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背景:缺血性股骨头坏死以股骨头血液供应不足为主要病因。髓芯减压术属于临床常用治疗手段,有研究发现采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能较好地改善髋关节功能,二者联合应用可促使患者尽早恢复。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联合髓芯减压治疗早期缺血性股骨头坏死的疗效以及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 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62例早期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患者进行研究,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31)和对照组(n=31),对照组给予细针多孔道髓芯减压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rris评分、目测类比评分、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与结论:①两组患者治疗后3,6,12个月Harri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 < 0.05),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 < 0.05);②两组患者治疗后3,6,12个月目测类比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 < 0.05),研究组治疗后3,6个月目测类比评分低于对照组(P < 0.05);③两组患者治疗后3,6,12个月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水平高于治疗前(P < 0.05),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 < 0.05);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 < 0.05),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 < 0.05);④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⑤结果表明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联合髓芯减压治疗早期缺血性股骨头坏死,可有效改善髋关节功能,促进股骨头坏死区修复,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水平,降低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 ORCID: 0000-0001-9884-7530(张景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2.
文题释义: 富血小板血浆:是将自体全血经过离心、分离而得到的血液制品,含有多种大量的自体生长因子,富含较高浓度的血小板,故亦称之为富生长因子血小板或自体浓缩血小板。 烧伤:指由于高温、电流、强辐射或者腐蚀性物质引起的不同程度组织损害,主要指皮肤和/或黏膜,导致组织的缺血缺氧,或其他组织器官的免疫功能紊乱,炎症递质释放,最终导致其他组织器官功能的衰竭。 背景:目前富血小板血浆已被应用于烧伤、整形美容、外科和骨科治疗中,但由于富血小板血浆制备标准不一,使其在烧伤方面的研究结果存在争议。 目的:系统评价富血小板血浆修复烧伤创面的有效性。 方法:应用计算机全面检索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数据库,选择富血小板血浆修复烧伤创面的随机对照试验,治疗组为单独富血小板血浆治疗或富血小板血浆联合常规或其他治疗;对照组为常规治疗,或其他治疗,或安慰剂治疗。对文献进行筛选、信息提取和质量评价后,利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进行Meta分析。 结果与结论:①共纳入11篇文献,837例患者,其中治疗组420例,对照组417例;②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OR=12.61,95%CI(6.93,18.29),P < 0.000 1],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OR=-4.64,95%CI(-6.21,-3.06),P < 0.000 01],敷料渗湿纱布层数、内层纱布更换次数、创面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OR=-4.01,95%CI(-4.91,-3.11),P < 0.000 01;OR=-3.79,95%CI(-5.33,-2.26),P < 0.000 01;OR=-3.41,95%CI(-5.93,-0.88),P=0.008],创面细菌培养阳性率、炎性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OR=0.46,95%CI(0.22,0.94),P=0.03;OR=0.30,95%CI为(0.17,0.56),P=0.000 1];③结果表明,富血小板血浆修复烧伤创面的效果良好,能提高创面愈合率,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少敷料渗湿纱布层数、内层纱布更换次数和换药次数,降低创面细菌培养阳性率和炎性反应发生率。 ORCID: 0000-0003-3340-2201(钟淑贤)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3.
 背景:研究表明,透明质酸钠可抑制膝骨关节炎对软骨的破坏,加速软骨细胞的再生,达到稳定和修复关节软骨的目的。目的:观察富血小板血浆与透明质酸钠治疗兔膝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4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均分为5组,联合组、玻璃酸钠组、富血小板血浆组与模型组制作右侧膝骨关节炎模型,造模后分别向膝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联合自体富血小板血浆、玻璃酸钠、自体富血小板血浆与生理盐水进行治疗,1次/周,连续5周;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为正常对照。治疗完成1周后,ELISA法检测血液中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光镜下观察关节软骨的变化。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比较,其余4组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升高(P < 0.01);联合组、透明质酸钠组、富血小板血浆组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低于模型组(P < 0.01或P < 0.05),且以联合组下降最显著。模型组关节软骨破坏明显,联合组、透明质酸钠组、富血小板血浆组关节软骨破坏程度轻于模型组,且以联合组破坏程度最轻。表明透明质酸钠配合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关节内注射可降低膝骨关节炎的炎症反应,保护关节软骨,效果优于单一药物注射。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4.
