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目的 探讨Fas/FasL在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与细胞凋亡的关系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的治疗作用。 方法 前房加压法制作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28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手术组,其中手术组大鼠左眼为缺血再灌注组,右眼为治疗组(玻璃体腔内注射bFGF),手术组又按照再灌注后不同时间段分为1、6、12、24、48、72 h组。应用末端脱氧核酸转移酶介导的脱氧三磷酸尿苷缺口末端标记(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mediated dUTP-biotinnick-end,TUNEL)法检测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指数(apoptosis index,AI),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视网膜组织中Fas、FasL的表达。 结果 视网膜神经细胞的凋亡出现于再灌注后6 h,并逐渐递增,24 h达到高峰,48 h开始下降,72 h组不明显。Fas、FasL 表达改变与凋亡的神经细胞改变基本一致。bFGF治疗组各观察指标表达变化规律与缺血组基本一致,但AI值在12、24、48 h组明显低于缺血组(P<0.05);Fas表达在6、12、24 h组较缺血组显著下降(P<0.05);FasL表达在12、24、48 h组较缺血组明显下降(P<0.05)。 结论 Fas/FasL死亡诱导系统参与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神经节细胞的凋亡;bFGF可抑制Fas 、FasL的表达,减少神经节细胞凋亡,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治疗作用。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3,19:160-163)  相似文献   

2.
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细胞凋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凌士奇  丁正平  吕源淑 《眼科》2003,12(1):47-49,T002
目的 :观察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 (retinal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 ,RIR)中视网膜细胞的凋亡情况。方法 :利用前房高眼压灌注法 ,造成大鼠视网膜缺血 6 0分钟 ,然后恢复其供血 ,并分别于再灌注 12、2 4、4 8小时、7天后处死大鼠 ,摘取眼球作视网膜组织石蜡切片 ,用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dUTP末端标记法 (terminaldeoxynucleotidyltransferasemediateddUTPnickend labeling ,TUNEL) ,亲和素 -生物素 -过氧化物酶技术 (avidinbiotinperoxidasecomplextechnique ,ABC)分别检测视网膜细胞的凋亡情况和P53 蛋白的表达和分布状况 ,同时对视网膜凋亡细胞进行计数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RIR 12、2 4、4 8小时、7天后视网膜凋亡细胞数 (每高倍视野均数 )分别为 9 2± 0 912、2 5 6± 1 6 2 5、12 1± 1 6 0 9、0 0 2± 0 14 1。RIR 2 4小时时 ,P53 蛋白表达阳性。凋亡细胞及P53 阳性蛋白均出现在内核层 (innernuclearlayer ,INL)及神经节细胞层 (ganglioncelllayer ,GCL) ,而外核层 (outernuclearlayer,ONL)几乎无阳性表达。结论 :RIR中视网膜内层细胞存在着明显的凋亡征象。尤以RIR 2 4小时组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瞬间性视网膜缺血重新灌注对大鼠视网膜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我们以升高眼压的方法造成视网膜瞬间缺血重新灌注的动物模型 ,对瞬间性视网膜缺血重新灌注所引起的视网膜细胞凋亡及其相应的一些改变进行研究。1 材料和方法1.1 动物模型及标本制作2 5 0~ 30 0g雌性SD大鼠 2 0只 ,均以 1只眼用于实验观察。盐酸氯胺酮 35mg/kg及盐酸甲苯噻嗪 5mg/kg联合肌肉注射麻醉 ,前房刺入联有灌注液的 2 5号针头 ,调整灌注液的高度 ,升高眼压至 6 5mmHg(1mmHg =0 .133kPa)造成瞬间性视网膜缺血1min或 5min ,然后恢复眼压使血流重新灌注。