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高龄患者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7例患者进行OPCAB并分析其临床特点及疗效.结果 1例改为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其余46例OPCAB手术顺利完成.远端吻合口数目2~6(3.80±0.80)个.出现并发症4例.住院死亡3例.无围手术期心肌梗死,术后无神经系统并发症和纵隔感染.随访1~12个月无心绞痛.结论 OPCAB是高龄冠心病患者血运重建的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2.
邱宗利 《现代保健》2014,(18):78-81
目的:观察分析影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手术死亡的危险因素,对预防检查和治疗方案提供针对性的帮助和改善。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心血管科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住院并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137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可能导致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为研究对象并调查收集资料,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选出影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手术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137例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手术中有5例患者死亡,占总数的3.65%。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室壁瘤、心力衰竭、左主干病变大于50%、心律失常、肺动脉瓣反流、二尖瓣反流、心源性休克、左心室射血分数、术前血红蛋白值、术前肌酐值和合并主动脉瘤手术。手术前后针对带有以上单个或多个危险因素的患者进行重点监测,以减少患者死亡率。结论:影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手术死亡的危险因素较多,需及时干预。  相似文献   

3.
对于心血管外科1997年4月-2006年5月>60岁中老年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搭桥术700例,男588例,女l12例;年龄60~86岁,其中>80岁13例,进行围术期呼吸道管理及护理,体会如下。1术前呼吸道管理控制基础疾病,改善呼吸功能。术前给予低流量吸氧,改善组织缺氧,增强手术耐受性,合并其他疾病者,积极给予治疗。指导患者掌握深呼吸,以及有效咳痰方法,并进行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80岁以上患者行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的风险因素。方法选定2009~2011年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髋、膝关节置换及翻修术的80岁以上患者,对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术前合并症、麻醉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输血等对术后不良情况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20例患者中,术前存在内科合并症94例(78.33%),术后出现不良情况34例(28.3%)。合并呼吸系统疾病为术后不良情况的危险因素;对于高龄、全麻、合并呼吸系统疾病以及手术时间较长的患者,术后更需要进入ICU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70岁以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患者术中应用乳内动脉建立左前降支旁路的利弊.方法 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共收治288例70岁以上患者行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按移植血管材料分为两组:对照组138例患者全部使用大隐静脉;观察组150例患者应用左乳内动脉建立左前降支旁路,其中7例应用桡动脉及胃网膜右动脉进行全动脉化旁路移植手术,其余靶血管均应用大隐静脉作为血管移植物旁路移植.结果 对照组死亡4例(2.9%,4/138),观察组死亡3例(2.0%,3/150),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 h引流量(796.2±382.4) 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12.8±387.5)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二次开胸止血、恶性心律失常、卒中、切口愈合不良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使用例数等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70岁以上高龄患者旁路移植冠状动脉选择左乳内动脉作为左前降支的旁路移植血管材料,不增加手术死亡和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70岁以上冠心病患者行不停跳搭桥术的结果和围手术期处理策略.方法 对36例70岁以上冠心病患者行不停跳冠脉旁路移植术,平均移植血管(2.6±0.7)支.结果 30例患者无心绞痛复发,6例患者心绞痛减轻,心功能均恢复至Ⅰ~Ⅱ级.全组无死亡,呼吸机使用时间平均(17.2±10.3) h,ICU监护时间(47.9±11.6) h,住院时间(16.5±3.6) d.结论 高龄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可以做到完全再血管化,低并发症,操作安全,围术期处理并发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为观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心率和血压的监控及临床意义,我院对23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病人,从左挠动脉放置测压管,连接多功能监测仪,连续监测MAP、SBP、DBP及心率的变化。现就术中心率和血压的监控方面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23例病人中男17例,女6例。年龄36~71岁,平均593±952岁。体重48~925kg,平均7000±1032kg。冠状动脉病变1支者3例,2支者7例,3支者13例。术前13例有心肌梗死病史。伴有不稳定心绞痛16例,变异性心绞痛4…  相似文献   

8.
<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和缓解心绞痛最有效和重要的方法之一。我们从2001.06~2013.10共完成362例,效果良好。现总结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共362例,男232例,女130例;年龄39~77岁;平均(59.4±8.6)岁。  相似文献   

