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背景:骨形态发生蛋白9是一种强有力的诱导成骨分化的骨形态蛋白,但对它的研究却偏少。 目的: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骨形态发生蛋白9诱导成骨分化的研究现状以及其在骨科相关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 和Pubmed 数据库中2001-01/2011-06 关于骨形态发生蛋白9的文章,以“骨形态蛋白-9;成骨分化;骨缺损;脊柱融合;肿瘤”或“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9, osteogenic differentiation, bone fracture, spinal fusions, tumor”为关键词进行检索。选择近5 年内关于骨形态发生蛋白9的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的文章。初检得到91 篇文献,根据纳入标准得到34 篇文献并进行系统回顾与综述。 结果与结论:迄今为止,已发现多种生长因子能够促进骨形成,其中,骨形成蛋白是骨组织形成过程中最关键的调节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9属于骨形态发生蛋白家族,不仅能强有力的诱导间充质细胞、前成骨细胞和肌肉细胞等成骨分化,而且在软骨形成中也具有重要作用。其诱导骨形成机制不完全同于传统的骨形态发生蛋白。动物实验证明其还能促进骨折愈合、诱导脊柱融合,调控肿瘤的迁徙。因此,骨形态发生蛋白9在骨科领域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背景: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具备诱导成骨时间更早、成骨量较天然骨形态发生蛋白2多、生物学活性好、生物相容性好、成本低等特点,已成为近年来临床骨科创伤疾病防治研究的热点。 目的:总结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在骨组织工程及骨修复领域应用中的优势、不足及目前国内外的研究进展。 方法:经第一作者检索CNKI数据库及SPRINGERLINK数据库2005至2011年与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在诱导骨再生、骨组织修复有关研究进展方面的文献,英文检索词为“rhBMP-2,bone tissue engineering,bone repair materials”,中文检索词为“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骨组织工程,骨修复”。共检索出98篇,最终保留30篇进行归纳总结。 结果与结论:骨骼内天然骨形态发生蛋白2含量稀少、提取成本高昂,临床应用严重受限。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有显著的成骨诱导能力,在骨组织工程及骨修复领域展现了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体外试验无细胞毒性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供临床应用,其中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现已被应用于外科整形手术诱导骨再生,但由于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是外源性细胞生长因子,临床应用多为超生理剂量,故潜在有软组织水肿,皮肤红疹、局部炎症反应、异位骨化和免疫反应等不良后果的危险,所以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用于人体后的安全性研究还须长期密切关注。找到理想的载体,有效控制其在体内缓释是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应用研究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3.
背景:在临床中由于骨质疏松性骨折、创伤、先天性骨发育不良、进行性骨骼紊乱引起的大段结构性骨缺损非常常见,组织工程骨为骨缺损的修复提供了新希望。骨组织工程研究中关于生长因子的研究较多,已取得了一些成果,如何在时间上控制各种不同生物活性的生长因子是研究热点。目的:综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骨形态发生蛋白在血管化组织工程骨中的研究进展。方法:由第一作者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90至2015年)Medline(1990至2015年)数据库,检索词分别为“成骨因子、成血管因子、组织工程骨、骨修复、血管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序贯释放、种子细胞、细胞支架”和“osteogenic factors,angiogenic factors,tissue engineering bone,bone repair,vascularization,VEGF,BMPs,sequential release,seed cells,cytoskeleton”,语言分别设定为中文和英文。检索有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骨形态发生蛋白在骨修复作用中的研究,并总结作用机制及研究方向。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313篇文献,按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后,纳入文章87篇。结果表明,骨缺损的重建伴随着多种不同的生物活性分子,各自具有不同的潜能和效率。血管和成骨是骨修复两个最为重要的过程,成骨生长因子在维持骨骼结构和骨形成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而成血管生长因子可以为组织的生长、分化和功能化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双因子或多因子联合作用是目前但骨组织工程中的一个发展方向,成骨与成血管生物因子比单独使用其中一种具有更好的成骨效果,但是控制外源性成骨与成血管生物因子的释放剂量是在治疗过程中的关键研究问题。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4.
