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统中药是构成中医辨证施治的重要内涵,传统中药自制剂,院内制剂尤其是中药丸剂是传统中药继承和创新的瓶颈,坚定不移的发展传统中药又是中医发展的基础,以人为本,中医将“病”放在“天人相应”的中医理论框架中,“天人病相应”“天人病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中医和谐理论的基础,坚定不移地发展传统中药,有利于中医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传统中药是构成中医辨证施治的重要内涵,传统中药自制剂,院内制剂尤其是中药丸剂是传统中药继承和创新的瓶颈,坚定不移的发展传统中药又是中医发展的基础,以人为本,中医将“病”放在“天人相应”的中医理论框架中,“天人病相应”“天人病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中医和谐理论的基础,坚定不移地发展传统中药,有利于中医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医理论的科学内涵与学科特点,决定了中医学是一门与西医学互补的生命科学学科,应使之继续独立发展。传统中医理论的现代化,核心是实现数字化表达,建立中医理论数字化体系。中医四诊的数字化及四诊相关辅助仪器的研究开发,是中医学、中医、中医院以及中药功效现代化的重要关键。  相似文献   

4.
中医理论的学科特点及其现代化、数字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中医理论的科学内涵与学科特点,决定了中医学是一门与西医学互补的生命科学学科,应使之继续独立发展,传统中医理论的现代化,核心是实现数字化表达,建立中医理论数字化体系,中医四诊的数字化及四诊相关辅助仪器的研究开发,是中医学,中医,中医院以及中药功效现代化的重要关键。  相似文献   

5.
魏凤琴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10):2146-2147
针对中医理论相对于临床和中药发展表现出明显滞后,中医发展需要中医理论快速发展和突破等中医界争论颇多的命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对影响和制约中医理论发展的根本原因进行了探讨;从“现实对人才需求的不合理”和“对中医理论的继承不够”两方面对如何打破制约中医理论发展的瓶颈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一个母题文化下的子题文化无不是辅车相依 ,互为联系的。中医文化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 ,其本原也在于《易经》的“阴阳辨证”法则。要发展中医药事业 ,就必须把握其本质特点 ,始终抓住弘扬传统文化这一本质 ,不断完善中医理论 ,为建设新时代“先进文化”服务  相似文献   

7.
中医学是人文和自然科学中的多种学科的融合体,它是随着古代哲学思想史的发展而发展的,现以传统中医理论的整体观和辨证论治为立足点,结合古典哲学的基本原理,通过对传统中医学的特点及现代医学特点的分析、比较,站在思维方法的高度探讨中医发展的趋向,不但肯定传统中医理论体系和临床实践的科学性,并认为中医现代化势在必行,中医现代化必须站在哲学的高度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中医理论现代化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医学属于应用科学范畴。中医理论由两大部分组成:即中医理论的指导思想(哲学理论部分)及中医理论的主体内容(医学理论部分)。“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精气神”、“五运六气”等学说,来源于哲学,也是中医理论的哲学部分。“阴阳”学说强调“阴阳互根”、“阴阳平衡”;“五行”学说将世界万物概括为“金木水火土”五大类物质,并以“五行生克”来认识世界万物;“天人合一”学说包括两方面内容:“天人相应”和“天人合一”;“五运六气”学说是古代原始的预测学及时辰医学;“精气神”学说是对生命现象的高度概括与宏观认识。中医理论的主体部分,包括“脏腑”、“经络”、“辨证施治”、“四诊八纲”、“理法方药”,以及中药理论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性味归经”等等。“脏腑”学说是古代对解剖学与生理学的综合概括。“经络”学说是古人对信息传导、网络调控及管道运输的宏观认识与总体理解。“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病的一大特点,但随着疾病谱与医学模式的改变,今后的发展方向应该是“辨证施治”与“辨病施治”两者共存,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防病治病的有效性。中药现代化、中医现代化及中医理论现代化,就是要求中医学与中医药事业“与时俱进”、“持续发展”,发展的关键在于创新和人才培养。因此,树立良好学风,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求同存异,正确理解中医理论的精髓是中医事业发展的保证。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将传统的中医理论和现代科学技术结合,在建立中医诊断专家系统的研究中建立指标体系的必要性。采用包括系统科学和系统复杂性研究在内的多门学科的概念和方法,采用中医理论的框架,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去反映中医诊断全过程及其特点。基于分析研究,提出了中医诊断专家系统指标体系的设计思路和设计原则,构建了指标体系的内容框架,指出依据此指标体系的内容框架建立了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医诊断专家系统。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一个母题文化下的子题文化无不是辅车相依,互为联系的。中医文化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其本原也在于《易经》的“阴阳辨证”法则。要发展中医药事业,就必须把握其本质特点,始终抓住弘扬传统文化这一本质,不断完善中医理论,为建设新时代“先进文化”服务。  相似文献   

