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罗华(Rituximab)于1990年被研制成功,可特异性地与B淋巴细胞表面CD20抗原结合,是人鼠嵌合型单克隆抗体。主要用于治疗复发的低度恶性或滤泡型非霍奇金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lymphoma,DLBCL)。对B细胞淋巴瘤具有良好的疗效,有效率为40%~50%,美罗华和化疗合用有效率达90%以上[1]。我们近3年使用美罗华共治疗7例弥漫性大B细胞DLBCL患者,结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2001年4月10日~2004年8月30日我院病理确诊为DLBCL的患者7例,男5例,女2例。年龄33~79岁,中位年龄64岁。淋巴结活检瘤细胞均为CD20表达阳性,用药前…  相似文献   

2.
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 NHL)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多数起源于B淋巴细胞,95%以上的B细胞NHL表达CD20抗原,NHL对放疗和化疗敏感,但复发率高,再次治疗缓解率低,缓解持续时间短.美罗华(rituximab,IDEC-C2B8)是人-鼠嵌合抗体-CD20单克隆抗体,我们应用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治疗6例NHL取得较好疗效,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PMBCL)是一种特殊类型的B细胞淋巴瘤,推测来源于胸腺髓质B细胞,占所有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6%~10%,具有特殊的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和基因异常,需要与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和其他结性DLBCL亚型鉴别.文章就PMBCL的病理学特征、分子生物学改变、治疗、预后及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像(PET)在评估初始治疗反应中的作用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4.
背景与目的:BCL-6、CD10均为淋巴结生发中心B淋巴细胞(GC—B细胞)的标志,它们在结内外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及其它类型淋巴瘤中的表达特征及意义值得研究。本研究分析了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中BCL-6、CD10和BCL-2的蛋白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分析135例B—NHL常见类型[包括DLBCL 22例,滤泡性淋巴瘤(FL)18例,B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B—SLL)18例,套细胞淋巴瘤(MCL)15例,淋巴浆细胞性淋巴瘤(LPL)7例,Burkitt’s淋巴瘤(BL)5例,B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LBL)3例;结外DLBCL 29例,胃粘膜相关淋巴样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L)18例]和对照组5例T—NHL、5例结节型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NLPHL)以及1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RLH)石蜡包埋组织中BCL-6、CD10以及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①BCL-6和CD10阳性表达均只见于RLH(100%和100%)、结内DLBCL(72.7%和40.9%)、结外DLBCL(75.9%和41.4%)、FL(88.9%和72.2%)以及BL(100%和100%),其余B—NHL如B-SLL、MCL、MALT—L、LPL、LBL以及T-NHL和NLPHL中均未见BCL-6和CD10蛋白的表达。BCL-2蛋白表达可见于结内、结外DLBCL、FL、B—SLL、MCL、MALT—L以及LBL,阳性率分别为:36.4%、27.6%、83.3%、88.9%、86.7%、72.7%和33.3%;而LPL、BL、T—NHL以及NLPHL未见BCL-2蛋白表达;②DLBCL中BCL-6的表达形式可以分为四种类型:GC/FL型、中间型、散在型和阴性型;③40.9%的结内DLBCL、41.4%的结外DLBCL、72.2%的FL以及100%的BL为BCL-6+/CD10+表达,其中BCL-6蛋白表达均为GC/FL型;④在临床特征上,BCL-6+/CD10+的结内DLBCL与非BCL-6+/CD10+的结内DLBCL相比,前者的临床分期低于后者(P〈0.05)。结论:BCL-6、CD10和BCL-2蛋白的联合检测,可以用于部分B—NHL的诊断和鉴别诊断;BCL-6+/CD10+的结内淋巴瘤可能具有更好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5.