背景:将目的基因转导到靶细胞中需要载体工具,载体可协助基因进入细胞及表达蛋白,载体的选择是转基因成败的关键。 目的:总结腺病毒介导的骨形态发生蛋白基因增强用于诱导成骨和修复骨缺损的研究现状。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 数据库及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1989-01/2012-01 有关腺病毒介导骨形态发生蛋白基因转染的诱导成骨作用,骨形态发生蛋白基因修饰的组织工程化骨修复骨缺损的文章,英文检索词为“adenovirus,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gene transfection, bone tissue engineering”,中文检索词为“腺病毒,骨形态发生蛋白,基因转染,骨组织工程”。排除重复性及非中英文语种研究,共保留24篇文献进行综述。 结果与结论:腺病毒介导的骨形态发生蛋白基因增强的组织工程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编码特定功能因子的基因转移到种子细胞上,使其持续产生生长因子。转基因后的细胞停留支架材料表面缓慢释放生长因子,促进成骨前体细胞增殖分化,也可在骨缺损处诱导成骨前体细胞向成骨细胞定向分化,从而修复骨缺损。   相似文献   

5.
背景: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是一种定量的不脱钙骨组织学切片检查,能取得骨重建和结构的定量信息。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代谢性骨病发生发展机制、抗骨质疏松症药物等研究。 目的:从骨组织形态计量学被认识到临床研究、临床应用以及展望进行综述。 方法:由第一作者分别以“骨组织形态计量学,骨活检,代谢性骨病,骨重建,骨结构,人”和“Bone histomorphometry,metabolic bone diseases,bone biopsy,bone remodeling,humans”为关键词进行检索,CNKI 数据库的检索时限为2000/2010,PubMed 数据库的检索时限为1965/2010。筛选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方面的文献,最终纳入30 篇文献进行分析。 结果与结论:骨计量学可得到三维的骨结构和重建的参数,在评估、提供骨代谢信息方面是一个功能强大的工具,其他任何研究方法不可代替。对于各种各样的骨代谢疾病,可从骨计量学方面更深层了解骨病的发生发展机制,为治疗提供更可靠的依据。此外,在临床新的药物安全干预、研究试验中,它提供了宝贵的骨结构和重建的参数资料。  相似文献   

6.
背景:复杂骨缺损修复一直是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难题,利用生物功能化的组织工程材料促进骨组织再生修复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以往关于骨组织材料生物化修饰的研究集中于细胞内信号分子的修饰,而对胞外信号分子的修饰和调控作用研究较少。糖胺聚糖作为细胞外基质的重要信号分子,修饰于支架材料中发挥成骨作用是目前新兴研究方向。目的:对糖胺聚糖在骨组织工程的作用机制和应用进展做一综述。方法:检索PubMed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收录的有关糖胺聚糖参与调控骨组织再生修复及其在骨组织工程中的作用机制与应用的文章,英文检索词为“glycosaminoglycans,proteoglycans,bone tissue engineering,bone tissue engineering materials,osteogenic differentiation”,中文检索词为“糖胺聚糖链、蛋白聚糖、骨组织工程、骨组织工程材料、成骨分化”。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对所有文章进行初筛后,保留质量和相关性较高的文章85篇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1)糖胺聚糖作为细胞外基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信号分子,不仅可以与生长因子结合协助其扩散,还可以...  相似文献   

7.
背景:组织工程技术在骨与软骨的修复方面已经取得巨大进步,其中转基因技术的引入在最近几年也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 目的:总结近5年来转基因技术在骨与软骨缺损修复中的最新研究进展。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2007年1月至2012年3月关于转基因技术治疗骨与软骨缺损方面的文献,中文检索词“基因,治疗,骨,软骨,缺损”。英文检索词“gene,therapy,bone,cartilage,defect”,最终纳入22篇符合要求的文献。 结果与结论:基因治疗为骨和软骨再生带来了一种新的治疗理念,它可以把具有特异性的目的基因精确转移入靶细胞内,并特异性的表达。目前应用于骨与软骨缺损的基因主要包括骨形态发生蛋白,转化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Bcl-xl基因等。应用基因治疗可以诱导骨与软骨的形成,为骨与软骨的修复提供了崭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背景:聚乙烯亚胺作为一种阳离子聚合物,目前在医学的诸多领域已得到广泛的研究,凭借自身丰富的胺基基团和阳离子电荷,使其具备易修饰性和静电吸附性,这些特性运用于骨组织工程中,具有潜在的优势与前景。目的:总结目前聚乙烯亚胺在骨组织工程的研究进展,并且对其用于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前景作了讨论与展望。方法:检索2000年1月至2022年3月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库中相关文献,英文检索词:“polyethyleneimine,bone tissue engineering,bone tissue regeneration,bone tissue repair,regenerative medicine,drug delivery”;中文检索词:“聚乙烯亚胺、骨组织工程、骨组织再生、骨组织修复、再生医学、药物递送”,最终纳入57篇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结果与结论:(1)基于基因技术利用聚乙烯亚胺与成骨相关基因形成的复合物是一种高效的基因载体,能够诱导种子细胞表达成骨相关的细胞因子,促进成骨分化;通过与不同基团进行修饰,可以实现在不影响聚乙烯亚胺转染效率的同时尽可能的...  相似文献   

9.
