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的联合用药方案预防治疗高危产妇产后出血疗效,寻求对产后出血较好预防治疗方法。方法总结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于广东省高要市人民医院住院行剖宫产术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165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A组)85例,胎儿娩出后即于子宫壁肌层内注射缩宫素20 IU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μg。对照组(B组)80例,胎儿娩出后即于子宫壁肌层内注射缩宫素20 IU,术毕予米索前列醇600μg纳肛。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出血量,及其产生的不良反应,产后出血发生率。结果剖宫产术中、产后24 h的出血量及其产生的不良反应A组明显少于B组(P〈0.05)。结论剖宫产术中胎儿娩出后即于子宫壁肌层内注射缩宫素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高危产妇产后出血优于缩宫素加米索前列醇方案,且用药安全、副反应小,为预防高危产妇产后出血较好预防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高危剖宫产妇产后出血的效果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3年9月收治的62例高危剖宫产产妇,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于胎儿娩出后宫体注射缩宫素,仅观察组加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由专人记录及测量产后出血情况,分析两组的产后出血情况(发生率和产后2h、24h 出血量),出血治疗情况(止血时间和输血率),并记录两组产后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的发生率(22.6%)低于对照组(51.6%),且产后2h、24h 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产后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止血时间和输血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高危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有较好的预防效果,且可降低止血时间,同时应配合及时有效的护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高危妊娠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5月台安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73例高危妊娠产妇,随机分为研究组37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产妇均行剖宫产,对照组给予米索前列醇和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研究组给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和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比较两组产妇产后2、24h出血量及输血、产后出血、子宫切除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产妇产后2、24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产妇输血、产后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高危妊娠产妇产后出血的疗效显著,可有效减少产后出血量,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保障母婴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合并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剖宫产产妇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2013年收治的69例合并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剖宫产产妇,依据随机数字表分为于胎儿娩出后宫体注射缩宫素(对照组)和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观察组),根据宫缩和阴道出血情况判断临床疗效,观察出血情况,并采用容积法和称重法计算产后2、24h 的出血量,根据止血时间、输血及子宫切除情况评价治疗情况并记录分娩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7.1%高于对照组8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产后出血率为40.0%(14/35),低于对照组的64.7%(22/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产后2、24h 的出血量分别为(214.6±51.6)ml 和(327.5±62.9)ml,均低于对照组的(322.5±82.4)ml 和(462.1±89.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合并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的预防效果较好,安全且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预防高危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122例具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1例.两组均接受剖宫产术,分娩后均接受静滴20U缩宫素.对照组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0.2mg,实验组肌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μg.结果:经过治疗,实验组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产后2h和产后24h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危剖宫产产后出血接受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能明显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和产后出血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安列克注射液(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剖宫产术中及产后出血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本院住院产妇因产科医学指征剖宫产术分娩的产妇3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两组:观察组150例于胎儿娩出后子宫肌壁注射安列克(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μg;对照组胎儿娩出后子宫肌层注射缩宫素10μ,同时静脉注射10μ(加入5%葡萄糖500 ml),术后2 h开始臀部肌内注射10μ,2次/d。观察产时出血量、产后2、6、12、24、48 h阴道出血量和产后24 h总出血量。按产后出血定义(产后24 h内出血量≥500 ml)计算两组间产后出血发生率,以及按出血量〈500 ml、500-〈750 ml、≥750〈1000、〉1000 ml 4个等级观察产后出血发生情况。另进行产前与产后24 h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差值的比较及用药不良反应观察。结果产后24小时总出血量缩宫素组为(400±260)ml,安列克组为(360±17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产后出血发生率缩宫素组为26.1%(40/150),安列克组为10.6%(16/150)。两组治疗天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将产后24 h出血量≥500 ml的病例按不同出血量分段统计发现,缩宫素组红细胞计数差值(0.5±0.4)×10^12/L,血红蛋白计数差值(18±50)g/L,安列克组红细胞计数差值(0.2±0.3)×10^12/L,血红蛋白计数差值(11±10)g/L, P〈0.01。结论安列克注射液可有效预防剖宫产术后及产后出血,且药物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7.