手术前后常规用氯霉素眼液点眼。视网膜缺血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N-乙酰-5-羟色胺(N-acetylserotonin,NAS)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retina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RIRI)大鼠视网膜Fas、FasL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取健康成年Sprague Dawley大鼠54只,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6只)、RIRI组(24只)与NAS组(24只);采用高眼压法建立大鼠RIRI模型,依据造模后不同时间点将RIRI组与NAS组大鼠又分为6 h、12 h、24 h及72 h四个亚组。NAS组于造模前30 min腹腔注射NAS(5 mg·kg-1),RIRI组腹腔注射等剂量的生理盐水。通过HE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视网膜形态学变化,并记录各组大鼠视网膜厚度及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NAS对RIRI大鼠视网膜Fas、FasL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HE染色显示,正常组大鼠视网膜各层细胞分界清晰,形态正常,神经细胞排列整齐;RIRI组大鼠再灌注后6 h视网膜各层出现水肿,以神经节细胞层及内核层较显著,神经节细胞数较正常组减少;随后视网膜水肿进一步加重,神经节细胞继续减少;NAS组大鼠在再灌注后6 h、12 h、24 h 视网膜水肿程度较 RIRI组轻,NAS组在再灌注后72 h视网膜厚度较 RIRI组厚,NAS组各时间点神经节细胞数均较 RIRI组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正常组几乎未见 Fas+细胞。再灌注后6 h,RIRI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及内核层开始出现少量 Fas+细胞;再灌注后12 h,RIRI组视网膜 Fas+细胞表达逐渐增多;再灌注后24 h视网膜Fas+细胞数达到高峰,棕色阳性染色细胞分布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内丛状层、内核层及神经纤维层;再灌注后 72 h 视网膜 Fas+细胞较再灌注后 24 h 减少。NAS组在再灌注后6 h、12 h、24 h、72 h 视网膜 Fas+细胞数均较 RIRI组各时间点减少,再灌注后24 h,Fas+细胞数达较高水平,随后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正常组视网膜可见 FasL 全层低表达。RIRI组再灌注后 6 h,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和神经纤维层存在少量 FasL+细胞;再灌注后12 h FasL蛋白表达逐渐增多;再灌注后24 h FasL+细胞数达高峰,可见深棕色的细胞膜及细胞质染色细胞分布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内丛状层、内核层及神经纤维层;再灌注后72 h FasL蛋白的阳性表达逐渐减少。NAS组再灌注后6 h、12 h、24 h、72 h 视网膜FasL+细胞数均少于 RIRI组各时间点阳性细胞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NAS可通过抑制RIRI大鼠视网膜细胞Fas、FasL蛋白的表达,减轻缺血再灌注对大鼠视网膜细胞造成的损伤。  相似文献   

5.
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是否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及其机理,方法:利用前房灌注生理盐水形成高眼压的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动物模型,视网膜缺血时间为1h分别于缺血前30min、24h或72h对大鼠一只眼5min短暂缺血即预处理,24h或72h后行视网膜电图(ERG)、电镜、光镜、丙二醛(MDA)及热休克蛋白70(HSP70)检测,或者一侧眼行5min假处理,24h后行1h缺血,24h或72h再行上述检测,所有对侧眼不作处理作对照,结果:与假处理相相比,缺血前24、72h进行预处理后的大鼠视网膜光镜、电镜表现损害明显减轻,ERGb波明显恢复(P<0.01),MDA含量降低(P<0.01),缺血前30min预处理的视网膜表现严重的损害,ERGb波几安全消失,结论:缺血预处理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且有一定时限性。  相似文献   

6.