文题释义:引导骨再生技术:是指通过生物膜屏障创造出骨组织优势生长的环境,使具有骨组织修复能力的骨细胞优先进入骨缺损腔,为骨缺损的修复、骨折愈合提供新方法。 补肾法:是指中医辨证理论指导下,运用补肾中药以固秘肾气、滋养肾精及充养骨髓,从而坚固骨骼,“补肾法”思想在中医骨伤临床实践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背景:引导骨再生技术作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骨缺损修复方法之一已广泛运用于口腔医学领域,但关于引导骨再生技术在长骨骨干骨缺损中应用的研究报道很少。 目的:探究引导骨再生技术结合中药补肾治疗对大鼠股骨骨缺损修复的影响,评估其成骨效能,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n=6):空白组、引导骨再生组、补肾高剂量组、补肾中剂量组、补肾低剂量组、骨肽片(西药)组,建立大鼠股骨骨缺损模型,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均给予引导骨再生治疗,采用引导骨再生技术植入自体骨及Bio-Gide胶原膜;补肾各剂量组分别给予0.216,0.108,0.054 g/(kg•d)的强骨胶囊灌胃治疗8周;骨肽片组予以0.58 mg/(kg•d)骨肽片灌胃治疗8周。术后第12周,以X射线检查、骨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及Masson染色为主要评价指标,评估成骨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骨组织中碱性磷酸酶、核心结合因子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骨形态发生蛋白2 mRNA的表达。结果与结论:①X射线检查、骨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及Masson染色结果显示,各治疗组Lane-Sandhu X射线评分与Huddleston组织学评分均显著高于空白组(P < 0.001),其中补肾高剂量组和补肾中剂量组明显高于引导骨再生组(P < 0.01);②RT-PCR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较,补肾高剂量组和补肾中剂量组对骨组织中碱性磷酸酶、核心结合因子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骨形态发生蛋白2 mRNA的表达有显著上调作用(P < 0.01),且明显优于引导骨再生组(P < 0.05);③提示引导骨再生技术结合中药补肾法治疗能明显促进大鼠股骨骨缺损修复、减少骨组织吸收并改善成骨效能。其作用机制可能是在膜屏障创造出骨组织优势生长的环境中,通过上调相关成骨因子及血管生成因子的表达,促进骨组织新生及血管形成。 ORCID: 0000-0003-2986-6986(谢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0.
文题释义:骨形态发生蛋白:具有成骨活性,可通过不同的信号通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 骨不连:骨损伤和骨折后超过9个月,连续超过3个月观察未见进一步愈合的倾向。 背景:自体骨移植辅以坚强固定被认为是治疗骨不连的金标准,目前临床上使用骨形态发生蛋白2,7对骨不连进行治疗的案例较多。 目的:从基因水平描述骨形态发生蛋白的成骨通路,对临床上骨形态发生蛋白治疗骨不连的案例进行分析,同时对比骨形态发生蛋白2,7对骨不连的治疗效果,并对二者效果进行评价及分析。方法:由第一作者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中文检索词为“骨形态发生蛋白、骨不连、信号通路、外固定架、内固定、植骨、感染性骨不连、骨缺损、成骨细胞、骨分化”,英文检索词为“BMP,nonunion,pathway,External fixator,ORIF,bone graft,infected nonunion,bone defect,osteoblast,osteoporosis”,最终纳入文献59篇。 结果与结论:①通过对文献的分析,认为骨形态发生蛋白的基因水平通路可以为其临床应用提供治疗思路;②在对于骨不连的治疗上,骨形态发生蛋白2,7是有效的,但目前缺乏使用骨形态发生蛋白治疗骨不连的规范及标准,例如使用量及适应证;③从总体治疗效果及对感染性骨不连的治疗效果两方面,对比骨形态发生蛋白2,7,认为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效果优于骨形态发生蛋白7,尤其是在感染性骨不连的治疗中。 ORCID: 0000-0002-6610-7252(从凯)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1.