鬼臼乙叉甙软胶囊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验证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3年6月~1994年4月,作者组织了全国5家医院,对南京药物研究所和江苏连云港制药厂研制的口服鬼臼乙叉甙(VP-16)软胶囊进行临床验证。全组可评价疗效者110例,VP-16单药口服治疗50例,口服VP-16联合治疗60例,其它相应治疗对照45例。结果表明,口服单药有效率在小细胞肺癌为50%(9/18),恶性淋巴瘤为83.3%(15/18),卵巢癌为1/6,胃癌为0/8。联合用药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小细胞肺瘤为57.1%及55.6%,恶性淋巴瘤为95%及87.5%,胃癌为1/5及0/2.鬼臼乙叉甙口服胶囊毒副反应轻微,病人耐受性好,单药或联合用药治疗小细胞肺癌、恶性淋巴瘤、卵巢癌有较好疗效,可进一步扩大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GDL(吉西他滨、地塞米松、洛铂)与R -GDL、R-CHOP和CHOP治疗非生发中心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近期疗效以及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对确诊的非生发中心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09例患者,24例应用R-GDL方案治疗,28例应用GDL方案,25例应用R-CHOP方案,32例应用CHOP方案.前瞻性的随机对照比较R-GDL、GDL、R-CHOP和CHOP方案治疗患者的近期疗效,并评估治疗安全性.结果:R-GDL组完全缓解(CR) 15例,部分缓解(PR)6例,总有效率为87.5% (21/24);GDL组CR 8例,PR 7例,总有效率为53.6%(15/28),R-CHOP组总有效率为64.0%(16/25),CHOP组43.8%(14/32).其中GDL组显著优于CHOP组,P=0.04;加用美罗华组较单纯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6、0.045.GDL组1年的无进展生存率(57.1%)显著优于CHOP组(46.9%),P=0.04;含美罗华组显著优于单纯化疗组,P值分别为0.034、0.002.含洛铂的方案血小板下降明显,需预防性应用升血小板的药物,其肝肾心脏毒性较小,加或不加美罗华不良反应率无明显改变.结论:吉西他滨联合洛铂、地塞米松方案有效率比R-GDL、R-CHOP和CHOP方案治疗非生发中心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略高,但骨髓抑制较重,在化疗的基础上增加美罗华能进一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使用美罗华治疗B细胞非霍奇金氏淋巴瘤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护理67例美罗华联合方案治疗的B细胞淋巴瘤患者,观察其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总结相应的临床护理措施。结果:67例患者中,CR44例(65.7%),PR17例(25.4%),总有效率91.0%。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1—2度50.7%、3—4度44.7%,2例出现荨麻疹,4例出现寒战、发热,2例出现血压下降。结论:美罗华联合方案治疗B细胞淋巴瘤效果显著并且安全,护理要点为严格掌握静脉滴注的速度,加强对过敏、畏冷、发热以及血液系统等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美罗华联合化疗治疗侵袭性B细胞非霍奇佥淋巴瘤的疗效,分析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采用美罗华联合化疗治疗32例侵袭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及影响因素、结果:31例可评价行效,完全缓解(CR)20例(64.5%),部分缓解(PR)7例(22.6%)总有效率(CR+PR)87.1%。其中25例初治患者CR 20例(80.0%),PR5例(20.0%),总有效率100%;6倒难治复发患者PR2例(333%),SD2例(33.3%),PD2例(33.3%),总有效率33.3%。初治患者和复发难治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ival,PFS)时间分别为72.0(2-74)个月、7.2(1~12)个月。治疗前按东部肿瘤协作组(Easterm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ECOG)标准评定的体力评分对疗效有明显影响(P〈0.05)。单因素分析表明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ECOG体力评分、国际预后指教(International Prognosis Index,IPI)评分和染色体核型异常与总体生存(Overall Survival,OS)时间和PFS均有关(P〈0.05),B症状与PFS有关(P〈0.05)。COX回归多因素分析发现只有IPI评分对PFS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对危险度(RR)为9.34结论:美罗华联合化疗治疗初治侵袭性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疗效显著,可作为CD20阳性侵袭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首选治疗。  相似文献   

9.
