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病例报告 患者女,56岁.直肠癌根治术后1年余,复发伴双肺转移于2008-10-09入住我院.患者于2007-02-02在我院行直肠癌Dixon术,术后病理:直肠溃疡型中低分化腺癌,癌组织浸润至浆膜,上下切缘未累及,浆膜层淋巴结2/7见癌转移,另可见癌结节4枚.免疫组化:CEA(+ + +),PCNA(+ + +),p53(-),Ki67(+ +),LRRP(+ + +),hMSH2(+ + +),Hmlh1(+ +),MSH6(-).  相似文献   

2.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41岁.因"结肠癌术后6月余,反复咳嗽、气促1个月"于2009年12月1日入院.2009年6月2日在全麻下行右半结肠根治术,术后病理显示:右半结肠隆起型中分化腺痈伴坏死,浸润至浆膜外,脉管内癌栓形成,癌组织侵犯阑尾全程并累及神经,两切端阴性.淋巴结清扫:肠周6/18个转移,肠系膜癌结节2枚形成.术后诊断为结肠癌(右半结肠中分化腺癌T4N2M0).  相似文献   

3.
回顾并结合文献分析13例阑尾类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和预后。13例阑尾类癌患者,6例肿瘤直径<1cm,局限于浆膜内无转移,单纯阑尾切除术后无瘤生存10年者5例,非肿瘤性死亡1例。3例肿瘤直径1~2cm,局限于浆膜内无淋巴结转移,回盲部切除术后生存5年者3例,生存10年者1例。4例肿瘤直径>2cm,1例侵犯浆膜外无淋巴结转移者,回盲部切除术后生存满5年;2例侵犯浆膜外并淋巴结转移,回盲部切除术+术后化疗,生存5年者1例;合并肝脏转移者1例,右半结肠切除术+术后化疗,2年内死亡。初步研究结果提示,阑尾切除术中应常规纵形切开阑尾标本检查有无微小肿瘤;肿瘤直径<1cm者可单行阑尾切除术;直径1~2cm者回盲部切除,术后辅以化疗;肿瘤直径≥2cm可有浆膜受侵和淋巴结转移,宜行右半结肠切除术,术后辅以化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阑尾类癌(CTA)的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72年至2006年收治的64例CT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4例患者术前仪有6例(9.4%)确诊,58例(90.6%)为术中发现或术后病理确诊,术前误诊率高达90.6%.CTA主要采取手术治疗,术式的选择取决于手术者对CTA良、恶性的判断,以及类癌病灶大小、部位、侵袭深度、周围淋巴结转移情况和年龄等因素.64例患者中,采用单纯阑尾切除术54例,回盲部切除术4例,右半结肠切除术2例,右半结肠切除并清除区域淋巴结4例.随访58例,其中57例存活13年,1例术后13年凶肝脏转移死亡.结论 CTA少见,术前误诊率高,手术切除是CTA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合理的术式选择是手术成功和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肝动脉化疗栓塞对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肝动脉化疗栓塞(HACE)对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的治疗作用及影响患者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随访35例HACE治疗的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其中14例患者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21例患者术中行肝动脉插管,术后经药物泵定期化疗栓塞。单因素分析各临床病理因素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多因素分析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行HACE治疗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8·3个月,其半年、1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57·5%、15·7%和0。单因素分析提示门静脉癌栓部位、化疗栓塞次数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多因素分析仅提示门静脉癌栓部位影响患者的预后。结论:HACE治疗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门静脉癌栓的部位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以急腹症为首发表现的回盲部癌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3月至2013年5月在本院以急腹症为首发表现的回盲部癌患者17例,平均年龄(56±18.2)岁,5例诊断为急性阑尾炎、4例考虑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入院,行急诊手术;6例考虑为阑尾周围脓肿、2例以阑尾切除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入院,完善辅助检查后确诊盲肠癌,行限期右半结肠切除手术。结果所有17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急诊手术9例,探查发现回盲肠肿物,其中4例合并急性阑尾炎,患者均行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其余8例患者,2例阑尾切除术后不全性肠梗阻,6例阑尾脓肿经治疗后腹部包块仍存在,经腹部CT、结肠镜检查诊为结肠肿瘤,患者均行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患者术后均顺利恢复。结论回盲部癌可能首发表现为急腹症。在诊治时应全面检查,综合分析,手术中仔细探查,降低回盲部癌的误诊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内侧入路行右半结肠D3根治术的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8例右侧结肠癌患者行内侧入路的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手术游离肠系膜上静脉外科干,根部结扎肠系膜血管,清扫N3淋巴结,完整切除Toldt筋膜及胰头十二指肠前筋膜,由内向外整块切除右半结肠和肿瘤,结肠肝曲癌行右半结肠癌扩大根治术。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20~210分钟,平均182.5分钟;术中出血90~240mL,平均160mL;淋巴结清扫总数16~36枚,平均28枚,其中N3淋巴结转移6例;术后住院时间5~16天,平均9天;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延迟2例,无外科死亡病例。结论内侧入路的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是减少肿瘤复发的有效术式,且更加符合无瘤原则。  相似文献   

