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总结海军总医院抗震救灾第一医疗队在北川地震灾区搜救现场的急救和护理工作,希望对以后的工作有所裨益.方法 对北川县城幸存者的搜救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北川县城地震灾区,海军总医院抗震救灾第一医疗队对35名地震幸存者成功进行搜救,营救成功后积极开展院前急救.结论 护理人员下一步还需针对地震伤情特点加强专业综合培训.  相似文献   

2.
阿尔及利亚、伊朗地震灾区的紧急医疗救援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3年,中国国际救援队医疗队先后赶赴阿尔及利亚和伊朗地震灾区进行医疗救援,现结合两次涉外地震灾区的医疗救援实践,探讨涉外地震灾区医疗救援的组织与实施。1一般资料1.1阿尔及尔地震医疗救援2003年5月22日,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附近发生里氏6.9级地震,造成2300余人死亡,1万余人受伤,中国国际救援队于5月23日飞赴阿尔及尔参加地震救援,5月30日返回,历时8天。在飞赴途中,医疗队为全体队员接种了霍乱疫苗;针对当地乙肝、疟疾发病特点,开展了卫生防病宣教。在救援现场进行了灾害现场的医学评估,对因极度疲劳引发的中暑、鼻出血、咽喉肿痛…  相似文献   

3.
从“5·12”特大地震医学救援谈军队医院卫勤准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突发事件实施医学救援,是检验军队医院应急反应能力的“试金石”“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我院医疗队在第一时间赶赴地震灾区实施医学救援,圆满完成了抗震救灾卫勤保障任务。现结合这次地震医学救援实践,谈谈军队医院应对突发事件的卫勤准备。  相似文献   

4.
玉树地区平均海拔4493.4m,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发生7.1级地震。我院野战医疗队于地震发生当天紧急出发,以最快的速度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分秒必争展开野战医院医疗救援,现就玉树灾区救援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地震灾难中护理救援人员能力要求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地震灾害发生频率的升高给人类造成破坏和威胁的日益加重,医疗救援成为挽救生命、减少死亡的关键。护理工作在实施救援过程中的作用日趋明显,灾难救援活动中作为救治第一线护理人员实施救援的能力显得格外重要。灾难救援不同于院内常规护理治疗,灾难救援的特殊性给护理人员的救援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2008年5月12日至7月21日期间,我院派出医疗队赴灾区开展救援工作,  相似文献   

6.
四川汶川发生强烈地震后,海军总医院广大医务人员迅速行动起来,抗震救灾医疗队在第一时间赶赴一线实施医疗救护,展开了与死神抗争的战斗。  相似文献   

7.
《海军总医院学报》2008,21(2):F0002-F0002
四川汶川发生强烈地震后,海军总医院广大医务人员迅速行动起来,抗震救灾医疗队在第一时间赶赴一线实施医疗救护,展开了与死神抗争的战斗。  相似文献   

8.
[战地足迹]张超,海军第一医疗队队员、海军总医院骨科主治医师。在北川灾区,他实施了第一例现场夜间截肢手术,一个晚上抢救出5名伤员,与自己的手术组成员历经夜间12小时生死大营救,两次承担护送伤员去重庆和昆明的任务,确保一路安全。救灾期间,他共组织完成清创、截肢等手术36例,巡查危重伤病员100多名。  相似文献   

9.
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我院共派遣126人大型医疗队赶赴灾区救援。笔者作为队员参加了本次救援工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地震伤员转运救援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汶川地震伤员转运医疗救援中的影响因素. 方法 借助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院前急救预案配置协调指挥人员、受过心理专业培训的急救专科医护人员和后勤保障人员进行转运伤员以及途中早期施行全程心理疏导. 结果 汶川地震伤员转运救援中,我院救援队员借助院前急救预案、专用器材库支持、整体救援模式和对伤员施行心理疏导,成功转运162例伤员. 结论 本次转运救援模式运行与途中心理救援实践提示,后方医院应建立应对特大灾害伤员心理应激的救援体制,建立健全应对特大灾害远程前接转运救援预案,完善与稳定应对特人灾害批苗伤员远程救援的专业医疗队伍以及建立和完善远程转运的专用医疗物资器材库.  相似文献   

