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皮质骨螺钉内固定对下胫腓联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行皮质骨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8例、女14例。年龄28~64岁,中位数43.5岁。左侧14例,右侧18例。按照Danis-Weber分型,B型12例、C型20例。腓骨骨折合并后踝和内踝(或三角韧带)损伤11例,腓骨骨折合并内踝(或三角韧带)损伤21例。所有患者均摄健、患侧下胫腓骨横断位CT片,在CT片上测量胫腓骨适合角、胫骨腓切迹与腓骨的相对外移距离和相对后移距离,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患侧胫腓骨适合角、胫骨腓切迹与腓骨的相对外移距离均小于健侧[68.66°±9.28°,79.49°±14.66°,t=2.998,P=0.025;(5.65±1.79)mm,(7.66±2.05)mm,t=2.131,P=0.012],而胫骨腓切迹与腓骨的相对后移距离大于健侧[(4.94±1.49)mm,(1.90±3.34)mm,t=14.089,P=0.002]。结论:皮质骨螺钉内固定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后,患侧下胫腓联合较健侧有向前内侧旋转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对比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和髌腱移植2种不同手术方式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术后近、远期疗效。方法:在手术后第2、3、12个月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法分别进行评分,对2种术式进行比较,并对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术后第2月、第3月Lysholm膝关节评分腘绳肌腱组为62.14±11.61、72.18±9.91,髌腱组为63.45±6.41、87.59±11.1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2月2组Lysholm评分髌腱组87.59±11.11,腘绳肌腱组86.37±10.76,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切口:髌腱组9.50±2.01cm,腘绳肌腱组2.52±1.09cm,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者均为目前前交叉韧带重建的主要方法,但患者腘绳肌重建术切口小外观美观,而且术后更能减轻患者伤肢痛苦利于关节早期功能锻炼,腘绳肌重建由于手术创伤小于髌腱重建,且更少破坏骨性结构,更适合青少年前交叉韧带重建,但如果复合内侧副韧带、鹅足腱等损伤出现关节内侧结构不稳,前后交叉同时断裂我们主张采用髌腱重建韧带重建交叉韧带。  相似文献   

3.
在张力带钢丝固定及传统的抱髌固定的启发下 ,我们设计并运用了碳素纤维编织带环扎结合髌前平行或“8”字交叉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方法 ,经 3年 33例临床应用 ,效果良好 ,现总结介绍如下。1 手术方法作髌前弧形切口 ,暴露髌骨后复位骨折并用布巾钳临时固定。用 1号丝线结扎碳素编织带两端 (32 0 0个碳纤维 ,市售 )并留作导线 ,用大号圆针导引编织带穿过股四头肌腱 ,两端分别经髌骨内外侧腱膜下行至髌韧带 ,相向穿过髌韧带 ,于髌前腱膜内平行或交叉穿过髌前达股四头肌腱两侧。再次相向穿过股四头肌腱 ,用 4号丝线将编织带两端连同股…  相似文献   

4.
<正> 分别取肩胛反射穴(位于足背第4、第5跖骨间,从跖趾关节向跗跖关节方向约3~4cm),肩部反射穴(位于第5跖骨下,沿跖骨头向跖骨尾方向,长约3~5cm),髋关节反射1穴(位于内踝关节下1cm处,从胫舟部向胫距部韧带方向,呈半月形),髋关节反射2穴(位于外踝关节下1cm处,从距腓前韧带向跟腓韧带方向,呈半月形)。让患者赤足,在患肩同侧脚上找到  相似文献   

5.
探讨关节镜下自体腓骨长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手术方法及疗效分析  相似文献   