文题释义: 富血小板血浆:是一种自体血液制品,其血小板浓度高于生理浓度,能够激活释放血小板源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等多种生长因子,促进肌肉软组织和骨骼疾病的愈合。 空心螺钉内固定:是目前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治疗的常用方法之一,其因创伤小、骨折固定稳定、术后能够明显改善患者功能状态而得到临床的广泛应用,但术后容易发生骨折不愈合与股骨头坏死。 背景:大多数研究报道了富血小板血浆在促进和改善骨愈合方面的有效性,但由于方法、随访和研究设计的局限性,仍然有许多骨科医师对富血小板血浆联合空心螺钉治疗骨折与骨不连的临床效果存在争议和怀疑。 目的: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估富血小板血浆联合空心钉内固定和单纯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差异。 方法:利用 Cochrane图书馆、PubMed、万方医学网、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搜索并收集采用富血小板血浆联合空心螺钉内固定和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分别由2名评价者对纳入的研究进行独立的质量评价、数据提取并进行互相核对,运用 RevMan 5.3软件对收集的相关数据进行Meta分析。 结果与结论:①经过筛选共选择了7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共760例患者,其中富血小板血浆联合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380例,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380例;②Meta分析显示:富血小板血浆联合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MD=-1.86,95%CI(-2.97,-0.75),P=0.001],骨折愈合率高于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OR=6.51,95%CI(3.36,12.62),P < 0.000 01],骨坏死率低于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OR=0.25,95%CI(0.15,0.44),P < 0.000 01],术后1,3,6,9,12个月的Harris评分均高于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MD=4.95,95%CI(4.12,5.77),P < 0.000 01;MD=19.78,95%CI(18.45,21.11),P < 0.000 01;MD=17.16,95%CI(10.39,23.92),P < 0.000 01;MD=12.66,95%CI(10.60,14.71),P < 0.000 01;MD=10.17,95%CI(5.98,14.36),P < 0.000 01];③结果表明,富血小板血浆联合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纯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联合治疗可以加速骨折愈合、提高愈合率、降低坏死率、促进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 ORCID: 0000-0002-3170-1278(陈翔)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5.
文题释义:富血小板血浆:通过高速离心的方法从全血中提取出来的血小板浓缩液,含有高浓度血小板和自身生长因子的血浆。 骨折愈合:是骨折断端之间组织修复的连续过程,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联合多种细胞和生长因子参与的一系列复杂的生化反应,各种生物活性因子之间可以通过磷酸化等变化联系在一起。 骨折塑形期:为了符合人体生理结构要求,具有更牢固的结构和良好的功能,骨性骨痂通过成骨细胞、破骨细胞的协调作用下成为成熟的板层骨,使骨折两断端再次完全连接起来,髓腔再通,骨折恢复到与原骨组织一样的结构,达到完全愈合。   背景:骨折具有自我愈合周期长、延迟愈合等问题。生物组织具有自我修复的潜能,那么有没有办法将组织自身修复能力调动起来,为生物体自身修复所用呢?富血小板血浆技术正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方式之一。 目的:探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对兔胫骨骨折愈合的促进作用。 方法:选取新西兰大白兔12只,随机分为富血小板血浆组及对照组,每组6只。所有动物均在右侧胫骨远端2 cm处用摆锯造成横行骨折,克氏针髓内固定。富血小板血浆组将制备的富血小板血浆凝胶注射至骨折断处,对照组相同方法将等量无菌生理盐水注射至骨折断端。术前及术后2,4,8周留取血液标本,测定骨钙素、骨碱性磷酸酶水平;术后2,4,8周分别处死2只,观察骨折标本的骨折修复情况,计算骨痂体积。结果与结论:①术后各时点,富血小板血浆组骨痂直径均大于对照组(P < 0.05);②术后第4周,富血小板血浆组骨痂体积明显大于对照组(P < 0.05);术后第8周时,富血小板血浆组骨痂体积大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③术后第4周富血小板血浆组骨小梁平均宽度、骨小梁面积比及血管数目均优于对照组(P < 0.05);术后第8周2组数据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④2组血清中骨钙素水平在术后第4周时达到最高,可维持高浓度一段时间,富血小板血浆组最高值大于对照组(P < 0.05);⑤富血小板血浆组中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始终高于对照组,说明富血小板血浆在骨折愈合过程中对碱性磷酸酶的影响始终存在;⑥提示富血小板血浆技术对骨折愈合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可为骨科临床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ORCID: 0000-0002-8527-6895(任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6.