为了评价美罗华与CHOP联合治疗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用同期对照的前瞻性研究方法,将22例B细胞性NHL患者分为研究组(美罗华组)和对照组,研究组11例用CHOP方案(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和泼尼松)联合美罗华治疗;对照组11例单用CHOP方案。结果美罗华组完全缓解率(CR)达72.7%(8/11),总有效率90.9%(10/11);对照组CR为36.4%(4/11),总有效率为54.6%(6/11),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8。初步研究结果提示,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治疗CD20阳性的B细胞性NHL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与单纯化疗相似,可作为该病目前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分析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PBL)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回顾性分析28例PBL的病理分型、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28例均为女性,非霍奇金淋巴瘤27例,其中B细胞来源占89.5%,T细胞来源占10.5%,中位年龄44岁,5年生存率为22.5%。初步研究结果提示,PBL的预后与分期和治疗方式有关,手术+放化疗的综合治疗模式较好,局部切除应作为手术治疗的首选。  相似文献   

11.
美罗华联合化疗治疗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2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美罗华联合化疗治疗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我科从2003年8月至2007年2月共有25例经病理确诊的CD20阳性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接受美罗华联合化疗,中位疗程数为4(2~6)。化疗方案包括CHOP、ProMACE/cytaBOM、FMD、FC、COP、COPP、DVAE。结果25例中完全缓解(CR)16例(64.0%);部分缓解(PR)8例(32.0%);总有效(OR)率为96.0%。治疗后随访期3~44个月,中位缓解期32个月,4例存活3个月以上,1例因肿瘤晚期进展死亡,其余20例存活8个月以上(80%),最长已存活45个月。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22例出现白细胞减少,其中Ⅲ~Ⅳ度6例;其它毒副反应包括Ⅰ~Ⅱ度恶心呕吐、轻度脱发和肝功能受损等。美罗华输注相关毒副反应主要有Ⅰ~Ⅱ度寒战和发热、皮疹、诱发哮喘、间质性肺炎、低免疫球蛋白血症等,经对症治疗后均得到缓解。结论美罗华联合化疗治疗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毒副反应较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美罗华(利妥昔单抗,Rituximab)联合CHOP(RCHOP)方案治疗侵袭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方法:45例CD20阳性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随机分为RCHOP组(22例)和CHOP对照组(23例),分别采用美罗华联合CHOP和单用CHOP方案治疗.CHOP方案:环磷酰胺750mg/m^2.静脉注射,d1;吡喃阿霉素40mg/m^2或表阿霉素60mg/m^2,静脉注射,d1;长春新碱1.4mg/m^2,静脉注射,d1;强的松100mg.口服,d1~d5,每21天为1个周期、重复治疗。RCHOP方案:美罗华375mg/m^2,静脉滴注,每1个周期第1天(d1);第3天开始CHOP方案,每21天为1个周期,重复治疗。全部45例患者完成4个周期化疗后进行疗效评价.随访观察生存情况。结果:RCHOP组完全缓解率(CR)为68.2%,总有效率为81.8%;CHOP组分别为34.8%、78.3%,两组CR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RCHOP组1年总生存率(OS)为90.9%,2年OS为81.8%.3年OS为773%;CHOP组分别为91.3%、69.5%、47.8%;两组患者的3年OS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主要为轻中度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P〉0.05),均可耐受。RCHOP组6例(27.2%)出现美罗华输注相关的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好转。结论:美罗华联合CHOP(RCHOP)方案治疗侵袭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疗效显著,患者耐受良好.应推荐作为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讨论利妥昔单抗(商品名:美罗华)联合化疗治疗CD+20 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疗效。方法 对2001年6月至2005年8月收治的27例CD+20 B细胞型NHL患者,应用美罗华联合化疗(CHOP,BCHOP,VIP等方案)治疗。结果 有效(CR+PR)率93 %,治疗起效的中位时间30 d,中位缓解期22个月,半年生存率92 %,最长已存活42个月。结论 应用美罗华联合化疗治疗CD+20 B细胞型NHL,特别是对侵袭性或复发耐药的B细胞NHL有显著疗效,且全身毒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免疫亚型与一线CHOP化疗方案的疗效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法(SP)检测60例DLBCL石蜡组织中MUM-1、bcl-6和CD10的表达,确定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免疫亚型。