8.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86岁,主因"结肠癌术后3月,腰腿痛2月"于2010年10月14日入住我科。该患者2010年7月16日在外院行右半结肠切除术,术后病理示升结肠回盲部隆起型低分化腺癌,淋巴结转移10/16,脉管内癌栓(+)。术后恢复尚可,自2010年8月中旬以来患者出现腰骶部伴双大腿疼痛不适,感上腹胀痛,为进一步治疗入住本科。入院时体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对胃肠道乳腺转移性小叶癌诊断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2022年8月收治的1例以肠道症状为首发表现的乳腺转移性小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为81岁女性, 因排便习惯改变3年余, 腹痛伴腹胀、呕吐、大便未解4 d入院就诊。经CT、内镜检查为升结肠肝区占位, 肠镜病理活组织检查提示可疑低分化腺癌、神经内分泌肿瘤;行右半结肠切除术, 术后病理结合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诊断为乳腺经典型小叶癌转移。术后复查超声提示右乳低回声伴钙化, 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BI-RADS)4a-4b类, 行右乳象限切除术及右乳癌改良根治术, 术中冷冻及术后病理诊断为乳腺浸润性小叶癌。患者术后出院随访11个月, 身体状况尚可。结论胃肠道乳腺转移性小叶癌罕见且容易误诊, 日常乳腺癌筛查、乳腺癌病史及基于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的病理学检查对此类病变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卡介苗(BCG)作为生物反应调节剂被用于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其疗效也得到了肯定。我们联合应用 BCG 及白细胞介素 2 (interleukin 2, IL 2)膀胱灌注 27例,结果总结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997年2月1日~2002年2月1 日我院共收治膀胱癌患者27例,男18例,女9例。年龄42~76岁,平均年龄63 7岁,中位年龄64岁。行膀胱部分切除术 19 例,经尿道肿瘤电切术(TURBt)8例。均经病理确诊为膀胱移行细胞癌,Ⅰ级 8 例,Ⅱ级15例,Ⅲ级4 例。按 1978 年 UICC TNM病理分期标准:T1 期15例,T2 期9例,T3 期3例。1.2 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1例膀胱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与鳞癌的混合性癌患者病例的分析,探讨该病的临床特点、病理学特点、临床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泌尿外科2017年10月收治的1例术后病理组织学诊断为膀胱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与鳞癌混合性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国内外文献复习。结果:49岁男患,因“发现肉眼血尿2月余”入院,全麻下行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全切+回肠新膀胱+扩大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经病理组织学确诊为膀胱混合性癌(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角化型鳞癌)。结论:膀胱小细胞癌(包括其与移行细胞癌、腺癌和鳞癌等复合癌)临床表现主要以肉眼血尿为主,呈现高度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具有发现晚、进展快、转移早、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等特点,需尽早完善病理学诊断,明确肿瘤的临床分期以达到早期治疗与有效改善其预后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原发性精囊癌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和诊疗方法。方法:分析我科收治的2例原发性精囊癌,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2例患者术前经 CT 检查可见盆腔巨大囊性肿物,未见正常精囊结构。1例术前于超声引导下经直肠精囊穿刺活检确诊为精囊癌;另1例术中冰冻病理检查诊断为精囊癌。2例均于术中行膀胱、精囊、前列腺切除术,术后病理均诊断为精囊腺癌。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分别随访3年及6个月,未见复发和转移。结论:原发性精囊癌临床罕见,术前诊断困难,最好的治疗方法是早期手术,切除范围应足够广泛。术后应定期随访,注意复发。  相似文献   

13.
宫颈癌紫杉醇脂质体新辅助化疗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与紫杉醇注射液在宫颈癌新辅助化疗中的临床效果和病理反应。方法:选取有可比性的55例宫颈癌患者,随机进入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5例应用紫杉醇脂质体,每次剂量135 mg/m2;对照组20例应用紫杉醇每次剂量135 mg/m2。两组均联合卡铂化疗,每3周重复1次为1个周期,共2个周期,3周后评价局部反应,随后手术;并对两组术后病理和毒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局部反应总有效率为85.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病理检查治疗组淋巴结转移1例(2.9%),对照组淋巴结转移5例(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反应越好的病例,其病理反应越明显,χ2=54.76,P<0.05。皮疹和周围神经炎发生率,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杉醇酯质体联合卡铂的新辅助化疗,提高了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局部反应及病理反应,提高手术切除的机会,其化疗毒副反应明显低于紫杉醇,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
王建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4,11(11):1228-1228
天津市肿瘤医院综合病房 2 0 0 0年 1月 10日~ 2 0 0 3年 12月 2 4日用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晚期及耐药卵巢癌患者 3 0例 ,结果总结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择已行肿瘤细胞减灭术并经病理证实为原发性上皮性卵巢恶性肿瘤且手术期为Ⅲ、Ⅳ期患者 3 0例 ,化疗前Karnofsky评分≥ 70 ,且肝肾功能及血常规正常 ,预计生存期超过 3个月者应用TP方案化疗。3 0例患者年龄 2 2~ 78岁 ,平均 5 0岁 ,中位年龄 41 5岁。Ⅲ期 2 1例 ,Ⅳ期 9例。黏液性乳头状囊腺癌13例 ,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 11例 ,宫内膜样癌 6例。组织学分型Ⅱ级 17例 ,Ⅲ…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56岁,于2013年10月7日入某县医院住院.主要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疼痛、发热、恶心、呕吐,无其他特殊不适.查体:右下腹压痛、肌紧张、反跳痛,肠鸣音弱.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13.5×109/L,中性粒细胞比率91.3%;彩色多普勒超声示:右下腹条形低回声团,考虑阑尾炎.临床诊断为急性阑尾炎,急诊行阑尾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提示:阑尾高分化腺癌,侵及阑尾全层,切缘有癌累及.为进一步诊疗于2013年10月14日转入我院,病理切片会诊示:阑尾高分化腺癌.查血肿瘤标志物示:CEA 7.09 ng/ml,CA242 29.42 U/ml,CA72419.06 U/ml,CA199 78.76 U/ml.常规术前准备后于2013年10月17日行右半结肠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示:残端阑尾高分化腺癌(图1),淋巴结未见癌转移.术后予以FOLFOX4方案辅助化疗,手术切口愈合拆线,患者病情稳定后出院.  相似文献   