11.
加强汶川地震灾害医学救援的经验总结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汶川地震灾区内受灾严重的医院医学资料严重缺失,灾区内建制相对完整的医院也存在未住院病人资料不全、缺少最后治疗效果等情况,灾区外医院伤员资料较为齐全,但不能反映本次地震灾害医学救援的整体情况.加强经验总结现阶段的弥补措施和重点包括:(1)按照分级救治的策略收集整理资料;(2)努力挖掘现场救治的经验;(3)按行政区域收集灾区内医院资料;(4)收集颅脑损伤、胸腹损伤和休克伤员等的完整数据;(5)加强总结现场转运和院间转运的资料;(6)建立全国或区域性的卫生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牵头的资料收集体系.今后应加强创伤医学和灾害医学学科建设,制定全国统一的伤票或伤标、转运病历,以及发展电子伤票和数据库.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地震灾害累计伤亡数量的变化速率,寻求医疗救援效率评价指标和方法.方法 收集地震发生后每日、72小时及最终累计伤亡数量.观察变化速率,应用总医疗救援需求指数(TRI)、医疗救援死亡预警指数(DWI)和受伤预警指数(WWI),比较玉树地震和汶川地震的医疗救援效率.结果 汶川地震总医疗救援需求指数明显大于玉树地震....  相似文献   

13.
汶川大地震发生在地形复杂的山区,导致了大量的死伤。地震医疗救治的主要矛盾是救援黄金时间内大批量伤员与医疗资源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我们在此次医疗救治中的经验提示,分级整合式救治将是未来灾害医疗救治的有效组织形式。由于地震灾害发生时间和地点的不可预知性,备灾时医院应按照前方与后方医院的职责建立两套预案并进行演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汶川地震后1.5年空降兵救援部队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在地震后1.5年时,使用自编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创伤后应激障碍量表平民版(PCL-C)、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艾克森人格问卷(EPQ)对空降兵某部参加抗震救灾的183名官兵进行调查.结果空降兵救援部队的PCL-C总分≥38分6例,PTSD发生率为3.28%;PCL-C总分与SCL-90总分、神经质得分、SDS总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内外向得分呈显著负相关.救援人员中受伤组与未受伤组、家庭损失组与未损失组、接触尸体组与未接触尸体组的PCL-C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回归分析显示军龄、神经质、家庭受损、救灾中受伤、接触死难者尸体为PTSD发生的影响因素.结论地震后1.5年时,空降兵救援部队PTSD的发生率高于军队的平时水平(0.49%),地震后期空降兵救援部队的PTSD值得继续关注.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revalence rate and the related risk factors of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 PTSD) in the rescue paratroopers 1.5 year after Wenchuan earthquake. Methods A total of 183 rescue paratroopers who participated in disaster rescue after Wenchuan earthquake were investigated with the questionnaires composed by General state of health questionnaire, PTSD Checklist-Civilian Version ( PCL-C), Symptom Checklist-90 ( SCL-90),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 SDS) and 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EPQ). Results Six rescue paratroopers had total PCL-C score ≥ 38 points, with the prevalence rate of PTSD for 3.28%. Total PCL-C score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otal SCL-90 score, N score of EPQ and total SDS score (P < 0. 01), but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E score of EPQ. Total PCL-C score showed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injury group and uninjury group, family loss group and family integrity group, contacting corpses group and none contacting corpses group (P<0.05 or <0.01).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e length of military service, nervousness, family loss by earthquake, suffering injuries or contacting corpses during relief operations were the risk factors for PTSD. Conclusion The prevalence rate of PTSD in the rescue paratroopers is higher than that in normal troops (0.49% ) 1.5 year after Wenchuan earthquake, indicating that further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rescue paratroopers in later period after earthquake.  相似文献   

