脏彩超:LVEF(40±10)%。LVEF〈40%8例,LVEF〉140%12例,节段性室壁动度减弱或不协调。结论:①患者多合并有冠心病发病的主要致病因素;②以急性左心衰竭为首发表现的急性心内膜下心肌梗死多为无痛性心肌梗死;③心电图显示心肌缺血及损伤的面积广泛;④心脏彩超表现为心脏收缩、舒张功能显著减弱或不协调;⑤心力衰竭是其严重的并发症,也是主要死亡琢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变率成像技术(SRI)定量评价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左心室局部收缩功能变化的临床价值。方法48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行PCI术。分别于PCI术前、术后7d及3个月测量左前降支参与供血的9个室壁节段的沿长轴收缩期应变率(SR)及左心室局部收缩功能的变化,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7d各节段心肌的应变率均有增加(P〈0.05),术后3个月各节段心肌的应变率、LVEF明显增加(P〈0.01,〈0.05)。结论SRI可以无创定量评价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左心室局部收缩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应用应变率成像(SRI)技术评价不同血压模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左心室收缩与舒张功能,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 以40例正常人为对照组,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观察组,利用SRI技术获取各组左心室收缩期、舒张早期、舒张晚期的平均峰值应变率(mSRs、mSRe、mSRa)及收缩期平均峰值应变(mεs);观察组再根据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结果将分为杓型组(n=43)与非杓型组(n=37),根据mSRs、mSRe、mSRa及mεs对各组对象的左心室收缩功能与舒张功能进行评价,并作组间比较.结果 观察组mSRs、mSRe、mSRa、mεs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且非杓型组mSRs、mSRe、mSRa、mεs等指标均低于杓型组(P<0.05).结论 SRI技术可以准确而敏感地检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的异常变化,不同血压模式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心肌应变率及左心室整体功能均较正常人明显减低,且非杓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左心室心肌应变率较杓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减低更为明显,其左心室收缩与舒张功能的受损程度较杓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三维超声斑点追踪技术对于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心肌应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2013年7月至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患者病变程度将其分为多支病变组(n=44)和单支病变组(n=39),同时选取本院同期体检健康者50例将其作为对照组,三组患者均接受三维超声斑点追踪检查(3D-STE),对患者的技术应变参数进行观察记录,并对技术应变参数同心输出量(CO)、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之间的相关性进行评估.结果 三组患者的超声检查一般参数相比多并无明显差异,但对照组患者的E/A水平明显高于多支病变组和单支病变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逐渐加重,其GRS、GAS、GCS、GLS水平逐渐降低,其中观察组患者的超声评估技术应变参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维超声斑点追踪技术可对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心肌应变进行可靠、有效评估,可准确对心肌缺血所致局部收缩功能障碍心肌节段进行识别,其临床检查准确性、客观性较高,可作为冠心病患者治疗方案的制定依据及临床疗效评估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