Nell-1-induced bone regeneration in calvarial defects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Many craniofacial birth defects contain skeletal components requiring bone grafting. We previously identified the novel secreted osteogenic molecule NELL-1, first noted to be overexpressed during premature bone formation in calvarial sutures of craniosynostosis patients. Nell-1 overexpression significantly increases differentiation and mineralization selectively in osteoblasts, while newborn Nell-1 transgenic mice significantly increase premature bone formation in calvarial sutures. In the current study, cultured calvarial explants isolated from Nell-1 transgenic newborn mice (with mild sagittal synostosis) demonstrated continuous bone growth and overlapping sagittal sutures. Further investigation into gene expression cascades revealed that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2 and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1 stimulated Nell-1 expression, whereas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BMP)-2 had no direct effect. Additionally, Nell-1-induced osteogenesis in MC3T3-E1 osteoblasts through reduction in the expression of early up-regulated osteogenic regulators (OSX and ALP) but induction of later markers (OPN and OCN). Grafting Nell-1 protein-coated PLGA scaffolds into rat calvarial defects revealed the osteogenic potential of Nell-1 to induce bone regeneration equivalent to BMP-2, whereas immunohistochemistry indicated that Nell-1 reduced osterix-producing cells and increased bone sialoprotein, osteocalcin, and BMP-7 expression. Insights into Nell-1-regulated osteogenesis coupled with its ability to stimulate bone regeneration revealed a potential therapeutic role and an alternative to the currently accepted techniques for bone regeneration.  相似文献   

12.
背景:骨形态发生蛋白2及转化生长因子β是骨再生中重要的因子,提高其表达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 目的:构建携带转化生长因子β3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的慢病毒载体,观察其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情况。 方法:应用重组慢病毒技术构建同时携带转化生长因子β3、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重组慢病毒表达载体,并用其转染体外培养的第3代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转染携带转化生长因子β3或骨形态发生蛋白2单一基因的慢病毒或单独慢病毒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对照。转染后1周分别提取各组细胞的总RNA和蛋白进行检测。 结果与结论:荧光显微镜下见转染转化生长因子β3和(或)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3 d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发绿色荧光,转染效率达90%以上。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转染转化生长因子β3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3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高于单一基因转染组及空白对照组。可见应用慢病毒可成功将转化生长因子β3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转染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实现其高效表达,且两种基因具有协同促表达作用。  相似文献   

13.
背景:骨形态发生蛋白在骨形成过程中、骨折愈合后以及骨质破坏后骨诱导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它可以作为启动调节因子和别的信号通路共同促进新骨形成。内源性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调节可以作为未来骨修复领域的一个新的靶点。 目的:通过分析和总结1988年以来骨形态发生蛋白信号传导通路在软骨内成骨、维持成人骨骼生长发育中的作用机制,探索骨形态发生蛋白信号通路在骨的发育以及损伤修复中的作用。 方法:分别以“骨形态发生蛋白、软骨内成骨、骨修复”,“bone  reduction”为检索词,应用计算机检索重庆维普(VIP)期刊全文数据库及PubMed 数据库1998年1月至2009年12月有关文章。纳入有关骨形态发生蛋白信号通路及其作用的文献。排除与研究目的无关和内容重复者。保留34篇文献做进一步分析。 结果与结论:骨形态发生蛋白信号通路诱导骨再生潜能在脊柱外科手术、骨折后愈合以及骨破坏后骨诱导等诸多领域成为研究热点。在骨形成过程中,骨形态发生蛋白也作为启动调节因子和别的信号通路相互影响共同促进新骨形成,出生后,骨形态发生蛋白也参与骨骼动态平衡的维持。在骨的微环境中,骨形态发生蛋白和其他影响骨质动态平衡的信号通路共同为诱导骨形成的合成代谢疗法提供了一个新靶点,这为骨修复时骨形态发生蛋白控制新骨的形成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 (BMPs) are currently approved for spinal fusion, tibial fracture repair, and maxillofacial bone regeneration. However, BMP pleiotropism, paradoxical activities on precursor cells, and unexpected side effects at local and ectopic sites may limit their usage. Thus, the need remains for alternative osteoinductive factors that provide more bone-specific activities with fewer adverse effects. Nell-1 [Nel-like molecule-1; Nel (a protein highly expressed in neural tissue encoding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like domain)] is a novel osteogenic protein believed to specifically target cells committed to the osteogenic lineage. The objective of this project is to incorporate Nell-1 into a moldable putty carrier that can adapt to bony defects and deliver