11.
中医理论现代化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学属于应用科学范畴。中医理论由两大部分组成:即中医理论的指导思想(哲学理论部分)及中医理论的主体内容(医学理论部分)。“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精气神”、“五运六气”等学说,来源于哲学,也是中医理论的哲学部分。“阴阳”学说强调“阴阳互根”、“阴阳平衡”;“五行”学说将世界万物概括为“金木水火土”五大类物质,并以“五行生克”来认识世界万物;“天人合一”学说包括两方面内容:“天人相应”和“天人合一”;“五运六气”学说是古代原始的预测学及时辰医学;“精气神”学说是对生命现象的高度概括与宏观认识。中医理论的主体部分,包括“脏腑”、“经络”、“辨证施治”、“四诊八纲”、“理法方药”,以及中药理论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性味归经”等等。“脏腑”学说是古代对解剖学与生理学的综合概括。“经络”学说是古人对信息传导、网络调控及管道运输的宏观认识与总体理解。“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病的一大特点,但随着疾病谱与医学模式的改变,今后的发展方向应该是“辨证施治”与“辨病施治”两者共存,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防病治病的有效性。中药现代化、中医现代化及中医理论现代化,就是要求中医学与中医药事业“与时俱进”、“持续发展”,发展的关键在于创新和人才培养。因此,树立良好学风,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求同存异,正确理解中医理论的精髓是中医事业发展的保证。  相似文献   

12.
阴沁伟 《光明中医》1997,12(2):15-18
中医“脱疽”之我见阴沁伟陕西省西安市中医医院(710001)中医之“脱疽”相当于西医之动脉闭塞性疾病,这里指的主要是“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这个病在发病的早期中医无确切的名称,后人根据中医理论和临床特点而常常归属于“筋病”或“痹症”的范围。在疾病发展的...  相似文献   

13.
保持和发扬中医理论与实践的先进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中医学先进的理论和有效实践方法,在五千年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中医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阐述了中医理论与实践的先进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保持和发扬中医理论与实践的先进性是中医发展的重要任务”。21世纪,人类健康理念和医学模式的转变、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以及国家对中医药事业的日益重视,都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作者认为中医发展的关键是如何正确认识,并保持和发扬中医理论与实践的先进性。保持和发扬中医理论与实践先进性的重点是“主体发展”和“自主创新”,目标是不断提高中医药的防病治病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使中医药在人类卫生保健事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阐述将传统的中医理论和现代科学技术结合,在建立中医诊断专家系统的研究中建立指标体系的必要性。采用包括系统科学和系统复杂性研究在内的多门学科的概念和方法,采用中医理论的框架,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去反映中医诊断全过程及其特点。基于分析研究,提出了中医诊断专家系统指标体系的设计思路和设计原则,构建了指标体系的内容框架,指出依据此指标体系的内容框架建立了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医诊断专家系统。  相似文献   

15.
试论传统文化在中医教学中的必要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论述了中医的学科特点,指出初学中医的学生难以接受中医理论的原因是由于不具备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应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尽早培养中医思维。  相似文献   

16.
左媛媛 《中医研究》2012,25(10):7-9
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促进了中医学核心价值观的形成,特别是“致中和”的思想不但影响了中医学的整个思维模式的形成,还是中医学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从这一思想对中医理论的影响,了解中国传统思想对中医文化、理论形成的巨大影响,并进一步指导中医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秦建增  王志远 《辽宁中医杂志》2005,32(10):1005-1006
目的:从生命编码的角度重新认识中医理论体系。方法:以中医阴阳为中医的编码符号,用计算机“01”数字语言,从生命编码角度解构和重建中医理论。结果:完成了中医阴阳五行和五脏的数字编码。结论:在解剖学尚未建立起来的历史时期,中医学没有建立在实证科学基础上,而是采用了类似现代生物信息学用信息编码的方式来认识生命现象。中医学是用阴阳作为编码符号编码出的一套生命理论体系,中医的阴阳理论体系与计算机中“01”的二进制逻辑关系非常近似,可以用计算机二进制数字语言对中医理论进行解构和重建,实现采用现代科学语言阐述传统中医理论,使之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  相似文献   

18.
制约中医基础理论及其科研发展的关键因素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探讨了制约中医基础理论及其科研发展的诸多关键因素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中医本身“传统文化味”太浓、缺乏理想的研究方法和最佳突破口、研究的低水平重复严重及缺乏大规模科研协作、“中西医并重”政策并没有在实际上真正落实、中医临床疗效难以推动中医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中医英语翻译水平制约中医进入到国际公共研究的大课题中、学术研究中科学精神不够等。  相似文献   

19.
中医现代化的哲学反思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回顾传统中医理论的起源阐述对中医现代化的认识,认为从中国古代科学文化孕育发展起来的传统中医理论模式已面临困境,必须对其进行现代化重构,首先是建立起新的方法论,将中医从传统朴素的哲学理论中分离出来,从中医学的成长起点看,中医并不是封闭的体系,中医学的现代化既有机遇更有挑战,必须站在哲学的高度 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中医临床人才具有全科的特点,中医师承模式是中医全科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把师承放到中医教育和学术发展的大背景中,提出中医师承的核心要素是"根于经典,学有所宗,习在临证",作为领悟中医思维、用活用好中医理论、提升中医临证能力的着力点。围绕中医全科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中医经典课程教学模式和中医实践教学体系,实现了传统中医师承教育与现代高等中医教育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