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及bFGF对其干预作用   总被引:7,自引:10,他引:7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ic growth factor;bFGF)在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retina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RIRI)中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升高眼内压的方法建立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模型,并将48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缺血组、治疗组。在再灌注后1、6、12、24、72h时段分别应用末端脱氧核酸转移酶介导的脱氧三磷酸尿苷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视网膜组织中凋亡细胞的表达,采用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酶卵白素(streptavidin perox—idase,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aspase-3的表达,使用原子吸收光度计测定细胞内钙离子的变化。结果在大鼠RIRI中,缺血组凋亡细胞在再灌注6h组开始出现,以后时段依次递增,至24h达到高峰,于72h已无明显表达。Caspase-3表达改变与凋亡细胞表达相似。钙离子于再灌注后1h开始升高,至24h达到高峰,72h出现下降。而在bFGF治疗组各观察指标变化规律基本同上,但各指标与缺血组相比较均下降,于再灌注6、12、24h时段两者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细胞凋亡可能在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到重要作用,bFGF可通过对细胞内钙离子、自由基以及凋亡蛋白表达的调控而达到对细胞凋亡的抑制,并进而达到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VEGFmRNA在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建立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模型,以原位杂交法检测VEGFmRNA在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VEGFmRNA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12小时开始表达,第48小时达到最高,以后逐渐减弱。结论VEGFmRNA在大鼠视网膜缺血再注灌注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大鼠视网膜细胞凋亡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 观察缺血再灌注大鼠视网膜损伤及细胞凋亡情况。 方法 采用升高大鼠眼压到109.725 mm Hg(1 mm Hg=0.133 kPa)持续1 h的方法制作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常规眼球切片观察不同缺血和再灌注时间的视网膜损伤的组织病理改变;采用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视网膜神经元凋亡情况;采用DNA原位末端标记(terminal dUTP nick end labelling, TUNEL)法定位凋亡的视网膜细胞。 结果 缺血30 min 再灌注24、48 h的大鼠视网膜无明显的病理改变;缺血60 min再灌注24、48 h的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和内核层细胞明显变薄;缺血60 min再灌注12、24 h的大鼠视网膜有梯状条带。而正常对照组、缺血30 min再灌注24、48 h组及缺血60 min再灌注48 h组大鼠视网膜均无类似表现。TUNEL法显示视网膜内的细胞凋亡主要发生在节细胞和内核层光感受细胞。 结论 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主要是导致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和内核层细胞损伤,细胞凋亡可能是损伤的重要机制。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02, 18: 296-298)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Fas/FasL在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retin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RIRI)中的表达与细胞凋亡的关系及α-硫辛酸(α-LA)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升高眼内压的方法建立RIRI模型,将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缺血再灌注(IR)组和α-LA干预组,IR组及α-LA干预组在12,24,48,72h光镜观察视网膜内层厚度及神经节细胞丢失,TUNEL法检测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视网膜组织Fas/FasL蛋白的表达。结果:IR组视网膜内层变薄,神经节细胞数目减少。细胞凋亡出现于再灌注后12h,并逐渐递增,24h达到高峰,48h开始下降。Fas/FasL表达与凋亡的神经细胞改变基本一致。α-LA干预组视网膜内层厚度和神经节细胞数目有一定恢复。凋亡细胞在12,24,48h组明显低于IR组(P<0.05);Fas表达在12,24h组较IR组显著下降(P<0.05);FasL表达在12,24,48h组较IR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Fas/FasL系统参与RIRI,导致神经节细胞凋亡;α-LA可下调Fas/FasL表达,减少神经节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舍酶(iNOS)在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建立结扎颈总动脉的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60只SD大鼠被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和对照组。每组按再灌注后不同时间段相应分为1h、6h、12h、24h、48h、72h小组,每小组5只大鼠,以免疫组织化学法(SABC法)检测视网膜组织中iNOS的表达情况。