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华琦 《安徽医学》2007,28(6):526-527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症的发病特点、诊断措施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症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内镜下表现。结果16例中男14例,女2例,16例均有剧烈呕吐,7例为过量饮酒后,5例为急性胃肠炎,临床表现呕吐、呕血、疼痛;内镜检查示:14例为单处裂伤,2例为2处裂伤,裂伤位于食管远程6处,贲门部11处,骑跨与齿状线2处,右侧壁15处,左侧壁3处,前壁1处。结论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症的临床特征是先有呕吐,而后呕血,急诊胃镜检查是确诊的主要手段,该病内科治疗多有效。  相似文献   

2.
资料与方法 我院在2005年3月~10月间共接门诊口腔溃疡患者102例,男40例,女62例,年龄6~61岁,病程3~7天。临床表现:口腔黏膜出现小溃疡,单个或多个散在,多发生在唇颊部、舌尖、舌边缘及牙龈等处。溃疡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充血,溃疡平坦,中心微凹陷,溃疡表面可见灰白色或黄色的覆盖物,有明显的烧灼疼痛。  相似文献   

3.
沈小春  王军  胡辂  周世亮  刘宇  李平  闫庆军  曹燕  兰春慧 《重庆医学》2011,40(14):1391-1392,1394
目的总结超声内镜联合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消化道黏膜及黏膜下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52例共70处消化道黏膜及黏膜下病变,用超声内镜检查明确病变起源层次,生长特性和性质,再以注射法或透明帽辅助法行黏膜切除治疗,记录其操作方法、并发症、术后病理类型及随访情况。结果 70处病变经EMR或内镜下黏膜分片切除术(EPMR)完整切除,治愈率98.12%。术中出血1例,并发症发生率1.42%。术后病理提示,良性腺瘤12例,黏膜肌层平滑肌瘤15例,乳头状瘤3例,囊肿5例,脂肪瘤4例,间质瘤8例,异位胰腺4例,类癌1例,增生性和炎性息肉16例,早癌2例,与超声内镜的诊断符合率达88.57%。结论超声内镜检查指导下对起源于消化道黏膜及黏膜下病变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是一项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诊治上消化道黏膜层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16例经胃镜检查并经超声内镜(EUS)明确起源于黏膜层的隆起性病变患者,行EMR切除,术后标本送病理检查,并定期门诊内镜随访.结果 116例患者共119处病灶,116处(97.5%)获完全切除,平均随访4.5个月无复发.术后病理为43处息肉、40处平滑肌瘤、15处炎症、9处间质瘤、2处早癌、2处类癌、2处黏膜下囊肿、其他6处,其中28例曾行术前病理活检,14例(50%)术前、术后病理吻合,14例(50%)依靠切除后大体标本送检明确诊断.并发出血20例,均经处理后停止出血,无1例发生穿孔.结论 EMR是治疗上消化道黏膜层病变安全、有效、实用的微创技术,因组织切除、取材完整,可提高病变确诊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的护理效果。方法:对26例消化道黏膜隆起性病变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进行护理配合。结果:26例29处病灶,在ESD治疗中创面均有少量出血,经电凝、置入金属夹等得到有效控制。结论:ESD治疗创伤小,脏器功能在短时间内恢复,疼痛轻微,能明显提高治疗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6.
老年人消化道平坦型病变EMR的临床应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对老年人消化道平坦型病变的治疗价值及安全性.方法 58例共65处消化道平坦型病变,以注射法或透明帽辅助法行黏膜切除治疗,记录其操作方法、并发症、术后病理类型及随访情况.结果 63处病变经EMR或内镜下分片黏膜切除术(EPMR)完整切除,治愈率96 92%.2处未能完整切除,后追加外科手术.并发症:术中出血4例(6 15%),以APC止血成功.术后迟发出血1例(1 54%),内科保守治疗成功,无穿孔发生.术后病理:良性腺瘤36处,黏膜肌层平滑肌瘤2处,增生性息肉13处,炎性息肉6处,不典型增生6处,黏膜内癌(m癌)1处,黏膜下层癌(sm1癌)1处.sm1癌追加外科切除,手术标本未见肿瘤残存或浸润.癌变病例随访3~9月,未见病变残留或复发.结论 老年人消化道平坦型病变EMR治疗具有操作技术简单、严重并发症少见、疗效理想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不同重建方法治疗犬输尿管黏膜剥脱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Xia SJ  Lü BD  Jing YF  Sun HB  Tang XD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32):2271-2274
目的 观察不同重建方法对输尿管黏膜剥脱的疗效,探索治疗输尿管黏膜剥脱的新方法.方法 选择成年杂种犬20条,随机分为4组,制作输尿管黏膜剥脱模型后.黏膜缺损处分别予膀胱黏膜或腹膜植入、输尿管黏膜原位回置处理,对照组仅留置支架管.术后10周行静脉肾盂造影(IVP)和病理检查.结果 对照组均产生输尿管腔闭锁或严重狭窄.输尿管黏膜原位回置组和腹膜替代组输尿管腔均无明显狭窄及扩张,重建段新生黏膜生长良好,接近正常输尿管结构.膀胱黏膜组死亡1条,2条重建段上段输尿管轻度扩张,2条输尿管腔无明显狭窄.结论 输尿管黏膜原位回置或采用腹膜重建并留置支架管充分引流治疗输尿管黏膜剥脱疗效理想;膀胱黏膜可作为输尿管黏膜剥脱后重建可选择的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8.
口腔溃疡又叫复发性口疮,是一种周期性反复发作的口腔黏膜局限性溃疡病。该病患者的口腔黏膜上可反复地发生浅表性溃破,并有烧灼感和疼痛感。该病可发生于患者口腔黏膜的任何部位,以唇、颊、舌等处的溃疡最为多见。大多数该病患者会随着病程的延长而出现溃疡的面积增大、病灶的数目增多、疼痛加重、发病的间隔期缩短等情况,并可影响患者的进食和说话。  相似文献   

