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颈动脉灌注化疗药物治疗加放疗对鼻咽癌的疗效.方法 22例患者经临床(包括鼻咽镜检)、影像学(CT、MR)和病理学检查确诊为鼻咽癌,经颈外动脉介入化疗后加放射治疗.化疗药物为阿霉素(ADM)或吡柔比星、5-氟尿嘧啶(5-FU)和顺铂(DDP)或卡铂(CBP).同时随机选择同期单纯放疗的25例作为对照,比较其疗效.结果 介入组总有效率为100.0%,其中CR为90.9%(20/2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100.0%,其中CR为68.0%(17/25),两组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介入动脉化疗后加放射治疗能显著提高鼻咽癌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介入化疗加后装放射治疗复发性鼻咽癌的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介入化疗辅加后装放射治疗复发性鼻咽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32例复发性鼻咽癌分为:16例介入化疗辅加后装放射治疗组,介入化疗术后第3天作首次后装放射治疗,4d后行第2次后装放射治疗。16例单纯行后装放射治疗。剂量及2次间隔时间2组相同,每次5GY。复查时间统一在后装放疗后2周。结果 介入化疗辅加后装放射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局部肿大淋巴结明显缩小,鼻咽部肿瘤表面分泌滞留极少或消失,肿瘤明显缩小,并呈干枯或萎缩样变;单纯后装放射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除鼻咽部肿瘤表面分泌物较治疗前有所减少外,局部肿大淋巴,鼻咽部肿瘤红肿充血与放疗前无明显改变。介入组未见有肝肾功能损害及明显术后消化道反应。结论 介入化疗辅加后装内照射治疗复发性鼻咽癌具有双重直接局部杀伤杀死肿瘤细胞作用,是治疗复发性鼻咽癌的一种新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3.
选择性食管动脉灌注化疗治疗68例中晚期中下段食管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用选择性动脉灌注化疗治疗中晚期中下段食管癌的疗效 ,了解临床分期和影像分型对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 6 8例中晚期中下段食管癌行选择性食管动脉灌注化疗 ,并随访 6个月。结果 患者的总缓解率及中、晚期缓解率分别为 48 5 % ,6 1 9%和 2 6 9% ,中晚期疗效相差显著 (P <0 .0 5 )。影像Ⅰ Ⅳ型的缓解率分别为 42 3 % ,5 2 0 % ,6 4 3 %及 0 % ,型间相差不显著 (P >0 .0 5 )。结论 动脉灌注化疗对中晚期中下段食管癌疗效可靠 ;临床分期可以直接影响患者的疗效 ;但影像分型对疗效无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加中医辨证治疗对晚期食管癌的治疗效果。方法:以MMC、5-Fu、顺氯氨铂联合用药,采用动脉灌注方法与中医辨证治疗综合使用治疗晚期食管癌。结果:综合治疗组食管癌疗效总有效率为92.8%,而单纯介入组为86%;其中综合治疗组的毒副反映经临床观察明显较单纯介入组减轻。结论:介入治疗联合中医辨证治疗晚期食管癌是较为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同步加量调强放疗(SIB-IMRT)对颈、胸上段食管癌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接受IMRT的颈、胸上段食管癌的172例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首先对全组患者的预后进行了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依据患者照射方式,将全组患者分为常规IMRT(C-IMRT)和SIB-IMRT两组,应... 相似文献
6.
7.
