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射频消融术对心脏自主神经的急性期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料和方法 选择接受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catheterablation,RFCA)治疗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supraventriculartachycardia,PSVT)患者60例。男性34例,女性26例,平均年龄(41.8±15.6)岁。其中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30例(左侧旁路23例,右侧旁路7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30例。患者均经常规化验、心脏X线胸片、经胸或经食管超声心电图检查,除外糖尿病及器质性心脏疾病(仅1例为房间隔缺损),均未用β受体阻滞剂等抗心律失常药物,PSVT发作时用三磷酸腺苷静脉推注转复。 方法:RFCA仪器为RA8-RFCA治疗仪、Hitachi公司… 相似文献
2.
3.
郑晓波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23,29(3):203-207
目的:探讨血压水平与心房颤动(AF)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术后复发的关系及机制。方法:收集首次行导管RFCA的AF患者318例,随访12个月,其中阵发性AF患者207例(65.1%),持续性AF患者111例(34.9%),根据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66例和非复发组252例,分析可能对AF消融术后复发产生影响的因素,并行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影响RFCA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压对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比较,舒张压(DBP)、AF类型、AF病程、左房内径(LAD)、高密度脂蛋白(HDL-C)、术后他汀类用药史、术后早期复发史、房颤抗凝(CHA2DS2-VASc)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DBP越高,病程越长,HDL-C越高,LAD越长,CHA2DS2-VASc越高,有持续性AF,术后未服用他汀类药物,术后早期出现复发,AF术后复发率越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BP、AF类型、AF病程、术后他汀类药使用史、术后早期复发史是AF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32,95%CI:1.004~...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观察稳心颗粒对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影响。 方法 入选拟行房颤射频消融术的住院患者,其中试药组 35例(稳心颗粒组)和对照组 36例。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常规给予胺碘酮和华法林,试药组加用稳心颗粒。观察两者入院时及术后3个月血清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水平、入院时及术后3个月左房内径大小及早期复发情况。结果 试药组早期复发率为9%,对照组早期复发率为31%,两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NT-proBNP水平及左房内径呈下降趋势,且试药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稳心颗粒能够减少房颤射频术后早期复发,降低NT-proBNP水平及缩小左房内径。 相似文献
6.
射频消融术是目前治疗心房颤动的最有效手段,但是术后复发率较高,因此术后复发风险预测尤为重要。当前可通过多种影像学手段在患者术前进行检查,筛选出适合接受射频消融术的患者,并进行术后复发风险评估,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复发风险,减少医疗成本。本文对近几年房颤消融术后复发的相关影像学指标作一综述,为临床房颤患者的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8.
9.
张智文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2020,(3):140-141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AF)患者射频消融术(RFA)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在我院接受过RFA的AF患者资料,按照RFA后6个月随访时房颤是否复发,将其分为复发组(n=28)和未复发组(n=52).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并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R F A后房颤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相比,复发组患者的房颤病程、C反应蛋白(CRP)和左心房内径(LAD)均高于未复发组(P<0.05);多元Logistic回归方程显示,CRP和LAD是RFA后房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临床上应加强对有RFA术后复发危险因素患者的监测和随访,早期识别房颤的复发并尽早处理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病人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影响因素及右心室功能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9年5月行射频消融术的心房颤动病人11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早期复发和右心室收缩功能不全情况分组,评价心房颤动病人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 (1)110例病人术后3个月内复发34例,随访过程中共复发60例;(2)早期复发组病程明显长于早期未复发组(P<0.05);早期复发组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右室心内膜收缩期长轴峰应变(RV-PLSS-ENDO)、右室心外膜收缩期长轴峰应变(RV-PLSS-EPI)及右室长轴整体峰应变(RV-PLSS-T)水平明显低于早期未复发组(P<0.05);(3)右心室收缩功能不全组早期复发率明显高于右心室收缩功能正常组(P<0.05);(4)心房颤动病程和RV-PLSS-T是心房颤动病人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5)伴RV-PLSS-T下降组心血管事件再次入院率明显高于未伴RV-PLSS-T下降组(P<0.05)。