文题释义: 富血小板血浆(PRP):1993年Hood等首先提出富血小板血浆概念,并发现富血小板血浆含有丰富的血小板,其数目比全血中数目高3倍以上。血小板中含有大量的生长因子,如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类胰岛素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 Ⅱ型胶原纤维(COL Ⅱ):胶原纤维是关节软骨基质的重要组成结构之一,其中含量最多的Ⅱ型胶原纤维是构成软骨的基本框架,具有维持关节软骨的形态结构和抗张力强度的功能。基质金属蛋白酶为Ⅱ型胶原纤维的特异性降解酶,其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3降解Ⅱ型胶原纤维的速度是基质金属蛋白酶1的10倍。 背景:研究显示富血小板血浆具有很强的促进软骨细胞修复和增生作用。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在骨性关节炎中对软骨细胞修复及滑膜炎症抑制的疗效。 方法:新西兰大白兔40只,于兔耳中央动脉取血后采用Hokugo等的方法制备富血小板血浆,同时检测外周血及富血小板血浆的血小板、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采用前交叉韧带切断法来制作动物模型后随机将兔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双侧膝关节每周注射1次0.3 mL 富血小板血浆;对照组每周注射1次0.3 mL无菌生理盐水,共注射10周。注射后第2,4,6,8,10周对兔进行大体观察及膝关节组织学观察;检测关节软骨Ⅱ型胶原蛋白及基质金属蛋白酶13水平,并进行软骨组织Mankin评分。实验方案经重庆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伦理委员会批准。 结果与结论:①富血小板血浆中血小板、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分别是正常血中的5.5,4.8,7.7和6.2倍(均P < 0.05);②注射后第6周实验组Mankin评分小于对照组(P < 0.05);③实验组第4,6,8,10周时Ⅱ型胶原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实验组第2,4,6,8,10周时基质金属蛋白酶13水平明显小于对照组(P < 0.05);④结果表明,关节腔内注射富血小板血浆能通过缓解关节滑膜炎症及延缓甚至阻断软骨细胞的损伤来抑制骨性关节炎的进展。 ORCID: 0000-0001-6301-4790(邱皓)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7.
文题释义:富血小板血浆:是自体生长因子的来源,通过自体全血梯度离心得到。富血小板血浆于1993年Hood等首先提出这一概念,并发现富血小板血浆中含有正常血浆3倍以上的血小板和丰富的生长因子,如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基质金属蛋白酶:是一类分解细胞外基质组分的锌蛋白酶。它们在有机体生长发育中的细胞外基质逆转与重塑以及疾病中的病理损害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和活性在不同细胞水平受到严密调控,如细胞因子、生长因子以及激素的调节,基质金属蛋白酶以酶原形式分泌,随后被其他蛋白酶如胞浆素或非蛋白酶类化学物质如有机汞所激活。 背景:研究证实,滑膜炎分泌的炎症因子通过加速关节软骨的分解代谢而成为骨性关节炎发展的主要原因,基质金属蛋白酶3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3在骨性关节炎中起关键作用。 目的:探究富血小板血浆治疗骨性关节炎的有效作用机制。方法:分离并提取大鼠膝关节滑膜细胞和软骨细胞分别培养,腹主动脉取血制备富血小板血浆制剂。将滑膜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和大肠杆菌脂多糖处理组,脂多糖处理组用脂多糖刺激滑膜细胞制造滑膜炎模型;再将滑膜炎细胞分为富血小板血浆处理组和未处理组(脂多糖组)。对照组、富血小板血浆处理组和未处理组3组细胞培养24 h后,用ELISA法检测培养基中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另一部分培养基分别处理软骨细胞,培养48 h后,Western blot 检测软骨细胞内Ⅰ型、Ⅱ型胶原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3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3蛋白水平的变化,荧光定量PCR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3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3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与结论:①ELISA检测显示,脂多糖处理组滑膜细胞培养基中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富血小板血浆处理组(P < 0.01);富血小板血浆处理组培养基中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高于对照组(P < 0.05);②Western blot检测显示,富血小板血浆处理组软骨细胞中Ⅰ型、Ⅱ型胶原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脂多糖处理组(P < 0.01),脂多糖处理组低于对照组(P < 0.05);③脂多糖组基质金属蛋白酶3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3蛋白显著高于富血小板血浆处理组和对照组(P < 0.01);④PCR检测显示脂多糖组基质金属蛋白酶3,13 mRNA显著高于富血小板血浆处理组和对照组;⑤结果表明,富血小板血浆处理能够通过降低滑膜细胞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降低软骨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3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3的蛋白和mRNA水平,增加Ⅰ型、Ⅱ型胶原蛋白的表达而发挥保护软骨的作用。ORCID: 0000-0002-0704-4511(陈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8.