9.
鼻咽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位置比较特殊,根治性放射治疗成为鼻咽癌患者的首选.因其疗程长,照射野多,剂量较大(一般需要70Cy左右),且口鼻咽部均在照射野之内,几乎所有的患者都会出现放射性黏膜反应,主要表现为口鼻咽腔的黏膜充血、水肿、疼痛、糜烂或溃疡,甚至感染.  相似文献   

10.
痔疮包括内痔、外痔、混合痔,是肛门直肠底部及肛门黏膜的静脉丛发生曲张而形成的一个或多个柔软的静脉团的一种慢性疾病,是人类特有的常见病、多发病.据有关普查资料表明,肛门直肠疾病的发病率为59.1%,痔占所有肛肠疾病中的87.25%对于相关的治疗,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逐渐被认同和接受,该手术疼痛轻、恢复快、疗效确切及复发率低[1].  相似文献   

11.
由于新生儿及婴幼儿唾液腺发育不够完善,唾液分泌少,口腔黏膜干燥,而且口腔黏膜薄嫩,血管丰富,因此容易导致受损和细菌感染[1].口腔黏膜溃疡主要是由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绿脓杆菌或大肠杆菌等感染引起的口腔炎症,婴幼儿多见.常发生于急性感染,常期腹泻等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口腔不洁更利于细菌繁殖而致病.患儿多表现为局部疼痛、烦躁、哭闹、拒食、流涎、重症因进食困难可出现脱水和酸中毒甚至败血症[2].口腔黏膜溃疡在我们儿科病房较常见,自2005-03~2006-04我们儿科收治的482例患儿中64例伴有口腔黏膜溃疡.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经医护人员使用此种口腔护理液后患儿减轻了痛苦,能正常进食,溃疡面很快愈合,无因口腔溃疡导致病情严重,进食困难而出现脱水和酸中毒等情况的发生.现就我们儿科对口腔溃疡使用此种护理液的护理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临床表现 鹅口疮好发部位为舌、软腭、顿黏膜、齿龈、咽部等,损害为灰白色假膜附着于口腔黏膜上。边缘清楚,叫周有红晕,剁除白膜留下湿润的鲜红色糜烂面或轻度出血,严重者黏膜可溃疡坏死。患者自觉疼痛,吞咽困难,食欲不振。以新生儿多见,损害多在出生后1周出现,白膜可长满整个舌面,引起肿胀,影响吞咽甚至呼吸,损害可向下延及口角,  相似文献   

13.
鼻咽癌在放疗过程中及放疗后较长时间内,容易出现口腔、咽黏膜水肿、充血、疼痛、溃烂,鼻、口、咽干燥甚至吞咽困难等局部反应综合征,严重影响了治疗的正常进行,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减弱了患者的体质。近年来,笔者通过大量临床实践观察,运用祖国医学辩证施治原则结合现代医学治疗方法及合理口腔、饮食等综合方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1鼻咽癌放疗患者口咽黏膜反应的发生原因1.1放射线对口咽黏膜的直接作用放射线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破坏正常的细胞,尤其对分裂快速的细胞伤害更大,口咽黏膜便是其中之一,因此口腔黏膜溃疡是放疗过程中常见的副作用,发生率66%[1]。1.2口腔黏膜的生理特点口腔黏膜包括3层,由内向外分别是:黏膜下层,由结缔组织构成;固有层,富含血管、神经及腺体导管;非角化鳞状上皮细胞层。固有层的最外层以基底膜分开,基底膜有干细胞,具有再生更生能力。一般而言,黏膜细胞的再生周期平均为7d~14d,细胞分裂速度快,对抗放射线敏感性高,因此易受破坏。2中医分期辩证施治2.1放疗早、中期以邪毒内蕴型为主证见:口腔、咽黏膜水肿、充血、糜烂、疼痛、甚至疼痛不能吞咽,伴口渴多饮,有时发热,舌质红,苔黄厚或腻,脉洪数有力...  相似文献   