结论 心房颤动病人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与心房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PAF)射频消融术后应用胺碘酮对术后心房颤动(AF)复发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07~2014-12行射频消融术治疗且已达消融终点的PAF患者8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在消融术后未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消融术后使用胺碘酮治疗,比较两者术后早期复发和晚期复发情况,以及术后不同时间点左心房内径(left atrial diameter,LAD)和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后第3个月随访时,治疗组心率为61~89(69.3±3.1)次/min,对照组心率为68~108(77.8±4.5)次/min,治疗组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的早期复发率、晚期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3个月、12个月时LAD明显小于对照组,LVE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PAF患者,射频消融术后使用胺碘酮可预防AF的复发,逆转左心房的结构及电活动重塑,改善患者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虽然迂10年来房颤的导管消融发展迅速,消融方法日渐完善,但术后仍存在较高的复发率。近年的研究表明房颤消融术后与期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可以降低早期的房颤复发率^[1],任能否降低房颤的远期复发率仍存在争议心^[2-3]。本研究的目创是探讨胺碘酮对阵发性房颤患者导管消融术后近期和远剪复发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术前左心房功能的超声心动图评价,寻找可以预测房颤复发的左心房应变指标。方法入选2014年11月到2017年12月共203例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接受射频消融的非瓣膜病阵发性房颤患者。术前在窦性心律下进行超声左心房大小、容积和应变的评价;之后接受双肺静脉隔离。观察患者术后6个月复发的情况。结果接受射频消融术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共203例,失访患者21例(10.3%),随访患者182例(89.7%)。其中复发患者66例(36.3%),无复发患者116例(63.7%)。筛选出可用于回归分析的自变量包括左心房收缩前容积(四腔心切面)、左心房收缩前期容积(二腔心切面)、左心房舒张末期容积(二腔心切面)、左心房总应变(四腔心切面)。建立阵发性房颤术后复发预测评分模型,并与传统因素模型进行对比,二者ROC曲线下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757比0.732,P=0.707)。结论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患者左心房容积增大,应变下降。左心房应变参数可用于预测阵发性房颤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14.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7,(5)
目的探讨心房总传导时间(TACT)与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后复发的关系。方法入选2012~2014年行RFCA的阵发性房颤患者116例,TACT测定即在术前基础心律为窦性心律时,脉冲多普勒采样容积放在二尖瓣环上的左房侧壁,从体表心电图Ⅱ导联P波的起始时间至组织多普勒追踪A’波波峰的时间(PA-TDI)间期,测定3个心动周期,取其平均值,术后3个月空白期后评定治疗效果并随访6个月。根据随访结果将患者分成复发组和未复发组。结果随访结束,116例患者中29例(25%)患者复发,复发组TACT较未复发组长[(144±23)ms vs(124±20)ms,P0.001)],多因素分析发现TACT是预测阵发性房颤RFCA术后复发的独立因素(OR=1.045,95%CI 1.021~1.073,P0.001)。结论 TACT可用于预测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关系及其相关机制。 方法 连续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本中心行射频消融治疗的阵发性房颤患者,收集其基线资料并随访其术后复发情况。按照复发与否分为复发组与未复发组,统计分析两组间基线资料、实验室检验指标和超声心动图测定值间的差异, Logistic回归分析差异指标对消融术后复发率的预测价值。结果 共105人纳入研究,随访(8±4)个月,共计复发36例。统计数据表明:两组间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实验室检测指标和超声心动图测定值中仅RDW在复发组显著高于未复发组(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DW是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OR=2.847,P<0.05)。将RDW采用中值分组后比较示:Q2组较Q1组复发率明显增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分析显示:当RDW(%)取最佳截断值13.25%时,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术后复发的预测灵敏度达64%,特异度为67%。结论 RDW是阵发性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一项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6.
阵发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左房大小和机械功能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左房功能的影响,并比较肺静脉口节段性电隔离(SPVI)和环肺静脉消融(CPVA)两种术式在此方面的异同。方法66例阵发性房颤患者接受射频消融手术治疗。应用经胸心脏超声检查测量患者术前、术后1天、1个月和3个月时的左房前后径、左房面积、舒张晚期跨二尖瓣血流峰速(A峰)和舒张晚期心肌组织运动峰速(A’峰)。结果66例患者中,30例接受SPVI术,36例接受CPVA术。两组患者一般临床情况及术前超声参数相似。术后随访(315±153)d,SPVI组和CPVA组无房性心律失常复发率相似(70%与75%,P=0.650)。两组在手术后左房面积均较术前缩小,SPVI组发生于术后1个月,而CPVA组于术后3个月。SPVI组左房直径也显示出明显缩小(P〈0.05),而CPVA组术前和术后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房机械功能方面,CPVA组于术后1天A峰和A’峰明显降低(P〈0.05),两者均于3个月后较术后1天明显回升,A峰恢复至术前水平,A’峰较术前有明显升高。SPVI组术后1天没有出现A峰和A’峰明显降低;其A峰于术后1个月升高,并保持至3个月;A’峰于术后3个月时升高。结论阵发性房颤经导管SPVI术和CPVA术治疗后3个月,可以出现左房面积缩小和收缩功能改善。CPVA术比SPVI术造成了更多的左房损伤,表现为术后1天左房功能的下降以及术后左房大小、功能参数改善的延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