背景:自体颗粒脂肪组织填充广泛用于修复重建领域,移植后组织大量被吸收可严重影响远期效果。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富血小板血浆对自体移植脂肪组织存活率的影响。 方法:取健康成年人腹部脂肪组织颗粒进行纯化,同时抽取少量静脉血,采用离心法提取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利用纤维蛋白胶的物理特性制备含有富血小板血浆的脂肪组织复合移植物,在裸鼠背部中线两侧各分离一个腔隙,富血小板血浆组将脂肪组织颗粒-富血小板血浆凝胶随机注射入一侧腔隙深筋膜下,对侧仅注入脂肪组织颗粒作为对照组。 结果与结论:移植后1个月和3个月,与对照组比较,富血小板血浆组移植脂肪局部的血管增生均较明显(P < 0. 05),脂肪质量保持率均较高(P< 0. 05);移植物脂肪细胞纤维坏死率均较低(P < 0. 05)。提示早期应用富血小板血浆凝胶可促进移植脂肪组织局部的血管再生,增加脂肪组织的质量保持率,减少脂肪移植后的纤维坏死程度。  相似文献   

9.
背景:富血小板血浆是目前已知富含多种生长因子并能将其释放的自体提取物,并已应用于骨、软骨组织工程再生的研究。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方法制备兔富血小板血浆中血小板浓度,并测定其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转化生因子β1水平,探讨富血小板血浆制备方法及影响因素。 方法:采用Petrungaro法、Landesberg法、Aghaloo法制备新西兰大耳白兔富血小板血浆。检测3组富血小板血浆中血小板计数,以及3组富血小板血浆活化前后及正常血浆、贫血小板血浆中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转化生因子β1水平。 结果与结论:3种方法制备的富血小板血浆中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回收率、血小板富集系数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 0.001),Landesberg法和Aghaloo法均可制备有效浓度的富血小板血浆,且Aghaloo法制备血小板浓度及活性高于Landesberg法(P < 0.05)。活化前3组富血小板血浆中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转化生因子β1水平与正常血浆组、贫血小板血浆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活化后,Landesberg法和Aghaloo法制备的血小板血浆中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转化生因子β1水平明显高于活化前(P < 0.001),且Aghaloo法最高(P < 0.05)。富血小板血浆中血小板计数与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水平(r=0.872,P < 0.001),转化生因子β1水平(r=0.917,P < 0.001)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背景:富血小板血浆可用凝血酶凝固成胶冻状,不仅可以黏合组织缺损处,还可以防止血小板流失,使血小板在局部长时间分泌生长因子,避免了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液态重组生长因子试剂在伤口及移植区易流失易蒸发的缺点。  目的:观察外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在儿童面部Ⅱ度烧伤创面修复过程中的治疗作用。 方法:选择2008-01/2010-01在广西昭平县人民医院外科收治的14岁以下面部浅Ⅱ度烧伤、深Ⅱ度烧伤儿童各30例。均以左侧面部为治疗组,右侧为对照组。伤后第3天,治疗组将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凝胶直接湿敷于创面上半暴露,换药1次/d;对照组创面单用等渗盐水纱布覆盖半暴露,换药1次/d。干预7,14 d观察两组患者创面愈合率、愈合时间、疼痛与瘢痕情况及不良反应。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评估疼痛情况,改良温哥华瘢痕测量法测定深Ⅱ度创面瘢痕增生情况。 结果与结论:在浅Ⅱ度烧伤创面患者中,治疗组7 d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 0.05);在深Ⅱ度烧伤创面患者中,治疗组14 d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 0.05),愈合时间显短于对照组(P < 0.05),瘢痕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 < 0.05);两组患者创面疼痛评分无明显差别。说明外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凝胶能显著加快儿童面部Ⅱ度烧伤创面愈合速度,缩短愈合时间,提高愈合质量,减少瘢痕形成,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文题释义: 生物力学:是应用力学原理和方法对生物体中的力学问题定量研究的生物物理学分支,其研究范围从生物整体到系统、器官(包括血液、体液、脏器、骨骼等),从鸟飞、鱼游、鞭毛和纤毛运动到植物体液的输运等。生物力学的基础是能量守恒、动量定律、质量守恒定律并加上描写物性的本构方程。生物力学研究的重点是与生理学、医学有关的力学问题。依研究对象的不同可分为生物流体力学、生物固体力学和运动生物力学等。 周围神经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由于周围神经走行长、结构复杂、功能多样,损伤后其自身和靶器官会发生改变,而且是动态的、有时间效应的改变,因此以整体统一的理念研究周围神经损伤是今后研究重点。如何将基础研究与临床相结合,最终实现成果转化服务于患者,是研究者们的努力方向。国内外学者对自体神经损伤移植替代材料的研究从未间断过。随着组织工程和生物力学的发展,同种异体神经和人工神经已逐渐应用于临床,去细胞神经移植物也已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背景:以拉伸力学指标评估化学去细胞异体神经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坐骨神经损伤的效果,目前鲜有报道。 目的:评估化学去细胞异体神经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坐骨神经损伤的效果。 