14.
食管黏膜下肿瘤包括起源于黏膜下层、黏膜肌层及固有肌层的肿瘤,有平滑肌瘤、脂肪瘤、间质瘤、施万细胞瘤(神经鞘瘤)、颗粒细胞瘤、神经内分泌肿瘤等,多为良性,但间质瘤、施万细胞瘤(神经鞘瘤)、颗粒细胞瘤及神经内分泌肿瘤具有潜在恶性,需密切随访或手术切除。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食管黏膜下肿瘤的内镜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内镜黏膜切除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挖除术及经内镜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在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15.
口腔溃疡是口腔黏膜病变中最常见、最多见、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疾病,其临床表现为口腔黏膜有或无任何诱因,出现孤立的圆形或椭圆形的浅层小溃疡,可单发也可多发在口腔黏膜的任何部位,有剧烈的烧灼性疼痛,影响说话和进食;尤其是遇冷热或其他刺激性东西后疼痛加剧;治疗或不治,经过一定的时间也可以自愈,但容易复发。近几年来,我们用自拟的中药内服,结合西医漱口液治疗98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山羊鼻窦(上颌窦及额窦)黏膜的厚度差异并分析其原因,为上颌窦提升术中涉及黏膜问题时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方法 从获取的每块鼻窦黏膜(上颌窦顶、上颌窦底及额窦黏膜)上切取适当大小黏膜置于固定液中,24 h后制成组织切片,在带有刻度目镜的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镜下随机选取三处读数并记录.结果 山羊上颌窦顶黏膜厚度为410.03士65.97 μm,窦底黏膜为461.33±91.37 μm,额窦黏膜为216.90±46.47 μm,上颌窦顶与额窦、上颌窦底与额窦、窦顶与窦底黏膜厚度均值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颌窦顶、底黏膜较额窦黏膜厚,上颌窦底黏膜较窦顶黏膜稍偏厚.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胃泌素免疫反应细胞 (Gas -IR细胞 )在豚鼠、大鼠和小鼠胃窦黏膜中的形态和分布。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图像分析技术研究豚鼠、大鼠和小鼠胃窦黏膜中Gas-IR细胞的数目和细胞的灰度。结果  3种动物胃窦黏膜中Gas -IR细胞主要分布于腺上皮细胞间 ,在黏膜上皮中均未见到Gas -IR细胞。豚鼠胃窦黏膜Gas-IR细胞主要散布于管状腺细胞和基部粘液性腺泡交界处 ,偶见于基部粘液性腺泡中 ;细胞较大 ,多为圆形、卵圆形或梨形。在大鼠胃窦黏膜中 ,Gas-IR细胞主要分布于幽门腺的中、下 1/3处 ,细胞大小不等 ,形态多样 ,可见细胞发出细长的胞质突起 ,伸向邻近细胞或腺腔。而小鼠胃窦黏膜中Gas -IR细胞主要集中分布于幽门腺的基部 ,细胞较小 ,也可看到胞质突起。Gas-IR细胞的数目及细胞平均灰度值在豚鼠胃窦黏膜比大鼠、小鼠胃窦黏膜少 (P <0 .0 1)。结论 胃窦黏膜中Gas -IR细胞的形态分布及数量在豚鼠、大鼠和小鼠之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实验研究倾向于认同"黏膜—骨髓轴"假说是真实存在的,尤其在IgA肾病的发病方面,存在明显的疾病诱发条件.虽有症状上(呼吸系统感染导致血尿伴或不伴蛋白尿)看似直接的因果关系,但鲜有研究或报道能够明确说明黏膜免疫异常导致IgA肾病的发病机制,所以,有的学者也因此而不认同"黏膜—骨髓轴"的说法.现将"黏膜—骨髓轴"假说的相关理论研究进行梳理,以期为后续科研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我门诊部从2003年6月~2006年6月,采用自制口腔溃疡散治疗口腔黏膜溃疡80例,与常规治疗方法比较,其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80例,其中女10例,男70例;年龄为4~43岁。全部患者均以饮食时自觉口腔疼痛就诊,检查均发现口腔内单发或多发溃疡,直径2~4mm。按其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口腔溃疡散组(A组)40例和常规治疗组(B组)40例。两组年龄、病情等方面具有可比性。1.2治疗方法1.2.1口腔溃疡散组成维生素C2片,维生素B24片,甲硝唑2片,三种药混合研碎。1.2.2A组治疗方法用口腔溃疡散涂抹口腔黏膜溃疡处,每日2次;同时口服牛黄解…  相似文献   

20.
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是头颈部恶性肿瘤在放射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副反应,射线除直接损伤黏膜外,还造成照射野内的毛细血管发生反应性扩张、充血,出现红斑,进而形成黏膜糜烂、溃疡,给病人造成身心痛苦,轻者疼痛,影响吞咽、进食及语言等,重者影响到放射治疗的终止或暂停。因此,寻求安全有效的药物防治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已日益受到重视。现就其发生机制、防治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