结果:在缺血再灌注损伤1h时,未见到iNOS的表达,在缺血再灌注6h时,iNOS开始表达,至第24小时表达最强,第48小时开始减弱,但第72小时仍有表达。而对照组视网膜中未能检测到iNOS的表达。结论:iNOS可能在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Ref-1的表达及bFGF对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缺血再灌注损伤视网膜组织中无嘌呤/无嘧啶核酸内切酶/氧化还原因子-1(APE/Ref—1,Ref—1)表达的变化及玻璃体腔内注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其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于再灌注开始即刻玻璃体腔内注射bFGF2μg,利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不同时段Ref—1蛋白在视网膜组织表达的变化,分析Ref—1蛋白与细胞凋亡的关系以及bFGF对其表达的影响。结果Ref—1蛋白在视网膜组织中的表达随着缺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明显减少。bFGF治疗组Ref-1蛋白表达规律与缺血组相同,但其阳性表达率较同一时段缺血再灌注组有所增加。结论大鼠玻璃腔注射bFGF,可以上调Ref—1的表达,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起到修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RIRI)中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将2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缺血组和bFGF治疗组,其中后两组又按再灌注时间不同分为再灌注后1、6、12、24、48和72h6个时间段。通过前房穿刺加压法制作成RIRI动物模型,并在以bFGF(治疗组)或平衡盐溶液(缺血组)玻璃体腔注射后按不同时段处死动物,通过免疫组织化学链酶卵白素-生物素复合体(SABC)法检测各时段视网膜组织中野生型p53蛋白(WTp53)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的表达变化。结果缺血组视网膜在再灌注后6h可发现有WTp53蛋白及CyclinD1的表达,24h达到高峰,48h仍持续强表达,72h表达已明显下降;bFGF治疗组各观察指标变化规律基本与缺血组相似,但表达量相对明显减弱,两组比较,在再灌注6-48h时段差别P值均<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bFGF可抑制RIRI时WTp53蛋白和CyclinD1在视网膜表达的增高。  相似文献   

13.
陈玲  杨培增 《眼科研究》2001,19(6):560-562
Fas是一种具有重要功能的跨膜糖蛋白,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的成员之一,其自然配体为FasL(Fas Ligand)。Fas与FasL或Fas单克隆抗体结合可诱导Fas^ 细胞的凋亡。Fas系统诱导的细胞凋亡可消除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诱导活化T、B细胞凋亡,参与免疫赦免形成,从而维持机体生理平衡和自身免疫耐受。Fas/FasL系统的异常在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发生中可能起着一定的作用,自身免疫性淋巴细胞对Fas/FasL系统诱导的凋亡有较大抵抗性,这可能是葡萄膜炎慢性化和复发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to exPlorethe relationshiP betweenthe exPressionof Fas/FasL andthe aPoPtosis in retin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of rats, as well asthetheraPeutic effectsof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onthe ischemic retina. ·METHODS:the modelsof retin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were made bytransiently elevating intraocular Pressure(IOP). Atotalof 28 rats were divided into Normal GrouP andoPerative GrouP.the latter was subdivided into 1, 6, 12, 24, 48 and 72 hours grouPs after rePerfusion, in whichthe left eyesofthe rats were inthe ischemia/ rePerfusion grouPs andthe rightones were inthetreatment grouPs(bFGF intracameral injection). APoPtosis was assessed bythe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transferase-mediated dUTP- biotin nick-end labelling (TUNEL) method, andthe exPressionof Fas/FasL was studied by strePt avidin-biotin comPlex (SABC)immunohistochemistry. ·RESULTS: No Positive cells wereobserved inthe normal rats’ retinae, butthere were a significant numberoftUNEL Positive cells in 6-24 hours aftertransient ischemia followed by a decrease at 48 hours.the numberoftUNEL Positive cells reached a maximum at 24 hours after ischemia.the exPressionof Fas gradually increased as early as at 6 hours, reached a Peak at 24 hours,then decreased at 48 hours. Similarly,the exPressionof Fas ligand was at Peak in 24 - 48 hours in ganglion cell layer(GCL) and INLof retina. bFGF administered before rePerfusion inhibited aPoPtotsis and amelioratedthetissue damage. It also diminished Fas and FasL exPression in ischemic/rePerfused retina. ·CONCLUSION: Retinal ischemia-rePerfusion aftertransiently elevated IOP induced aPoPtosisof cells inthe retina. Fas/FasL may have an imPortant role inthe early eventsofthe aPoPtotic Pathways. bFGF can rescue retinal ganglion cells from retin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through down- regulationof Fas and Fas ligand exPression and may rePresent an imPortant mechanism fortheraPeutic neuroProtection.