方法:将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自体神经移植组、化学去细胞异体神经移植组、化学去细胞异体神经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每组15只,制备10 mm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分别以自体神经、化学去细胞异体神经、化学去细胞异体神经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坐骨神经损伤,术后20周,进行坐骨神经电生理检测和坐骨神经单向拉伸实验。 结果与结论:①化学去细胞异体神经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与自体神经移植组波幅值、运动传导速度值大于化学去细胞异体神经移植组(P < 0.05);②化学去细胞异体神经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与自体神经移植组拉伸弹性限度应变、弹性限度应力、最大应变、最大应力大于化学去细胞异体神经移植组(P < 0.05);③结果表明,化学去细胞异体神经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坐骨神经损伤具有明显的修复效果。ORCID: 0000-0002-1029-8117(吴志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2.
Peripheral nerve injuries constitute a significant medical problem and the recovery is critically dependent on post‐injury treatment. In this study, following sciatic nerve crush, w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a 4‐week endurance training program (ET) and balance and coordination training program (BCT) on the ultra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sciatic nerve and soleus muscle. The animal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ham, non‐trained (NT), ET, and BCT groups each of which included three animals. Ultra‐thin cross and longitudinal sections (70–85 nm) were digitized and analyzed comparatively. The electron micrographic analysis of the sciatic nerve showed similar organelles features in the injury groups (myelin debris and swelling mitochondria). Nonetheless, the ET group presented better ultrastructural features as demonstrated by the greater predominance of rounded fibers and more defined organization in the myelinated axon bundles. In the soleus muscle's analyses, the injured groups demonstrated similar organelles' features (nucleus contained highly heterochromatic nuclei and smaller mitochondria). However, ET and BCT groups showed apparently enlarged myofibril cross‐sectional areas and less collagen around muscle fibers, although, the ET group displayed reduced intermyofibrillar spaces and more closely aligned myofilaments when compared with the BCT group. Based on electron micrographic analysis, our findings suggest the presence of ultrastruc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Sham, NT, and the trained groups. Therefore, exercise type seems to be responsible for producing some different positive features in the trained groups, while ET seems to have a more pronounced influence on the ultra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sciatic nerve and the soleus muscle after a crush injury. Anat Rec, 300:1654–1661, 2017. © 2017 Wiley Periodicals, Inc.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并评估大鼠骶神经钳夹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模型。方法将25只健康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钳夹伤组(n=15)。钳夹伤组对大鼠双侧骶2神经进行钳夹伤,对照组仅暴露双侧骶2神经。造模后观察大鼠自主排尿情况,4周后检测尿流动力学指标,并对膀胱和骶神经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造模48 h后钳夹伤组大鼠下腹部膀胱充盈,自主排尿受限,对照组大鼠可自主排尿。造模4周后钳夹伤组大鼠的最大膀胱容量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钳夹伤组大鼠漏尿点压及膀胱内压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4周后钳夹伤组大鼠的膀胱明显胀大,HE染色膀胱壁肌层厚度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双侧骶2神经钳夹伤可建立神经源性膀胱模型,造模方法简单易行且模型稳定。  相似文献   

14.