16.
我们应用长春瑞滨 (NVB)加顺铂 (DDP)治疗晚期转移性乳腺癌 (MBC) 2 6例 ,近期疗效较好 ,总结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 2 6例MBC患者均为女性 ,年龄 3 8~ 65岁 ,中位年龄47岁 ,均经病理组织学证实。全组均为复治患者 ,均在 2个月前曾行全身化疗和放射治疗 ,化疗方案主要为CMF和CAF。全组患者均有可测量的肿瘤病灶或其他可靠的客观评价疗效指标。治疗前血常规、肝肾功能、EKG基本正常 ,KPS≥ 60 ,预计生存期 >3个月。组织学类型 :浸润性导管癌 13例 ,浸润性小叶癌 8例 ,浸润性乳头状癌 4例 ,浸润性髓样癌 1例 ,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内脏型肥胖对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在甘肃省人民医院肛肠科接受右半结肠癌根治性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依据患者术前1个月内的腹部CT资料,估计内脏脂肪面积(visceral fat area,VFA),将VFA≥100 cm2归为VFA-H组,VFA<100 cm2归为VFA-L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术后早期并发症情况。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 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右半结肠癌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112例右半结肠癌患者,其中VFA-H组共49例,VFA-L组共6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T分期、分化程度、白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NM分期、BMI、ASA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情况相比,VFA-H组术中出血量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术后首次通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180 min和VFA≥100 cm2是右半结肠癌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VFA≥100 cm2是右半结肠癌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VFA≥100 cm2是右半结肠癌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45岁。于lop年7月因右乳腺内上象限一核桃大肿物吕月,无痛、活动度大而就诊。人院诊为“右乳腺癌”,并行“右乳癌根治术”,术后病理“大汗腺癌,腋窝淋巴结无转移”。术后行放疗及化疗。于lop年8月因左乳腺外下象限一花生米大小肿物1月,无痛、活动度大而就诊,人院诊为“左乳腺癌”,并行“左乳癌根治术”,术后病理“左乳单纯癌,腋窝淋巴结无转移,呈慢性炎”。术后服用平消胶囊1年。lop年6月因右侧中腹部疼痛就诊,作钡灌肠及CT检查示“右半结肠癌”,并行“结肠癌切除术”,术后病理“结肠中分化癌,部分为粘液腺癌。但透…  相似文献   

19.
我院1996年2月~2 0 0 2年10月,在肺癌术后化疗中应用恩格菲辅助治疗,结果总结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肺癌患者15 0例,男10 2例,女48例。年龄2 5~75岁,中位年龄5 5 2 6岁。术后病理磷癌5 5例,腺癌48例,小细胞肺癌3 2例,鳞腺癌8例,肺泡细胞癌5例,大细胞肺癌2例。随机分为两组,恩格菲辅助化疗组10 0例(简称恩化组) ,单纯化疗组5 0例(简称单化组)。两组中,患者年龄、性别、病种分布、健康情况均大致相同,具有可比性。1.2 治疗方法化疗方案按常规CE、CEP、NP方案进行。CBP 3 0 0mg/m2 ,静脉滴入,d1;Vp 1610 0mg ,静脉滴入,d…  相似文献   

20.
患者卢×,女性,53岁。以腹痛、腹泻、便血3个月为主诉入院。经查体、胃肠透视、结肠镜检及腹部CT扫描,诊断为右半结肠癌。于1997年1月2日行右半结肠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溃疡浸润型,低~中分化腺癌(无淋巴结转移)、Dukes’B期。术后应用联合化疗未行放疗。于1997年8月发现头部散在5个直径为0.5cm~1.0cm圆形皮下结节,质硬、无波动及搏动,有活动性,无触痛,皮色正常。切取活检,病理诊断为;头皮转移癌,中分化管状腺癌。颅脑CT扫描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