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视网膜母细胞瘤(RB)中Fas和Fas配体(FasL)的表达特征。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2例RB标本中Fas和FasL的表达。结果 Fas和FasL在RB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6%和65.8%,二者呈正相关(P〈0.001)。分化程度低的和经过放疗的表达率明显增高(P〈0.05或0.01)。其表达率与视神经受浸润与否、眼内期或青光眼期无关(P〉0.05)。结论 RB中Fas及FasL高表达,分化程度越低表达越强。Fas和FasL的表达可作为临床判断RB恶性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Behcet病周围血淋巴细胞Fas和FasL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Oligod(T)18和M-MuLv逆反录酶方法,观察19例Behect病患者和19个正常人周围血淋巴细胞的Fas和FasL mRNA表达,并用流动细胞计和免疫荧光法进一步观察T淋巴细胞的Fas和FasL的表达。结果 Behcet病组Fas和FasL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Fas抗原在CD4^ 和CD86 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但FasL的表达与对照组无明显表达明显增设,但其分子表达不平衡,此可能是Behcet病慢性和复发性炎症的一个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retina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RIRI)后半胱天冬氨酸酶(Caspases)家族的表达及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升高眼内压的方法,制作实验性RIRI的大鼠模型。将2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缺血组和治疗组,其中后两组又分为再灌注后1、6、12、24、48、72h组。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RIRI后视网膜组织中Caspase-2、Caspase-3的表达及玻璃体腔内注射外源性bFGF后对其表达的影响。结果正常组视网膜组织Caspase-2、Caspase-3不表达。缺血组6h开始出现Caspase-2的表达,24h达高峰,48h和72h下降;Caspase-3在视网膜组织的表达时段与Caspase-2的表达规律相似。bFGF治疗组各观察指标变化趋势基本同缺血组,但各时间段的表达强度明显减弱,两组比较,于再灌注6、12、24h时段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aspases家族参与了RIRI,导致神经细胞的凋亡;bFGF可以抑制Caspase-2、Caspase-3蛋白的表达,因此,bFGF在RIRI中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凋亡而达到其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Fas和FasL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这二种凋亡相关蛋白在鼻息肉发病中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35例鼻息肉组织及15例下鼻甲组织中Fas和FasL的表达情况.结果(1)Fas在鼻息肉上皮及腺上皮的表达弱于对照组(P<0.05),在嗜酸性粒细胞中表达广泛.(2)FasL在鼻息肉上皮及腺上皮的表达强于对照组(P<O.05),未见FasL在嗜酸性粒细胞中表达.(3)鼻息肉上皮细胞中Fas和FasL蛋白的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1)Fas和FasL在鼻息肉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2)Fas、FasL在鼻息肉上皮细胞的凋亡过程中各自独立起作用.  相似文献   

19.
Fas/FasL抗原在Behcet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Fas/FasL抗原在Behcet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表达及其可能的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flowcytometry)及三色荧光双标记细胞免疫荧光技术对26例Behcet病患者和43例正常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Fas和FasL抗原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Behcet病CD4+T细胞Fas表达阳性率为25.70%±7.32%,对照组为14.02%±6.30%,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CD4+T细胞的FasL表达在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CD8+T细胞Fas表达阳性率为9.47%±6.97%,对照组为3.47%±2.75%,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FasL表达阳性率二者无显著性差异。结论Behcet病患者外周血CD4+和CD8+T细胞Fas的表达阳性率高于正常对照组,FasL的表达阳性率相对不足,提示这些活化的Fas+T淋巴细胞不能有效地通过Fas/FasL系统介导的凋亡途径被清除,此可能是Behcet病患者体内大量活化的淋巴细胞长期存在和炎症持续存在及复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