文题释义: 细胞自噬:指细胞在受到创伤、饥饿、缺氧、感染等应激状态下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这一过程可以无选择性地发生于所有真核细胞中,真核细胞通过自噬作用清除老化的细胞器和蛋白,以此来维持细胞生长发育的平衡。自噬过程主要的诱发因素是饥饿,即细胞营养物质的缺乏,此外也可通过一些感染、损伤、特定的蛋白如热休克蛋白、细胞因子等选择性地引发。 华勒氏变性:是指周围神经损伤后,残留的轴突及髓鞘结构迅速发生退化、崩解、吸收的过程。这一复杂过程有多种细胞因子及炎症细胞参与,是周围神经损伤后最重要的病理变化过程之一,影响损伤后续的修复再生。 背景:近年最新研究表明,华勒氏变性的发生与许旺细胞的自噬活动密切相关,对许旺细胞自噬活动进行调控,可以显著影响华勒氏变性的发生发展,从而改变后续的轴突再生及髓鞘化过程。 目的:在同种异体神经移植中对移植片段的细胞自噬过程进行抑制,观察是否影响移植后的修复效率。 方法:获取8只雌性C57BL/6J小鼠(购自北京维通利华)坐骨神经片段16条,分2组,分别于含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的培养基及普通培养基中处理72 h。取16只雌性C57BL/6J小鼠,建立左侧坐骨神经缺损模型,实验组(n=8)植入含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培养基处理过的坐骨神经片段,对照组(n=8)植入普通培养基处理的坐骨神经片段,术后2,4,6,8周,记录坐骨神经指数;术后8周取再生坐骨神经段,分别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荧光染色、甲苯胺蓝染色、透射电镜观察等。动物实验通过北京协和医学院动物伦理委员会批准。 结果与结论:①实验组术后8周的坐骨神经指数高于对照组(P < 0.05),其余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②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实验组神经组织完整,对照组神经组织可见大面积空洞;③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实验组可见较完整的神经束结构,对照组未见完整的神经束结构;④甲苯胺蓝染色显示,实验组可见有髓神经纤维和部分再生无髓神经纤维,对照组仅见少量有髓神经纤维与新生无髓轴突;⑤透射电镜显示,实验组髓鞘厚度及有髓纤维直径均大于对照组(P < 0.05);⑥结果表明应用3-甲基腺嘌呤处理移植前神经片段,可抑制许旺细胞自噬,有助于保留移植物髓鞘结构完整性,促进轴突再生及功能的恢复。 ORCID: 0000-0002-6259-2668(徐筑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老年大鼠坐骨神经超微结构特点,随机取3月龄(成年组)和24月(老年组)龄正常SD大鼠各10只,用电镜观察两组间坐骨神经超微结构的差异。结果显示:老年组大鼠坐骨神经内有髓纤维的百分比、轴突间胶原纤维密度以及Schwann细胞胞质中脂褐质沉积密度均多于成年组(P<0.05);但无髓纤维之百分比少于成年组(P<0.05)。上述结果提示坐骨神经内的有髓纤维与无髓纤维百分比、轴突间胶原纤维密度以及Schwann细胞胞质中脂褐质沉积密度是衡量大鼠坐骨神经老化的形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脱细胞异种神经桥接体(ANX)联合经血源性间充质干细胞(MenSCs)对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自体移植组、单纯ANX组和ANX+MenSCs共培养组,制备SD大鼠右侧坐骨神经缺损模型,将不同组的桥接体移植到SD大鼠右侧坐骨神经缺损处,移植术后8周,用热板实验检测大鼠感觉功能的恢复,斜坡实验来检测运动功能的恢复,通过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检测大鼠坐骨神经功能,通过胫骨前肌湿重比率检测神经肌肉的功能,用透射电镜来观察髓鞘的恢复情况。结果:扫描电镜显示ANX组内原有的细胞及结构基本去除,完整保留了神经的基膜及外膜,ANX+MenSCs组可见圆形的细胞在基膜间稳定黏附生长;免疫荧光染色显示神经生长因子(NGF)在ANX+MenSCs共培养组中有阳性表达;移植术后8周,ANX+MenSCs组的患肢回缩时间显著短于单纯ANX组(P<0.05),爬坡坡度、SFI值以及胫骨前肌湿重比率均显著高于单纯ANX组(P<0.05),ANX+MenSCs组与自体组相比,两组的患肢回缩时间、爬坡坡度以及胫骨前肌湿重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自体组的SFI值显著增高(P<0.05);透射电镜显示与单纯ANX组相比,ANX+MenSCs组和自体组的髓鞘结构更完整,虽有水肿,但形状小而均匀致密。结论:ANX联合MenSCs修复SD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效果良好,MenSCs可能成为外周神经系统疾病细胞治疗的潜在候选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7.