PET/CT在胸段食管癌诊断与淋巴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PET/CT)在胸段食管癌诊断与淋巴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经PET/CT显像的34例患者资料。患者在显像后2-3周内行手术治疗,手术时对颈、胸、上腹部三野淋巴结清扫,所有淋巴结送病理学检查。病理学证实34例患者均为鳞状细胞癌。胸上段食管癌4例,中段食管癌16例,下段食管癌14例。结果:34例患者食管肿瘤长度为1-8.3cm(4.5±1.6cm)。PET/CT均显示FIX;代谢增高,SUV最高值范围4.3-23.2(10.84±5.32),平均SUV值3。16.7(8.92±4.09)。作为对照,分析36例PET/CT健康查体人员,发现有2例食管平滑肌瘤显示假阳性。PET/CT诊断食管癌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1%、100%、94.4%、94.4%和100%。34例患者中有20例发生不同程度的淋巴结转移,PET/CT显示转移淋巴结高FDG代谢,SUV最高值为2.7-13.9(7.28±2.75),SUV平均值为2.3-10.7(5.63±2.49);其中有6例患者转移到腹腔内,6例腹腔淋巴结转移患者中有5例为下段食管癌,1例为中段食管癌。4例转移至颈部淋巴结,为中上段食管癌转移。手术清除淋巴结163枚,其中病理示转移淋巴结52枚,PET/CT显像结果与病理结果比较,有7枚小淋巴结未能显示,排除了3枚直径大于1cm的可疑转移淋巴结,有13个良性淋巴结显示假阳性,对淋巴结诊断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7%、86.2%、88.2%、77.6%和85.2%。结论:PET/CT对食管癌原发灶的诊断有很高的价值,对淋巴结分期有较高的灵敏度与特异性。 相似文献
8.
经膈下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观察膈下动脉形成肝癌侧枝血供的因素和几率。方法在对137例患者介入治疗中,造影寻找膈下动脉,并超选形成肿瘤血供的膈下动脉,进行化疗栓塞。结果137例患者中有21例经膈下动脉介入治疗(占15.3%),其中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后复发2例(9.5%),首次介入治疗出现膈下动脉供血3例(14.3%),2次或多次介入治疗后出现膈下动脉供血16例(76.2%)。结论膈下动脉是原发性肝癌的最重要侧枝供血动脉,经膈下动脉介入化疗栓塞原发性肝癌成功率高而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临床军医杂志》2014,(12)
目的探讨坦索罗辛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9月—2014年1月收治的98例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坦索罗辛组和对照组,随访2周,比较两组结石排出率、结石排出时间、肾绞痛发生率。结果坦索罗辛组结石排出率为73.5%,结石排出时间为2~12(6.8±2.4)d,肾绞痛发生率为24.5%;对照组结石排出率为46.9%,结石排出时间为4~14(10.4±2.4)d,肾绞痛发生率为46.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3、0.000、0.034)。结论坦索罗辛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可以提高结石清除率,缩短平均结石排出时间并降低肾绞痛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鸦胆子注射液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晚期颈段及胸上段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84例颈段及胸上段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同步放化疗治疗,观察组42例在放射治疗同时给予鸦胆子油乳注射液,观察两组在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2.8%,对照组为7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1年生存率、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同步放化疗的基础上,加用鸦胆子注射液治疗颈段及胸上段食管癌,虽然未能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但提高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未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选择性α1肾上腺受体阻滞剂(盐酸坦络新缓释片)在治疗单侧输尿管末端结石中的临床效果。方法:72例单侧输尿管末端结石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药物治疗,两组间的年龄、性别、结石大小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对照组(n=36)服用排石颗粒(5 g,3/d),治疗组(n=36)服用排石颗粒(5 g,3/d)和盐酸坦络新缓释片(0.4 mg,1/d),共服药两周,并对所有患者随访4周,通过询问症状和检查尿常规、B超,了解疼痛缓解时间和程度,排石率、排石时间,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排石率86.1%(31/36),对照组排石率33.3%(12/36)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结石排出时间分别为(6.8±2.0)d和(12.0±1.8)d,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盐酸坦络新缓释片有明显促进输尿管下段结石排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介入化疗联合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方法。方法 将 6 0例预期生存仅 3~ 6个月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1)治疗组 :放疗的同时用三联广谱化疗药物支气管动脉灌注治疗 ;(2 )对照组 :单用放疗。两组放疗方法相同 ,病灶肿块照射DT6 0GY ,30次 / 4 2d。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平均缓解期、中位生存期和 1年生存率分别为 93.3%、7.4个月、11个月和 4 6 .7%。对照组分别为6 3.3%、4 .7个月、6 .5个月和 6 .7%。两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结论 放疗联合介入治疗可有效延长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期 ,并明显改善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而我国也是食管癌的高发国家,目前手术仍为首选的治疗方法。由于早期食管癌症状多为非特异性,确诊时多为局部晚期,无手术适应证,或者患者不愿手术,因此放射治疗是一种有效、安全的局部治 相似文献
15.