15.
后方医院参与汶川地震医疗救援的行动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汶川地震医疗救援包括对地震灾区伤员的医疗救助、重建灾区医疗单位救治能力和补充医疗人员.后方医院应当在震后迅速采取行动,派出医疗分队前伸到灾区参与前线的医疗救助,快速建立区域性地震伤员救治网络,启动院内救治系统,积极收治伤员.在救命治伤的同时,不能忽视对伤员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6.
近百年来,全球共发生里氏7级以上地震40余起,在中国就发生10起,造成60万人罹难,占全球因地震死亡人数的53%.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共造成6.9万人死亡,1.8万人失踪,37万人受伤,其中重伤员1万余名,伤情以外伤为主,骨折伤占74%.2010年4月14日,中国青海玉树发生7.1级强烈地震,共有269S人死亡,270人失踪,1.1万余人受伤,其中重伤员3100多名,骨折伤占58.4%.两次地震发生后,中国军队卫勤依法行动,迅即反应,尽遣精锐,高效指挥,科学组织,全面参与医学救援行动.在汶川地震中,共派出397支机动卫勤分队,7061名卫生人员,累计收治伤员6.9万人次,实施手术2.2万例.在玉树地震中,共派出25支机动卫勤分队,2025名卫生人员,实施手术1635例,创造了救治高原寒区批量地震伤员和高原病患者“零死亡”的奇迹.中国军队卫勤卓有成效的现场救治,使得两次地震在一周内救治伤病员的数量都达到了总数的60%,收治转运后送伤病员数占总数的80%,有效地发挥了突击队和主力军的作用,为夺取抗震救灾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军队卫勤在两次地震医学救援实践中得到的启示:一是必须创新医学救援理论;二是必须搞好军地组织协同;三是必须加强专业救援力量;四是必须加强配套手段建设;五是必须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7.
参考“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震区各级医院收治地震伤员情况,总结地震胸外伤救治的经验。强调了大规模群体伤分类救治、分级救治的特点和必要性,分析各级医院收治伤员差异(伤员到达各级医院时间、伤员获救后出现死亡的时间及死亡原因、胸外伤救治内容),胸部损伤的现场急救内容,地震胸外伤处理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为预防灾难救援相关疾病提供参考依据,以提高部队执行灾害救援任务时的卫勤保障能力.方法 选取自2008-05-19至2008-07-16汶川地震灾区某部医院收治的部队官兵,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方法( ICD-10) 对疾病进行统计分类,并计算各系统疾病构成比.结果 执行救援任务期间,该部队官兵共就诊1190人次,各系统疾病均有发生,其中皮肤和皮下组织疾病构成比为31.01%,呼吸系统疾病、外伤和消化系统疾病构成比分别为28.32%、13.53%和9.83%.皮肤和皮下组织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外伤、消化系统疾病、口腔耳鼻喉疾病在救援期(<15 d)和重建期(≥15 d)的发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震救灾官兵的疾病谱呈现多元性.要根据不同疾病的不同特点和规律选择有效的防治措施,确保救援和卫勤保障有效.  相似文献   

19.
任岫  陶发胜 《武警医学》2017,(5):465-468
目的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区域性灾害医学救援认知度并分析医疗救援队人员构成情况,为灾害医学救援力量建设提供基本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新疆6所综合医院抽组的400名医疗救援队成员进行灾害医学救援认知度现场问卷调查,包括基本情况6项和问卷内容30项,其中等级资料15项,客观资料15项.资料内容涵盖了灾害救援基本概念认知度、现场急救基本技术掌握程度、灾害救援勤务认知度及新疆灾害救援风险因素认知度等4方面内容.结果 “其他专业”(占51.0%、70.6%、54.9%、47.1%)、“初、中级职称”(占40.8%、67.8%、39.2%、36.3%)对灾害救援认知度相对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专业”(分别占50.0%、46.4%、42.9%、50.0%)、“高级职称”(占21.6%、51.4%、25.7%、31.5%)对灾害救援认知度相对最低(P<0.05);文化程度与灾害救援认知度基本无关(P>0.05).结论 医疗救援队不同专业、不同职称的配备不规范,需优化编组并强化“一专多能”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