60例患者均采用CHOP或CHOP样方案化疗,观察各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GCB型和非GCB型各30例,GCB型组患者完全缓解率、稳定率合有效率分别为56.7%、6.7%和93.3%,非GCB型租患者完全缓解率、稳定率及有效率分别为26.7%、13.3%和76.7%,两组患者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CB型组患者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非GCB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LBCL免疫学亚型与CHOP方案疗效存在一定关系,可以作为预后判断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B细胞淋巴瘤化疗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Guan ZZ  Wang SS 《中华肿瘤杂志》2005,27(12):760-761
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是原发于淋巴结和其他器官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不是单一的疾病,是一组异质性较大的疾病。它有多种形态特征、免疫表型、生物学规律、发展速度和治疗反应各不相同的类型。2001年,在REAL分型的基础上,由世界各国100多位病理学家、血液病学家和肿瘤学家共同参与制订了2001WHO淋巴瘤分类。在2001WHO NHL分类中,NHL分为B细胞、T细胞和NK细胞等类型,尤以B细胞淋巴瘤发病率为高。故我们重点对B细胞淋巴瘤化疗的现状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国产阿霉素为主的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86例的近期疗效和毒副作用,其中恶性淋巴瘤,肺癌最多,占79.1%,次为胃癌,乳腺癌,软组织肉瘤等。并与进口阿霉素对比观察,结果表明:恶性淋巴瘤中,治疗组(国产阿霉素)有效率97.14%(34/35),对照组(进口阿霉素(83.3%(20/24),有显著差异,P<0.05,毒副作用可耐受,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组有效率35%(8/23例);对照组36.4%(12/33例),P>0.05,无显著差异,毒副作用判别不大。  相似文献   

17.
刘娟 《中国肿瘤临床》2016,43(12):536-540
弥漫性大B 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 )是一种具有高度异质性的淋巴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目前用标准化疗方案治疗的多数DLBCL 患者可以被治愈,但仍有30% ~40% 的DLBCL 患者治疗后复发或难以治愈而死亡。双重打击淋巴瘤(double-hit lymphoma ,DHL )主要发生于DLBCL 及介于DLBCL 和伯基特淋巴瘤(Burkitt's lymphoma ,BL)之间无法分类的B 细胞淋巴瘤(B-cell lymphoma unclassifiable with features intermediate between DLBCL and Burkitt's lymphoma ,BCLU)为生存期短、预后差、易复发的一种独特类型,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虽然BCLU更容易发生DHL ,但DLBCL 是DHL 最常见的淋巴瘤,因此本文旨在对双重打击弥漫性大B 细胞淋巴瘤(double hit-DLBCL ,DH-DLBCL )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诊断、分子遗传学及其治疗和预后特点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epratuzumab是抗CD22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CD22分子仅在成熟B淋巴细胞表面表达,约85%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表达CD22分子。Ⅰ和Ⅱ期临床研究显示,epratuzumab的毒副作用轻,耐受性良好,对于滤泡型和弥漫大B细胞型淋巴瘤有较好疗效,且可能与美罗华具有协同作用,很有希望成为治疗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合并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原发中枢神经系统小B细胞淋巴瘤(PCNSL-SBC)合并胃DLBCL患者临床资料及诊疗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初诊为PCNSL-SBC,经手术、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及局部放疗,颅内病变完全缓解并持续22个月。诊断为胃DLBCL时颅内磁共振成像无异常,CHOP(环磷酰胺、长春地辛、吡柔比星、泼尼松)方案化疗4个周期胃部病灶缓解,但颅内病灶出现进展,再予大剂量甲氨蝶呤+大剂量阿糖胞苷化疗4个周期,神经系统症状缓解,颅内病灶缩小,但合并Ⅳ级骨髓抑制且胃部病灶进展,出现多浆膜腔积液,病情迅速恶化。结论:复合型淋巴瘤临床少见,针对一种类型淋巴瘤有效的治疗方案对另一种类型基本无效,由于严重骨髓抑制,患者不能耐受两种方案同时应用。  相似文献   

20.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最常见的恶性淋巴瘤.虽然R-CHOP标准治疗方案改善了DLBCL患者的整体生存,但高危患者5年总生存率仍<50%.因此DLBCL一直是研究和关注的热点,如新药的联合治疗、以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和抗体治疗为代表的免疫靶向治疗、如何降低治疗的长期不良反应以及寻找新的预后生物学标志物和分型系统等.文章就第60届美国血液学会年会上DLBCL的最新进展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