Nell-1 to the local microenvironment. We show here that moldability can be achieved by mixing hyaluronan hydrogel with two types of particles: demineralized bone powder for osteoconductivity, and biomimetic apatite-coated alginate/chitosan microparticles for controlled Nell-1 delivery. Besides enhancing overall osteoconductivity of the carrier, the biomimetic apatite coating also provides a more sustained release (15% cumulative release over 30 days) and greatly reduces the initial burst release that is observed with non-coated alginate/chitosan microparticles (40% release after 1 day). The efficacy of Nell-1 delivery from these carriers was evaluated in a rat spinal fusion model against Nell-free carriers as controls. At 4 weeks post-implantation, Nell-1 enhanced spinal fusion rates as assessed by manual palpation, radiographs, high-resolution micro-computerized tomography (μCT), and histology. This moldable putty carrier system appears to be a suitable carrier for promoting osteogenesis, and will be further evaluated in larger animal models over longer periods to follow the remodeling of the regenerated bone.  相似文献   

15.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 (BMPs) are widely used as bone graft substitutes in spinal fusion, but are associated with numerous adverse effects. The growth factor Nel-like molecule-1 (Nell-1) is mechanistically distinct from BMPs and can minimize complications associated with BMP therapies. This study evaluates the efficacy of Nell-1 combined with demineralized bone matrix (DBM) as a novel bone graft material for interbody spine fusion using sheep, a phylogenetically advanced animal with biomechanical similarities to human spine. Nell-1+sheep DBM or Nell-1+heat-inactivated DBM (inDBM) (to determine the osteogenic effect of residual growth factors in DBM) were implanted in surgical sites as follows: (1) DBM only (control) (n=8); (2) DBM+0.3?mg/mL Nell-1 (n=8); (3) DBM+0.6?mg/mL Nell-1 (n=8); (4) inDBM only (control) (n=4); (5) inDBM+0.3?mg/mL Nell-1 (n=4); (6) inDBM+0.6?mg/mL Nell-1 (n=4). Fusion was assessed by computed tomography, microcomputed tomography, and histology. One hundred percent fusion was achieved by 3 months in the DBM+0.6?mg/mL Nell-1 group and by 4 months in the inDBM+0.6?mg/mL Nell-1 group; bone volume and mineral density were increased by 58% and 47%, respectively. These fusion rates are comparable to published reports on BMP-2 or autograft bone efficacy in sheep. Nell-1 is an independently potent osteogenic molecule that is efficacious and easily applied when combined with DBM.  相似文献   

16.
文题释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一种高度保守的同源二聚体糖蛋白,广泛分布于人和动物的器官与组织中,如:肺、肾、脾、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肥大细胞中,主要作用为促进内皮细胞增生、提高内皮细胞通透性、维持血管稳定性,是调节细胞生长,促进细胞分裂、迁移及增殖的重要因素。 骨折愈合:骨折愈合的标准有局部无压痛,无纵向叩击痛;局部无异常活动;X射线照片显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等。根据组织学及细胞学的变化,将骨折愈合分为3期,即:血肿炎症机化期、原始骨痂形成期和骨板形成塑形期。 背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一种多功能的细胞因子,具有促进血管生成、提高血管通透性、维持血管稳定性等功能,对骨折愈合及骨再生过程有积极意义,基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治疗方法有望成为加速骨折愈合的全新治疗手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骨折愈合的影响,并对其影响因素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方法:检索 CNKI,PubMed 数据库2014年1月至2019年3月文献,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骨折愈合”为中文检索词,“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fracture healing”为英文检索词,检索有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骨折愈合影响作用的文章。共检索到 167篇文献,通过阅读文题、摘要进行初筛,排除无关的或内容重复的文献,最后纳入符合标准的85篇文献作进一步分析。 结果与结论: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存在于骨折断端不同细胞内,且不同细胞内表达具有显著的周期性;②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具有促进血管生成、提高血管通透性、维持血管正常形态及完整性的作用,并由此促进骨折愈合及骨再生过程;③一些理化因素及细胞因子均能影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从而影响骨折愈合过程;④基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组织工程疗法有显著优势,主要的方法包括:运用组织工程材料向患处递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利用基因转染技术维持并提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其他细胞因子及外源性干细胞联合应用;基于提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生物涂层应用;⑤随着医学研究的重点向“交叉学科”发展,相信未来基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组织工程学治疗会是医学研究的热点。 ORCID:0000-0001-8045-9767(钱洲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