6.
王鸿雁  高志军  赵金忠 《中医正骨》2014,(4):301-302,64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自体肌腱和同种异体肌腱一期重建治疗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关节镜下自体半腱肌、股薄肌肌腱和同种异体肌腱一期重建治疗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患者27例,男23例,女4例。年龄22-47岁,中位数33岁。均为单侧损伤,其中左膝15例,右膝12例。运动伤17例,车祸伤6例,坠落伤4例。前交叉韧带、后交叉韧带、后内侧韧带复合体、后外侧韧带复合体同时损伤者7例,前交叉韧带、后交叉韧带、后外侧韧带复合体同时损伤者13例,前交叉韧带、后交叉韧带、后内侧韧带复合体同时损伤者7例。合并腘动脉损伤7例,腓总神经损伤5例,半月板损伤9例,颅脑外伤3例,腰椎、跟骨骨折各2例。受伤至韧带重建手术时间28-43 d。随访观察患者膝关节稳定性和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损伤的韧带均一期修复。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37个月,中位数22个月。合并的腘动脉和腓总神经损伤均恢复良好,损伤的半月板均在3个月内愈合。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屈曲轻度受限者5例,内、外侧应力试验均为阴性;KT 2000关节测量仪测定结果示关节前、后向松弛度〉5 mm者8例;Lysholm评分由术前(31.2±3.5)分提高至(91.0±5.0)分。结论:关节镜下自体肌腱和同种异体肌腱一期重建可有效恢复膝关节的稳定性,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是治疗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第三腓骨肌肌腱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治疗陈旧性距腓前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6年5月至2019年7月,采用第三腓骨肌肌腱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治疗陈旧性距腓前韧带损伤患者16例,男9例、女7例。年龄20~55岁,中位数36岁。体质量指数18.6~33.7 kg·m-2。所有患者半年内有2次以上的严重踝关节扭伤史,经正规非手术疗法治疗后无效,且行改良Brostrom-Gould修复术失败。X线检查均显示距骨前移>10 mm,距骨倾斜角>9°;MRI检查提示距腓前韧带伴或不伴跟腓韧带断裂,且第三腓骨肌存在。所有患者前抽屉试验和内翻应力试验均为阳性。踝关节初次扭伤至手术时间12~24个月,中位数18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评价踝关节疼痛情况,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和足踝功能测试(foot and ankle ability measure, FAAM)评分评价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65~90 min,中位数70.5 min。切口均甲级愈合,前抽屉试验和内翻应力试验均为阴性。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0个月,中位数18个月。踝关节疼痛VAS评分,术前(6.13±0.64)分、术后1年(1.33±0.74)分;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术前(52.47±7.37)分、术后1年(89.23±5.75)分,优11例、良5例;FAAM评分,术前(58.67±5.70)分、术后1年(90.13±6.60)分,优9例、良7例。均无感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第三腓骨肌肌腱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治疗陈旧性距腓前韧带损伤,能缓解踝关节疼痛,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胫骨端双重固定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腘绳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已经成为目前临床上广泛采用的方法,但是和采用骨腱骨(B-T-B)方法重建前交叉韧带相比,采用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时,腱骨愈合问题一直是争议的焦点问题。本文从加强重建的韧带固定方面人手,从临床方面探讨胫骨端双重固定4股胭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踝关节镜结合自体半腱肌肌腱移植重建踝关节距腓前、腓跟韧带治疗踝关节外侧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1年6月-2013年6月,11例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行踝关节镜下踝关节清理结合自体半腱肌肌腱重建距腓前、腓跟韧带治疗。患者年龄16-47岁(平均32.1岁),病程3-66个月,平均14.2个月。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是踝关节反复扭伤史,影像学检查可见不同程度的骨赘形成,6例出现距骨软骨面损伤。先在踝关节镜下对踝关节进行清理,去除骨赘,清理增生滑膜,必要者可行软骨移植修复距骨软骨损伤,后在外踝下方行弧形切口进行自体半腱肌肌腱移植重建踝关节距腓前、腓跟韧带。采用(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Ankle-Hindfoot Scale score)AOFAS评分及Karlsson评分,对手术前后疗效进行评分。结果:1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1个月,平均14.2个月。患者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未发生感染或血管神经损伤。AOFAS评分术前(41.8±4.7)分术后上升到(91.1±7.1)分(P〈0.05),Karlsson评分由术前(39.4±2.9)分上升到(89.3±8.0)分(P〈0.05)。至最后一次随访时未发现踝关节不稳复发或其他并发症。结论:踝关节镜结合自体半腱肌肌腱移植重建踝关节距腓前、腓跟韧带治疗踝关节外侧不稳短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自体半腱肌腱重建距腓前韧带与跟腓韧带用于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自体半腱肌腿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以及跟腓韧带,对该院于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15例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进行治疗,在术后,将踝关节固定在中立稍外翻,保持6周,在第7周,逐渐取下石膏,让患者进行踝关节功能练习。在随访时,根据AOFAS评分系统,评价患者的疼痛及关节功能。结果在疼痛评分方面:术后30~40分,平均分(32.52±4.51)分,功能评分:术后40~50分,平均分(48.12±3.42)分,比术前效果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之后,患者的优良率达到了100.00%,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中,通过自体半腱肌腱重建距腓前韧带与跟腓韧带的方式,可以有效治疗慢性跌关节外侧不稳。  相似文献   

