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胆总管探查、T型管外引流术后T型管的护理直接影响手术的成败和效果,有必要进一步规范化。我院5年来行T型管外引流患者临床护理140例,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胆总管探查术不放置T型管的适应征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总结420例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手术病例,讨论98例胆总管探查术不放置T型管的3种不同方法及其适应征,将未放T型管病例与放置T型管病例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未放T形管组年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等因素与放置T形管组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不放置T形管的胆总管探查术是安全可行的,但每种不放置T形管的方法都有其具体适应情况,要合理掌握,做到治疗个体化。  相似文献   

3.
T型管引流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丽萍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9):2563-2564
目的:探讨T型管引流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对我科2006年6月至2008年3月胆总管探查术后36例患者T型管引流术后的护理体会。结果:36例患者均如期拔除引流管,患者状态良好,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通过T型管引流的护理方法探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4.
王华明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3,16(12):1432-1433
<正> 临床上胆总管切开探查或取石后置T型管引流已属常规,但应用后出现T型管阻塞的原因却各不相同。本文综合分析了42例T型管引流术后发生T型管阻塞的原因并提出防治原则。  相似文献   

5.
重视造影在手术治疗胆系结石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元军  倪宁 《当代医学》2010,16(9):91-92
回顾性分析93例选择性经胆囊管造影、胆总管探查取石后经“T”型管造影和59例拔除“T”型管前造影的病例,探讨术中、术后胆道造影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魏志力  张小弟  张毅  宋平辉  霍永江 《吉林医学》2011,32(23):4846-4847
目的:分析拔T型管后导致胆漏的原因、如何预防以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2010年482例胆道探查,对其中12例胆道探查术后常规拔除T型引流管导致胆漏的原因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经合理治疗后均痊愈。结论:拔T型管后胆漏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合理的治疗策略和个体化治疗原则是预防胆漏的关键,胆漏后采用微创治疗方法较为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7.
安丰祥 《吉林医学》2007,28(18):1996-1996
T型管拔出后发生胆汁瘘是胆总管探查术后的一种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但近年有增多趋势.现将16例拔T型管后致胆汁瘘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胆总管结石为我国常见病及多发病,胆总管探查后放置T型管引流是传统手术方法,我院2006年6月~2008年11月,行胆总管探查术81例,术中经常规胆道探子探查及选择性术中胆道造影,其中21例(25.9%)探查后一期缝合胆管,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周卫华  席锐  欧欢 《吉林医学》2015,(3):456-457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回顾并分析32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T型管引流术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行胆总管探查术,手术时间平均140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00 ml,结石取净率100%。术后2例出现少量胆汁渗漏。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T型管引流术完全可行。  相似文献   

10.
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后留置T型管是支撑胆总管、有效引流胆汁、减轻管内压力,防止胆总管下段奥的氏括约肌处水肿、预防术后胆漏发生;在后期可利用T型管作胆道造影,了解病情;或冲洗胆道、药物灌注等的一种主要的方法,但术后常发生T型引流管的阻塞。我院自1996—2004年共行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等手术174例,其中有15例术后出现T型引流管阻塞。现将其阻塞原因分析及护理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纤维胆道镜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组24例采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术中纤维胆道镜观察肝外胆管并取石。结果:24例全部治愈。无胆漏、腹腔出血、切口感染、胆管狭窄等并发症。术后24~48 h间断夹闭T型管。术后2周T型管造影未见结石残留。结论:纤维胆道镜应用于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大大降低了术后结石残留率。  相似文献   

12.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 对436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对429例患者成功地实施了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中转开腹7例,术后发生胆瘘6例,胆总管残石11例,术后早期发生T型管脱落3例,T型管拔除后胆漏2例.手术时间1-3 h,术中出血30~100 mL,住院时间5~14d.结论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住院时间短、痛苦少、恢复快,只要具备娴熟的腹腔镜操作技术和腹腔镜下胆道镜技术,它是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的方法 .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胆总管术后T型管拔除致胆漏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210例行胆总管探查术后常规拔除T型管出现胆漏的8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患者中手术治疗2例,非手术治疗6例,全部痊愈出院.结论:重视对T管拔除致胆漏的认识,正确进行外科处理.  相似文献   

14.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一期缝合及T管引流4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栋  杨震  董锡钧 《吉林医学》2009,30(15):1620-162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结石的可行性及手术方法。方法:对45例胆总管结石的患者,实施了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纤维胆道镜取石、胆总管一期缝合或胆总管“T”型管引流,回顾分析治疗效果。结果:45例中27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胆总管一期缝合,18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胆总管“T”型管引流,术后随访2~28个月未见结石残留及胆管狭窄。结论: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纤维胆道镜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是安全可行的,可根据术中具体情况实施胆总管一期缝合或胆总管“T”型管引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胆总管术后T型管拔除致胆漏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182例行胆总管探查术后常规拔除T型管出现胆漏的6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倒患者中手术治疗2例,非手术治疗4例,全部痊愈出院。结论重视对T管拔除致胆漏的认识,正确进行外科处理。  相似文献   

16.
卢翔  张力  张媛 《医学争鸣》2005,26(6):561-561
1临床资料2000-10/2004-08 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724(男300,女424)例;年龄16~72(平均42.5)岁.拨T管前均经T管造影;造影后高热36例,发生率为4.97%.造影前开闭T型管与并发症的比较有显著差异,即开闭T型管与并发症有关,造影前未开放T型管,并发症高;造影时机与并发症无关;造影剂推注利用外力强加推注,外力越大,并发症率越高(表1).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腹腔镜胆总管探查、T型管引流术的疗效与安全性进行探讨。方法对我院在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施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T型管引流术的10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皆顺利完成手术,且只有2例患者术后造影,可见有残留的结石。分别在术后的6~8周经T管窦道使用胆道镜取出。有2例患者在术后出现了短期胆瘘,于术后4~8周造影未见异常后,拔出T管,拔管之后并没有并发症发生。有7例患者在术后出现了短期胆瘘,漏出胆汁约60至150ml每天,发生在开展初期,可能与缝合因素有关,胆瘘持续时间为3至7天,持续引流后,逐渐减少,自愈。结论在可以熟练掌握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手术的基础上,委派具有丰富经验的术者进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是安全、可行的,且具有极佳的微创性,可在临床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胆总管探查术后胆漏的早期发现和有效预防的方法。方法 对12例胆总管切开探查T型管引流术后发生胆漏的患者进行病因分析。对实施的护理措施进行总结。结果 胆漏的发生与术后护理密切相关。结论 加强T型管引流病人的观察与护理,能有效预防及早期发现胆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胆道疾病是常见病、多发病,胆总管探查或切开取石术,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常用方法.而放置T 型管引流,一方面起到引流胆汁的作用,另一方面给残留结石的取出留有一个通道[1],如护理不当常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做好T 型管的护理具有重要意义.现将我院26 例胆道术后应用T 型管引流患者的观察和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我院自1990-1999年行胆道手术中应用自制双腔T型管胆道引流进行临床观察研究。该方法不丢失胆汁,可以减少胆道引流的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早日康复。本组胆总管探查放置T型管胆道引流236例行双腔下型管胆道引流52例,普通T型管胆道引流184例进行对比。双腔T型管制作是利用T型管穿过一内心管放置十二指肠,T型连同内管通过侧腹壁引出腹腔,内管穿过玻璃三通直对两口,三通与T型连接,内管外端连接12~14号针头,用短胶管固定针头于三通管一端,用30~40cm胶管接玻璃三通侧口,下接引流瓶。术后2~3d将接引流瓶的胶管与针头尾部用接头连接,使胆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