9.
马兰鸥 《现代保健》2011,(12):89-90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期行瓣膜置换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对2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期行瓣膜置换术的患者进行精心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围术期均无并发症发生,切El愈合良好,心功能恢复,均康复出院。结论高质量的围术期护理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期行瓣膜置换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的疗效。方法对血管病变符合CTO型病变的84例患者分别进行PCI或CABG治疗,进行近期和远期疗效分析。结果随访1年,CABG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高于PCI组(P〉0.05),CABG组的死亡率高于PCI组(P〉0.05):至随访结束,PCI组与CABG组总的心血管事件无差异。结论对于CTO病变的治疗初选PTCA的1年和5年临床结局好于CABG.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Da Vinci手术机器人辅助CABG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我国手术机器人的临床使用和配置提供循证信息和政策建议.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收集国内外Da Vinci手术机器人辅助CABG术的原始研究,提取手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相关信息并进行分析.结果 在获得的13项相关研究中,2项属Ⅲ级证据,11项属于Ⅳ级证据.各研究中,机器人具体应用的环节有差异,尚无足够证据证实手术机器人辅助CABG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优于现有的微创CABG术和经典开胸CABG术,且机器人应用于CABG术存在明显的学习曲线.结论 在条件成熟的地区,有必要适度发展手术机器人技术,但卫生行政部门应加以严格监管.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提高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护理配合技巧,本文对182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护理经验进行了总结。方法:手术室护士术前应做好:术前心理护理,充分的物品准备;术中应熟练掌握手术步骤使配合准确,到位,要做好输液、输血的观察与核对,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保障体位安全,防止发生低体温,保护好血管桥,严格参照安全指引使用心尖吸引和心脏稳定器,认真请点器械和缝针,预防感染。结果:182例患者手术中,7例需中转在体外循环辅助下完成手术,1例体外循环插管后未开机转流,有2例患者术中发生室颤,需立即除颤。有2例患者术后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结论:OPCAB手术是在跳动的心脏上进行血管吻合,操作难度大,手术风险高,手术组成员必须统一认识,密切地配合,才能保障手术顺利、安全进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正确选取和维护旁路血管的经验。以防止旁路血管的阻塞,保证手术的成功。方法 采用不接触取血管技术制取旁路血管材料,术后积极抗凝同时维持正常血压和血糖,结果 15例冠心病患者术后循环稳定。未发生围术期心肌梗死,心绞痛症状消失。心功能得到改善。结论 术中采用不接触取血管技术,操作仔细,轻柔,术后积极抗凝是防止旁路血管阻塞以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15.
徐化静 《现代保健》2014,(32):16-18
目的:研究盐酸氨溴索对老年非体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G)术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65~75岁冠心病行OPCABG术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治疗组(25例)。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10 mL静推,每8小时一次,术前3 d开始应用,术后应用3 d;治疗组给予盐酸氨溴索30 mg静推,每8小时一次,术前3 d开始应用,术后应用3 d。气管插管后手术前、术后及拔除气管插管前,分别做右侧支气管肺泡灌洗,测定灌洗液中总磷脂(TPL)、饱和卵磷脂(Sat PC)和总蛋白(TP)量。取Sat PC/TPL和Sat PC/TP比值作为判断PS活性水平的指标。结果:两组手术后Sat PC/TPL和Sat PC/TP值明显低于术前(P〈0.05),拔管前基本恢复。治疗组术前、术后Sat PC/TPL和Sat PC/TP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能促进老年OPCABG患者PS的合成和分泌,防止PS下降,从而改善术后患者肺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比较两组的相关围术期指标、术后心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的心脏指数(CI)、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室做功指数(LVSWI)、右室做功指数(RVSW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00%(P<0.05)。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可显著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功能,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手术同期冠状动脉旁路手术(CABG)治疗冠心病合并瓣膜病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1年8月海南农垦总医院行瓣膜手术和CABG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60例患者按是否同期行心脏瓣膜手术与CABG分为同期组和非同期组,比较两组术后临床指标和随访预后结果。结果同期组术后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ICU室停留时间、术后出院时间均显著低于非同期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25、14.89、13.20,P<0.01);同期组术后房颤、围手术期心梗、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非同期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4、11.40、8.86,P<0.05);随访期内,同期组死亡率、瓣周漏发生率和永久性起搏器植入率均显著低于非同期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89、7.60、5.07,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瓣膜病老年患者同期行CABG与心脏瓣膜手术是可行的。术前和术后要做好对症处理,术中做好心肌保护,可以大大降低手术的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吴新旺 《现代保健》2012,(24):11-13
目的:探讨并分析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HCY) 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及与其他危险因素的相关性,以探讨其在冠心病发生、发展中的意义与地位.方法:选择 2010 年 9 月 -2011 年 9 月在心内科住院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 50 例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30 例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 HCY 浓度,检测血糖 (GLU)、血脂、C 反应蛋白 (CRP)、脑钠肽 (BNP),同时行冠状动脉造影记录状动脉现变支数、狭窄程度.结果:随着冠脉病变支数的增多,血浆 HCY 水平呈上升趋势,其中单支病变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三支病变组高于双支病变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相关,静脉血同型半胱氨酸可替代动脉血同型半胱氨酸作为诊断冠心病及复杂程度的指标之一.冠状动脉不同病变程度与血浆 HCY 水平有明显关系,可作为冠状动脉病变的一个危险因素,HCY 越高冠状动脉发病率越高.  相似文献   

19.
冠脉搭桥与瓣膜置换术后肺功能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影响冠状动脉搭桥 (CABG)术后早期肺功能的因素及处理措施。方法 将入住ICU病房的CABG病人 2 4例及瓣膜置换病人 2 7例的呼吸参数进行回顾性比较。结果  ( 1)CABG组病人在给予较高的氧流量 ,才能维持与瓣膜置换组相近的动脉血氧分压 (PaO2 ) ,两组有显著差异 (P <0 0 1) ;( 2 )CABG组呼吸机支持通气超过 2 4小时的有 11例 ,占 45 8%,远高于瓣膜置换组 ,两组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 3)CABG组痰液性状改变、怀疑并发肺部感染、需更改抗生素的有 10例 ,占 41 7%,远远高于瓣膜置换组 ,两组有显著差异 (P <0 0 1) ;( 4 )CABG组住ICU时间 >6天 ,有 10例 ,明显高于瓣膜置换组 ,两组有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CABG术后肺功能损害较重 ,宜进行密切监测和有效地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