The goal of this study was to quantify the histological changes in the dorsal root ganglion (DRG) and the sciatic nerve in rats subjected to sciatic nerve crush (SNC) following curcumin treatment. The rats were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each including five animals, and underwent the following intervention: group I: control animals which received olive oil; group II: sham-operated animals whose skin of the posterior thigh was opened, sutured, and received the vehicle; group III: SNC animals which received the vehicle; and group IV: SNC plus curcumin (100 mg/kg/day) solved in the vehicle. On the 28th day, the fifth lumbar DRG and sciatic nerve were removed. Volume of the ganglion, mean cell volume, total volume of DRG cells (A- and B-cells), and total surface of DRG cells, total number, diameter, and area of the myelinated nerve fibers were estimated using stereological methods. Except for the volume of the ganglion, all other parameters were decreased after nerve crush. In curcumin-treated rats, these parameters decreased, but to a lesser extent, and the valu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n the non-treated SNC group (p < 0.04).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in rats after crush, curcumin has a protective effect on the DRG and sciatic nerve.  相似文献   

18.
陈梦玲  程纯  严美娟  高尚锋  沈爱国 《解剖学杂志》2007,30(4):456-460,F0004
目的:探讨外周神经损伤后同侧腓肠肌中3种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的表达变化及定位。方法:采用H-E染色及Masson三色染色法分析大鼠坐骨神经夹伤后同侧腓肠肌的病理变化,NADPH-黄递酶组织化学研究其总NOS的改变,并利用Western印迹法、免疫荧光双标法,对3种NOS表达变化及定位进行分析。结果:神经夹伤后相应腓肠肌发生了明显的病理变化且总NOS发生改变,3种NOS变化不尽相同,其表达高峰均约在4周左右。nNOS与神经丝标记物NF-200有共定位,iNOS、eNOS则分别在巨噬细胞、血管内皮细胞中有表达。结论:3种NOS在坐骨神经夹伤后相应腓肠肌中表达变化不同,可能对肌肉损伤及再生修复发挥不同作用。  相似文献   

19.
背景:临床对周围神经损伤进行修复治疗的时候,可以利用自体神经进行治疗或者利用不同材质的神经导管进行治疗。 目的:探索合成可生物降解材料神经导管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4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等分为3组,自体神经移植组、硅胶导管组和可降解神经导管组。各组动物切除10 mm坐骨神经,构建坐骨神经缺损动物模型,并分别利用自体神经、硅胶导管以及可降解神经导管进行坐骨神经修复。 结果与结论:造模后3周,硅胶导管组兔运动神经传导效果、小腿三头肌肌肉湿质量恢复率比自体神经移植组差,但可降解神经导管组兔运动神经传导效果、小腿三头肌肌肉湿质量恢复率与自体神经移植组接近。造模后12周时,自体神经移植组中存在大量呈均匀排列的有髓神经纤维,可降解神经导管组中可见大量分布不均匀的再生有髓神经纤维,而硅胶导管组中存在少量呈不均匀排列的髓神经纤维。表明合成可生物降解材料神经导管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中可以获得与自体神经较为接近的良好效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20.
兔坐骨神经急性损伤的高频超声影像学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用高频超声观察兔坐骨神经急性损伤的超声图像表现,评价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16只健康家兔随机分为4组,建立兔坐骨神经急性损伤模型,分别在损伤后第1、2、4、8周,应用高频超声在同部位上观察双侧坐骨神经的声像图变化。结果坐骨神经损伤后,在不同阶段,高频超声均可观察到相应变化图像改变与神经损伤后退变、再生及肢体功能在动态变化上相一致。结论高频超声可实时准确反映神经退变和再生的过程,为诊断外周神经损伤提供新方法,对临床判断和预后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