11.
膝骨性关节炎的分型与性别、年龄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膝骨性关节炎的致病因素、病变机理及病变特点。随机选择四个年龄段患者各15例,记录病程,进行辨证分型,按性别和年龄分开统计。结果女性与男性之比为3.5:1,寒湿阻络型女性与男性之比为8:1,瘀血阻络型为8:1,湿热阻络型为2:3,混合型为3:1。40~49岁多见寒湿阻络型和湿热阻络型,50~59岁仍以感受外邪为主,女性尚多见瘀血阻络型,60岁以上绝大部分为肝肾两虚型及混合型。提示膝骨性关节炎的病变机理存在着性激素内环境的紊乱和局部病变与组织器官生理上退行性改变互相影响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黄晓卿  许金森 《针刺研究》1993,18(2):98-103
我们过去的工作表明皮肤低阻点的分布基本上是循经的。为了进一步弄清皮肤低阻点分布的循经程度,以及在不同体区皮肤低阻点分布的特点,本文又对足三阳经和任督脉进行了观察。对25名成人志愿者观察的结果表明:虽然足三阳经跨越了多个体区,行程最长,路线也较复杂,任督脉则分布于躯干的前后中线,颇具特色,但在各该经脉循行经过的范围内,皮肤低阻点的分布基本上是循经的。绝大部分皮肤低阻点都位于经脉路线上,或其两侧5毫米范围之内,散在于非经脉区者不多。在背部进行大范围的扫描观察中,低阻点虽然随机出现,但仍集中分布为五个区带,其位置与督脉和左右膀胱经内外侧线基本一致。以上事实进一步说明皮肤低阻点的分布确有循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为观察腰突康活血化瘀及其抗炎镇痛作用,分别以20、10、5倍量腰突康口服给药14天,观察肾上腺素加冰水致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变化和肾上腺素致小肠系膜微循环障碍的改变情况,以大鼠蛋清性足肿胀、小鼠二甲苯耳廓炎症及小鼠棉球肉芽肿为指标观察其抗炎作用,以小鼠热板法和扭体法观察其镇痛作用。结果显示,腰突康对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改善作用,其中大剂量组在降低血浆粘度、全血还原粘度、全血粘度方面作用明显,中、小剂量组对红细胞聚集指数亦有一定改善作用,三种剂量腰突康对肾上腺素致小鼠微循环障碍有对抗作用,以大剂量作用明显。对蛋清性足胀有抑制作用。小鼠热板法和扭体法实验结果表明,三种剂量的腰突康均有镇痛作用。说明腰突康有较强的活血化瘀及镇痛作用和一定的抗炎作用。其药理作用表明谝经能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变化。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有确切的治疗作用,与临床研究结果相和符合。  相似文献   