引起胆总管下段梗阻的原因很多 ,有结石、肿瘤、炎症、寄生虫、狭窄等 ,且大多数患者都需要外科手术治疗[1] ,因此 ,术前诊断尤为重要。本研究通过分析我院 82例胆管下段梗阻的声像图特征 ,旨在提高超声对胆总管下段梗阻诊断的准确性。1 材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 82例均为我院 1996~ 2 0 0 1年住院患者 ,男 5 7例 ,女 2 5例 ,年龄 11~ 80岁 ,平均 5 3 2岁。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1 2 仪器TOSHIBASSA -2 40A ,SiemensPrima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 3 5MHz。1 3 方法 检查前空腹 8小时以上 ,急诊例外。按… 相似文献
17.
上胸骨劈开径路切除胸上段食管癌的远期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上胸骨劈开切除胸上段食管癌进行临床研究,并评估此术式的远期效果。方法选取1998年12月—2003年12月我科48例胸上段食管癌患者,采用上胸骨劈开径路切除肿瘤、胃代食管颈部吻合。结果全组手术切除率100%,术后3年生存率58.3%,5年生存率37.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8.7%,主要为吻合口瘘、肺部感染、胃排空障碍等,手术死亡1例,上切缘阳性1例。结论该术式对胸上段食管癌显露好、切除率高,同时避免开胸,对患者心肺功能影响较小,远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上胸段食管癌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与5野的静态调强放射治疗(5F-IMRT)在淋巴结意外照射中的剂量学差异,评估两种方式在上胸段食管癌放射治疗中的剂量学特点。方法选取20例典型的上胸段食管癌患者,在进行靶区勾画时,肿瘤区(GTV)、临床靶区(CTV)不包含所有淋巴结,而将淋巴结单独勾画作为正常组织。对这20例患者分别制定两套计划,即VMAT与5F-IMRT,主要的计划评估参数为靶区的适形指数(CI)、均匀指数(HI),以及接受相应处方剂量水平照射体积百分比V95、V110;危及器官(OAR)评估包括肺的Dmean、V5、V20、V30,心脏的Dmean、V25,脊髓的Dmax,机器调数(MU)。同时评估各个淋巴结的等效均衡剂量(EUD)与接受40 Gy照射剂量的体积百分比V40。结果5F-IMRT计划在V95%上具有较高的计划靶区(PTV)剂量覆盖率(t=-9.4,P<0.05),VMAT计划的适形指数(CI)优于5F-IMRT(t=-5.3,P<0.05);5F-IMRT计划较VMAT计划降低平均肺V510.9%(t=-7.8,P<0.05),降低平均脊髓Dmax 9%(t=-10.2,P<0.05);VMAT计划较5F-IMRT计划降低平均MU 18.6%(t=-6.2,P<0.05);5F-IMRT计划在所有上胸段淋巴结区域的平均EUD值为32.3~61.5 Gy,较VMAT计划(32.5~61.1 Gy)提高4.7%,平均V40提高2.4%。各个上胸段淋巴结区域除左气管支气管淋巴结(106tbL)外的意外照射剂量,与PTV的体积大小充分相关(R=0.716~0.933,P<0.05)。结论5F-IMRT的放射治疗计划在上胸段食管癌淋巴结意外照射中更具剂量学优势,且肿瘤靶区较大的患者淋巴结区域具有更高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自行设计的大杯口加膜支架在食管下段贲门癌支架术后再狭窄中的应用.方法 对12例食管下段贲门癌支架植入后再狭窄患者,在透视下将自行设计由南京微创公司加工生产的大杯口加膜支架(杯口高度3.5cm)置入到已狭窄的支架内,随访观察其疗效、再狭窄情况及其并发症.结果 12例大杯口加膜支架植入顺利,无支架杯口的套叠现象.随访1.5~8个月,2例支架大杯口出现重度再狭窄,引起3级吞咽障碍.其中1例发生在支架术后1个月,由大量肉芽组织增生引起.另1例发生在支架术后6个月,由肿瘤组织生长引起;3例在支架术后2.3~7个月(平均4.6个月)发生轻~中度再狭窄引起的1级吞咽障碍.其余7例随访3~8个月(平均5.6个月)未出现吞咽障碍.结论 大杯口加膜支架在食管下段贲门癌支架术后再狭窄中的应用,能有效阻止支架下移,减低再狭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