赵金娟  刘荃  宋晓兰 《安徽医药》2012,16(8):1144-1145
目的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该院2011年7月—2012年1月收治的140例有高危产后出血因素产妇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70例;对照组70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缩宫素治疗;治疗组患者则采用缩宫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观察两组剖宫产患者的产后出血率、术后2 h出血量、术后24 h出血量、术后24 h Hb和RBC指标下降水平及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产后出血率、术后2 h出血量、术后24 h出血量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24 h Hb和RBC下降值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应用缩宫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方法,观察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从2015~2016年随机在院分娩的高危孕妇(如疤痕子宫、双胎妊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盘早剥等)剖宫产者中筛选12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在胎儿娩出后给予缩宫素、米索前列醇及垂体后叶素,观察组在给予缩宫素的基础上,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结果:观察组产后2h、24h的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后出血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缩宫素用药的基础上,对剖宫产产妇予以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可以有效减少产后出血量,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观察缩宫素联合前列腺素类药物预防高危妊娠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5月-2019年5月在云南省开远市人民医院产科进行治疗的高危妊娠剖宫产手术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常规组,每组48例.常规组行缩宫素治疗,试验组行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缩宫素治疗.比较2组出血情况、...  相似文献   

11.
三种宫缩药在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米索前列醇、缩宫素在预防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孕产妇剖宫产术后出血的疗效. 方法 选择有产科指征, 并存在产后出血高危因素者180例, 随机分成A、B和C组, 每组60例. A组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0.25 mg;B组米索前列醇0.4 mg塞入直肠内;C组宫体注射缩宫素20 U. 观察各组术后2和24 h出血量. 结果 A组术后2及24 h平均出血量均低于其他两组(P<0.01). 结论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孕产妇剖宫产术时, 应用缩宫素和米索前列醇后宫缩仍不佳, 改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疗效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缩宫素联合前列腺素类药物预防高危妊娠且行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产科住院的高危妊娠且行剖宫产产妇330例,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3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缩宫素组、卡前列甲酯栓联合缩宫素组和缩宫素组,各110例。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缩宫素组:胎儿娩出后立即宫体肌内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 μg,及静脉滴注缩宫素10 U;卡前列甲酯栓联合缩宫素组:胎儿娩出后立即舌下含化卡前列甲酯栓1 mg,及静脉滴注缩宫素10 U;缩宫素组:胎儿娩出后立即静脉滴注缩宫素10 U,以及宫体肌内注射缩宫素10 U。比较3组术中及术后2 h、2~24 h的出血量;观察3组产后出血、输血及附加止血措施情况;观察3组用药后的副反应。结果 术中、术后2 h、2~24 h,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缩宫素组比卡前列甲酯栓联合缩宫素组、缩宫素组出血量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卡前列甲酯栓联合缩宫素组与缩宫素组术中、术后2 h相比出血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术后2~24 h出血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缩宫素组与卡前列甲酯栓联合缩宫素组产后出血率、输血率及附加止血措施干预率均低于缩宫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副反应率分别为9.09%、8.18%和6.36%,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缩宫素可有效预防高危妊娠产后出血,卡前列甲酯栓联合缩宫素亦可达到一定的预防疗效,而单纯应用缩宫素疗效欠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高危产妇在剖宫产术中预防性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减少剖宫产术中、术后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112例多胎妊娠和巨大儿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6例.观察组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用药组,于剖宫产术中最后一个胎儿娩出后宫体肌肉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250μg联合益母草注射液2mL及缩宫素注射液20u.对照组为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用药组,于剖宫产术中最后一个胎儿娩出后宫体肌肉注射益母草注射液2mL联合缩宫素注射液20u.分别观察两组术中、术后阴道出血量、第三产程胎盘娩出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用药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h阴道流血量均明显少于益母草联用药合组(P<0.05),第三产程胎盘娩出时间(2.97±0.56)min,显著缩短(P<0.05),不良反应均轻微可耐受.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具有强有力持久的全子宫收缩作用,预防和治疗高危产妇剖宫产术中及术后出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马霞  王妮 《贵州医药》2022,46(2):210-211
目的 探究B-Lynch缝合术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高危产妇剖宫产术中及产后出血的临床应用。方法 90例拟行剖宫产的高危产妇均为我院2015.5-2020.5所收治,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1组(B-Lynch缝合术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与研究2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各45例,探讨实施不同预防方式对预防效果的影响。结果 在产后出血率上,研究1组为0.00%,研究2组为6.67%,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后2 h、24 h出血量对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症总发生率上,研究1组为6.67%,研究2组为22.22%,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对象产前血常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24 hRBC、Hb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Lynch缝合术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可显著减少高危产妇剖宫产术中及术后产后出血发生率,减少出血量与并发症发生率,此方法值得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欣母沛)预防高危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甪直人民医院收治的高危剖宫产产妇12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缩宫素组和欣母沛组各61例。