14.
大鼠伤害性反应甩尾潜伏期(TFL)和嘶叫阈值(ST)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甩尾和嘶叫反应的神经反射机制不同。用们对这二种伤害性反应的阈值变化作了比较。用正常Whistar Kyoto鼠(WKY)和原发性高血压鼠(SHR)分别于自由活动状态下和约束于管状鼠固定器中进行每20分钟测定,共一或二小时,观察ST和TFL的变化。并分别作静脉注入生理盐水、纳洛酮(1mg/kg)或吗啡(4mg/kg)的处理。结果WKY鼠(n=25)和SHR鼠(n=20)的TFL间无明显差异;在二小时测试期间TFL随时间延长无明显的变化,P>0.15。而ST均随时间的延长而明显增高。自由鼠(n=18)和约束鼠(n=24)ST都逐渐增高,40分钟时明显高于对照值,P<0.05;100分钟时差异极显著,P<0.01。将自由活动鼠受约束后(n=28)ST明显下降,P<0.0005;反之,受约束鼠恢复自由时(n=40)ST立即明显增高,P=0.001。生理盐水对ST(n=16)及TFL(n=8)均无明显影响。纳洛酮使ST明显下降(自由鼠n=7,P<0.001;约束鼠n=14,P<0.05);但二种不同处境鼠之间无明显差异,P>0.4。纳洛酮使TFL明显缩短,P<0.005(n=13)。吗啡使ST及TFL均明显增加;P<0.01(n=9)。 ST随测试时间延长明显增高,而TFL无明显变化。表明二者神经机制不同。甩尾反应在动物脊髓化后仍可存在;而嘶叫反应需高级中枢参予与辨认过程有关。动物由自由转入约束状态后ST明显降低表明此时动物处于痛觉过敏状态。纳洛酮使二种处境的鼠ST和TFL均明显下降提示在二种状态下均存在一种鸦片镇痛系统的经常性兴奋。  相似文献   

15.
<正> 根据祖国医学理论,妇女经、带、胎、产疾病冲、督、任三脉皆起于胞中(即子宫),并络于带脉,说明冲、任、督、带四脉与子宫关系密切,因此我们在针麻全子宫切除术中把取穴的选择集中到背部督脉上。通过临床实践、观察到命门、腰俞对针麻的镇痛不全、次髎对内脏牵拉反应有较好的效果,但存在着腹肌紧张、鼓肠等问题。我们学习  相似文献   

16.
<正> 内源性鸦片样物质(OLS)在针刺镇痛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实验室曾用放射受体分析法(RRA)测定大鼠电针镇痛时脑和垂体OLS的含量变化,发现电针镇痛效果与脑内OLS的含量呈正相关。但是体内的OLS系由脑啡肽、β-内啡  相似文献   

17.
<正> 人们在临床实践中体验到,在同一穴位上运用不同的针刺手法可产生不同的治疗效果。这一现象愈来愈引起针灸原理研究工作者的兴趣。近二十年来针刺镇痛原理的研究日益深入,业已证明,电针刺激可使中枢神经系统释放阿片肽产生镇痛作用。但阿片颉颃剂纳洛酮阻断大鼠电针镇痛的程度和所需的剂量与电针频率密切相  相似文献   

18.
动脉粥样硬化是最常见、最重要的一种血管病,具有高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等特点。动脉粥样硬化的本质是本虚标实,因而从"痰瘀热毒"入手,把握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病机,从而抓住其辨证的关键。故在临证时要标本兼治,促进正气的恢复,同时也要兼顾方药的加减变化,从而取得良好的疗效。本文从阴虚瘀毒方面来论治动脉粥样硬化并将笔者的临床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运用计算机累加技术,从人体头皮上引出的累加脑诱发电位作为疼痛客观测量方法的研究及其动态,脑诱发电位中某些早反应(潜伏期30毫秒左右)和晚反应(潜伏期160~260毫秒)的波形成份和疼痛关系密切.人脑诱发反应研究的进展为实验性疼痛的估价提供了新的方向。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0.
黄芪苷抗生物氧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0.02、0.04、0.06mmol ASI和0.008、0.016、0.024mmol SK可对抗远志皂苷的溶血作用,且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大。12.5mg/kg ASI及6mg/kg SK,ig每日二次,连续5天,可对抗CCl_4所致死亡。12.5、25mg/kg×d ASI,6、12mg/kg×d SK,ig持续14~16天,可引起昆明种小鼠或C_(57)BL/6小鼠的红细胞内超化歧化酶活性明显增加。12.0mg/kg×d SK、25mg/kg×d ASI持续4天,可使昆明种小鼠或C_(57)小鼠的肝内MDA含量明显下降,GSH含量明显上升。以上结果提示黄芪苷具有抗生物氧化性质,这不仅可能有助于解释黄芪苷对抗CCl_4的毒性作用和远志皂苷的溶血作用,这一基本生化机制,也有助于阐明中医应用黄芪异病同治的原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