2组均行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手术,缩宫素组于胎儿娩出后给予缩宫素,欣母沛组于胎儿娩出后应用欣母沛。比较2组产妇的出血量、产后24 h血红蛋白(Hb)水平、临床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2组产妇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欣母沛组产妇产后2 h、产后24 h出血量均少于缩宫素组,产后24 h Hb水平高于缩宫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欣母沛组产妇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缩宫素组的91.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14,P=0.022);欣母沛组产妇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9.84%,与缩宫素组的6.5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36,P=0.509),未经处理自行缓解。结论 欣母沛可有效预防高危剖宫产产后出血,不良反应少,是预防产后出血较理想的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高危妊娠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本院83例高危妊娠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均进行剖宫产手术分娩。对照组40例给予单纯缩宫素治疗,试验组43例给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和缩宫素治疗。观察两组产后出血量及出血率的差异,评价其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试验组产后2、24h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产后出血率为11.6%,低于对照组的3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3%,稍高于对照组的1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高危妊娠剖官产产后出血的疗效显著,能够显著降低产妇剖宫产后的出血量,降低患者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可促进产妇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探究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预防高危妊娠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 100例高危妊娠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平行、单盲、随机对照设计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两组产妇均行剖宫产术,对照组应用缩宫素注射液,观察组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比较两组止血指标、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后2 h出血量为(177.52±43.36)ml,产后24 h出血量为(261.30±50.13)ml,止血时间为(14.16±2.75)min,血红蛋白水平为(107.84±16.25)g/L;对照组产后2 h出血量为(284.25±41.68)ml,产后24 h出血量为(315.18±61.52)ml,止血时间为(31.84±5.27)min,血红蛋白水平为(96.17±14.21)g/L。观察组产妇的产后2 h出血量、产后24 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止血时间短于对照组,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0%,高于对照组的8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应用于高危妊娠剖宫产产后,可有效预防产后出血,安全高效,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高危产妇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就诊的94例剖宫产高危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缩宫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和对照组(缩宫素)各47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产后2h和24h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及产后24h血红蛋白下降值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4h尿量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38%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6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危产妇剖宫产应用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可显著减少产妇产后出血,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中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具有高危产后出血因素的产妇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缩宫素+米索前列醇+垂体后叶素+葡萄糖酸钙,实验组给予缩宫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观察并比较两组出血情况以及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术中出血量[(257.9±76.4)ml vs.(388.7±90.1)ml]、产后2 h[(101.7±29.7)ml vs.(198.6±34.9)ml]以及产后24 h[(299.8±68.4)ml vs.(488.6±59.3)ml]的出血量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止血时间分别为(18.7±12.1)min和(45.6±16.2) 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输血例数(3例vs.12例)和子宫切除例数(0例vs.2例)均少于对照组,两组输血例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缩宫素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具有明显的效果,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金菊英 《中国医药》2013,8(7):973-974
目的 观察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预防和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有产科剖宫产指征、具有潜在产后出血因素的高危产妇102例,完全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51例在胎儿娩出后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 μg及静脉滴注缩宫素20U;对照组51例在胎儿娩出后给予宫体注射缩宫素20U及静脉滴注缩宫素20U.比较2组术后2h、24h的出血量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结果 2组产妇术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11.8% (6/51),对照组:29.4%(15/51),P<0.05],术后2h、24h的平均出血量也明显减少(P<0.05).试验组产妇出现恶心、呕吐、轻微腹泻等症状,均未作特殊处理,至最后一次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后24h内均自行缓解.结论 有产后出血倾向因素的剖宫产患者,应用缩宫素的同时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可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并具有快速、安全的特点,在明确诊断后可早期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